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显微外科技术实施神经移位加神经移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9例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采取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健侧C7和肋间神经移位加神经移植,修复肌皮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上干前股、上干后股和桡神经深支.术后进行上肢功能检查及肌电图检查.结果 随访18~48个月,术后9例患者上肢大部分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肌电图示肌肉强收缩时均为单纯-混合相.结论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应尽早手术治疗,利用显微技术精确地吻合神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移位神经至受体神经距离不够者,可采用其他神经桥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侧颈7移位术后2年运动皮层功能的重塑变化,以期从运动皮层功能重塑方面对临床远期随访的结果进行解释。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组及颈7移位修复组,于术后24个月以微电极刺激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患肢支配区在对侧大脑运动皮层的分布。结果术后24个月,对照组上肢支配区在大脑运动皮层的刺激位点数量在右侧为21.17±1.14个;在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组,颈部位点在术后两年仍占据着原前肢代表区;颈7移位术后左侧前肢代表区逐渐替代颈部位点,术后2年刺激位点数量为14.83±0.83。结论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能够引起成年大鼠对侧运动皮层远期的功能重塑。  相似文献   

3.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周围神经损伤后大脑皮质会出现功能可塑性变化;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在发育中神经系统的表达特征提示,它与神经发育中突起延伸和突触形成有关,参与突触重建过程。 目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实验动物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前后,不同阶段相应大脑皮质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及动态变化,探讨周围神经修复与中枢神经可塑性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9/2008-12在上海市周围神经重点实验室和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完成。 材料:成年SD大鼠108只,分为臂丛损伤未修复组(n=48)、臂丛损伤修复组(n=48)及对照组(n=12)。 方法:大鼠左侧为实验侧,臂丛损伤未修复组在大鼠左侧取锁骨下横形切口,找到臂丛各神经根并造成全臂丛根性撕脱伤。臂丛损伤修复组同法将大鼠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后,取右侧锁骨下切口,显露健侧颈C7神经根备用;取左侧前臂尺神经通过皮下隧道桥接健侧颈7神经根与正中神经端端吻合。对照组为成年雌性正常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 d,3 d,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0个月共8个时段及对照组取材,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前后对侧(右侧)大脑前肢投射区域皮质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相对表达量及动态变化。 结果:臂丛损伤未修复组对侧(右侧)大脑前肢投射区域皮质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规律为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术后1 d,3 d和1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P < 0.01)。臂丛损伤修复组对侧(右侧)大脑前肢投射区域皮质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规律为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至术后3个月再次升高,6个月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术后1 d,3 d,1周和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P < 0.01)。 结论:臂丛损伤健侧颈7移位术前后相应大脑皮质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与临床现象一致,提示生长相关蛋白在大脑皮质及突触可塑性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神经供体进行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移位修复的疗效,并探讨手术效果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01—2017-12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神经移位修复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32例)、肋间神经移位术(30例)及膈神经移位术(32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对患者术后患肢肘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组患者肘关节恢复达到良以上分别为膈神经组21例(65.6%),肋间神经组20例(66.7%),C7神经组23例(71.9%),3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膈神经组、肋间神经组,C7神经组肌力≥Ⅲ级的例数分别为25例(78.1%)、22例(73.3%)、25例(78.1%),3组患者术后患肢肌力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1)膈神经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年龄、损伤-手术时间、神经移植长度和功能锻炼时间等因素有关(P<0.05);(2)肋间神经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功能锻炼时间、损伤部位和神经移植长度等因素有关(P均<0.05);(3)C7神经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年龄、损伤-手术时间、神经移植长度等因素有关(P<0.05)。与3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有关的影响因素为神经移植长度。3组患者术后肌力恢复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1)膈神经组肌力恢复情况与患者年龄、损伤-手术时间、神经移植长度和功能锻炼时间等因素有关(P均<0.01);(2)肋间神经组肌力恢复情况与年龄、功能锻炼时间和神经移植长度等因素有关(P均<0.01);(3)颈7神经组肌力恢复情况与年龄、功能锻炼时间及损伤-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P均<0.01)。结论3种供体神经移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效果相当,但术后效果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因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优的治疗方式,有利于提高手术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 DREZ)切开术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例臂丛神经撕脱伤后顽固性疼痛患者,用DREZ射频毁损术(C3~8)治疗。结果随访10月,止痛效果显著,疼痛减轻85%以上。结论DREZ区切开术对臂丛神经撕脱伤后顽固性疼痛疗效满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脊神经根撕脱伤是一种严重损伤,预后不良,动物实验提示,如脊髓和脊髓前根的连续性得到恢复,脊髓运动神经元可再生出轴索至周围神经,使运动功能恢复。据此作者对1例臂丛神经前根撕脱的患者进行了脊髓内再植并获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 病例:男性,25岁,车祸致左肩部纯性损伤,左上肢连枷骨折,霍纳氏征(十),肩、臂、手运动功能全部丧失,除上臂近端和背外侧感觉正常外,上肢其余部位感觉全部丧失。伤后一个月肌电图仅显示棘上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作用.方法:对40例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神经传导检测和对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进行针极肌电图检查并结合分析.结果:全臂丛神经损伤13例(其中10例完全损伤);臂从上干损伤21(其中完全损伤6例);臂丛下干损伤3例(其中完全损伤1例);束支平面损伤3例;合并神经根撕脱伤...  相似文献   

8.
