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溃疡癌是指良性溃疡边缘的粘膜上皮或腺体发生癌变,仍保留大部良性溃疡的特点。慢性胃溃疡能否癌变,癌变率及其组织学特征如何,至今仍有很多争论。本文报告10例回顾性分析资料,并就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及组织发生等加以讨论。材料和方法根据我国胃癌协作组规定的胃溃疡癌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将我室1978~1982五年间诊断为慢性胃溃疡癌变(溃疡癌)及癌溃疡化病例的手术后组织标本,筛选出10例溃疡癌。每例1~3张切片,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7例作AB/  相似文献   

2.
对诊断为胃溃疡癌变的63例进行回顾性病理分析,着重讨论溃疡癌与癌溃疡的鉴别诊断。笔者认为可以把溃疡癌看作一独立类型,推测溃疡癌预后较普通胃癌好,提出对具有长期慢性溃疡病史且近期症状加重者,应采取胃镜下多块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3.
本文初步研究了肠化类型与粘液性质的关系,以及究竟何种肠化在胃癌的发生中有意义。材料和方法30例早期胃癌和50例胃良性疾病(主要是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手术切除标本。除病灶处取材外,均於大、小弯各取一条粘膜席卷切片;良性病例於前、后壁各取一块体、窦粘膜。先从HE切片中  相似文献   

4.
胃溃疡癌或称胃溃疡癌变。我国胃癌协作组(1980)将胃溃疡癌列为胃癌的特殊类型,以期积累较多病例作深入研究。按全国胃癌协作组提出的胃溃疡癌诊断标准,本文对我教研室29年(1959~1988)间经复查确诊的50例胃溃疡癌(占同期内525例胃溃疡的9.5%和482例胃癌的10.4%),作临床病理研究,探讨其癌变经过及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良、恶性胃溃疡组织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无癌前病变的胃溃疡、68例有癌前病变胃溃疡及83例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TEN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溃疡型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临床价值.结果 无癌前病变、有癌前病变的胃溃疡及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TEN表达逐渐下降(P<0.01),survivin表达逐渐升高(P<0.01),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9,P<0.01).PTEN表达与溃疡型胃癌分化类型有关(P<0.01),survivin表达与有癌前病变胃溃疡病理进展有关(P<0.05).PTEN、survivin在溃疡型胃癌检测中特异度分别为79.39%、57.25%,灵敏度分别为52.38%、71.08%.结论 良、恶性胃溃疡组织中PTEN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不同,检测其组织中PTEN和survivin对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及观察溃疡的组织演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溃疡2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12例消化性溃疡的溃疡特点、胃部合并症、发病性别、年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消化性溃疡例212例,十二指肠溃疡112例(占52.83% ),胃溃疡54例(占25.47% ),幽门管溃疡18例(占8.49% ),复合性溃疡17例(占8.01% ),其他11例(占5.18%);发病年龄在30~40岁发病率最高;85.84%都合并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85.84%Hp阳性,42.92%合并出血.结论 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呈多样性,临床缺乏典型症状,并发症发病率高,癌变率高,故应积极长期地治疗至彻底治愈.  相似文献   

7.
4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检测了30例健康人、22例胃溃疡(GU),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14例慢性浅表糜烂性胃炎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以探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消化性溃疡病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或称胃上皮异型增生(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与胃癌关系密切,高级别异型增生与40%~100%早期胃癌相关,并见于5%~80%进展期胃癌的癌旁组织[1-2].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5年5月以来用兰索拉唑(达克普隆)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观察药物疗效及安全性.1 资料及结果病例选择 男 52例,女 26例,年龄为17~69岁,平均35.2岁,均经胃镜检查而确诊,病程1~12年,平均4.7年,2~3月以上.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胃镜复查清疡面积缩小<50%,改用武田药品公司的兰索拉唑治疗.其中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例,复合性溃疡7例.溃疡直径平均为1.3cm.最大为3.4cm.治疗方法 每日早晨空腹服兰索拉唑30mg,疗程4~8周,停用其他抗溃疡的药物.每周记录随访症状、体征及副作用,治疗前后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服药4周及8周后复查胃镜.疗效判断标准 愈合 溃疡周围病症消失及瘢痕形成;有效溃疡直径缩小>50%,如有两个溃疡则以未愈合者计;无效 溃疡无缩小或缩小<50%.总有效率为愈合加有效.服药4周末,胃溃疡愈合25例,有效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35例,有效4例;复合性溃疡愈合5例,有效1例.总愈合率为83.3%,总有效率93,6%.未愈合者服药至8周后,再复查胃镜,5例胃溃疡中4例愈合,1例溃疡缩小<50%;6例十二指场球部溃疡全部愈合;2例复合性溃疡中1例愈合>50%,1例复合幽门管溃疡愈合<50%.本组病例8周溃疡愈合率96.2%,总有效率达到97.4%.服药1、3、5、7 天后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30.8%、82.05%、9  相似文献   

10.
胃癌患者血清β2—mRI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我院68例胃病患者(其中良性胃病48例,胃癌20例)胃镜检查同时辅以血清β_2-m测定,评价其对胃癌的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68例(男38,女30),均为因胃部疾患而作纤维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的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41岁。经胃镜检查确诊的胃部良性疾病共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残胃炎3例)。胃  相似文献   

