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抗-丙型肝炎病毒(HCV)ELISA筛查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情况.方法 对2009年2~5月常规国产和进口双试剂ELISA筛查HBsAg不合格的107份标本采用核酸和血清学中和试验加以确认,对常规国产和进口双试剂ELISA筛查抗-HCV不合格的184份标本采用核酸和血清学RIBA试验加以确认.核酸和(或)血清学补充试验阳性判为确认阳性,不能被确认阳性者判为假阳性.对假阳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筛查不合格标本中,HBsAg ELISA双试剂阳性、单试剂阳性、灰区标本的假阳性率分别为2.0%、58.7%、63.6%,总假阳性率为32.7%;抗-HCV筛查不合格标本中,抗-HCV ELISA试剂假阳性率分别为23.9% 、95.2%、96.1%,总假阳性率为67.9%.HBsAg国产试剂单阳及灰区的假阳性率[78.6%(11/14),100%(3/3)]高于进口试剂单阳及灰区的假阳性率[50.0%(16/32),50.0% (4/8);x2=5.188,P<0.05];抗-HCV国产试剂单阳及灰区的假阳性率[96.3% (26/27),95.5% (21/22)]与进口试剂单阳及灰区的假阳性率[94.3% (33/35),93.5%(29/31)]差别不大(x2=1.048,P>0.05).结论 灰区标本的假阳性率极高,但从血液安全考虑灰区设置有必要;抗-HCV ELISA检测的假阳性问题较HBsAg ELISA严重;针对血液筛查假阳性问题,建议对血液及献血者应独立管理,建立献血者归队方案.目前HBsAg进口试剂的特异性优于国产试剂,而抗-HCV试剂的特异性进口试剂与国产试剂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赤峰市无偿献血人群5项感染性标志物的感染状况,保证血液采集充足和安全,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2009~2011年本市无偿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及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3.67%,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及AL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68%、0.27%、0.09%、0.74%、1.89%.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乡地区血液安全状况,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方法对2006-2010年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2582例献血者中阳性人数3532(2.05%)其中ALT异常1.28% ABsAg阳性0.17%抗-HCV0.30%抗-HIV0.08%抗-TP(0.23%).结论新乡地区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ALT阳性是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2010年献血前增加快速ALT初筛后,起到明显的降低效果.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区献血者中输血传播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一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样本、多方法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血清学阴性者的核酸阳性率,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的必要性,了解和分析献血者血清学阴性核酸阳性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大样本数调查,应用ROCHE PCR-ELISA、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和CHIRON TMA(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多种方法对血清学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RNA检测,对乙肝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和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对丙肝核酸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及抗-HCV及HBV DNA和HCV RNA病毒载量。结果共对141288人份血样进行了检测,检出HBsAg(-)、HBV DNA阳性28例,总阳性率为0.020%,其中21例为anti-HBc阳性,占0.015%。HIV-1RNA未检出阳性,17例HBsAg(-)、HBV DNA阳性样本追踪发现,9例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4例呈窗口期特征,所有追踪的HBV DNA阳性献血者ALT检测结果正常。1例anti-HCV(-)、HCV RNA阳性献血者追踪发现为典型窗口期献血,ALT显著升高。结论应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中的乙肝和丙肝病毒,可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价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效果.方法:利用ELISA和NAT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9日,一共8776人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对比分析ELISA的检测结果(抗-HCV、抗-HIV、HBsAg)和NAT的检测结果.结果:ELISA和NAT阳性的符合率是80.9%;NAT阳性和HBsAg符合率是82.5%;NAT阳性和抗-HCV符合率是70.0%;NAT抗-HIV的阳性符合率是100%.结论:ELISA与NAT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可以防漏互补,确保血液可以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反应性标本采用核酸检测(NAT)的复检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该院就诊并经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结果呈灰区及弱反应性的标本74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复检,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双试剂灰区标本HBV-DNA、HCV-RNA阳性率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HBsAg和抗-HCV单试剂、双试剂弱反应性标本NAT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结果呈灰区、弱反应性标本存在一定的HBV-DNA、HCV-RNA阳性漏检和误诊,NAT检测对于HBV和HCV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惠州市无偿献血者HC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经EIAS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感染HCV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2种抗-HCV试剂对每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2种试剂均无反应判阴性,任1种试剂有反应标为结果待定。待定标本进行HCV确诊实验。阴性标本进行HCV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03 197人份,确认阳性151份,初次献血者阳性率高于再次献血者;酶免阴性标本中核酸检出2份阳性,经抗-HCV筛选后的阴性血传播HCV的总残余危险度为1/51 600。结论结合本地区献血者的特点和HCV流行情况,有必要增加NAT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减少输血传播HCV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2004~2007年南宁市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颜秀娟 《广西医学》2009,31(4):571-573
