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模式和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1例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进行治疗后是否复发分为治愈组和复发组。分析两组患者HPV感染亚型以及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与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关联。结果:治愈组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亚型高危型15例(28.85%),低危型37例(71.15%);复发组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亚型高危型52例(65.82%),低危型27例(34.18%)。两组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亚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52例,CD3+总T细胞、CD4+辅助性T细胞、CD8+细胞毒T细胞分别占(74.83±8.07)%、(38.92±4.22)%、(31.46±5.43)%,CD4+/CD8+比值为(1.31±0.25);复发组79例,CD3+总T细胞、CD4+辅助性T细胞、CD8+细胞毒T细胞分别占(67.62±8.65)%、(33.67±4.56)%、(39.63±4.27)%,CD4+/CD8+比值为(0.94±0.33)。两组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复发与患者HPV感染亚型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异常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感染不同基因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与尖锐湿疣(CA)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42例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A组),采集疣体组织及外周血,根据是否复发分为CA复发组与CA非复发组。另选取同期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杂交法检测疣体组织中HPV型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流式微球分析法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CA组检出HPV感染亚型主要为HPV 11(47.18%)、HPV 6(38.73%)及HPV 16(19.01%),CA复发率为76.76%;CA患者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复发组Treg比率显著低于CA非复发组(P<0.05);CA复发组辅助性T(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及γ干扰素(IFN-γ)均显著低于CA非复发组(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0(IL-10)均显著高于CA非复发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51例CA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A、B组,A组病程≤3个月,B组病程3个月,A组97例,B组54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的51例作为对照组。采集3组患者外周血,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取脱落疣体细胞,并使用核酸快速杂交分型法检测HPV-DNA。结果 B组患者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对照组,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患者151例,其中包括单纯HPV6/11~+、HPV16/18~+型感染各45例、49例,HPV6/11、16/18~+混合型感染57例。HPV6/11~+、HPV16/18~+、(HPV6/11~+、16/18~+)各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3个月以上C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且各型HPV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灼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尖锐湿疣的患者1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电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电灼基础上结合中药内服外洗共同治疗。结果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为10.8%,低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复发组CD3+细胞、CD4+细胞水平、CD4+/CD8+细胞比值较未复发组低,而CD8+细胞水平较未复发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CD3+水平、CD4+水平、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且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灼结合中药内服外洗能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在临床治疗中,监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的复发预估及相应增强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初发、复发患者之间,以及不同病程患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56例尖锐湿疣患者,经冷冻治疗后至疣体消失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者计入A组(20例),再次复发者计入B组(36例),应用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比较A,B两组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的差异,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根据病程长短,病程<3个月者计入C组(37例),病程≥3个月者计入D组(19例),比较C,D两组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的差异,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初发及复发患者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A组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分别为(34.61±4.98)%,(29.46±4.56)%和(1.20±0.22),B组分别为(30.33±4.84)%,(33.10±5.90)%和(0.94±0.2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9.58±4.31)%,(25.44±3.54)%和(1.57±0.1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B两组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变化更为明显,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病程患者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C组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分别为(33.03±4.51)%,(30.60±5.36)%和(1.11±0.23),D组分别为(29.57±5.98)%,(34.12±5.73)%和(0.89±0.22),C,D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D组变化更为明显,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尖锐湿疣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反复,全身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更为明显,导致CA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6.
自体疣包埋治疗尖锐湿疣及其对机体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利用包皮环切术(PC)进行自体疣包埋治疗尖锐湿疣(CA)疗效及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意分成两组,两组均采用PC微波治疗,治疗组在PC中进行自体疣包埋,对照组不进行自体疣包埋;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低,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D8+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CD4+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利用PC,自体疣包埋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能降低复发率,其机理可能是自体疣组织埋植能改善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用微波彻底清除疣体后应用重组人白介素-2注射液20万U肌注,隔日1次,连用7次;B组34例采用微波彻底清除疣体后联合阿维A及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抽取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C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B组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细胞百分比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3+细胞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组,B组比较,A组CD4+细胞百分比、CD8+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变化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仍低于对照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33.33%,明显高于B组的11.76%(P<0.05)。结论 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阿维A与重组人白介素-2可调节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从而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两者联合应用治疗CA可获得较好疗效,并能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平疣方剂"对扁平疣患者的疗效和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运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扁平疣患者服用"平疣方剂"前后及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平疣方剂组)有效率81.7%,优于对照组(胸腺肽胶囊组)65.0%;且"平疣方剂"能提高扁平疣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结论"平疣方剂"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导致疣体脱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寻常疣和跖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共刺激分子CD28,CD40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60例(寻常疣、跖疣患者各3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28,CD40分子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结果寻常疣组、跖疣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34.57%,35.39%,42.02%)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1.38,1.44,1.7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上CD28的表达(52.80%,51.87%,37.41%)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0的表达(12.88%,11.94%,15.82%)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寻常疣和跖疣两组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CD28,CD4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疣体数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CD28,CD40的变化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寻常疣和跖疣患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和共刺激分子CD28,CD40表达异常,可能与其免疫功能紊乱和病程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486例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皮肤病患者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9^+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疱疹患者组与带状疱疹患者组比较,CD8^+T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疣患者组、扁平疣患者组与尖锐湿疣患者组三组相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9^+细胞、CD3^-CD16^+56^+NK细胞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五种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CD4^+/CD8^+细胞除带状疱疹患者组,CD3^-CD19^+细胞仅尖锐湿疣患者组,CD3^-CD16^+56^+NK细胞除尖锐湿疣患者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类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异常。