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广西设立的发热门诊中就诊的发热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疑似病例和临床确诊病例的筛查情况。方法各地按照《广西发热病人门诊工作及监测规程》的要求设立发热门诊,对发热病人进行登记、诊断、汇总和上报,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结果2003年4~6月期间,广西各地区共设立发热门诊l671个,就诊发热病人587046人,筛查出疑似重点发热病人2706例(占O.46%)、重点发热病人2115例(占O.36%)、疑似病例7例,临床确诊病例3例。3例确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均有疫区非典疑似病人接触史,返乡后到发热门诊就诊时被发现。结论设立发热门诊提高了广西监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的敏感性.在非典防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将发热门诊监测工作常抓不懈,并将多发和危险严重的、以发热为主的急性法定传染病纳入监测的范畴,规范管理,充分提高发热门诊监测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3~8月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分别截取2013年1至2月和2013年6至7月两个时段,每个时间段随机抽取100例患者,比较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患者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97.00%,实施前组为9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组患者满意度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够明显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门诊是病人来医院就诊的第一站,预检分诊处是我们截留发热病人和各种传染病的前沿,通过病人咨询、我们仔细询问相关病史、体征、症状,特别是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时,我们重点询问接触史、流行病学史(重点传染病,重大新发传染病),掌握第一首资料,自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我们截留发热病人445人,其中送往发热门诊的154人,送往相关科室的291人,涉及到10余个科室,13个病种.多年预检分诊工作经验,仔细询问病史后,再进行分诊,将非传染性病人送到相关科室就诊,不明原因的发热及疑似病人送到发热门诊、传染科就诊,最大限度的防止了传染病的扩散和传播,充分发挥了预检分诊护士的重要作用,现将自己工作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俞锦 《大家健康》2016,(7):48-48
目的:探讨针对性质量管理在提高门诊预检工作效率、准确性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门诊近年来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问诊方式,观察组采用针对性质量管理方法,对两组预检的工作效率、准确性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问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P <0.05);观察组满意度高达98.7%,显著高于对照组(85.3%,P <0.05)。结论:门诊预检应用针对性质量管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预检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分诊失误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肺部肿块临床误诊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398例临床诊断为肺癌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误诊为肺癌的398例经病理证实为338例,占84.9%,其中鳞状细胞癌169例占50%。小细胞未分化癌97例占28.7%,腺癌33例占9.7%。结论 肺部肿块的误诊主要在临床方面,对肺部肿块的患应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智能三合一预检的应用对提高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门诊预检工作效率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2月6日至16日以传统方法预检的患儿和2020年2月17日至27日以智能三合一方法预检的患儿各100例。传统预检分诊方法由护士进行面对面一对一询问流行病学史和就诊科室,并在测量体温后进行人工分诊。智能三合一预检包括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现场人工核查确认、同步在线健康宣教三部分。预约挂号的患儿就诊前1 h系统自动推送《COVID-19流行病学预检分诊调查表》,要求家长在到达医院前完成填写并网上提交;在距医院入口处100 m以外进行通道管制,现场挂号者由护士引导家长扫描二维码填写《COVID-19流行病学预检分诊调查表》。医院入口处由护士核查导诊单并再次测量体温,导诊单为红色的患儿,预检护士再次进行排查,确认无误后由专人经专用通道陪同至隔离门诊就诊;导诊单为黄色的患儿被引导至发热门诊;导诊单为绿色的患儿由家长带领前往指定区域,进行现场人工预检挂号后再到专科门诊就诊。健康宣教全程与门诊就诊节点关联,系统自动推送相应门诊就诊须知与宣教课程,家长可在手机上阅读并在线咨询。比较两组患儿的预检耗时和分诊符合率。结果: 智能三合一预检分诊每例患儿平均耗时(25.6±8.0)s,较传统方法耗时(74.8±36.4)s缩短(t=13.182,P < 0.01);分诊符合率为98%,与传统方法(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1,P>0.05)。结论: 智能三合一方法可快速分流患儿及家属,有效缩短患儿预检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1 925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典期间”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04-21至2003-06-24在发热门诊就诊的19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一般信息、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发热门诊的患者以男性居多,体温主要在37.3℃一38℃之间,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青壮年为主。就诊患者成分北京市居民以在岗工作人员为主体,而外籍人士中以民工人数为最多。医学观察人员约占就诊人数的10%,但医学观察人员有近45%被诊断疑似或临床诊断SARS患者。结论:发热门诊在“非典期间”对及时发现、隔离患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发热的外来打工人员、医护人员要重点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本院急诊呼吸科就诊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人的临床特点及病种分布情况。方法 发热门诊353例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人,按有无基础疾病分为两组,分别观察各种疾病的分布情况。结果 就诊病人353例,男189例,女164例,年龄16-90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89.0%,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伴咽痛、流涕、头痛、乏力等症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分叶核均不高,胸片检查均正常,诊断以普通感冒型最常见。其次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除发热外,还有咳嗽、咳痰,气急,肺部闻及干湿罗音,白细胞计数及中性分叶核高于正常,胸片有肺炎或支气管炎表现,抗生素治疗有效,占总数的7.7%。白细胞计数不高及低于正常者,应与非典型肺炎发热鉴别。本组353例病人中未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及流脑病人。少见疾病为病毒性脑炎、全身疾病发热、结缔组织疾病、肿瘤、结核等,占3.4%。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发热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传染病发热虽占极少数,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肺癌发热的病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晓萍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1):670-671
