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梁萍  胡长林  冉海涛  张茂惠 《重庆医药》2009,38(16):2027-2028,203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212例患者(包括脑梗死患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探查,测量颈总动脉后壁的内膜中层厚度(IMT),了解有无斑块形成,进行斑块质地判断。结果病变组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组以软斑及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的好发部位以颈动脉窦部(BIF)处最为常见。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其与血清MMP-9的关系。方法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后检查颈动脉超声、血清MMP-9水平。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二者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呈正相关,而MMP-9水平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斑块类型,以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选择入院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包括脑梗死9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45例)为患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测颅外颈动脉,检测其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类型。结果患病组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80.7%与对照组48.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CI)患者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82.1%和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77.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稳定斑块的比例(39.7%和2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杨国文 《重庆医药》2009,38(13):1647-164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检测80例EH患者的左心室各有关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EH患者分为LVH组和非左室肥厚(NLVH)组。结果EH伴LVH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N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H患者IMT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γ=0.302,P〈0.05)。结论EH患者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8倒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情况,并以52例无高血压的健康体健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组IMT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内径、粥样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患者防治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52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他汀组脑脑血管时间的发生率为9.7%,对照组为20.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秀芬  刘雅峰  曾秋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00-3401
目的:探讨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抽取血清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应用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这些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MD,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IMT≥1.2mm)与无斑块组(1MT〈1.2mm)。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CRP水平增高例数多于无斑块组(P〈0.05)。该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例数也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1,P〈0.05)。两组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对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彩超检查经临床确诊的24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的颈动脉,测量并记录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大小与数目,并与81例非心脑血管疾病者进行比较,按年龄段分层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的差异性。结果卒中组244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IMT增厚者224例(91.8%),显著高于对照组31例(38.3%)(P〈0.05);卒中组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186例(76.3%),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16%)(P〈0.05)。随着年龄增加,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高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显著较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开展脑卒中筛查及建立相应的干预方案,对高危年龄组人群脑卒中的预防及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结果脑梗死组发现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9例,发生率为76.3%,对照组20例中有3例(15.0%)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IMT(1.12±0.29)mm,对照组IMT(0.76±0.16)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且表面多呈不规则型。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82例患者为脑梗死组及74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脑梗死组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8mm(42.68%)与对照组(27.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斑块(软斑50.00%,及溃疡斑17.11%)检出率67.11%,稳定性斑块检出率32.89%;对照组中不稳定斑块(软斑21.05%,及溃疡斑5.26%)检出率26.31%,稳定性斑块检出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膨大处、颈内动脉起始处及颈总动脉主干。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积极采取措施,增强斑块稳定性,防止斑块破裂,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血管内径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测量,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情况,并与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对照。结果病变组IMT增厚6例(10.0%);斑块形成者37例(61.7%),其中软斑9例、硬斑17例、混合斑11例;颈动脉狭窄13例(21.6%),其中轻度狭窄4例,明显狭窄6例,1例患者出现左颈动脉的闭塞。对照组IMT增厚6例(10.0%),斑块形成者2例(3.3%),管腔轻度狭窄1例,无管腔明显狭窄及闭塞病例;病变组与对照组CCA分别为(6.88±0.81)mm、(6.01±0.54)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EDV分别为(22.63±6.03)mm、(27.14±5.98)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PSV分别为(56.14±5.33)mm、(77.54±21.53)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呈线性关系,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检测,简单易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及颈动脉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同龄正常人30例,其中有32例高血压患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严重,软斑较硬斑多见.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早期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一支或多支病变.对照组随机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对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结果 冠心病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起始处IMT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5±0.24) mm比(0.72 ±0.13)mm,(1.61±0.31)mm比(0.76±0.17)mm,(1.18 ±0.21)mm比(0.70 ±0.12)mm,均P<0.05];颈内动脉起始处IMT值和斑块积分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 ±0.22)mm比(0.68 ±0.12)mm,(2.2±0.6)分比(0.6±0.2)分,均P<0.01].结论 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成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超声法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中hsCRP浓度,然后分析超声结果与血清hsCRP浓度的关系。结果 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hsCRP平均水平都明显高于超声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后外周动脉变化的价值。方法43例甲亢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于术前及术后1、3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测量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肾动脉(RA)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以及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结果甲亢组治疗前外周动脉搏动指数、ICA和RA阻力指数以及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ECA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搏动指数、ICA和RA阻力指数和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CCA阻力指数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军伟  王宝华  杨颖  白静  程爱斌 《中国医药》2014,9(11):1613-1615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唐山市某社区年龄在25~90岁的161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浆hs-CRP水平分为高hs-CRP组(hs-CRP>3mg/L,80例)和hs-CRP正常组(hs-CRP≤3 mg/L,81例),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2组受检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高hs-CRP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大于hs-CR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3)岁比(48±7)岁,t=-7.81,P<0.01].高hs-CRP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大于hs-CRP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86 ±0.16)mm比(0.76 ±0.12)mm,t=-4.390,P<0.01;(0.74±0.11)mm比(0.68 ±0.06) mm,t=-3.560,P<0.01].高hs-CRP组斑块检出率为93.8% (75/80),高于hs-CRP正常组的34.6%(28/81)(χ2 =35.96,P<0.01).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在高hs-CRP组为45.0%(36/80)和17.5%(14/81),高于hs-CRP正常组[分别为18.6%(15/81)、3.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P<0.01;χ2=8.11,P<0.01).结论 高水平的hs-CRP促进正常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7.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对16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38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46例,双支病变40例,3支病变36例)。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244例(实验组).另外,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200例(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同时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左侧和右侧颈动脉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斑块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具有操作简便、创伤较小以及费用低廉等相关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及某些关联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方法对45岁以下NAFLD人群262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208名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定量测量分析。结果(1)除个别年龄组因例数少外,NAFLD男、女各年龄组TC、TG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FPG值某些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NAFLD组男、女各生化指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O.01)。(3)NAFLD组男、女各年龄组IMT厚度均值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年龄增加,IMT增厚越明显。(4)NAFLD组较对照组IMT与斑块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45岁以下中青年人NAFLD与cAS的关系密切,结合血脂分析,可达到预防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目的,为临床适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入选103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6例健康体检者,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Hcy,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21±0.51) μmol/L比(12.32±0.16) μmol/L,P<0.01];脑梗死内膜增厚组、斑块组血浆Hcy明显高于无斑块组[(18.37 ±0.24)、(20.16±0.58) μmol/L比(13.25±0.13) μmol/L,P<0.05];斑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 血浆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对高Hcy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是一种值得研究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