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卵巢颗粒细胞瘤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的临床诊治经过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GC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临床分期处理及治疗经过。结果:根据随访了解5年和10年存活率,表明临床期别与预后呈显著相关性。结论:GCT的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存活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期别,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年龄及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5年和10年存活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原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年龄(<40岁,≥40岁),患者的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临床Ⅰ期患者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Ⅰ期患者单纯手术对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期别、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年龄及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5年和10年存活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原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0岁者和〉40岁者的5年和10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临床Ⅰ期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与其预后有关,Ⅰ期患者单纯手术对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分期、治疗方法等与预后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住经病理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年龄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5年和10年存活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的手术方式5年和10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和〈40岁的患者5年和10年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Ⅰ期患者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低度恶性的卵巢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等因素均影响预后,有远期复发可能,要终身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分期、治疗方法等与预后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经病理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就诊时间分为A组(1995年前就诊者)和B组(1995年以后就诊者)。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因素、治疗方法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5年和10年存活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不同,5年和10年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和<40岁患者5、10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Ⅰ期患者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及细胞核异型性及高分裂相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骨骨巨细胞瘤(G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为肿瘤生物学评估及临床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GCT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体积大小、内部骨嵴、囊变、出血、邻近骨皮质受侵、瘤体距关节面距离、关节面破坏面积百分比及伴发病理性骨折等影像学特征,比较上述表现与病理分期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38例GCT患者中Ⅰ期13例,Ⅱ期17例,Ⅲ期8例。GCT的影像学表现中生长方式、瘤内囊变、距关节面距离及伴发病理性骨折与病理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积大小、邻近骨皮质受侵及关节面破坏面积百分比与病理分期有明显差异且为显著正相关性(P<0.05,r>0.4);瘤内骨嵴及出血与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为弱正相关性(P<0.05,0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中埃兹(Ez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GCT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GCT中Ezr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GCT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Ezrin在GCT中的阳性表达率按临床影像学分级分别为Ⅰ级13.3%、Ⅱ级33.3%、Ⅲ级80.0%。GCT中Ezrin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理分期无关(P>0.05),与GCT的临床影像学分级有关(P<0.01)。结论:Ezrin可作为判断GCT局部浸润的指标,从而为GCT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巨细胞瘤(GCT)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umgrowthfactor,VEGF)、转录调控因子(Ets—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并作相关性研究。方法:30例骨巨细胞瘤标本分别按照Jaffe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复发进行分组。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组中的VEGF和Ets-1的表达。结果:30例标本中复发10例,复发率为33.3%,VEGF和Ets-1在GCT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1/30)和36.7%(11/30),Ets-1和VEGF在临床分期及预后各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Jaffe病理分级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和Ets-1在GCT中的表达与GCT的临床分期和复发有关,有助于评估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杨敏  陶晨  刘霞  孟元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11):1077-1078,1089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临床分期处理、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临床Ⅰ期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9.5%,Ⅱ期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60%;高分化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8%,中分化者分别为91%和81%,低分化者分别为80%和60%。结论GCT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216例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8月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查阅各患者住院病历获取研究资料并分析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特点。