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周舟  许永涛  马亮 《河北医药》2016,(9):1297-1299
目的:动态观察糖尿病模型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变化趋势,探索影响糖尿病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选取Wester 雄性大鼠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造模]和对照组,每组35只。采用线锯锯断2组大鼠的左侧胫骨,采用外固定复位处理,观察2组大鼠术后第1、3、5、7周的血清及骨痂中VEGF、BMP-2、BMP-7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大鼠术后第1周、术后第3周的VEGF、BMP-2、BMP-7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构.05),术后第5、第7周2组大鼠骨痂组织中的VEGF、BMP-2、BMP-7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的血清中VEGF、BMP-2、BMP-7在术后第1~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糖尿病大鼠术后第1、第3周BMP-7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清、骨痂组织中BMP-7、BMP-2及VEGF表达减少可能是其延迟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伤科接骨片单用及与桃红四物汤联用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骨痂生长情况、骨折部位疼痛情况及消肿时间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骨骼愈合的机制。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伤科接骨片组)和C组(伤科接骨片+桃红四物汤组),各30例,观察不同时点的骨痂生成情况、疼痛程度及消肿时间,检测血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bFGF)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4,6,8周的骨痂生长综合评分,B组、C组均高于A组(P〈0.05);治疗4,6周的骨痂生长综合评分,C组高于B组(P〈0.05)。治疗3,5,7,9 d,B组、C组与A组比较,患者疼痛程度均减轻(P〈0.05);治疗5,7 d,C组疼痛减轻程度优于B组(P〈0.05)。治疗后B组、C组与A组比较,患者消肿时间更短(P〈0.05),且C组优于B组(P〈0.05)。治疗2周后,B组、C组血清中BMP-2及bFGF的含量比A组更高(P〈0.05)。结论 伤科接骨片能促进胫腓骨骨折患者骨痂生长,减轻疼痛,缩短消肿时间,发挥促骨骼生长作用,伤科接骨片联合桃红四物汤有协同作用,比伤科接骨片单用效果好,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是通过增加促骨生长因子BMP-2及bF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独及联合应用修复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 cm骨缺损,海水浸泡3 h,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只兔。A组为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B、C、D三组为实验组,B组植入自体髂骨/可吸收胶原海绵(ACS)/BMP-2;C组植入自体髂骨/ACS/VEGF;D组植入自体髂骨/ACS/BMP-2/VEGF。分别于术后1、2、4、8及12周切取标本,每组每个时相点根据随机原则取6个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痂灰度值、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各时相点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①1、2周时,四组X线差异不明显,4、8、12周时B、C、D三组与A组的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骨缺损修复早期BMP-2、VEGF二者相互促进,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结论①BMP-2、VEGF单独应用均能促进海水浸泡兔桡骨开放性骨缺损的修复。②BMP-2和VEGF联合应用能显著促进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修复,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兔自体颅骨粉末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进行可吸收生物膜和不可吸收生物膜影响对比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自体颅骨粉末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临床工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每只大白兔的顶部人工形成2个直径为1cm的颅骨全层缺损,孔A、B。孔A作为实验组,移植人工形成缺损时收集的骨粉,并在移植的骨粉上面放置可吸收生物膜。孔B为对照组,在移植的骨粉上面放置不可吸收生物膜;术后2、6、12周各处死10只动物,并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影像学(CT和X线)分析。结果术后2周,孔A、B都迅速地以松质骨完全修复整个缺损。术后6周,移植的骨粉被逐步吸收,形成的松质骨生长、改建,形成新骨,部分骨性修复缺损;孔A与孔B形成的新生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孔A、B均以较成熟的新生骨和部分纤维性骨痂完全修复整个缺损。孔A与孔B形成的新生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生物膜和不可吸收生物膜对自体颅骨粉末修复颅骨缺损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可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股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观察股骨骨不连患者82例,其中股骨粗隆下骨不连17例,股骨干骨不连52例,股骨髁上骨不连13例。用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端。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7d、15d骨折端注射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自体红骨髓。结果X线片显示2个月60例骨折端周围有大量新生骨痂,5个月75例有连续骨痂形成。平均愈合时间(7.2±1.8)个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移植,改善骨折区成骨能力,是治疗股骨骨不连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后诱导成骨的骨愈合情况,探讨自体红骨髓灌注异体骨重筑的可行性。方法选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建立双侧髂棘骨板及骨膜缺损2em×2om模型。4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用自体红骨髓浸泡灌注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进行移植,对照侧(左)骨缺损区行单纯异体骨移植。术后于不同时间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术后4、8、12周实验侧骨折线消失18例、20例、20例,对照侧组为6例、8例、14例;实验侧术后4、8、12周碱性鳞酸酶分别为(1.43±0.47)、(1.94±0.85)、(0.31±0.06)U/g、对照侧分别为(0.26±0.19)、(0.34±0.01)、(0.28±0.10)U/g。术后4周、8周时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红骨髓可以促进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骨愈合,可以逐步应用于临床进行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2种市售骨化三醇制剂改善30岁以上孕妇骨代谢的效果。方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2年完成建档及拟分娩的30岁以上健康孕妇的骨代谢水平进行采血分析,将孕妇分成A组(罗盖全组)、B组(盖三淳组)、C组(对照组),采血时间分别为T1期(孕早期,孕6-12周)、T2期(孕中期,孕16-27周)、T3期(孕晚期,孕28-40周),检测指标为维生素D(VD)、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比较同一时间段的组间差异及不同时间段的组内差异。结果共入选170例孕妇,最终完成所有项目的孕妇分别为A组58例,B组65例,C组47例。