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两种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下牙槽阻滞麻醉传统法(直接麻醉法)与Akinosi-Vazirani法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120例需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采用Akinosi-Vazirani法麻醉;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下牙槽阻滞麻醉传统法麻醉(直接麻醉法),比较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效果、回抽血情况、并发症等。结果麻醉显效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回抽血情况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Akinosi-Vazirani法可替代传统法,尤其适用于张口受限和精神紧张患者。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对两种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方法 对40例需拔除双侧下颌智齿病人分别施行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法和Akinosi法麻醉,比较其麻醉成功率和优缺点。结果 传统法成功率为92.5%,Akinosi法为95%,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颊神经麻醉不全传统法为0,而Akinosi法为15%;回抽血阳性传统法为10%,Akinosi法为0。结论 Akinosi法是一种可替代传统法的麻醉方法,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4.
下牙槽神经的骨膜下阻滞麻醉法刘文银胡温庭韩超英(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261031)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因下颌骨形态及表面注射标志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用时有失败。作者利用下牙槽神经升支内侧骨膜附着的特殊性,骨膜下注射麻醉药物,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对本校区2010级口腔班的39名学生进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分析显效部位及顺序、麻醉感受、维持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效部位及顺序:34.2%从同侧下唇及黏膜开始至颊黏膜、同侧舌前2/3、同侧牙列及同侧后牙,15.8%从同侧牙槽黏膜至同侧牙列、同侧后牙、同侧前牙、及同侧舌,13.2%从同侧后牙开始至同侧前牙、同侧牙列、同侧下唇及黏膜、同侧舌,13.2%从同侧舌开始至同侧牙槽黏膜、同侧牙列、颊黏膜及皮肤及同侧下唇及黏膜,10.5%从颊黏膜及皮肤开始至同侧下唇及黏膜、同侧前牙、同侧后牙、同侧舌及全舌,5.3%从同侧舌前1/3开始至同侧下唇及黏膜、同侧牙槽黏膜、颊黏膜及皮肤,5.3%从颊黏膜开始至颊黏膜及皮肤、同侧舌,然而同侧下唇、牙槽黏膜无麻醉效果;麻醉感受:97.4%感受明显,69.2%厚重感,64.1%肿胀感、咀嚼无力,51.3%舌运动迟钝,41%感吞咽不适,30.8%张闭口困难,28.2%牙浮出感、牙伸长感、及发热刺痛等;维持时间:55.3%持续3小时以上;39.5%维持2~3 h;5.2%维持1~2 h;术后无恶心、呕吐、头痛等不适症状。结论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范围包括下唇及黏膜、颊黏膜、同侧舌前2/3、同侧牙列及同侧后牙,以厚重感、肿胀感明显,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6.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口腔科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为了给口腔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教学标本,在教学中能真实地模拟这种麻醉,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临床基本操作,本研究利用尸体头部经张口固定,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及其伴行动、静脉的剥制暴露,并仿真设置固定麻醉注射器等,制成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型示教标本.该标本可一目了然地显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路径、注药点、注射针与各神经、血管等的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7.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后出现血肿,国内外文献时有报道,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患者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后血肿,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2011年5月以右下颌第三磨牙反复发生冠周炎2年来我部门诊部就诊,要求拔除患牙。自诉牙齿曾有冷热痛和夜间痛史。口腔检查:右下颌第三磨牙近中低位阻生,大面积龋坏,食物嵌入,冷热(-),叩(-),松动Ⅰ度;右下颌第二磨牙松  相似文献   

8.
