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州市部分人群艾滋病知识及态度的调查王垂佑,肖仁义,魏美玉,邓长玉在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解人们掌握艾滋病知识的情况以及时艾滋病的态度如何,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为今后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全国艾滋病疫情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沈阳市铁西区于1999年检出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4年开始分别在羁押人员和预防性健康体检人群中检出感染者。为了解沈阳市铁西区不同人群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06年9月对铁西区不同人群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AIDS)流行形势十分严峻,云南是全国艾滋病高发地区,而吸毒人群又是该省艾滋病(AIDS)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由于吸毒人群的性知识、态度和行为对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掌握吸毒人群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开展吸毒人群的干预,我们对昆明市吸毒人群艾滋病(AIDS)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等内容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对贵阳市吸毒人群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KABP)调查雷世光,王睦深,胡绍源,马家骥,文琪,陆朝国,张健目前,控制艾滋病流行与传播的最主要手段是健康教育,吸毒人群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健康教育,对预防艾滋病传播有着重大意义。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商洛市艾滋病(AIDS)综合防治示范区内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情况,掌握高危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高危人群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商洛市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的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性病门诊患者等进行AIDS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达到85%以上,但对日常生活是否传染艾滋病不甚了解,来自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艾滋病知晓率有差异,高危人群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对HIV感染者态度总体上比较消极,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高。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加强综合宣传教育。健康教育应根据人群不同,侧重面应有所调整。对高危目标人群开展上岗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树立健康观念和态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已婚育龄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为有效地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00年12月对随机抽取的837名已婚育龄人群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98.6%的人听说过艾滋病,但对艾滋病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能传染、能预防”上,而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患意识较为薄弱,30%的人认为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可有可无”或“没必要”,91%的人不担心自己会染上艾滋病。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大众传媒。结论:已婚育龄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和防患意识有待提高,应加强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了解涪陵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进而推动艾滋病预防工作。[方法]采用匿名调查的方武对涪陵区师范学院大学生、涪陵区戒毒所戒毒人员、涪陵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2052人作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正确回答率为60.56%,戒毒人员为72、93%,从业人员71.47%,大学生最低。在对待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和显病后的就医选择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结论]急需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师范院校大学生的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以获得在更大范围人群中更广泛深入的进行再教育,同时加强对其他人群和全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推动全社会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5个项目地区社会8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对艾滋病的态度差异.[方法]按照预定的样本量要求,对政府官员、暗娼、娱乐场所老板等8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进行问卷调查,选择部分关键指标对不同地区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县和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的调查对象在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方面表现较为积极,其他3个地区略显不足.[结论]5个调查地区之间社会各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和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工作是今后在这些地区的艾滋病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学生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群中开展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是目前防治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师范院校学生是未来的教师,他们对艾滋病的态度、行为和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对在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师范院校学生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  相似文献   

10.
某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女性性工作者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为有效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5月~7月对城区349各女性性工作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93.23%的女性性工作者听说过艾滋病,但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调查对象艾滋病防范意识较为薄弱,85.96%的女性性工作者不担心自己会染上艾滋病。0.90%的女性性工作者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查。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结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预防知识和防范意识有待提高,应加强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流动女工对艾滋病预防知识、行为、态度、需求等,以提高流动女工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促使其改变高危行为,减少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降低艾滋病通过亚高危人群进一步向社会—般人群传播。[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名流动女工,用统一制定的问卷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200名流动女工中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16岁,平均22.5岁;已婚占33%,未婚占67%;初中文化占63%,对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7%,表现出文化程度低,艾滋病知识缺乏,知道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只占43%。[结论]流动女工对艾滋病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差异,这部份人群流动性较大,是预防艾滋病的重点人群,为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应加强同伴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促进其行为改变,降低HIV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2.
