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有糖尿病史2年,间歇呃逆年余。近十余日,呃逆频繁、喘憋。遂住院治疗。服西药镇静剂,未效。针刺足三里、中脘、膻中、膈俞、内关、关元、脾俞(泻)、三阴交(补)及行足三里封闭;皆收效甚微。次日,单会府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呃逆的疗效。方法:观察40例呃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丁香柿蒂散和旋覆代赭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攒竹、天突、膻中、中脘、膈俞、内关、三阴交及足三里等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顽呃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25例经西药治疗未效,或疗效不佳的呃逆患者,采用针刺进行治疗。以膻中、足三里、内关为主穴,配中脘、膈俞穴。治疗结果:治愈20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  相似文献   

4.
张丽华  王艳君 《陕西中医》2012,33(3):344-34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天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4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针刺膻中、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厉兑等,同时于膈俞、胃俞穴进行天灸,疗程2周。结果 :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配合天灸疗法具有调畅气机、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该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辨证治疗呃逆的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取内关、合谷、中脘、足三里、膈俞为主穴辨证施治针灸,对照组取内关、合谷、中脘、足三里、膈腧针刺。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45%、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患者何××,女,27岁,南京轮胎厂二车间工人。妊娠3月余,因顽固性呃逆前来就诊。患者于妊娠32天时出现呃逆,昼夜不歇。曾服中药抑肝和胃、降逆止呃之剂,症情有增无减,又经肝俞、膈俞普鲁卡因穴位封闭,并针刺双侧内关,中脘拔罐,呃逆依然。刻诊呃逆频剧,声响如吼,语不能续。形体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 43例呃逆患者均采用针刺治疗,主穴:膈俞、膻中、天突、翳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攒竹,再根据临床中医辨证分型配以相应穴位进行针刺,每日1次,连续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43例患者治疗后,痊愈2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3%。结论针刺疗法对于呃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膈俞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1治疗方法主穴:膈俞。配穴:中脘、内关、足三里。操作:患者俯卧位,针刺双侧膈俞,快速进外,针尖稍向脊柱方向,施轻幅度捻转,得气后,用针灸治疗仪输出线分别连接双侧膈俞,将输出电流调到患者能耐受的程度,留针20分钟。膈俞出针后,患者...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配合桂枝加桂汤治疗顽固性呃逆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8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呃逆的诊断,病程持续3天不缓解者。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7天。治疗方法1.针刺治疗:取穴:膻中、中脘、膈俞、肝俞、内关、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呃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莉娜 《吉林中医药》2011,31(8):784-78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呃逆的疗效。方法:采用辨证取穴方法取内关、合谷、太冲、中脘、足三里、膈俞、胃俞、脾俞等穴。结果:38例患者中,治愈36例,有效率94.7%,无效2例。结论:针灸治疗呃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呃逆从肺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呃逆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选取膻中、中脘、膈俞、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观察组在对照组所选腧穴的基础上再配以肺俞、中府、太渊、迎香穴。以呃逆症状评分量表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第3 d、7 d后的呃逆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呃逆从肺论治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取穴内关、膈俞、中脘、太冲等穴位针刺的同时,给予阿托品注射双侧足三里穴,能达到针刺和药物共同协作治疗的作用。且操作简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建春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01-102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针灸治疗处方用穴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期刊文献,统计分析常用腧穴、归经、部位.结果:检索出治疗中风后呃逆处方57个,涉及穴位47个,其中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太冲为常用腧穴,膀胱经、胃经穴位所占个数及使用频率均高于其他经络,头面部穴位使用频次较多.结论:治疗中风后呃逆常用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太冲等穴,膀胱经、胃经腧穴及头面部腧穴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取天突、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膈俞、脾俞、胃俞、胆俞、四关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攒竹、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治疗呃逆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顽固性呃逆多发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十分清楚,且西医治疗手段有限,疗效亦不确切。针灸对于顽固性呃逆有一定疗效,现作综述如下。1中风后呃逆李氏犤1犦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呃逆。主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肝火犯胃型加膻中、内庭、期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中药组口服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两组均5~10天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比较,针药组患者在治愈率上明显高于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达90%。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内关穴配合中药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陈宏伟 《四川中医》2003,21(5):76-76
采用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太冲、人中诸穴,针上加电,出针后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治疗57例顽固性呃逆病人,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8.
林某,男,52岁,1994年4月17日初诊。因受凉后出现呃逆不止5个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虽经维生素B6、维生素B12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及氯丙嗪25mg肌注等治疗,症状无改善。刻诊:呃逆不止,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予丁香柿蒂汤、旋复代赭汤等治疗16日,症状仍无改善。仔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在出现呃逆前曾受凉感冒10余日。遂取双侧内关穴行温针灸。令患者平卧,常规消毒,针刺双侧内关穴,得气后在针尾上缠绕少许蘸95%酒精的棉球并点燃施灸,火熄灭后再用酒精蘸湿针尾上棉球继续点燃,持续20min,每日1次,3日后呃逆自止。按:祖国医学认为,呃逆的病机主要…  相似文献   

19.
呃逆系指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有声 ,声短而频 ,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的一种病证。古称“哕”又称“哕逆” ,呃逆一病 ,证型众多 ,笔者对寒邪客胃之呃逆进行了一些探讨 ,采用针刺合丁香柿蒂汤治疗该型呃逆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一般资料  本文所收 8例呃逆均属寒邪客胃型呃逆 ,凡8例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70岁 ,病程最短 4天 ,最长 2日余。2 治疗方法2 .1 方药 丁香 5 g ,甘草 6 g ,柿蒂、山药、白术、陈皮、法半夏、柴胡、白芍、藿香、厚朴各 1 0 g。2 .2 针刺治疗 ①取穴 :膈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膻中 ;②…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运用针刺配合按摩治疗顽固性呃逆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针刺法:患者坐位,取中脘、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常规消毒,用0.3mm×(40~50)mm的不锈钢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捻动1次。用平泻平补的手法。按摩法:患者坐位,术者以食、中、无名指合并,在膻中穴作顺时针按摩,每次5min左右。在膈俞穴(双侧)用拇指或食指同时施以点按手法,以酸、胀感为度,持续5min左右。两种手法可同时进行,每日1次。典型病例患者,男,37岁,2006年9月17日就诊。自述患胃炎4年,因与他人发生口角而出现呃逆不止。经中西医药物治疗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