目的分析肺癌发热的原因,以便有效治疗。方法回顾非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329例,按腋表测量体温超过37.5℃且持续3d以上者为发热,将发热原因及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29例患者有发热的54例,发热率16.41%,以继发肺部感染者居多,占55.56%(30/54)。26例痰培养23例有致病菌生长,其中,G^-菌占60.87%,G^ 菌占26.09%,真菌检出率13.04%。药敏结果G^-菌对三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G^ 菌对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敏感。结论肺癌发热以肺部感染为多,G^-菌为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不容忽视,故应尽早送标本获取病原学诊断。癌性发热用抗生素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本院传染科门诊及住院的同患327例,检测抗TTV-IgM,以了解嘉兴市区有胚TTV存在,并观察TTV感染的模式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TTV-IgM及已知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ALT,AST,A/G,结果:327例肝病患中18例抗TTV-IgM阳性,占5.5%(18/327),TTV感染患的血清学模式以HBV,HDV,HEV混合感染为主共15例,占83.33%(15/18),单独TTV阳性3例,占16.67%(3/18),临床表现似急性黄胆型肝炎,以乏力,纳差,低热为特征。结论:证明本地区亦存在TTV感染,且与其他已知肝炎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应引起同道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术后感染的情况,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抗感染及预防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分析总结我科1999年12月-2000年11月1053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术后感染情况。结果:1053例手术患中有7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6.6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3例,占感染人数的47.14%;下呼吸道感染20例,占感染人数的28.57%;术后伤口感染6例,占8.7%;胃肠道感染4例,占5.71%;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占2.86%;血液感染2例,占2.86%;其它感染3例,占4.28%。体外循环转流时间的长短与术后患的感染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由于常规采用气管 插管及术中肺部的缺血性损伤,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伤口感染和胃肠道感染。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是造成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心脏手术中及术后应注意加强呼吸及胃肠道的管理,同时也应尽量缩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基础疾病也逐渐增多,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减低,心肺功能减退,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极易患肺部感染。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4年间收治肺部感染病人496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224例,占45.2%。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以探讨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ICU病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提高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认识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肺部感染均有基础疾病;高龄患者(≥75a)占67.9%;发热54.5%,咳嗽、咳痰78.6%。17例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与白假丝酵母菌混合感染13例(46.4%)、肺炎克雷伯菌12例(42.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最低(39.4%)。结论:ICU患者有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等危险因素存在时,应密切注意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发生,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尽早根据药敏选择用药,以防耐药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四诊法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及中医诊断思维与西医临床的结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预检分诊中采用中医四诊法的患者382例,分析预检分诊时中医四诊的具体应用及分诊效果,探讨临床价值。结果382急诊患者分诊时间平均为(3.5±1.5)min,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达到96.07%(367/382)。达到急诊预检分诊目的,符合分诊要求。结论中医四诊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检分诊在急性青光眼病人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50例急性青光眼病人采用预检分诊模式。结果:通过对急性青光眼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使急性青光眼患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患者在最佳的时机得到及时救治,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预检分诊,使急性青光眼病人得到了准确、快捷的诊断和治疗,避免了延误诊治造成的错过最佳治疗黄金期等情况,缩短了患者的候诊时间和治疗等候时间,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发热,正确分析和处理好术后发热,是降低心脏水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对1994年3月至1995年7月491例心内直视手术中72例术后10天发热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非感染性发热25例,占34.7%,药物热19例,占26.3%,感染性发热:①呼吸道感染14例,占19.4%,②手术切口感染8例,占11.2%,③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占8.4%。讨论1、心内直视手术后长时期发热是提示感染的重要线索,但从我们统计的病例分析看,大多数发热原因是非感染性的。常见原因是心包切开综合征,停用抗…  相似文献   

17.
我院位处西宁北郊,海拔2300m,有空气干燥、氧分压低、大工厂环境污染等特点。肺部感染常见而多发,为探索特殊条件下肺部感染细菌特点,合理用药有效地控制病情,我们对肺部感染的493例病人进行监控,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监控对象为1993年6月至199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肺部感染病人,共493例,男性379例,占有76.9%;女性114例,占23.1%。年龄最大78岁,最小1岁。其中原发性肺部感染476例,院内肺部感染17例。细菌培养方法:标本留取法:病人清晨漱口3次,用力咳出肺深部疾人杯,立即送检。操作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CQI)对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人民医院门诊部预检分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CQI预检分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门诊预检分诊。研究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问诊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误诊率低于对照组,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诊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预检分诊患者实行CQI可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同时减少问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发热待查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东  刘勋 《四川医学》2006,27(6):603-604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思维方式。方法对我院呼吸、消化内科2004年8月至2005年9月期间住院的100例发热待查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各种检查最后明确诊断者有92例,确诊率为92%。病因:感染性疾病78例,占78%,其中伤寒、副伤寒16例,占感染性疾病的20.5%;败血症12例,占感染性疾病的15.4%:结核10例,占12.8%;恙虫病8例,占感染性疾病的10.3%。自身免疽性疾病3例,占3%。肿瘤性疾病5例,占5%。原因仍未明者8例,占8%。结论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发热待查的最主要病因。本组中伤寒及副伤寒发病率较高,占20.5%,败血症、结核病也占相当比例。本组中艾滋病4例,在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病人中应高度警惕AIDS。大多数FUO通过仔细检查和分析最终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何英姿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28-12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胜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2月92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肺部感染75例,出现咳嗽、咳痰53例、单纯发热13例、无发热及呼吸系统症状者9例;白细胞≥10×10^9和(或)中性粒细胞〉70%者56例。分离出细菌4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26株、革兰氏阳性球菌8株、真菌7株、厌氧菌2株;年龄大、病程长、HbAlc高、有创性操作、存在并发症、预防应用抗生素是感染的危险因素;肺部感染组死亡率13.33%,高于无肺部感染组的1.89%。结论糖尿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症状部分不典型,常加重病情,因此胸部x线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发生肺部感染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严格控制血糖,积极予以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