在T1-T3期,3组间VD值及PICP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组内各期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及B组的PTH各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BGP各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及C组的BGP在各期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种市售骨化三醇制剂均可改善高龄孕妇的骨代谢,且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依据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应用自体阔筋膜治疗长管状骨骨不连。方法选取20例股骨骨不连患者,皆为更换钢板植自体髂骨治疗。分为A、B两组,A组应用自体阔筋膜植骨治疗,B组单纯植骨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周进行X线观察比较。结果 12周后骨痂生长程度和塑性程度A组皆优于B组。结论应用自体阔筋膜并治疗长管状骨骨不连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浓缩骨髓干细胞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为应用浓缩骨髓干细胞治疗骨不连提供依据。方法制作兔骨不连模型随机分为两组:A组干细胞组,B组内固定植骨术组。定期拍片测量骨折间隙宽度变化(8周、12周)、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两组术后8周、12周x线、组织病理均形成骨性连接,新骨形成、骨改建及骨髓成熟度指标相当,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自体浓缩的骨髓干细胞参与了骨不连的成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有望成为一种较好的骨不连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骨科术后氟比洛芬酯和NO-氟比洛芬酯对小鼠骨折损伤模型的干预结果,探讨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骨愈合的治疗作用。方法 4月龄,体重相近,雄性BALB/c小鼠45只分成3组进行腓骨骨折造模。造模后,A、B两组分别注射氟比洛芬酯和NO-氟比洛芬酯50mg/kg,C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术后2周、4周X线观察,术后4周测量骨折处骨密度、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X线示,2周时各组小鼠骨折处两端可见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其中B组骨痂范围较其余两组较大。4周时骨痂完全包裹骨折区域,A组和B组小鼠骨折线完全消失,C组有4只小鼠骨折线仍可见;术后应用一氧化氮型非甾体药物组的小鼠骨密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术后4周处死,患肢下肢整体观察中得到,B组小鼠的骨骼肌比A组和C组略有肥大。结论应用一氧化氮供体型NSAID在减少小鼠不良反应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髓芯减压植骨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植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ANFH)的的疗效.方法 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髓芯减压植骨组(A组)10例,12髋;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B组)10例,13髋;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组(C组)10例,10髋.观察三组X线平片、CT及M砌检查、Harris评分(HHS)、疗效.结果 三组接受治疗的Ⅰ、Ⅱ、Ⅲ期病例,3、6、12个月未出现股骨头变形及塌陷等病情恶化;术后12个月Harriss评分为93分明显高于术前57.5分(X2=5.81,P〈0.05);术前MRI检查,测量低信号区所占股骨头体积比为42%.术后股骨头坏死区消失;B、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X2=3.81,X2=3.98,均P〈0.05).结论髓芯减压植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损伤小、简便、准确、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Ⅲ°烧伤创面给予磨削痂等综合治疗后,采用生物敷料A覆盖包扎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烧伤患者非Ⅲ°创面(深Ⅱ°及偏浅的Ⅲ°创面),应用改良式磨痂并配合削痂加自体薄层皮片移植,创面覆盖生物敷料A包扎治疗28例(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削痂及切痂加自体皮移植治疗21例.结果 治疗组术后2~3周创面愈合,其中烧伤总面积40%~ 50% TBSA的患者治愈率为99%,并且治疗后,瘢痕增生明显减轻,自体供皮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对照组自体皮移植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愈合后,创面存在较多瘢痕.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4.8±1.8)d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9.4±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式磨削痂加生物敷料A覆盖包扎,操作简单,损伤轻,并发症少,需皮量少,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健康组织,使创面愈合加快,愈合后瘢痕相对减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20%β-磷酸三钙(β-TCP)/消旋聚乳酸(PDLLA)复合物的生物学性能.方法 采用浇铸盐析技术制备三维多孔20%rhBMP-2/β-TCP/PDLLA.选择4个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A、B两组各2只,根据Boden介绍的方法制作L4-5横突间植骨融合模型,A组植入rhBMP-2/20%β-TCP/PDLLA复合物,组植入自体髂骨块.动物按术后处死时间(3周、6周、12周)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观察新骨形成、人工骨降解情况.结果 复合人工骨与自体髂骨移植均能达到良好的脊柱融合,A、B两组横突融合率分别为87%、75%,人工骨移植区无炎性反应,而且在新骨形成、改塑的同时载体材料逐渐降解.结论 20%β-TCP/PDLLA显示良好组织相容性,其结构、降解产生微环境均有利于rhBMP-2发挥作用,具有较强诱骨活性及良好的骨性融合能力,是很有希望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其融合力强于自体髂骨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92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健康老年人32名(C 组),依据心功能情况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组(A 组)和糖尿病心功能正常组(B 组),检测并比较三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骨代谢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 组和 B 组骨钙素(BGP)显著下降,而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P)及脱氧吡啶啉(DPD)含量显著高于 C 组(P <0.05),且 A 组显著高于 B 组(P <0.05);A 组和 B 组股骨颈及腰椎各节段骨密度均显著低于 C 组(P<0.05),且 A 组明显低于 B 组(P <0.05)。应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可知,骨密度与 BGP 水平呈正相关(r=0.417,P =0.000),与PTH 及 DPD 呈负相关(r=-0.341、-0.483,P =0.014、0.000)。结论老年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患者易并发骨质疏松及骨密度下降,与骨代谢指标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和桡动脉骨形态蛋白-2(BMP-2)的表达,探讨其与桡动脉钙化(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6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钙化组21例,非钙化组25例。桡动脉标本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端-端吻合时留取,行HE染色检测有无钙化,并计算钙化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桡动脉BMP-2的表达,测定两组血清FGF-23、血红蛋白(Hb)、钙(Ca)、磷(P)、全段PTH(i PT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尿酸(UA)水平,并对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血压、进行比较。