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维灰阶血流显像(B-Flow)技术在评价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病例组70例、对照组120例(年龄、性别构成比与病例组相当).分别用二维超声(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以及B-Flow进行常规颈动脉检查,重点测量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血管残余管腔内径并计算狭窄率,颈内动脉颅外段病例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DSA相对照.结果 病变处的颈动脉B-Flow表现动脉内膜粗糙、局部增厚或有斑块突入管腔,B-Flow血流在斑块处往往呈涡流改变.病例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内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颈动脉狭窄处内径B-Flow测量值与2D、CDFI测量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2D、CDFI、B-Flow 3种方法所测得颈内动脉直径狭窄率与DSA结果均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B-Flow与DSA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B-Flow能保持高帧频、高分辨率,同时显示颈动脉管壁、血流信息及临近组织的解剖关系,并且能清晰显示狭窄处、狭窄后血流状态以及斑块形态.与DSA相对照,在评估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处内径方面,较2D、CDFI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维血流显像(B-Flow)技术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二维血流显像(B-Flow)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 二维血流显像(B-Flow)技术具有高分辨力和全景显示功能,能同时清晰显示血流和背景组织,可清晰观察血栓、血流、血管壁三者关系。结论 二维血流显像(B-Flow)技术在下肢静脉血栓检查中是一种有效手段,与静脉造影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 )与实时灰阶二维血流显像( B-flow )联合评价颅外段颈内动脉( EICA )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程度的准确性。方法颅外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病例72例,应用CDFI,CDFI联合B-flow两种方法测量同一部位面积狭窄率,将狭窄程度分为4级,每级分别与DSA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72例患者共检出病变血管123条。以DSA为金标准,CDFI联合B-flow对123条不同狭窄程度血管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单一CDFI有明显提高,特别是中度以上狭窄,且与DSA有着更高的一致性。结论B-flow能够弥补CDFI的某些不足,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颅外颈内动脉狭窄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B-Flow)在颈动脉狭窄处管腔面积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诊为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62例,选择二维超声(2D)模式下狭窄处管腔内面清晰的颈动脉共74条,在管腔狭窄处分别记录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PDI)和B-Flow横切面声像图,用LOGIQ9系统自带软件,分别测定残余管腔面积.结果:病变处的颈动脉B-Flow表现动脉内膜粗糙、局部增厚或有斑块突入管腔,B-Flow血流在斑块处往往呈涡流改变.颈动脉狭窄处残余管腔面积测值,B-Flow与2D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CDFI、PDI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low能以高帧频和高空间分辨力,同时显示血管解剖结构与病变处血流状态,与二维超声相结合,将会使所测量的血管面积更加准确,从而为临床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单侧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1126例,其中67例CDFI诊断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TCD技术检测其颅内动脉的流速及Willis环和眼动脉侧支开放情况.结果 CDFI显示狭窄处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快.TCD显示:①病变侧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健侧;②Willis环代偿组患侧MCA流速明显高于颈内外侧支代偿组;③ACoA与中风的发生负相关.结论 TCD、CDFI的联合应用可以全面观察整个颈动脉系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卢苇  钟少棠  刘驰云 《广东医学》2004,25(6):662-663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图像改变。方法 观察 6 8例胆囊内隆起性病变超声特征及血流供应情况。结果 二维超声可显示病变形态、大小 ;CDFI在胆囊癌组病灶内显示为较丰富高速高阻型血流 ,良性病变组则显示较少或无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显像对胆囊内良恶性病变诊断效果好 ,是一种无创性可重复和经济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先心病左室右房通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12例左室右房通道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3种不同类型的左室右房通道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有特征性表现,三尖瓣环型即三尖瓣前叶与隔叶之间可见裂隙与膜部室缺相通.三尖瓣瓣下型可见隔瓣与室间隔膜部缺损的上缘相连,三尖瓣瓣上型即三尖瓣隔叶与二尖瓣前叶之间可见连续同声中断,CDFI显示12例均见左室经膜部缺损入右房的穿隔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先心病左室右房通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和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盆部及壁内部)的定位显示及显像特征.方法:检查肾脏及输尿管全程,必要时超声前饮水300~500 ml或口服速尿(20 mg),于30 min后施行超声检查,根据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输尿管结石,CDFI:结石周边呈五彩镶嵌的彩色尿流信号96例,无彩色尿流信号6例,于腹部探测可准确鉴别髂血管与输尿管.输尿管下段处的结石与输尿管喷尿的关系清晰可见.