目的探讨加强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各年度不合格率,获得本地区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结果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69%,由高至低依次为ALT(1.81%)、梅毒(0.80)%、HBsAg(0.50%)、抗-HCV(0.35%)、抗-HIV1+2(0.23%);HBsAg和抗-HCV阳性率于2005年后明显降低,而梅毒阳性率有上升趋势;抗-HIV1+2阳性率为0.23%,经H IV确认实验室确认0.02%为H IV感染者。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加强招募过程的献血者排查、献血后的回访告之及血液检测等工作,建立一支低危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作为血液质量判断指标的价值。方法:对经过初筛合格且ALT>40U/L的标本使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CV,利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NAT)对标本进行HBV-DNA和HCV-RNA的检测。结果:3 675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有397份(10.80%)ALT>40U/L。在这397份标本中有389份(97.99%)的HBsAg和抗-HCV定性均阴性、HBV-DNA和HCV-RNA定量均呈现低拷贝数。而另8份(2.01%)标本的HBV-DNA或HCV-RNA呈现高拷贝数,其中3份标本HBsAg定性阳性、HBV-DNA呈现高拷贝数;4份标本抗-HCV定性阳性、HCV-RNA呈现高拷贝数;1份标本HBV-DNA呈现高拷贝数,HBsAg和抗-HCV定性阴性。结论:ALT作为判断血液质量的指标将造成大量血液资源的浪费。采用NAT作为判断血液质量指标,既能保证血液质量,又能保证血液不浪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并行的检测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评估。方法对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共计73559份献血者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及血型),同时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的3联检核酸定性检测。统计各项检测的检出率;将酶免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3项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检测的73559份标本中,酶免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三项阳性同时核酸阳性的标本共407份(0.55%);单纯核酸阳性489份,检出率为0. 67%,经鉴别,HBV DNA阳性131份,无HCV RNA和HIV RNA的检出。核酸检测阴性而酶免检测双试剂阳性的标本共有61份,其中HBsAg双阳性44份,抗-HCV双阳性17份,无HIV抗体/抗原双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检测对于HBsAg(-)的HBV感染献血者的检出效果比较明显,但是核酸检测不能完全代替血清学检测,两者结果不一致,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南充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建立高质量的固定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市2011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5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度对7495例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结果,除抗-HIV未检出阳性外,其余4项指标都有阳性检出,总淘汰率为13.18%.其中HBsAg阳性率为6.26%,占总淘汰数的47.47%,低于我国阳性率10%;抗-HCV阳性率0.28%,低于我国HCV携带者平均2%;梅毒抗体阳性率0.55%.ALT异常率为6.10%,占总淘汰数的46.26%.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建立长期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增加献血前初筛项目和提高初筛检测水平,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无偿献血者5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加强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13617份无偿献血者血样5项传染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抗-H IV、抗-梅毒的阳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HBsAg和抗-HCV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ALT不合格比例最高占1.65%,其次是梅毒抗体阳性占1.04%。结论为了保证血液质量,防止通过输血传播疾病。应加强对献血者的询问,排除高危人群,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对血液检测应使用高灵敏度、特异性强的试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分析4项感染性指标在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7285例住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4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阳性标本采用胶体金复查;抗-HIV1/2筛查为阳性的标本送省疾控中心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抗-TP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 7285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检测总阳性率为15.31%,HBsAg阳性率为11.01%,抗-HCV阳性率为2.72%,抗-HIV1/2阳性率为0.03%,抗-TP阳性率为1.19%.HBsAg和抗-HCV合并阳性率为0.32%,HBsAg和抗-TP合并阳性率为0.04%.结论 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有利于患者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医院感染及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及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防范.  相似文献   

15.
