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涂霞  王湘  陈伟新  姜妮  刘希伶 《护理研究》2008,22(33):3054-3055
[目的]总结22例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吸入氧化亚氮(NO)的护理经验.[方法]规范NO吸入前的准备,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病情监护,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监测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浓度和高铁血红蛋白的监测,预防毒副反应的发生.[结果]22例病人吸入一氧化氮后氧合指数和肺的顺应性明显提高,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5.5 d,未发生毒副作用.[结论]正确应用NO吸入治疗技术,可提高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抢救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3.
金友红  )  徐雪琴  ) 《全科护理》2012,10(11):998-999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病理变化复杂、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常引起序惯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SAP最为常见、最早出现、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早期进行机械通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应用生长抑素和胰岛素、液体复苏、缓解腹腔高压等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SAP并发  相似文献   

4.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兔油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换气功能的影响及其毒副作用。方法:油酸诱发新西兰兔ARDS模型后分组(n=9)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hr:(1)对照组;(2)吸入20ppmNO(NO组)。于动物实验的基础状态、治疗前测定PaO2/FiO2、肺内静动脉分流(Q·s/Q·t)、血NO2-/NO3-和高铁血红蛋白(MetHb),治疗后PaO2/FiO2于1、2、4hr,其余指标于4hr复查一次。观察肺病理并测定肺湿干重比(W/D)。结果:治疗后,对照组PaO2/FiO2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4hr,P<0.05),Q·s/Q·t增加(4hr,P<0.01),NO组各时点PaO2/FiO2均较治疗前和同时点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0.05),Q·s/Q·t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时点的对照组(4hr,P<0.05,P<0.01)。实验结束时,NO组NO2-/NO3-和MetHb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两组的肺病理和W/D无明显区别。结论:吸入20ppm能够明显改善兔油酸型ARDS的肺换气功能,无明显近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重症监护室的急症,对我院3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进行分析总结,早期的诊断,及时的氧疗,配合呼吸道的护理,对呼吸、循环、肝肾功能的护理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15例急腹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原发疾病继发的,以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其病程进展迅速,死亡率达50%~70%。2004年2月,我科收治了1例ARDS患。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了各种严重并发症,患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源性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病人采用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 (NO)治疗引起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改变。方法  8例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漂浮导管 ,吸入NO 2 0ppm ,观察 3个时相点 :①基础水平 ;②开始吸入NO后 2 0min ;③停止吸入NO后 2 0min ;④血流动力学、血气和肺内分流量的变化。结果 吸入NO后 ,患者平均肺动脉压 (MPAP)从 (3 74± 0 6 4 )kPa下降至 (2 6 1± 0 5 1)kPa(P <0 0 1) ,而平均动脉压 (MAP)、肺毛细血管楔压及中心静脉压无明显变化 ;同时 ,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从 (10 3± 1 81)kPa和 (93 4± 3 3) %上升至 (11 8± 1 0 7)kPa和 (96 0± 2 3) % (P <0 0 5 ,P <0 0 1) ,而肺内分流量从 (30 8± 7 4 ) %下降至 (2 3 5± 3 5 ) % (P <0 0 1) ;停止吸入NO 2 0min后 ,各指标又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 吸入外源性NO具有较好的肺血管扩张选择性 ,在降低肺动脉压的同时能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9.
邹文燕  邢丽芳 《全科护理》2011,9(26):2362-236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吸入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方法]将45例吸入性肺炎并发ARDS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24例在对照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分别在发病当时、治疗3d后同一时间抽取动脉肝素钠抗凝血2mI.做血气分析,同时计算早期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3d后氧分压(PaO2)、血氧饱合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早期病死率分别为33.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5)。[结论]对吸入性肺炎并发ARDS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低氧血症状况、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治疗后呼吸功能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例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的同时采用外源性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一氧化氮起始治疗浓度为10×10-6,分别监测吸入前,吸入后1、6、12、24、48 h不同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直至某个时间点一氧化氮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则将浓度降低50%,每2 h递减50%,直至停用。结果:吸入一氧化氮24 h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与吸入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50 h吸入一氧化氮浓度降低50%后与48 h相比,各指标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 h一氧化氮浓度再减50%后与50 h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时间内吸入适宜浓度的外源性一氧化氮可有效改善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是一种临床急症, 主要介绍了ARDS的概念, 临床表现, 机械通气方式的改进及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建云  胡成平 《现代护理》2005,11(2):98-10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mdrome ARDS)急诊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ARDS诊断、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进展,并对未来诊疗及护理新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了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8例合并ARDS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高频喷射无创通气(HEJV)。加强心理护理,动态监测血气分析,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对症护理;尽早进行呼吸道管理,改善肺通气功能,配合原发病的积极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38例患者中6例因病情恶化改为有创通气,其中2例死亡,其余32例患者能坚持无创通气至病情稳定,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对属于Ⅰ~Ⅱ期只有低氧血症而无高碳酸血症的ARDS患者采用HFJV无创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光气又称碳酰氯、氧氯化碳,微溶于水,较易溶于苯、甲苯等,是高毒性窒息性气体,毒性比氯气高10倍左右,有一种霉草和烂苹果味,遇水缓慢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盐酸,也是氟塑料高温热解产物之一。光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塑料、制革、制药等,其他接触光气机会较多的行业为消防队员、焊接工人等。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涉及光气的工业生产越来越多,在工业生产中常因操作不当或意外泄漏而导致人员光气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光气中毒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其临床特点是迟发性肺水肿,从吸入光气到出现肺泡性肺水肿有一潜伏期,一般为6 h~15 h,亦有短至2 h 或更短者,轻者仅表现为黏膜烧伤,重者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死亡[1],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故病死率较高[2]。光气中毒也是目前非常值得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护理,可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现将我科2013年12月成功抢救1例重度光气中毒病人的救治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休克、严重创伤、感染等病症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严重的、不易缓解的低氧血症和呼吸频率增加、呼吸窘迫,多采用以呼吸机辅助/控制通气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性抢救治疗措施。而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整体护理在抢救治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ICU近两年共收治ARDS患  相似文献   

