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三项检查联合应用于脑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208例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均在发病一周内进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脑电图异常74例,脑电地形图异常125例,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为100%。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相比(χ2=25.06,P〈0.001)经处理有极显著差异,脑电地形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相比(χ2=4.12,P〈0.05)经处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三项检查联合应用对脑动脉硬化病人进行观察,是判断病变程度性质的重要依据,并可对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评估脑动脉硬化病人的大脑动脉状况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腔隙性脑梗塞脑电图、脑电地形图与CT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LI)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改变的敏感性、变化特点以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30例LI行EEC、BEAM及CT检查,并与梗塞组及正常组比较。结果LI组BEAM阳性率为77%,高于CT(63%)及EEG(42%)。主要改变为θ频带功率及δ/α、θ/α、δ+θ/α+β比值增高,α频带功率降低BEAM异常主要位于额区或顶、中央区。与对照组比较,LIBEAM改变具有一定特异性。结论BEAM是诊断LI较敏感的,并有一定定侧定位作用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对174例脑血管病患者脑电图、脑电地形图、TCD和CT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全部病人分为4组,即TIA组、腔隙梗塞组、脑梗塞组及脑出血组。结果表明,CT检查TIA组阳性率最低,仅3.3%。对EEG,BEAM及TCD三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异常率依次为BEAM(83%)>TCD(80%)>EEG(54%),BEAM对检测TIA的意义最大。这些观察提示EEG/BEAM对各类脑血管病的检测有着相对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要性,是实现脑血管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CT阴性脑梗塞的脑电地形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16例脑CT均阴性且经MRI证实为脑梗塞。本组资料提示,在梗塞开始后的24小时内,BEAM异常率很高,但随着梗塞时间的延长,CT诊断的阳性率不断提高而BEAM阳性率逐渐下降。本组资料证实:α活动与脑血流量呈正相关而脑血流量与δ、θ活动呈负相关。对于脑深部和脑干部位的梗塞和腔隙梗塞,BEAM诊断的阳性率和定位价值均不高,但对于颈内动脉供血区的早期梗塞,即使梗塞面积较小,但只要位于脑浅表部位,BEAM仍有较高的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26例颅内病变患者的BEAM、EEG与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脑外伤、脑动脉硬化、脑炎、癫痫及头痛等以脑机能改变为主的疾病中,BEAM的阳性率高于EEG与CT,但在以脑结构改变为主的疾病中(如脑肿瘤),CT的阳性率高于EEG,而与BEAM相近。说明BEAM不仅能显示大脑功能性病变,也能形象地诊断颅内器质性病变,并能对病变的疗效判断和预后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79例脑电地形图和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脑电地形图和脑电图的异常率分别为75.6%和68.2%,其差别无显著性意义,X~2=5.13,P>0.05。在定侧定位上脑电地形图与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53.2%和17.2%。两项比较,其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35.01,P<0.005,但在癫痫的分类中,BEAM不如EEG。BEAM的分析需与EEG相结合,其准确性才能更高。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与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7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BEAM总阳性率为66%,EEG总阳性率为30%,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在偏头痛诊断价值方面,BEAM明显优于EEG,并发现在异常脑电波形中,典型偏头痛与普通型偏头痛也有明显波形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48例脑梗塞的脑电地形图(BEAM)、EEG所见及其中31例头颅CT检测结果。结果表明BEAM异常率(81.3%)高于常规EEG(56.2%)(P<0.01),和头颅CT(80.6%)基本一致(P>0.05)。但在发病后三天以内BEAM异常率(91.7%)明显高于CT(40%)。BEAM定位诊断的准确性(53.8%)高于EEG(14.8%)(P<0.01),逊于CT(100%)(P<0.01)。因此,BEAM对脑梗塞的早期诊断,病情转归,疗效观察,预后评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颅内肿瘤之脑电地形图与脑CT的对比研究。介绍了颅内的脑电地形图改变,对脑电地形图与脑CT在颅内肿癌诊断上的应用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讨论了脑电地形图在颅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45例脑炎患者的BEAM、EEG与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EAM的阳性率91.2%高于EEG81.2%与CT24.4%。提示在脑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早期,脑结构未明显受损,CT可无异常发现,而BEAM通过定量定位反映脑机能变化,因而在颅内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ADHD30例EEG与BEAM分析结果表明,EEG正常3例(10%),界限性10例(33.3%),异常17例(56.6%);BEAM正常3例(10%),界限性6例(20%),异常21例(70%)。提示ADHD患儿半数以上大脑代谢较缓慢,神经发育较迟缓。EEG与BEAM的检查为临床诊断ADHD提供了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急性脑血管病的脑电地形图与脑CT的对比研究。介绍了急性脑血管病的脑电地形图改变,对脑电地形图与脑CT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上的优劣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讨论了脑电地形图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脑电地形图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脑电地形图主要表现为以出血部位为中心的弥漫性δ功率明显增高,与CT在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为促进我国颅内脑电图事业的发展。方法:对11例癫痫病人实行IEEG和EEG、BEAM的对照研究。结果:11例癫痫病人均出现棘、尖波等痫性放电,但IEEG定位比EEG和BEAM更精确。讨论:癫痫源灶的波形特征为棘(尖)波,而原发性棘波具有波形尖锐、周期短、波幅高、常为负相棘波、出现时间最早、范围较局限、突出背景活动和背景活动异常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健康老年人脑电图(EEG)和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规律及特点。方法:对825例健康老年人根据不同年龄分三组,进行EEG、BEAM描记分析。结果:健康老年人EEG主要变化是α节律减慢,θ、δ活动增多,过度换气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性改变,此变化与年龄相关。脑电地形图主要特点是δ、θ频带能量值增高,且与年龄相关,80岁以上者变化更明显。结论:EEG、BEAM对辅助评价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闭合性脑外伤脑电图变化与脑电地形图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电学检查在闭合性脑外伤中的应用.方法:对123例闭合性脑外伤患者进行EEG和BEAM检查.结果:EEG异常率为56.9%,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部性慢波增多,BEAM异常率为70.7%,表现为θ或δ频带功率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高.结论:闭合性脑外伤的损伤程度与EEG的变化有良好的正相关性;闭合性脑外伤EEG和BEAM,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多次重复脑电学检查,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电图和TCD在血管性痴呆(V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VD患进行脑电图、TCD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36例脑电图异常表现为:a节律变幔,广泛e活动,局限性慢波(出现在额区、颞区、顶区),2例出现痫样放电;TCD表现血流速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改变,为高阻型,动脉硬化表现;结论:脑电图、TCD检测是诊断VD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发病早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21例TIA患者的BEAM及其和EEG、血液流变学的关系。BEAM的阳性率(86%)高于EEG(62%)。患者患侧的θ功率、α功率和全血粘度呈高度正相关。和对照组相比,患者患侧的β、α功率显著减弱,θ、δ功率显著增强,(δ+θ)/(α+β)、θ/α、θ/β值均显著增强。α功率和TIA后检查BEAM的间隔时间呈正相关,而δ功率则呈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脑电图(EEG)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1],是一项传统的脑功能评价方法,脑地形图(BEAM)是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2],是一项新的定量脑功能评价方法,采用脑电图与脑地形对比分析评价脑功能状态成为一种常用的临床研究方法,本文收集北京回龙观医院1995年8月~2002年1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与脑地形图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脑电图与脑地形图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的评价作用,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病历资料200例病例均来自于北京回龙观医院1995年8月~2002年1月间住院和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101例,女9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