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测及激光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85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检测阳性率及激光治疗疗效,讨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对85例(170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检眼镜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对有适应证者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85例(170只眼)检眼镜下确诊率为20.5%(35只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测确诊率为22.9%(39只眼),39只眼中,DRⅠ期23只眼,DRⅡ期5只眼,DRⅢ期6只眼,DRⅣ期3只眼,DRⅤ期2只眼。嘱85例患者积极按照内分泌科医师的指导,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对DRⅢ期6只眼行格子样激光光凝治疗,DRⅣ期3只眼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RⅤ期2只眼先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两周内分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经2.5~3年随访观察:39只眼激光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治疗有效阶段缺少症状,晚期能导致双眼不可逆性盲。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增多趋势,早期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减少糖尿病性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6例(29只眼)经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增生前期、增生期DR需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的患者。所有患眼首次光凝下方1/4象限视网膜,激光参数:激光点数400~450点,光斑直径250~300μm,标准Ⅲ级光斑。并于首次光凝术前和术后第2天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观察和分析光凝术后睫状体的形态改变。结果视网膜光凝术后第2天21只眼(72.4%)出现睫状体脱离。21只眼中17只眼(80.9%)为全周睫状体脱离,4只眼(19.1%)为部分象限脱离。结论 DR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脱离是暂时的、无严重后果的较为常见的眼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疗效。方法:对50例(92眼,其中增殖前期30眼,增殖期62眼)DR患者,依病变程度分别行次全视网膜光凝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随访视力、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光凝治疗后,视力增进25眼(27%),视力无变化48眼(52%),视力下降19眼(21%),FFA结果有效76眼,有效率83%,需补充光凝4眼。结论:半导体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对屈光间质清晰者效果好,而且对屈光间质混浊的病例效果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手术及视网膜光凝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情况,以及氩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远期效果,探讨该类患者白内障手术和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时机,分析其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共67例,以未手术眼作为对照.白内障术后经眼底荧光造影(FFA)随访观察,随访时间1年.当检查具有光凝指征时,均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对比观察手术眼和对照眼视网膜光凝前后的视网膜病变发展程度.结果 白内障术后手术眼和对照眼经FFA随访观察需行视网膜光凝分别为26只眼(41.94%)及24只眼(38.71%),其视网膜病变发展程度基本一致;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后及时光凝的病人,DR病情稳定或减慢发展,黄斑水肿消退或减轻,视力稳定,手术眼比未手术眼获得更充分的视网膜光凝及稳定的视力和视觉质量,2例患者拒绝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晚期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玻璃体出血.结论 完美的无并发症的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不会加速DR的发展;及时充分地视网膜光凝治疗,将减缓DR的发展及减少其并发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稳定视力.  相似文献   