对30例成人头颈矢状断标本和100例下颌骨标本进行了解剖和观测。发现翼颌间隙的空间大小和下牙槽神经、下颌舌骨神经、舌神经的毗邻关系以及下颌孔的位置都有明显的变动范围。这些变动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成败有密切关系。提出进针点的部位可在下颌第三磨牙(牙合)面颊缘延长线上方0.5~1.0cm相对的颊粘模处,针刺方向与水平正中线的角度为43.7度,进针深度为22.6mm。认为常规的下牙槽神经阻滞有时会出现切牙麻醉不全,这可能与下颌舌骨神经的高位分支或舌神经与下颌舌骨神经有交通支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3年将可谱诺(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应用于临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现将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临床上摸索口腔外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神经阻滞麻醉点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使用解剖和模 拟穿刺和实验性穿刺等方法,在32侧成人头颅标本上观察翼颌间隙中3支神经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穿出翼外肌下头处关系密切,两者间距平均2mm左右,在该处的稍下方,两者间距平均也只有5 mm左右;颊神经从翼外肌上、下头的起点附近穿出,穿过翼颌间隙后,于下颌支前缘的深面穿出下颌支,没入颊肌。实验 发现,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穿翼外肌下缘稍下方,颊神经穿下颌支前缘处,均处于耳垂 鼻翼最低点连线平面上。结论  解剖和模拟穿刺和实验性穿刺均发现在耳垂 鼻翼最低点连线平面上,从下颌支前缘进针,能比较准确地穿刺到达3支神 经干的附近,从该平面进针,可同时麻醉3条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下牙槽神经对牙周组织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及与实验性牙移动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切断兔下牙槽神经,测量下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牙周组织内NO的含量.结果:下牙槽神经切断后,兔牙的移动距离明显增大(P<0.05),而牙周组织内NO含量出现先低后高的变化.结论:下牙槽神经的切断可影响牙的移动程度,并对牙周组织内NO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间接说明NO有抑制破骨细胞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对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影响。 方法选取62例要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智齿牙根尖与下颌管连结),按照拔除方式不同分为截冠留根组与传统拔牙组,比较2组术后1周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出血率、术后疼痛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观察2组术后18个月感染发生率,观察截冠留根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断根移位情况。 结果2组术后1周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冠留根组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传统拔牙组(P<0.05);截冠留根组术后疼痛时间短于传统拔牙组(P<0.01);截冠留根组患者满意度优于传统拔牙组(P<0.05);2组术后18个月之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断根移位(0.51±0.06) mm,术后6个月移位(1.14±0.13) mm,术后12个月移位(1.48±0.17) mm,术后18个月移位(1.50±0.18)mm,趋于稳定,21例经二次手术拔除断根。 结论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可减轻对下牙槽神经损伤,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获得其满意,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下颌磨牙急性不可复性牙髓炎行牙周韧带注射麻醉作用,讨论牙周韧带注射麻醉是否可行.[方法] 选择100例病人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应用STA计算机控制口腔无痛局部麻醉仪进行盐酸阿替卡因牙周韧带麻醉,对照组进行盐酸阿替卡因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麻醉后进行牙髓治疗.利用100 mm直观模拟标度尺(VAS)及问卷获得患者牙髓治疗时的痛觉数据.[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疼痛感觉(VAS值)分别是15.36±1.50、14.78±1.50,实验组与对照组疼痛感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问卷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麻醉方式满意率分别是94.0%、74.0%, 实验组与对照组麻醉方式满意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应用STA无痛麻醉仪行牙周韧带注射麻醉可以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种植体轻、重度压迫下齿槽神经1h后能否自身修复。方法选用24只纯种狗,拔除双侧下颌第1磨牙,种植体即刻植入,使在左侧对神经轻度压迫,右侧重度压迫。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即刻、4周及8周行电生理检测、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压迫造成神经动作电位及组织学改变,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重度损伤则恢复较慢。结论种植体压迫下齿槽神经1h内如及时取出,神经仍有自身恢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damaged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of rabbit was repaired with autogenous ipsilateral greater auricular nerve grafting primarily and secondarily,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ultrastructural, microvascular and hist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 were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effects of group 1 out of 3 groups (group 1 with immediate grafting, group 2 with grafting after 4 weeks, and group 3 with grafting after 8 weeks) were the best and those of group 2 were second only to group 1 with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P>0.05). However, the results of group 3 were not good enough,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 other two groups (P<0.05). Therefore, we were led to conclude that the injury should be repaired at once or within 4 weeks after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was damaged, or within 2 or 3 months thereafter,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injured nerve as greatly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全景片(panoramic radiography,PR)中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损伤下牙槽神经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64例患者(522侧牙)在PR上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的影像关系,在数字卡尺上测量下颌阻生牙与下颌管上缘最短垂直距离,分析其与阻生牙类型及拔牙风险的关系。对所得数据进行确切概率法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522侧牙中,下颌第三磨牙到下颌管最短距离大小与阻生牙类型、拔牙损伤神经风险有差异,近中阻生牙距离最小,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拔牙致下颌神经管暴露、下牙槽神经损伤与阻生牙与下颌管交叉、重叠距离有关,但阻生牙的类型与拔牙致下颌神经管暴露、下牙槽神经损伤无关。近中阻生类型距离最小,其次是水平阻生类型,而垂直阻生、远中阻生类型距离最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管呈现交叉、重叠全景片影像关系时,拔牙对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加大。结论拔牙手术者应全面分析影像资料、临床资料,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不断地积累拔牙经验,才能避免或降低拔牙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何海涛  谭颖徽  王建华  张纲 《重庆医学》2006,35(17):1580-1581
目的 研究下牙槽神经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中国大白兔32只.分为实验组(去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和对照组(单纯下颌骨骨折),分别在术后第7、14、21、28天处死动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学变化。结果 失神经骨折组在各个时期较单纯骨折组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编织骨成熟度较低,骨性骨痂在新生骨痂中比例明显偏低。结论 感觉神经参与骨折愈合,神经损伤后影响骨痂形成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