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例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患者接受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分别于术后2周、6个月和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HAMD)和焦虑评分(HAMA)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早期,100%的患者疗效满意,经过1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率逐渐下降.但是比较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以及比较术后2周和术后1年的VAS评分,结果 显示无统计学差异.并发症主要包括同侧下肢的轻度无力(3例)和同侧下肢深感觉障碍(3例),在术后6个月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是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与痛觉传导有关,并开始探讨将其作为疼痛手术治疗的靶点.1979年,Nashold和Ostdahl[1]首先报道了用DREZ切开术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后,又有数例慢性神经源性疼痛患者接受了该手术,包括幻肢痛和脊髓损伤后疼痛.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HBO-PC)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以探讨HBO-PC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HBO-PC组、非预处理组各20只。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制作,采用改良Allen’s法,分别于伤后8w行神经束路示踪(顺行和逆行),以脊髓损伤部位为中心,上下各2 cm取材,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组织中示踪剂阳性纤维的表达。结果在胶质瘢痕的周围及上下两端,HBO-PC组示踪剂阳性纤维表达数量均明显高于非预处理组。结论 HBO-PC可诱导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对神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脊髓后根入口处损毁术治疗疼痛高翔,仝海波综述江澄川审校以往,对周围性疼痛的病例如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带状疱疹后疼痛的治疗往往会采用脊髓后根切断术、脊髓后束切断术等一些破坏性手术,但由于这些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手术效果欠佳因此较难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臂丛神经损伤缝合吻接有必要了解臂丛神经蠕变力学特性。以往的研究多以臂丛神经的单项拉伸力学性质研究居多,关于臂丛神经蠕变黏弹性力学性质的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以函数为研究方式观察分析实验动物臂丛神经的蠕变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蠕变力学特性参数。 方法:采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对SD大鼠臂丛神经进行蠕变实验。蠕变实验应力增加速度为0.01 GPa/s,实验设定时间为7 200 s,采集100个实验数据,以归一化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结果与结论:大鼠臂丛神经试样7 200 s蠕变为5.6%。蠕变最初600 s变化较快,之后应变缓慢上升,达到7 200 s曲线基本平衡。结果表明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臂丛神经具有黏弹性蠕变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体位性神经伤多因医源性因素造成 ,轻者只要早期解除压迫因素 ,预后良好 ,严重的神经损伤可造成受压神经坏死 ,肢体感觉、运动障碍 ,增加患者痛苦 ,影响疾病的康复。本文就常见的五种神经损伤的观察、预防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1 临床观察1 1 臂丛损伤 上肢处于正常解剖位置时 ,臂丛神经处于松弛状态。当上臂呈后伸状态时 ,对整个臂丛产生不同程度的牵拉力 ,如臂部内旋位时后束和桡神经腋神经的张力增加 ,臂部外展 90度并伴后伸时 ,腋神经张力增加最明显。当病人处于昏迷或麻醉状态时 ,上肢长时间过度外展并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euotrophicfactor,CNTF)在周围神经损伤及再生修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年龄组大鼠采用损伤后外周神经小室再生模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坐骨神经中MBP含量,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检测CNTF及CNTFRα在坐骨神经和脊髓中的表达。结果各年龄组伤前脊髓中有CNTFRα表达,CNTF较少表达;周围神经中CNTF主要分布在雪旺氏细胞(SCs)中,CNTFRα极少表达。各年龄组伤后损伤侧脊髓CNTF、CNTFRα,伤侧神经CNTFRα表达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0.01),4周达最高峰;伤侧近、远端神经中CNTF伤后1d~1周表达较伤前减低(P<0.05),2周后开始升高,4周达高峰。其中幼年变化最大,成年次之,老年最弱。MBP的变化与神经CNTF的变化具有一致性,且远端高于近端。结论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大鼠神经、脊髓CNTF及CNTFRα表达的变化与神经再生髓鞘化的进程密切相关,不同年龄大鼠对CNTF的依赖性不同,MBP的变化与CNTF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39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查,测定臂丛五大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对损伤部位和程度进行分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全臂丛神经损伤52例(37.4%),临床表现为上肢不能动,肩关节不能外展和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垂腕;上中干型损伤81例(58.3%),临床表现为上肢不能抬起,肩关节不能外展和上举,前臂内旋,手能抓物;上干型损伤4例(2.9%),中下干损伤1例(0.7%),单纯下干损伤1例(0.7%).