结论:应用CDFI可弥补二维超声难以准确辨认髂血管与输尿管的不足,因此,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提高输尿管中段结石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灰阶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胎儿脐带绕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对178例经产后临床证实脐带绕颈者和通过灰阶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声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灰阶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胎儿脐带绕颈诊断价值的比较:除诊断的特异度外,CDFI的各项诊断指标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率皆高于灰阶B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FI超声较灰阶B超监测本病快捷、准确和直观,测量简单,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对提高胎儿质量、预防和降低围产期胎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诊断椎动脉(VA)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34例临床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TCD和CDFI常规检查,其中34例患者确定为椎动脉狭窄或闭塞,通过CDFI对颅外段椎动脉的走形、管径、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进行检测,通过TCD确定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将TCD、CDFI及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检查结果分别与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SA提示VA狭窄或闭塞为31支,阴性37支,CDFI、TCD和综合结果与DSA符合分别为60、59和67支,敏感性分别为87.1%、83.8%和100%,特异性分别为89.2%、89.1%和97.3%,准确率分别为88.2%、86.8%和98.5%.两者的综合结果明显提高了准确率(P<0.05).结论 TCD、CDFI的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可以作为筛选椎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B-Flow)技术在下肢中小动脉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下肢中小动脉硬化性疾病者分别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B-Flow检查,对比观察三种超声表现及效果。结果:本组管腔无狭窄20例,轻度28例,中度27例,重度25例;在斑块显示、管腔狭窄程度评估及血流回声信号显示灵敏度上,B-Flow明显优于常规二维超声和CDFI(P〈0.01)。结论:B-Flow在下肢中小动脉硬化性疾病检查中,因其独特的优势,与二维超声及CDFI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下肢中小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有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改变与临床价值。【方法】观察颈总动脉及其分又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回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本组3670例就诊患者中,颈动脉无病变者1874例(51.1%),有粥样硬化者1796例(48.9%)。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仅表现内中膜增厚或同时伴有斑块者692例(38.5%),形成颈动脉轻度狭窄者381例(21.2%),中度狭窄者423例(23.6%),重度狭窄者266例(14.8%),闭塞者34例(1.9%)。本组经CT、MRI确诊的脑梗塞患者612例,其中有456例CDFI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74.5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685例,CDFI检测有577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占84%。【结论】CDFI可作为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方法,能提供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等医学信息,提示脑血管病的高危状态,对高血压、糖尿病及脑梗塞患者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人,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A)、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的诊断结果,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和CDFI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80例,并先后行CDFI、CTA检查,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的诊断结果,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和CDFI的诊断准确性。结果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不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80条,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80条,而CT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不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79条,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81条,CDFI确诊患者颈内动脉不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91条,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9条。以DSA为金标准,CTA和CDFI的灵敏度分别为98.89%、85.56%,特异性分别为99.44%、79.4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44%、80.6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90%、84.62%,准确度分别为99.17%、82.50%。结论与CDFI相比,CTA检查对于颈内动脉狭窄率≥70%、不规则斑块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与金标准DSA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高度一致性,而且简单易行,在一定情况下可代替DSA检查,避免其有创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老年人颈内动脉严重狭窄与闭塞后的颅内血流变化。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34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颈内动脉病变程度、颅内血流变化、侧支循环类型以及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16例,单侧闭塞18例。颈内动脉狭窄残余管径0.4—1.7mm。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有3种类型侧支循环,前交通开放占85%,后交通开放为55%,颈内-颈外侧支开放占33%。患侧和健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比较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颅内血流明显减低并出现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的评价对选择治疗方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龚海英  朱恒泉  杨汇  李琴  朱映红 《浙江医学》2014,(21):1784-1786
