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开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26例,同时行横突间、关节突植骨融合。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5个月。26例均固定坚固,无1例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26例植骨均融合,22例伤椎椎体高度恢复,4例残留20%~30%的压缩未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3例A级未恢复,其余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TENOR脊柱系统操作简便,可实施三维矫正固定并可定量调节复位,固定坚固。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可减小伤椎椎体内的空隙,可能有利于椎体骨折愈合,增加前柱、中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方法 治疗21例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分别是310、38.5%,术后分别是2.50、95%,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摄片复查,所有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随访均未见伤椎高度明显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发生.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不仅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AF系统对胸腰段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的疗效及体会.方法 应用AF系统复位内固定和选择性椎管减压、个别病例伤椎上位椎间盘切除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372例,屈曲压缩型骨折195例,爆裂型骨折153例,骨折并脱位24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96例.2003年后治疗病例均要求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结果 289例获1-3年随访,所有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生理曲度得到明显恢复,cobb角显著减小.螺钉断裂5例,取出内固定后椎体高度无改变,上位椎间盘间隙变窄,后凸无明显加重.结论 AF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良好的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伤椎多方位植骨及后路GSS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GSS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伤椎多方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0例(A组),单纯后外侧植骨20例及5例未行植骨(B组)。结果两组在椎体前、后缘高度的恢复,手术前、后Cobb角的矫正复位丢失,螺钉松动率,断钉率等指标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多方位植骨及后路GSS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了脊柱前、中、后柱的稳定性,可有效地恢复及维持椎体高度,提高骨折椎体密度,防止内固定松动失败及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及CT检查,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结果 随访无排异反应,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和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管骨块推入复位加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打开椎管应用"L"形椎体骨块推入器将凸入椎管内的骨块推回爆裂的椎体使其复位,恢复或基本恢复椎管的矢状径,解除骨块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同时采用椎弓根脊柱撑开固定加椎板或横突植骨术的治疗。结果术后椎管矢状径平均复原92.4%,截瘫指数有1~3分改善,伤椎高度平均恢复至原高度的81.47%。结论后路推入复位加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的方法,能够较好复位凸入椎管内的骨块,有效的解除椎管的骨性压迫,恢复椎体高度和椎管矢状径,损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行经后路减压,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横突间或者椎间植骨,恢复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的椎体。结果经过术后6~18个月的随访,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前对比术后2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8个月对比术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伤椎复位较好,矫正后凸畸形的同时,也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较术前明显恢复(P<0.01),无断钉、断棒。结论选择性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严重骨折,术中伤椎复位满意、术后固定牢固、脊柱稳定性好,有利于伤椎骨折愈合和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观察治疗后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无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随访12~22个月,平均13.20个月。伤椎高度恢复至正常94.2%,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有助于骨折复位,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可重建脊柱稳定、促进骨折愈合,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疗效。[方法]3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横突间或者侧后方植骨,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纠正胸腰椎序列,重建脊柱稳定。通过术前、术后2周、8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本组病例经过术后6~8个月的随访,平均11.4个月,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前对比术后2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8个月对比术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够很好的对伤椎进行复位,恢复脊柱序列,增加固定椎的牢固性,也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球囊扩张自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体位复位、球囊扩张及椎体内植骨并经伤椎行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7例.结果 随访4~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均恢复满意,骨折均愈合,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未发现椎体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球囊扩张自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胸腰段脊柱单发椎体骨折33例,其中经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组14例,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植骨组19例。结果经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经传统入路组;经Wiltse入路组手术时间较经传统入路组手术时间延长;术后Cobb角恢复情况2组无明显差异,但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常规入路手术组伤椎椎体高度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能很好地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中出血并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3.
经椎弓根伤椎撬拨复位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弓根伤椎终板撬拨复位器、去螺纹器及椎体内植骨器在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应用。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集32例胸腰椎骨折,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39.4岁。采用自行设计的经椎弓根终板撬拨复位器、去螺纹器及椎体植骨器行椎体终板复位及椎体内植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全部病例要求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行伤椎X线片及CT检查,然后测量伤椎矢状面、额状面后突角度及伤椎高度。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1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后突角度和椎体高度的丢失、骨折愈合情况和内固定植入情况。32例均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伤椎椎体高度保持良好,未出现复位后高度、角度丢失和后期塌陷。结论:采用经椎弓根伤椎终板撬拨复位、去螺纹器及椎体植骨器行椎体终板复位及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满意疗效,而且创伤小,椎体内植骨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晚期椎体高度及角度的丢失,避免了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伤椎及邻近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椎管减压,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伤椎复位情况。结果脱位完全纠正,伤椎骨折前缘高度恢复达85%~100%,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即刻消失。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伤椎高度无丢失,骨折及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很好地恢复伤椎高度、矫正脱位及后凸畸形,增加固定椎的牢靠性,重建脊柱稳定性,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3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男21例,女18例;年龄18 ~48岁,平均31.5岁.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对照组(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通过回顾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对其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 39例患者获12 ~ 36个月(平均20.1个月)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及成角的矫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变化及成角的矫正程度丢失不明显;而未经椎弓根植骨组变化明显,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减少内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治疗进行回顾,总共随访到96例病例。28例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68例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结合单侧伤椎螺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其中38例植骨材料为人工骨,30例为自体髂骨植骨。按照美国脊柱创伤研究组提出的胸腰椎损伤严重性评分标准(thoraco lumbar injury severityscore,TLISS)分别对各组病例进行评分,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期间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胸腰段后凸Cobb′s角,前后椎体高度比,应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8个月(12~20个月),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比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组高度丢失多,术后Cobb′s角的矫正能力差,应用人工骨与自体骨植骨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加伤椎固定重建了椎体的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稳定性,可有效的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5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19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术,B组(16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术前1周内、术后1周内伤椎椎体相对高度、Cobb角及取内固定前1周内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Cobb角丢失量(取内固定前1周与术后1周内差值)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内固定后3个月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丢失量(取内固定后3个月与术后1周内差值)A组与B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远期效果A组优于B组。B组有2例分别于术后10、12个月复查时螺钉松动,内固定失败率12.5%。A组未发生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结论应用伤椎内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促进椎体骨折的愈合,减少伤椎椎体高度、角度的丢失,降低了断钉、断棒的发生率,可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0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50例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内固定1周后矢状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随访8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增加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丢失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内固定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内固定1周后,两组与术前比较,矢状位Cobb角均明显低于内固定前,P0.05;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内固定前,P0.05,而两组间内固定1周后矢状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8个月,观察组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增加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丢失分别为2.1°±1.7°、2.3%±1.4%,与对照组的2.0°±1.8°、2.4%±1.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来说,应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4月至2009年11月我科治疗的3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2~49岁,平均34.7岁。对其在伤椎及上位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或置椎间融合器。结果本组随访6~24个月,术后2周可下床锻炼,术后伤椎高度及脊柱Cobb角均有较大的恢复。结论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创伤小,能较大程度的恢复骨折椎的高度及脊柱Cobb角,为脊柱生物力学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强而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晏波  代立武  汤睿  朱传敏 《骨科》2012,3(3):127-129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板开窗椎管减压和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板开窗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缘植入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经随访18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变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椎板开窗减压复位+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低,远期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