王雅波  黄建荣  邓刚  胡军路 《浙江医学》2017,39(24):2298-230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与我国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关系。方法选取自愿无偿献血者36864例,每例抽取静脉血液样本5ml用于筛检。采用速率法检测样本ALT,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TTVIgG。观察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检测结果,TTVIgG检测结果,各传染病筛检指标不合格献血者与合格献血者TTVIgG检测结果。结果36864例献血者血液样本中检出不合格样本962例,不合格率2.61%。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21.83%vs4.30%,P<0.05)。ALT、HbsAg、抗HCV、抗HIV、ALT合并HBsAg、ALT合并抗HCV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分别为18.93%、28.22%、25.93%、16.42%、25.53%、27.78%)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均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传染病指标筛检,能一定程度上筛除TTVIgG阳性的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李之烨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81-3982
目的:分析我站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正式启动以来,献血者血液在新的检测模式下的结果。方法2015年5月—2016年4月检验科共接收标本122281份,经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合格及酶联免疫法(ELISA)双试剂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抗体(抗-TP)呈非反应性标本98153份。用浩源核酸检测系统对非反应性标本进行 HBV-DNA、HCV-RNA、HIV-1-RNA三项联合NAT检测,采用8人份混样法检测,对反应性的混样池进行拆分检测。结果 NAT检测13411个混样池,检出55个HBV-DNA反应性混样池,混检阳性率为4.10‰;拆分431个标本,结果HBV-DNA反应性标本10份,拆分阳性率为23.20‰;NAT 检测阳性率为0.10‰。结论在血液检测新模式下,NAT和ELISA互相补充,可有效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及降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发生率,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献血者血清抗-HCV阳性与ALT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献血者血清抗-HCV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含量与ALT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阳性标本用荧光PCR试剂盒测定HCVRNA,分析ALT活性与HCVRNA水平的关系。结果 83份抗-HCV抗体阳性标本经PCR检测后有37份标本含HCVRNA,HCVRNA拷贝量与ALT活性呈正相关,且标本的HCVRNA含量越多,ALT活性也越高(P〈0.01)。结论 献血者中筛查ALT并结合PCR技术,能减少HCV经血传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定量PCR结合混合标本检测献血者HCV-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红林  纪宏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622-3622
目的:探讨应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定量检测献血者混合标本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8例抗-HCV阳性标本、3 274例抗-HCV阴性标本及二者随机抽样组成的混合标本的HCV-RNA含量。结果:在38例抗-HCV阳性标本中有15例核酸检测阳性,两者阳性符合率39.5%(15/38)。15例双阳性标本与抗-HCV阴性标本混合检测核酸,仍为阳性。常规血清学检测阴性的标本NAT检测为阴性。结论:定量PCR检测HCV-RNA的方法适用于献血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清学检测为阴性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选择PCR-微流芯片、ROC HE PCR-ELISA、实时荧光PCR方法、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CHIRON TMA)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HCV RNA、HBV DAN、HIV-1 RAN检测,如果献血者的乙肝为阳性,则应进行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和ALT追踪检测,如果献血者为丙肝核酸阳性,则应进行HBV DNA、HCV RNA、抗-HCV和ALT病毒载量的追踪检测。结果:共检测血液样本4521份,其中HBS AG(-)、HBV DNA阳性共2例,总阳性率为0.047%;未检出HIV-1 RNA阳性,追踪检测2例HBS AG(-)、HBV DNA阳性样本显示,1例表现为窗口期特征,1例存在血清转换现象;HBV DNA阳性者进行追踪检查发现,ALT正常。追踪检测1例ANTI-HCV(-)、HCV RNA阳性者,结果显示ALT上升明显,为典型窗口期献血。结论:在血液筛查中应用病毒核酸检测技术,能让血液安全性得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0.
42397名献血者抗-HCV、抗-HIV、抗-TP、HBsAg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健  林武存  李兵  刘佳  陈英  彭君  夏志容 《重庆医学》2006,35(12):1068-1069
目的提高献血者血液检测准确度,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因输血感染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方法两种以上的试剂按规定时献血者血液进行双检,并对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42397名献血者中HBsAg阳性192例,阳性率0.45%,结果不确定47例;抗-HCV阳性187例,阳性率0.44%,结果不确定124例;抗-HIV阳性8例,阳性率0.02%,结果不确定14例;抗-TP阳性319例,阳性率0.75%,不确定78例;4项检测共计阳性969例,阳性率2.29%。结论献血人群中有较高病毒携带率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率,加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限制及人体感染病毒后窗口期的存在,使输血存在引起病毒性疾病传播的危险。血站系统在对献血者的筛查工作中应不断加强管理,优化试剂组合,最大限度杜绝输血感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