免疫功能的紊乱是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在各类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皮肤性病科门诊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74名,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用微波将疣体彻底去除,并予以肌注干扰素(100万u/d)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五肽(1mg/d)肌注,疗程30d。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上升,CD8+T淋巴细胞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有所上升,CD8+T淋巴细胞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CD8+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五肽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型的动态平衡,提升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CD4+T淋巴细胞、皮损组织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以及其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CA患者CD4+T淋巴细胞、皮损组织中及血清IL-17、IFN-γ的水平,并与20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CA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IL-1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皮损组织中IL-1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样IFN-γ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中IFN-γ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引起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IFN-γ、IL-17在CA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2)及对照组(n=40).所有患者均给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去除疣体,局部伤口愈合后外用咪喹莫特,研究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3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集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对照组复发率(35.00%)高于研究组(11.90%),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CD3^+、CD4^+ 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上升,CD8^+ 百分比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相比,研究组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85%,对照组为42.50%,两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能提高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常,与咪喹莫特联合应用可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患者及健康查体者宫颈或尿道口,肛周是否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探讨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与复发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及病理结果,收集215例女性CA患者、184例男性CA患者及125例健康查体者的宫颈/尿道口和肛周拭子标本.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病毒及其亚型.结果:CA患者中,女性阳性率为46.5%(100/215),正常对照组女性阳性率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CA患者阳性率为32.6%,正常对照组男性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CA高复发组均以HPV6/11型为主,低复发组以HPV16/18型为主.结论:CA患者存在HPV病毒感染的潜在病灶可能是CA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对男性患者精液质量和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8例男性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为病例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精液量、PH值、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和精子正常形态率等精液质量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结果:精液质量比较,病例组精液量、精液PH值、精液液化时间、精子密度和精子正常形态率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精子存活率[(47.58±13.36)%比(68.92±9.07)%]和精子活力[(45.46±14.11)%比(56.54±12.27)%]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免疫功能比较,病例组CD3+ 及CD8+T细胞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但CD4+T细胞百分率[(23.62±3.42)%比(33.16±3.75)%]与CD4+/CD8+[(0.83±0.12)比(1.45±0.27)]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男性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可导致精液质量下降和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重组人白介素-2对尖锐湿疣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用微波去除疣体,局部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组微波治疗后肌肉注射重组人白介素-2,每次20万单位,隔日1次,共15次。去除疣体后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半年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复发2例和9例,复发率分别为3.08%和20.9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重组人白介素-2可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06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CA)患者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 HPV)的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203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宫颈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结果:在203例宫颈标本中,本芯片共能检测21种HPV亚型,本实验检测出20种,未发现HPV43型.203份宫颈组织标本中HPV阳性123例,检出率是60.59%,其中单一型别阳性率是65.04% (80/123),多重型别阳性率是34.95% (43/123);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11 (35.77%)、6(28.45%)、16( 12.19%)、52( 12.19%)、58(8.98%)、68(8.13%)、66( 6.50%)、CP8304 (5.69%),18(4.87%)、33(4.87%)、44(4.87%)、39(3.25%).结论:根据本组病例,对于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应重视宫颈HPV基因分型的检测;高危型及多重型别感染者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易感性与p73基因第2外显子第4和14位碱基多态性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南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83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11例的皮损和血样,以在性病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性病高危人群150例为阴性对照,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皮损中感染的HPV-DNA序列,并在Genbank Blast上进行比对,鉴定HPV型别,抽提尖锐湿疣和Bowen样丘疹病患者以及阴性对照组的血样DNA,以shP73引物对p73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检测患者和阴性对照组的p73第2外显子第4和14位基因的多态性,分析HPV易感性和宿主p73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83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PV-6型35例占42.2%,HPV-11型34例占41.0%;11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皮损中HPV-16型5例(5/11),HPV-6型3例(3/11)。p73基因多态性检测,83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样测序阳性83例,11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血样测序阳性11例,对照组150例血样测序阳性132例。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基因型中,A4T14/A4T14 基因型感染HPV患尖锐湿疣(OR = 4.89,95% CI = 1.50 ~ 15.91)或Bowen样丘疹病(OR = 7.11,95% CI = 1.144 ~ 44.20)的风险更高。G4C14/G4C14基因型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相比,感染HPV后患Bowen样丘疹病的风险较低(OR = 0.16,95% CI = 0.04 ~ 0.65)。 结论 p73第2外显子携带A4T14基因增加了Bowen样丘疹病和尖锐湿疣的患病风险,但其第4和14位碱基的多态性与罹患高危型与低危型HPV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CA)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回顾自2006年6月份以来,入我院治疗的尖锐湿疣(CA)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婚姻情况及受教育程度,个人行为如饮酒、吸烟、熬夜情况、野游史、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传染性伴侣的情况,患者的皮损发生部位、范围、颜色、数目、感染HPV病毒的亚型、复发的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评价影响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嗜酒(OR=1.769,95% CI:1.420-2.115)、熬夜(OR=6.447,95% CI:1.826-22.769)、皮损发生在肛周(OR=0.863,95% CI:0.709-1.051)、皮损HPV型别为16型(OR=1.539,95% CI:1.042-2.635)、皮损HPV型别为复合型(OR=3.640,95% CI:2.169-6.193)等是尖锐湿疣(CA)复发的主要促进因素.结论:针对尖锐湿疣(CA)复发的危险因素,我们提出了尖锐湿疣(CA)患者应注意禁止饮酒、不熬夜;在肛周,治疗时的物理疗法,深度要达到疣体的底,范围要大于疣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门诊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激光去除疣体后采用BCG-PSN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30次;对照组激光去除疣体后采用胸腺五肽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30次,均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42.3%,对照组复发率为76.3%。结论:BCG-PSN治疗能降低复发性CA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