结论:肌电图检测对判断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不同程度颅脑损伤(TBI)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轻型TBI组、中型TBI组及重型TBI组,每组10只。采用Feeney法自由落体颅脑损伤装置并进行适当改进,以不同致伤冲击力(200、600和1 000 g/cm)建立轻、中、重型TBI模型,对照组仅去骨瓣,不致脑损伤。伤后24 h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行为学结果显示,随着致伤冲击力增加,平衡木试验得分越高(P<0.05)、神经损害程度评分越高(P<0.05)、水迷宫试验中逃避潜伏期越长(P<0.05)且经过平台次数越少(P<0.05)。组织病理学发现损伤程度及范围随致伤冲击力的增大而增加。结论 本研究参照Feeney法自由落体TBI装置并适当给予改进,成功建立不同程度大鼠TBI模型,其制作方法简单、可控性好、可重复性好,可用于TBI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和体重指数对评价实验性脑梗死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59只7~9周龄雄性SD大鼠接受大脑中动脉1 h栓塞手术或假手术,术前和术后1,3,5,7,10,14 d分别进行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以及体重测量.术后14 d处死动物,对梗死面积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不同病变面积的实验动物之间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结果和体重指数的差异,分析病变面积与各时间点神经损害程度评分结果和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手术组大鼠可分为3个亚组:①皮层加基底节梗死;②基底节梗死;③无病变.3组间的神经损害程度评分结果及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面积与神经功能检测结果之间呈相关关系.结论 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和体重指数可以用于评价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的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颅脑外伤神经组织的替代和修复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本文将人类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大鼠颅脑损伤的模型中,观察是否有治疗效果。方法 人类神经干细胞取自3-4月胎儿海马,体重为300-370g的大鼠制成脑损伤模型,伤后24小时将神经干细胞用立体定向注射法注入双侧顶叶皮层,伤后1周动物运动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脑,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伤后1周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组与损伤组相比呈现出明显的运动功能改善,一部分移植顶叶的干细胞呈Tubulin(+)、GFAP(+),表明它们分化成为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另外我们观察到治疗组伤区皮层的正常神经元增多,且坏死及凋亡的神经元减少。结论 社会干细胞是细胞移植治疗颅脑损伤的一种良好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9.
背景:臂丛神经损伤缝合吻接术有必要了解臂丛神经拉伸力学特性。 目的:对大鼠臂丛神经进行拉伸实验,观察其臂丛神经的拉伸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拉伸力学特性参数。 方法:取SD大鼠C6~7臂丛神经40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个,模拟臂丛神经损伤吻接组20个,对模拟臂丛神经损伤吻接组以手切在标本中间切开再缝合吻接离断标本。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以5 mm/min的实验速度对2组标本进行拉伸实验,以多项式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拉伸实验力速度为5 mm/min。观察大鼠臂丛神经拉伸最大载荷、最大位移、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和应力-应变曲线。 结果与结论:模拟臂丛神经损伤吻接组大鼠臂丛神经拉伸最大载荷为(1.050±0.135) N、最大位移为(3.090±0.356) mm、最大应变为(61.860±7.252)%、最大应力为(5.095±0.647) GPa,正常对照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大于模拟丛神经损伤吻接组(P < 0.05)。模拟臂丛神经损伤吻接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变大于正常对照组(P < 0.05)。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结果显示2组臂丛神经标本具有不同的拉伸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GL261胶质瘤细胞C57BL/6小鼠、C6胶质瘤细胞SD大鼠及BALB/c小鼠皮下动物模型,比较其肿瘤生长特点。方法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将体外培养小鼠GL261、大鼠C6胶质瘤细胞分别接种于C57BL/6小鼠及SD大鼠右侧尾状核区,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左前肢皮下。接种后观察不同种实验鼠的生存状态及肿瘤的生长特性,颅内模型于接种后7d、14d、21d、28d进行MRI检查,皮下模型测量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解剖标本,做组织病理学和胶质纤维酸性蛋(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GL261胶质瘤细胞C57BL/6小鼠模型较之后两种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而且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实验周期短,重复性好。结论 GL261胶质瘤细胞C57BL/6小鼠模型,其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