16.
何茹 《护理研究》2002,16(1):12-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是指由各种非心源性肺内因素导致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在肺部的严重表现。ARDS是各种危重病人较常见的并发症 ,其病死率高达 40 %~70 % [1] 。近年在ARDS病人的护理、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现综述如下。1 ARDS概念的转变1.1 ARDS概念的提出 Ashbaugh等[2 ] 于 1967年首次提出 ,称其为acuterespiratorydistressinadults ,4a后他…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冰  张静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944-94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现将我院ICU 1999~2001年收治的16例因严重创伤、感染、休克、误吸、继发ARDS患者的监测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27例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在对患者的救治和护理过程中,加强气道的护理,及时地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护理与监控,有效缓解疼痛,细致的心理护理等措施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其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工作在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肌松药 ,使呼吸肌松弛 ,解除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对抗作用。结果 :ARDS病人合理应用机械通气 ,改善了肺通气 ,提高了气血交换 ,纠正了缺氧。结论 :及时应用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治疗ARDS并  相似文献   

20.
杨莉 《全科护理》2020,18(15):1918-1920
二氯异氰尿酸钠属于卤素类消毒剂,是一种高效、广谱、新型内吸性杀菌剂,常用1%浓度杀灭细菌,起到消毒作用的成分主要为水解后的次氯酸[1]。二氯异氰尿酸钠作用机制为:喷施在作用物表面能慢慢释放次氯酸,通过噬菌体蛋白质变性,改变膜通透性,干扰酶系统生理生化及影响DNA合成等过程,使病原菌迅速死亡。二氯异氰尿酸钠为强腐蚀品,有刺激性气味,高浓度对皮肤、黏膜等有灼伤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