5.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效果。方法 89例(178只眼)DR患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后,定期观察视力,进行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记录眼底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等情况,观察4个月至2年。结果激光治疗1个月后视力提高≥2行69只眼(38.7%),无变化63只眼(35.3%),视力下降≥2行35只眼(26%)。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消退170只眼(95.5%)。8只眼(4.5%)发生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补充激光治疗。结论激光光凝是治疗DR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光凝治疗影响因素及疗效.方法 采用IRIS倍频532激光治疗仪对45例(83只眼)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光凝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80只眼全部行全视网膜光凝,3只眼因玻璃体积血而未完成光凝,3个月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新生血管萎缩,光凝斑清晰,出血部分吸收,无遗漏治疗区域.结论 DR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适时选择光凝治疗时机,对保持白内障术后视力稳定和延缓控制DR进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氪黄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氪黄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结果。用氪黄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1998年3月至2001年1月在我中心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212例330眼,轻度白内障95眼,轻度白内障伴玻璃体混浊76眼,随访视力、眼底,FFA。结果:视力增进62眼占18.8%;视力无变化167眼占50.9%;视力下降101眼占30.6%,FFA结果有效246眼,有效率74.5%,需补充光凝78眼,4眼光弹簧过程中眼底出血,改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结论:氪黄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对屈光间质清晰者效果好,而且对屈光间质轻度混浊的病例效果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氩激光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 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结果,用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患者87例(122只眼),观察其视力、眼底、FFA,随访6个月-2年。结果 视力增进50只眼(40.98%),视力无变化55只眼(45.08%),视力下降17只眼(13.94%),黄斑水肿消退及部分消退46只眼(82.14%),带补充光凝34只眼。结论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的有效手段。对DR患者应早发现,根据不同病变类型选择合理的激光参数,确保高比例的有效光斑,以阻止病情恶化,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倍频532nm激光对30例(54只眼)增生前期和增生期DR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伴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者,先行黄斑部光凝治疗。术前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术后定期复查,并记录视力变化及视网膜病变进展程度。光凝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治疗后18只眼(33.3%)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32只眼(59.3%),视力下降4只眼(7.4%),有效45只眼(83.3%),随病变程度加重疗效降低。经FFA检查,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者16只眼,经光凝后水肿完全消退者10只眼(62.5%),部分消退者5只眼(31.3%),不变者1只眼(6.3%)。结论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唐云鹏  高烨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200-2201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FA检查对88例176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检查结果指导治疗。结果:其中11眼眼底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FFA检查出现早期微血管瘤病变。眼底镜下Ⅰ~Ⅱ期DR患者中有15眼FFA检查出比检眼镜更多的微血管瘤。眼底镜下Ⅲ期DR患者中有11眼FFA检查出现新生血管改变。结论:FFA检查是DR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且为指导眼底激光和评价激光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干预治疗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增殖期不同阶段玻璃体手术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就诊的增殖期DR患者65例(90只眼),分为增殖晚期、增殖早期,在增殖期不同阶段实施玻璃体手术。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视力及眼前节记录,眼底可见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部分患者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中应用高速玻璃体切割,眼内注入0.02ml曲安奈德(TA),充分剥离新生血管膜,眼内视网膜激光光凝,如伴有裂孔及视网膜脱离,术后采用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其余患者手术结束后玻璃体腔再次注入0.05ml TA。结果增殖期DR早期实施玻璃体切割术,术后可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视力,术中联合应用TA,术后黄斑水肿减轻,加快视功能的恢复。结论增殖期DR患者,应及时进行玻璃体手术;对于DR早期增殖病变,玻璃体手术干预治疗可防止病变发展,有效保护患者的视功能,应做为糖尿病患者玻璃体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的疗效。方法用倍频532nm激光对298例(568只眼)增生前期和增生早期DR患者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光凝3~6次,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治疗后182只眼(32%)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352只眼(62%),视力下降34只眼(6%)。随病变程度增加疗效降低(P〈0.0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有黄斑水肿的272只眼中,光凝后水肿完全消退者142只眼(52%),部分消退者122只眼(45%),不变者82只眼(3%)。结论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有效,在增生前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马雪英  张蓉  李凌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184-2185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原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结果,对176例257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62眼、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195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前、完成最后一次光凝后3mo分别对患者的视力、眼底、FFA进行检查并追踪观察6mo~2a。结果:本组257眼经视网膜光凝治疗后215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3.7%。其中PPDR62眼,有效57眼(91.9%);PDR195眼,有效158眼(81.0%),经统计学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有59眼(23.0%);155眼视力稳定不变(60.3%);视力下降43眼(16.7%)。本组病例治疗后有28眼(10.9%)出现黄斑水肿加重,视力下降,经2~3wk后均恢复至光凝治疗前水平。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尽早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对于控制或延缓DR的进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并可以有效防止DR致盲。  相似文献   