目的:评价二维灰阶血流成像(BFI)诊断老年人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BF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分别测量老年人颈内动脉。观察组24例,对照组30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颈内动脉直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观察组24例患者颈内动脉BFI诊断结果为:正常6例,狭窄<50%3例,狭窄50%~69%30例,狭窄70%~99%9例;CDFI诊断结果为正常6例,狭窄<50%11例,狭窄50%~69%25例,狭窄70%~99%6例。(2)BFI对颈内动脉狭窄情况的诊断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962,P<0.01)。(3)当颈内动脉狭窄为50%~69%时,BFI对颈内动脉狭窄诊断与DSA诊断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CDFI与DSA诊断之间的相关系数(Z=2.169,P<0.05)。结论 BFI能准确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DSA诊断之间的一致性较高,适用于对介入检查耐受性低的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 mage,CDFI)和脉冲频谱多普勒(pulse wave Doppler,PWD)超声技术对95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CF,TCCF)和25例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spontaneous CCF,SCCF)患者的颅内外相关血管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两组间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对照。结果DSA提示TCCF组中有87例为高流瘘,8例低流瘘,SCCF组中有24例为低流量瘘,仅1例为高流瘘。高流瘘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患侧颈内动脉呈明显高流速低阻力频谱;瘘口远端的大脑中、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健侧,盗血明显。而低流瘘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各血流参数相比无明显差异,有11例患侧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呈高流速低阻力改变;颅底各动脉流速、PI值及频谱形态正常且基本对称,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DSA造影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无创、系统地观察到CCF因瘘口引起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中多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接受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79例,依据多层螺旋CT管电流与造影剂量差异分组。38例行管电压100?kV、管电流100?mA、对比剂50.0 ml碘克沙醇(320 mgI/ml) 扫描者为对照组。41例行管电压100?kV、管电流80?mA、对比剂40.0?ml碘克沙醇(320?mgI/ml)扫描者为实验组。比较分析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辐射剂量与碘负荷量。结果 实验组右大脑中动脉、左大脑中动脉、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主动脉弓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是(4.34±0.29)分,对照组是(4.32±0.3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积、有效剂量、碘负荷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不仅可获取高质量图像,而且可减少辐射剂量,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治疗的冠脉综合征患者1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常规组和他汀组,每组7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溶栓、抗缺血、抗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和1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他汀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s-CRP水平,随访1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清hs-CRP水平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常规组和他汀组患者颈动脉IMT [(1.74±0.46) mm vs (1.71±0.44 mm]、斑块大小[(23.58±5.84) mm2 vs (24.02±5.91) mm2]、厚度[(2.82±0.82) mm vs (2.76±0.79) mm]、数量[(5.48±0.64)个vs (5.39±0.61)个]和血清hs-CRP [(27.46±7.31) mg/L vs (28.06±7.41) mg/L]水平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他汀组患者颈动脉IMT [(1.21±0.34) mm vs (1.52±0.38) mm]、斑块大小[(14.57±4.72) mm2 vs (19.51±5.41) mm2]、厚度[(1.53±0.52) mm vs (1.89±0.61) mm]、数量[(2.94±0.33)个vs (3.52±0.38)个]和3个月[(18.32±7.02) mg/L vs (24.23±7.11) mg/L]、6个月[(12.36±6.13) mg/L vs (18.43±7.05) mg/L]、12个月[(7.63±3.21) mg/L vs (11.36±5.03) mg/L]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为(57.96±8.1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2.13±7.84)%,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可有效缓解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颈部血管斑块及机体炎症状态,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且可有效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功能彩超(CDFI)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CDFI和TCD常规检测,其中42例患者(84支动脉)确定为单侧或双侧ICA狭窄或闭塞,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测证实。详细检测记录ICA近段(分叉水平上方1.0~1.5 cm)、ICA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PSVst、PSVdis、PSVpro)、狭窄段的平均流速(MFVst),与狭窄远段的流速比值(PSVst/PSVdis、PSVst/PSVpro)。将CDFI、TCD及二者综合诊断结果分别与脑血管造影(DSA)对比分析。结果 DSA检测结果中本组84支颈内动脉27支正常(32.14%),轻度狭窄14支(16.67%),中重度狭窄20支(23.81%),闭塞23支(27.38%);轻度至闭塞患者中PSVst、MFVst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42例患者84支颈血管CDFI与DSA完全符合81支,假阳性1支,假阴性2支,准确率为96.4%,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96.0%。TCD与DSA完全符合82支,假阳性1支,假阴性1支,准确率为97.6%,敏感性为98.4%,特异性为95.0%。二者综合结果确定狭窄35支,闭塞23支,正常28支,与DSA符合率为98.8%(83/84)。结论 CDFI和TCD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对重度ICA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综合检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