结果钙化组血清Ca、P、i PTH、FGF-23、BM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钙化组(P <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组桡动脉脉钙化程度与BMP-2、FGF-23、血钙、血磷呈正相关(P <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桡动脉钙化,FGF-23、 BMP-2与桡动脉钙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T3、FT4和PTH、C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1例甲亢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FT3、FT4和PTH、CT水平的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甲亢患者在治疗血清FT3 、FT4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PTH、CT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3个月后则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PTH水平与CT水平呈正相关(r=0.5986,P<0.01),而与FT3FT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25,-0.5018;P值均小于0.01).结论 检测甲亢患者血清FT3、FT4和PTH、CT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哲敏  张延祠  张国磊  刘建宁 《河北医药》2013,35(11):1617-161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为临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白兔36只,制作骨不连模型,将所有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1∶1骨髓组;B组:1∶2骨髓组;C组:1∶4骨髓组。定期进行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等,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骨痂质量。结果术后2、4、8周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等各项指标A、B、C组依次增高。结论自体骨髓移植可以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及质量。骨折愈合的速度及质量与移植骨髓的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胆固醇血清以及降脂壮骨方剂含药血清干预下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变化。方法取成年大鼠股骨,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原代培养细胞至第三代,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鉴定。选取第三代细胞,随机分为三组。A组正常血清对照组:2%空白血清(体积比);B组高胆固醇血清损伤组:终浓度为4mmol/L高胆固醇血清;C组中药血清预处理+高胆固醇血清损伤组:2%中药血清(体积比)预处理2h后+终浓度为4mmol/L高胆固醇血清。回收细胞提取总RNA,检测BMP-2表达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血清损伤组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受抑制;BMP-2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高胆固醇血清损伤组相比,中药血清预处理+高胆固醇血清损伤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状态明显改善,BMP-2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1)。结论降脂壮骨方剂含药血清可以增强高胆固醇血清环境下骨髓基质细胞BMP-2、雌激素受体(ER),明显改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状态,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高压氧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0例四肢 长骨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A组予ESWT治疗,B组予ESWT联合高压氧治疗,C组予手 术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治疗有效率(6、9、12个月)、碱 性磷酸酶(ALP)含量(1、2、3、4、6周)和骨密度(6、12、24周)。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B组皮肤并发症 少于A、C组。B、C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有效率及AL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A组(P<0.05)。 A、B、C组治疗各时点ALP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随时间延长,整体呈升高趋势(P<0.05)。B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骨密 度改善优于A组(P<0.05)。A、B组内治疗各时点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随时间延长,整体亦呈升高趋势(P< 0.05)。结论 ESWT联合高压氧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无创、安全、有效,且具有皮肤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犬的自体、异体、冷冻异体气管移植体内诱导软骨再生的作用。方法54只杂种犬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为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3组分别于颈部切除4环气管段作为移植体,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后埋入腹腔大网膜中。各组分别植入不同的气管移植体。术后5周处死实验动物,通过对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定,对各组的新生软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①半定量法组织学评分,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异体移植组分别为1.68±0.27、5.57±0.72、1.93±0.24,3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152.717,P〈0.001),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与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体移植组和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实验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植人区均可见新生软骨细胞和软骨岛,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的新生软骨100倍视野下像素面积分别为2573.6±738.4、1691.3±743.6、2482.9±82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1,P〈0.05),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与冷冻后的同种异体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体移植组和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自体移植组[(0.42±0.03)U/mg,(5.48±1.15)mg/g]、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0.42±0.05)U/mg,(5.03±0.91)mg/g]与异体移植组[(0.30±0.04)U/mg,(3.57±0.98)m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移植组与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2能在气管移植体内有效地诱导出新生软骨,在深低温冷冻后的异体气管移植体内的作用效果与自体气管移植体内相似,明显优于异体气管移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