14.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艳萍  刘琼  丁琴 《眼科新进展》2004,24(6):482-483
目的 对多波长氪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总结研究。方法 选择经FFA检查确诊为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的DR患者 2 0 0例 390眼 ,对不同部位的病变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结果  390眼DR患眼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 ,有效 379眼 ,总有效率 97.18% ,其中增殖前期 190眼 ,有效 189眼 ,有效率 99.4 7% ;增殖期 2 0 0眼 ,有效 190眼 ,有效率 95 .0 0 % (P <0 .0 1)。结论 DR患者早期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有效防止病变的发展 ,增加视力。  相似文献   

15.
基层医院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对55例92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3, 6, 12mo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彩色眼底像, 新生血管未消退者和无灌注区尚存者追加光凝, 随访3~12mo。

结果:全视网膜光凝术后PPDR视力提高和视力不变者23眼(77%),视力下降者7眼(23%); PDR视力提高和视力不变者44眼(71%),视力下降者18眼(29%)。经过一次全视网膜光凝后,3mo复查FFA,新生血管未退、无灌注区未消失者追加光凝,PPDR有效率为29 眼(97%),PDR有效率为50 眼(81%); 13眼(14%)出现玻璃体出血转上级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术。

结论:基层医院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氩激光光凝治疗效果及光凝后的远期效果,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采用Zeiss Visulas氩离子眼科激光治疗仪对36例58眼的光凝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眼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16眼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术,其中6眼伴有人工晶状体后囊混浊,先期行Nd:YAG激光切开后囊膜.24眼视力提高1~2行,占42%,其中BDR 16眼,PPDR 8眼;28眼视力无变化,占48%,其中PP-DR24眼,PDR 4眼;6眼视力下降,占10%,均为PDR.3mo后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大部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结论:适时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合理及时的激光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继续恶化的重要手段.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放置大直径IOL又是完善眼底激光治疗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马雪英  张蓉  李凌  宋娅琴  李磊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365-2367
目的:观察532nm倍频激光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RP)治疗高原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pathy, DR)及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临床疗效,评价氩激光治疗眼底血管病的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选择DR患者122例227眼,其中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PDR)51例90眼、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71例137眼; RVO患者120例124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27例27眼,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93例97眼,进行532nm底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每位患者在结束最后一次治疗后1,3,6mo复查眼底、视力、FFA检查。

结果:DR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后,PPDR有效81眼(90.0%)、无效9眼(10.0%); PDR有效98眼(71.5%),无效39眼(28.5%),总有效率78.9%; RVO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后, BRVO有效者90眼(92.8%),CRVO有效者22眼(81.5%)。532nm倍频激光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总有效率为82.9%。

结论:532nm倍频激光光凝治疗高原地区眼底血管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前期激光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增殖期,治疗时机的合理选择可有效阻止DR的进展,防止失明的严重后果; 对RVO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的干预治疗,可以加速出血水肿吸收,防止新生血管的产生,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FFA对182例(364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的分期指导治疗。结果12只眼眼底检查未发现有DR的患者FFA显示有Ⅰ期微血管瘤病变;25只眼Ⅰ-Ⅱ期患者FFA显示更多的微血管瘤及合并黄斑水肿改变;11只眼Ⅲ期患者FFA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范围比检眼镜下检出棉絮斑范围广,13只眼出现新生血管改变;20只眼Ⅳ期患者检出比检眼镜下更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及黄斑水肿改变。结论FFA是作为DR分期的最佳标准,且为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光凝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对60例108眼行超声乳化或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根据DR分期,早期予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光凝或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诊1a,所有患者视力提高30眼(27.8%),视力不变71眼(65.7%),视力下降7眼(6.5%),光凝术后FFA随访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消退,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出血、渗出部分吸收,18例合并有黄斑水肿眼光凝术后完全消退。结论:白内障术后合理及时的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对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功能,稳定视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光凝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光凝治疗效果。方法:1998/2006对256例(39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观察视力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情况,并随访1~5a。结果:在接受激光光凝治疗的392眼中,108眼(27.6%)视力提高,173眼(44.1%)视力无变化,111眼(28.3%)视力下降。结论:激光光凝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