某区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妇幼保健系统对成都市龙泉区婚检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预防的宣传干预,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在成都市龙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检查的男女,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收集干预前后的调查问卷,分析干预对该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和态度的影响。结果:干预后,目标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如预防性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4.55%显著提高到干预后的95.59%,对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36%到干预后的83。24%;同时,干预对象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态度有明显改变,如对不用隔离艾滋病感染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3.33%到干预后的70.11%。结论:发挥和利用妇幼保健系统婚检和婚前教育的优势,实施艾滋病性病预防的宣传干预,具有可持续性和易操作性,干预效果好,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艾滋病向客运列车、火车站从业人员传播,运用艾滋病知识讲座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和预防能力,并为探索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干预前后对该人群各调查一次,比较艾滋病知识、态度变化情况,并在干预后对讲座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从业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待艾滋病,虽持正确态度的比例增高,但仍存在恐慌心理;从业人员对讲座内容、形式持认同态度,说明艾滋病知识讲座收到了明显效果.结论 对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讲座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艾滋病知识水平和预防能力,但对艾滋病态度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7~8月,选择菏泽市牡丹区农村部分中学生、农民、有有偿献血史者、就诊性病病人,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802人,不同人群对艾滋病有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对艾滋病病毒(HIV)经性、母婴和共用注射器吸毒3个传播途径的正确应答率均在50%以上,对目前艾滋病可以预防的正确应答率在46%以上,只有极少部分人愿意与HIV感染者来往。[结论]菏泽市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不尽如人意,应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监狱在押人员艾滋病知识水平和相关态度,为对在押人员实施预防AIDS干预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制的监狱在押人员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表对1 296名在押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2.5%的人认为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82.3%的在押人员认为艾滋病感染者和健康人一样有工作的权利;仅有57.8%的人了解我国的艾滋病防治政策;艾滋病知识得分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类型及职业类型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预防艾滋病态度得分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押人员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应加强此类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艾滋病在此类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高危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评估问卷对前来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同志活动中心咨询的MSM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评估,分析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结果 199例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6.3%,15.1%认为自己对艾滋病预防知识非常了解,40.2%对艾滋病持正向态度。艾滋病预防知识自评"了解一些/不了解"的调查对象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发生的风险是"大致了解/非常了解"的2.05倍;艾滋病相关态度呈负向的调查对象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发生的风险是正向态度的2.61倍。结论 MSM对艾滋病防制知识尤其是安全性行为的知识缺乏全面的认识,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不足,态度呈负向的MSM发生无保护肛交性行为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无锡市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无锡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的知、信、行现状。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无锡市1010名流动人口和240名当地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总得分低于当地人群(t=13.50567,P=0.000);艾滋病知识得分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工作场所、是否希望获得知识的态度和是否担心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态度等;在对艾滋病的态度上,流动人口与当地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X2在8.355~36.708范围内,P在0.000~0.015范围内);在预防艾滋病的行为方面,流动人口和当地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主动做性病检查的比率均较低,两组人群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锡市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和态度水平均低于当地人口;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是文化程度较低者和建筑工地上的打工者,而且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是百分之百使用安全套和主动作性病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西省大同市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与态度,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大同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体检的育龄妇女380名,按照“世界银行贷款卫生九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中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重点人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分别在健康教育讲座前后对同一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有84.2%的调查对象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只有34.7%知道可以用药物阻断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后,97.2%的调查对象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89.2%知道可以用药物阻断母婴传播,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态度的回答正确率也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结论城市育龄妇女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仍有待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是提高其知晓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在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需求评估,对目标人群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15天后通过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建筑工地流动人群对"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否降低艾滋病传播"等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行为有了明显变化,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掌握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和技能、消除歧视是建筑工地流动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的重点,能有效地引导、动员民工参与预防艾滋病。  相似文献   

20.
安康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安康市内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掌握流动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流动人口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康市内的建筑工人、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等进行AIDS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安康市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一半以上的被调查人员认为看起来健康的人不会携带有艾滋病毒,对目前艾滋病是否有可靠的疫苗以及母婴传播预防等问题更是缺乏了解。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对HIV感染者态度总体上比较消极,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高。结论流动人口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加强综合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