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精神科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上报制度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制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和护理质量调查表,对我院精神科2009年、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报率、及时上报率、性质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2009年我院仍采取传统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2010年始实行无惩罚上报制度.结果 (1)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2009年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及时上报率较2009年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2)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中责任事件比率较2009年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3)2010年护理质量满意度较2009年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左精神科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临床共性,分析安全隐患,为制定减少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不断完善护理管理。方法搜集2014-01—2015-12于我院神经外科就诊中发生的6例跌倒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其相关的临床资料,探讨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发生时间、相关责任人及患者家属的陪护等相关因素。结果神经外科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相关责任人的风险意识较差,对风险评估不足(33.33%)、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足(16.67%);护理经验不足相关专业知识欠缺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相关因素(33.33%)。跌倒不良事件相关责任人工作时间5a为4例,占总数的66.66%。跌倒不良事件发生在N班0:00~8:00发生4例,占66.67%。跌倒所致的伤害分级情况Ⅱ级伤害4例,占66.66%。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病情评估能力,加强患者安全宣教,加强护理干预是减少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院内感染患者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分析其预防措施。方法2012‐06—2014‐06我院神经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护理中出现60例不良事件,分析其原因,并探讨解决措施。结果我院神经内科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患者比例最高(48.33%),护理不良事件以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最高(31.67%),1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61.67%)。结论针对神经内科院感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分析,并针对性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患者安全感。  相似文献   

4.
硬膜下积液是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本科自2001-06~2006-06收治28例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儿,经过及时诊断、治疗及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4-06~2005-06我科共收治因缺氧引起早产儿颅内出血患儿28例,经过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及精心护理,除2例因脑室内大量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26例均脱离危险,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妇产科自2008-06~2009-06全面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工作以来,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成效,受到早孕并进行人工流产的大力欢迎并接受[1],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06~2009-06观察的门诊及病房无痛人工流产者2000例,经尿检HCG阳性反应,B超证实为宫内早孕者,无人工流产史及静脉麻醉为禁忌证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精神科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应用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和2009年住院患者各12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09年病例为运用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后的观察组,分别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护理质量分值及满意度调查,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年发生意外总例数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各科护理质量分值与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28±2.18,96.78±2.25,较2008年明显提高(P<0.05).结论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的应用,可以提高精神科护士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和防范能力,减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我科成立了预防浅静脉穿刺后局部淤血的循证护理管理小组,按循证护理的程序对651例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03-06对我科66例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年龄10~70岁,性别不限.  相似文献   

9.
我院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方法 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对护理不良事件实行非惩罚性报告制,注重关键点管理.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预见性风险管理和非惩罚性报告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及发生原因,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对策,以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上报的42起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从不良事件的类型、分级、事件主体、发生时间及班次等维度进行分析,对不良事件的类别、发生原因及时间特点进行研究。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暴力攻击(26.19%)、跌倒(26.19%)和自伤自杀(11.91%);低职称、短护龄护理人员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高职称、长护龄护理人员,但不同职称、护龄及受教育程度护理人员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于白班(45.24%)和小夜班次(35.71%)。结论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主要为暴力攻击、跌倒和自伤自杀,不同护龄、职称及受教育程度护理人员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无差异,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于白班和小夜班时段。  相似文献   

11.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1]。我们依此标准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定性。观察发现,内科系统是医院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科室,神经内科为我院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病区。2010年起,我院实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病区进行监督、控制,其他各病区引以为戒,加强管理,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防压疮、防跌倒/坠床和防脱管三项护理风险评估及应用效果。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风险如压疮、跌倒/坠床、管路滑脱风险评估应用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并按照医院制定的相关护理规章制度执行,让护理人员明确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发现问题,运用PDCA循环,实施全员、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及时整改,有效防范压疮、跌倒/坠床和脱管。结果通过认真落实护理风险评估,根据评分的危险度采取相应的措施,2013-07-2014-06较2012-07-2013-06,我科压疮、跌倒/坠床、脱管发生率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评估及监控应用到脑梗死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压疮、跌倒/坠床、管路滑脱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特发性疾病.主要危及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1].我院自2007-06~2009-06共收治ICP患者63例,经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全部母儿平安.  相似文献   

14.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内、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按性质及种类分为一般护理差错、严重护理差错和意外事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失误,怎样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每位护理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现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旨在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的护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通过对我科60例病人的护理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9-06~2004-06共护理气管切开病人60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6例,脑出血24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0~75岁。2护理体会2·1术前护理2·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脑出血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极其危重,护士接诊后应首先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呼吸道阻塞,如有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排除(如清除口腔和鼻腔分泌物,有舌后坠者应采取措施)。2·1·2术前准备:重型颅脑损伤或脑出血病人…  相似文献   

16.
气管内插管是解除呼吸困难、保证呼吸道通畅、气管内麻醉及人工呼吸的常用方法.其适应证是:(1)全麻;(2)心肺复苏;(3)机械通气;(4)新生儿窒息;(5)气管塌陷;(6)呼吸道良性阻塞.但若操作不当,可引起声带麻痹,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本文收集1996-2002年以来我科收治的10例由于气管插管致声带麻痹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占60%~90%,好发于中老年人[1].据资料统计约有90%的病人在发病6h内CT扫描无异常,说明发病6h内的缺血是可逆的,如果及时采取溶栓治疗可以使血管再通,减轻脑水肿,最大限度的降低脑梗死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我科在2006-09~2007-12对1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实施超早期动脉内溶栓,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相关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癫(癎)持续状态(SE)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它是指一次癫(癎)发作时间持续超过30 min或者两次及以上癫(癎)发作间患者神经功能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1].SE发病较急,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发病时若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及时、有效控制癫(癎)发作是治疗SE的关键.笔者为进一步研究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RSE)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选取我院2009-06-2011-06收治的22例RSE患者,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安宫牛黄丸和丙戊酸钠治疗RSE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引流术后小组式护理的效果,旨在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取微创引流术后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8例为护理对象,采用小组式分层级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疗效、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为91.8%,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总发生率11.2%,总满意率98%。结论小组式分层级护理方法是提高患者疗效、预防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减少患者致残率与病死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为治疗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主要原因、防范措施,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上报的51例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结果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有:非计划拔管、跌倒坠床、难免压疮、管道打折、3~4级静脉炎及输液外渗、管道忘记开放、给药错误、操作错误(导尿管误入阴道)、烫伤及自杀未遂等。发生原因有:未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健康教育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工作不严谨;年资低,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欠佳;管理因素和患者疾病导致。结论加强管理、重视宣教、落实培训、增加人力、按时巡视、预防在先等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