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病灶大小不同与贫血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分化程度与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胃癌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的大小(癌灶直径>5 cm与直径<5 cm)及胃癌临床病理分期与胃癌贫血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胃癌患者贫血发生与胃癌患者病程呈正相关性,据胃癌贫血发生的状况可初步估计胃癌的大小以及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组织中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的表达,并用它的表达水平及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对卵巢GCT的组织学分级标准进行分析评价。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AMH在40例卵巢GCT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MH在临床Ⅲ期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在临床Ⅰ期和Ⅱ期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按李瑛氏组织学分级标准的结果中,AMH在高、中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1,P〈0.05),而在Philip J标准组织学分级的结果中,AMH的阳性表达率在高、中、低分化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李瑛氏组织学分级标准与临床分期有正相关关系(r=0.632,P〈0.01),而PhiliDJ组织学分级标准与临床分期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李瑛氏组织学分级标准可用于病理学对卵巢GCT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4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卵巢、45例卵泡膜细胞瘤、28例颗粒细胞瘤及7例支持-间质细胞瘤中GATA-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GATA-4在正常卵巢、卵泡膜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及支持-间质细胞瘤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00%、89%、68%、71%.颗粒细胞瘤组中GATA-4的表达低于卵泡膜细胞瘤组及正常卵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卵泡膜细胞瘤组与正常卵巢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间质细胞瘤组与正常卵巢组、卵泡膜细胞瘤组、颗粒细胞瘤组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颗粒细胞瘤中,不同临床分期GATA-4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的组织学类型GATA-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TA-4的高表达是正常卵巢性索间质细胞分化成熟的一个标记,且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分化表型中起作用.GATA-4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降低可能代表了肿瘤细胞的分化障碍.检测GATA-4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指导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治疗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表现,综合治疗的效果,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外科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2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患儿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随访情况.结果 腹痛、腹胀为最常见临床表现.93.5%患儿血清AFP升高.33例患儿直接行手术+辅助化疗,27例患儿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化疗治疗,2例Ⅳ期患儿未行手术.6例患者化疗无效进展死亡.全组3年总生存率为90.3%;Ⅰ/Ⅱ期患者3年生存率为100.0%,Ⅲ期为90.0%,Ⅳ期为71.4%,复发生存率为71.4%.48例青春期患儿中41例有规律月经周期,6例月经紊乱,1例需要激素替代治疗.结论 采用手术联合含铂类药物化疗能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生殖细胞瘤的疗效和生存率,对Ⅳ期、复发转移的恶性生殖细胞瘤患儿应探讨新的方案和增加剂量强度.保守手术后大多数患儿无需激素替代治疗.其远期生育能力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年轻女性卵巢肿瘤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对57例年轻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1)良性组:36例行单纯肿瘤切除;(2)恶性组:21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行手术切除加化疗.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又分为生殖细胞肿瘤组和其他病理类型组.结果良性组预后好;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手术后加化疗生存率高;恶性上皮肿瘤预后差.结论良性肿瘤仅手术切除肿瘤即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若子宫和对侧卵巢未受侵,均可保留生育功能;上皮性癌应严格掌握保留生育功能指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的情况,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09年7月—2015年4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观察肿块内部信号﹑强化特点﹑囊变情况及肿块大小与囊变程度的关系等。结果15例肿块均单侧发生,10个呈囊实性,3个呈多房囊性,2个呈实性。10个囊液内合并出血。随着肿块增大肿块囊变程度越高。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MRI信号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ⅠB1期宫颈腺癌患者保留卵巢的风险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15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39例ⅠB1期浸润性宫颈癌的临床资料,其中宫颈腺癌38例、宫颈鳞癌101例,按是否保留卵巢分为两组,分析比较卵巢转移的风险及保留卵巢的预后。结果:38例ⅠB1期宫颈腺癌的平均5年累计生存率为89.1%,101例同期宫颈鳞癌为92.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宫颈腺癌患者中32例行卵巢切除,病理证实的卵巢转移率为3.1%(1/32),而宫颈鳞癌患者中54例行卵巢切除,病理证实的卵巢转移率为1.8 %(1/5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宫颈腺癌中6例保留卵巢患者的平均5年累计生存率为80.1%,而宫颈鳞癌中47例保留卵巢患者的平均5年累计生存率为94.6%(P=0.127),两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B1期宫颈腺癌相比同期的宫颈鳞癌预后稍差,但对于年轻的、无明显高危因素的ⅠB1期宫颈腺癌患者可以考虑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抑制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人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37例经病理医师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的抑制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抑制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卵巢颗粒细胞瘤组的表达率分别为70.27%和64.86%,在正常组的表达率分别为20.00%和2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卵巢颗粒细胞瘤中抑制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明显增高,对提高卵巢颗粒细胞瘤诊断及预测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GFR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EGFR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4.44%(29/45),相对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