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男性癌症死因的第2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较西方国家低,但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肿瘤千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体,具有自我复制增殖的能力,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及肿瘤转移、耐药和复发等现象的根源。最近在前列腺癌中也发现了肿瘤干细胞的存在,称为前列腺癌干细胞。通过对前列腺癌干细胞的研究,人们对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关于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中研究相对较少的一条通路,但其已经被证明在癌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对前列腺癌的生长发生、病理分期、预后以及转移侵袭都有影响。本文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在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尸检资料证实各种脏器的恶性肿瘤有27%发生骨转移,发病率仅次于肺和肝,居于第三位。癌和肉瘤均可发生转移性骨肿瘤,其中以癌多见约80%~90%,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肾癌和肺癌容易发生转移。肉瘤转移约占10%~15%,以尤文氏瘸、骨网状细胞肉瘤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前列腺癌组织及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和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MMPs/TIMPs与前列腺癌及其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1.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MP-2、TIMP-2的表达。2.采用ELISA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细胞、C4-2B细胞、DU145细胞和PC3细胞培养上清中MMP-2、MMP-9以及TIMP-1、TIIVEP-2的分泌水平。3.采用MTS掺入试验,检测在rhMMP-2,或抗MMP-2中和抗体的作用下,四种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 1.前列腺癌组织中均能表达MMP-2、TIMP-2蛋白,骨转移的组织中TIMP-2的表达明显低于原位癌,MMP-2的表达明显高于原位癌。2.四种前列腺癌细胞均能自发的分泌-定水平的MMP-2、MMP-9、TIMP-1、TIMP-2。在这些指标当中MMP-2与TIMP-2的比值对于前列腺癌的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3.MMP2对四种前列腺癌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抗MMP-2中和抗体能够明显的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结论] 肿瘤的转移与MMP-2、MMP-9、TIMP-1和TIMP-2表达水平的改变密切相关。MMP-2与TIMP-2的比值有望作为前列腺癌发生转移、预后判定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为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居全球男性癌症发病率的第3位,病死率第6位。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占男性肿瘤第1位,病死率第2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远低于西方国家,但近2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发病率逐渐增加,在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跃居第3位。由于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复杂,其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显著,出现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大部分已属于晚期病例,甚至部分已有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应用经直肠指检、血PSA、经直肠彩超、前列腺穿刺等手段使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大大提高,但许多患者就诊时已有转移发生。据统计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初诊病人中50%以上发生转移失去治愈机会。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龚春雨  李虹  魏强 《华西医学》2004,19(1):154-156
前列腺癌的特点是潜伏癌发病率高而临床发病率很低,说明我们对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了解不够,很多隐藏的前列腺癌未能发现,对它的预后,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需要寻求方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及其转移病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超声、CT、MRI、核医学等医学影像学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对泌尿外科顽症一前列腺癌诊断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对其分期及预后有了更好的把  相似文献   

8.
蔡剑  王佳 《华西医学》2006,21(3):647-649
前列腺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多项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其配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能调控肿瘤细胞的器官特异性转移。近来也发现SDF-1能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粘附、迁移和侵袭,提示CXCR4参与了前列腺癌转移。作为趋化因子受体CXCR4特异性阻滞剂:AMD3100、T22、T140以及人scFv在实验中已被证明能够抑制体外癌细胞的转移,在临床阻止和治疗前列腺癌转移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国内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中转移性前列腺癌占较大比例,确定转移负荷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测预后至关重要.全身磁共振成像(whole-bod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WB-MRI)可对前列腺癌转移负荷进行精准评估和疗效评价.相比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男性中发病率居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据报道,2007年大约有218890例新增病例,并有27050例患者死于前列腺癌相关疾病。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且患者就诊时大多处于中晚期,对于晚期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ormone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化疗为这些患者提供了缓解机会,但是其系统毒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是姑息性治疗,患者最终会引起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并阴茎转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疗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前列腺癌并阴茎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68岁,因排尿困难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前列腺腺癌。术后行外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15个月后发生阴茎转移,予以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下降,阴茎肿块缩小,不适症状缓解。 结论前列腺癌阴茎转移发生罕见且预后差,有多种转移机制参与;手术及放化疗虽为姑息性治疗,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可经历激素依赖和激素非依赖的阶段,其转变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参与其中。近年来随着MAPK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核因子1B(HNF1B)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HNF1B基因在患者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系中HNF1B的表达水平。在DU-145细胞中过表达HNF1B,利用MTS检测HNF1B表达改变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情况。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HNF1B蛋白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00 1),高转移、激素治疗抵抗的前列腺癌细胞HNF1B表达低于低转移前列腺癌细胞(P0.05)。过表达HNF1B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P0.05或P0.01)。结论:HNF1B是前列腺癌抑癌基因,体外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癌的增殖、迁移和生长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该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有早期转移的倾向,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之一。因此,是否能早期明确诊断骨转移对前列腺癌的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66例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价2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淋巴造影术在诊断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为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居全球男性癌症发病率的第3位,病死率第6位.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占男性肿瘤第1位,病死率第2位[1].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远低于西方国家,但近2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发病率逐渐增加,在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跃居第3位[2].由于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复杂,其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显著,出现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大部分已属于晚期病例,甚至部分已有远处转移.目前前列腺癌的治疗包括观察等待、前列腺癌根治术、去势、药物治疗及外照射等,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治疗局限于前列腺内肿瘤的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术前准确的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而准确地评价盆腔淋巴结是关键所在.淋巴造影一直被认为是影像学判断淋巴结病理状况的"金标准",因此作者就淋巴造影术及其近年来在诊断前列腺癌淋巴转移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中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由于前列腺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形态上较难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鉴别,而前列腺癌晚期又很容易发生全身转移。因此,临床上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CT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美国男性中居第一位,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癌症死因^[1],在我国,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出现上升趋势^[2-4],由于前列腺癌的症状类同于前列腺增生,发病隐匿,其症状常常被忽视^[5],当确诊时,约70%已有了局部侵润或远处转移(包括骨转移)^[4-6]。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不易诊断,常伴有远端转移,预后极差。上皮间质转化是肿瘤细胞发生侵袭、转移的重要因素,非编码RNA能以多种方式参与调控前列腺癌的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影响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恶性转移。该文主要对3类非编码RNA调控前列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作一综述,旨在对其进行深刻阐述与总结,并为寻找高效的前列腺癌治疗靶标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男性重要的癌症致死原因,其发病与基因表达异常有关。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癌的形成抑制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的结构特点、抑制机理及基因表达异常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抑癌基因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男性重要的癌症致死的原因,其发病与基因表达异常有关,其中抑癌基因的失活在前列腺癌发病中较常见,抑癌基因PTEN/MMAC1/TEP1是第一个具有鳞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该抑癌基因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其表达异常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