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2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价2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睡眠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按照双盲均分原则将98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患者PSQI得分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PSQI得分没有明显变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患者睡眠时间,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0例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5.O%高于对照组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改善睡眠环境和睡眠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评价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主要与生理、心理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均较护理前缩短,睡眠时间延长,SRSS评分均减少;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和SR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佘克蓉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36-13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ICU危重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情绪、睡眠质量变化、ICU综合征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比干预前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且两组干预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的功能障碍和总分,均比干预前低,研究组睡眠相关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同时研究组发生ICU综合征为2例(6.45%),比对照组的10例(32.26%)少(P<0.05);研究组护理的满意度为96.77%,比对照组的80.6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重症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措施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8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综合护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1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6个月后视觉疼痛(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加用综合心理干预及中医物理干预。干预前后应用焦虑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评定。结果干预后的3个月,干预组的SAS及SDS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减低( P <0?.05),而干预组的PSQI总分及分项中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减低( P <0.05)。干预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非药物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放松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实施放松护理干预.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睡眠时间评分和入睡困难评分分别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睡眠时间评分和入睡困难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正面激励护理干预在轻型颅脑损伤并发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轻型颅脑损伤并发睡眠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正面激励护理,观察不良情绪评分、疼痛评分及PSQI得分。结果 护理后5d及结束时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同时间点睡眠质量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得分、入睡时间得分、睡眠时间得分、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睡眠效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轻型颅脑损伤后睡眠障碍的护理中应用正面激励护理是可行的,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疼痛忍受力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内科病房住院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改善患者睡眠状况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客观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困难、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的应用以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有关睡眠状况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糖尿病患者83例,以上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睡眠障碍进行评定,患者均为失眠患者。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结束后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睡眠好显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失眠情况,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赵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35-23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3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饮食干预、运动干预、按摩干预、排便习惯及姿势干预、心理干预、睡眠干预和药物干预等全面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便秘发生63(52.94%)例,观察组便秘发生28例(2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ICU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只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100例,在常规ICU病房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ICU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陈丽梅 《安徽医药》2013,(9):1631-163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两组的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前的HAMD评分、MMSE评分、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和NIHSS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MSE和ADL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且观察组GQOLI-74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积极地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护理实施效果。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收集近期在我院综合科住院治疗的心脏病患者100例,按照其是否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访谈式调查法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睡眠环境护理、睡眠时间护理等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共计10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问题,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6.0%。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SOI评分和睡眠质量优异率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组的PSOI评分更低、睡眠质量优异率更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和80.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脏病住院患者多数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睡眠障碍为,对我科住院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睡眠环境护理、睡眠时间护理等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提高其睡眠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研究罗伊适应理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病床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罗伊适应理论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DS)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CNFDS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罗伊适应理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障碍,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生理及社会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辨证施护探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将210例早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信息分析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采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心理疏导,及时控制情绪,消除疼痛和药物不良反应,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等。实施观察时间为2周,2周末再次用该量表评价2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护理后( t =7.6;5.1;5.8, P <0.05)。对照组护理前后各指数比较(t=8.2;6.5;7.3, P <0.05);2组患者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2组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肝硬化睡眠障碍患者辨证施护,及时合理的护理干预,早期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焦虑状况得到改善,同时依从性提高,进而使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心内科失眠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及睡眠客观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心内科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10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简单健康宣教,嘱咐患者充分休息,对患者进行饮食等方面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睡眠障碍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调查并记录患者全睡眠时间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入眠潜伏期时间;询问并调查患者夜间睡眠期间的觉醒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全睡眠时间为(4.1±1.3)h、入眠潜伏期为(30.3±5.9)min、觉醒次数为(3.8±0.9)次。观察组患者全睡眠时间为(6.3±1.4)h、入眠潜伏期为(16.1±9.3)min、觉醒次数为(1.6±1.1)次。观察组患者全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入眠潜伏期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睡眠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有助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吕米娟  余静 《贵州医药》2022,(2):326-327
目的 浅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单位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研究样本,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就诊-溶栓用药时间均短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