11.
丁忠娟 《医学信息》2010,23(4):1048-1049
目的 了解消化性溃疡发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在4378例胃镜检查中,检出消化性溃疡968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12例,胃溃疡204例,复合性溃疡52例;②溃疡的高发季节以冬季检出率高,夏季最低;③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4.98:1;④溃疡平均年龄43.4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42岁组最高,胃溃疡50~60岁组最高.结论 ①消化性溃疡好发部位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低;②溃疡高发季节以冬季高,夏季低;③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④发病年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胃溃疡为提前8岁.  相似文献   

12.
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目前认为系一种心身疾病,本文对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的类神经症症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研究对象与方法对象:56例消化性溃疡组患者的诊断均为胃镜或胃钡餐所证实,其中胃溃疡36例,球部溃疡20例;男30例,女26例,年令在16~45岁,平均31岁;病程0.1~9年,平均1.2年,全部病人均无合并其他较严重的躯体疾病。选配正常人50例作对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内镜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胃癌,确定胃癌的肉眼类型,还可追踪观察癌前期状态和病变,本文就内镜检出的89例胃恶性肿瘤作分析.1 材料与方法1985年~1994年间,胃镜检出胃癌85例,恶性淋巴瘤2例,胃何杰金病2例,共89例,检出率为1.8%.男女之比为2.3:1 .(见表1)高发年龄为60~69岁组(占43.8%)病变部位以胃窦最多见,淋巴瘤病变侵犯范围较广(见表2).  相似文献   

14.
肾细胞癌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5例正常肾组织、18例癌旁肾组织和 40例肾细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结果 :5例正常肾组织和 18例癌旁肾组织均有较强的PTEN蛋白的表达 ,二者PTEN蛋白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的分布形式无差异。抑癌基因PTE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不同于正常肾组织和癌旁肾组织 ,12 5 %的肾细胞癌呈PTEN蛋白阴性 ;17 5 %的肾细胞癌PTEN蛋白呈弱阳性 ;70 %的肾细胞癌PTEN蛋白呈阳性或强阳性 ,与癌旁组织PTEN蛋白的染色强度无差异。PTEN蛋白阴性的肾细胞癌 ,肾门淋巴结转移率为80 % ;PTEN蛋白阳性的肾细胞癌 ,肾门淋巴结转移率为 2 0 %。PTEN蛋白阴性肾细胞癌的肾门淋巴结转移率与PTEN阳性肾细胞癌的肾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肾细胞癌中存在着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缺失和异常 ;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抑癌基因PTEN是肾细胞癌的一种新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5.
刘红梅 《医学信息》2010,23(6):1706-1707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的发病年龄较迟,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并不少见;十二指肠溃疡虽然多发于青壮年,但也可见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16.
我们报道103例早期胃癌,并将伴有溃疡者71例(68.9%)和不伴溃疡者32例(31.1%)作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伴有溃疡者比不伴溃疡者年轻;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和有典型溃疡病症状者,前者比后者多见;淋巴结转移率则后者比前者多见。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对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而在好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和癌旁三项伴随病变等方面,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因此,溃疡是否居于癌之前这个问题,在本文研究中和其他作者一样也无法作出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纯合性缺失与肾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RT-PCR等方法检测24例肾细胞癌和10例对照组(非癌症肾组织)P1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在24例肾癌中,P16基因表达缺失14例(58.3%),中等阳性表达6例(25%),弱阳性表达4例(16.7%)。而对照组均呈强阳性表达(100%)。P16基因与肾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与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P16在肾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定,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细胞凋亡与C-myc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C-mye蛋白表达.结果: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轻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6.8±12.3)%、(24.1±20.0)%、(19.31±6.4)%、(15.7±15.2)%、(10.1±9.1)%和(6.3±6.0)%,进展期胃癌著低于早期胃癌和不典型增生(p<0.05)而C-my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6%、20.7%、35.3%、50%、50.0%、66.7%、66.7%胃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溃疡和活动性胃炎(p<0.01),进展期胃癌明显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p<0.05)在胃癌患者中,C-mye阳性组与阴性组调亡指数分别为(8.2±6.0)%》%和(3.5±2.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到进展期胃癌的发展中,细胞凋亡逐渐受到抑制C-my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胃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C-mye阳性的胃癌有更高的凋亡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10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分析这10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68例患者无明显腹痛症状,占66.7%,胃溃疡58例,十二指肠溃疡32例,两者之比为1.81:1,巨型溃疡发生率高达41例,占40.2%。以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的患者44例,占全部病例的43.1%,幽门梗阻11例占10.8%,胃穿孔9例占8.8%。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为院发病症状不典型,疼痛无规律性;胃溃疡远比十二指肠溃疡多;巨大溃疡明显增多;溃疡的并发症以出血最为多见,幽门梗阻和穿孔次之;复发率高,愈合缓慢,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后再发死亡例的预后因素 ,我们选用了术后再发死亡例与术后无复发的生存例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对比分析 ,寻找临床病理学的哪些因素以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或过表达与死亡例有其相关性。方法 :日本富山县立中央病院过去 1 6年间 ( 1 974~ 1 990 )的早期胃癌切除例共 70 4例 ,其中术后再发死亡有 34例 ( 4 8% )。为探讨临床病理学变化的预后意义 ,抽出与死亡例在年龄 (± 5岁 )、性别、手术时间 (± 2年 )相一致的术后无复发的 34例生存者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取的石蜡包埋组织块 ,切成 4~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