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皮自控电刺激耳神门穴对乳腺癌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3月拟实施择期乳腺癌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耳神门穴刺激组(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Shenmen stimulation, ta-SM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ta-SMS组入手术室后在预麻间行耳神门穴电刺激30 min、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即刻及回到病房后每隔3 h自控行经皮耳神门穴电刺激30 min。C组除不予耳穴电刺激外,其余处理同ta-SMS组。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无创血压(mean blood pressure, MBP)、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及术后24、48、72 h的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变化、镇痛泵按压总次数以及手术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表达水平。 结果 ta-SMS组患者较C组术后72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MS组PCIA按压总次数、镇痛复合液总消耗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清5-H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MS组术后24、48、72 h血清5-HT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次经皮自控电刺激耳神门穴可降低乳腺癌手术后72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5-HT的表达下调参与了其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与耳眼点穴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影响。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择期剖宫产产妇160例,术后均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组(S组,n=80)、经皮电刺激耳眼点穴组(E组,n=80)。S组术前行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E组术前行经皮电刺激耳眼点穴,强度由产妇自己控制,刺激30min后麻醉,术后4、10、22h各重复刺激1次。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6、12、24、48h(T1、T2、T3、T4)静息痛、宫缩痛及动态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EA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硬膜外镇痛复合液用量,术后48h内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甲氧氯普胺使用率,瘙痒发生率,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6h出血量,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与E组比较,S组术后T1、T2、T3、T4时静息痛、宫缩痛及动态痛VAS评分、PCEA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比值及镇痛复合液用量显著降低(t=2.788~5.021,P<0.01),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和甲氧氯普胺使用率显著降低(χ2=14.107~22.747,P<0.01),瘙痒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6h出血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其他相关副作用。结论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较耳眼点穴可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并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周维德  宗雨  杨歆璐  汪珊  谢言虎  柴小青 《重庆医学》2021,50(16):2770-2773
目的 观察术前双侧内关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T A ES组(60例),TAES组于术前给予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30 min,对照组仅在双侧内关穴粘贴电极片但不予电刺激,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方法均保持一致.于穴位刺激前、经皮电刺激30 min后、术毕、术后24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胃泌素(GAS)水平,记录麻醉开始至胎儿取出(T1)、胎儿取出至子宫缝合完毕((T2)、探查腹腔至手术结束(T3)、术后0~<2 h(T4)、术后2~<6 h(T5)、术后6~<24 h(T6)、术后24 h(T7)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共112例患者完成试验,对照组57例,TAES组55例.对照组和TAES组分别有30例(52.6%)和13例(23.6%)发生恶心呕吐.与对照组相比,T A ES组在T 3、T 4及T 7时段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AES组在经皮电刺激30 min后、术毕、术后24 h时血浆GAS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可降低剖宫产高危患者术中探查腹腔后及术后早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GA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帕洛诺司琼对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纳入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帕洛诺司琼组(A组)和TEAS联合帕洛诺司琼组(B组),每组各40例。记录患者术后1、6、12、24 h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24 h,评价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1)术后1、6 h,B组患者的PONV发生率较A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12、24 h,两组患者的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3)术后,B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TEAS联合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可显著降低宫腔镜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腺癌仿根术患者超前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能否减轻术后恶心、呕吐(PONV)并将其效果与应用昂丹斯琼进行比较。方法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麻醉前30 min应用HANS,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昂丹斯琼,C组为对照组。3组均实行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测定2 h、6 h、12 h、24 h、48 h的VRS评分,恶心、呕吐情况,止吐药的需要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12 h内的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B组各时段内PONV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A、B组两组术后各时段恶心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A组仅术后6 h内的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B组各时段内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结论应用HANS刺激内关穴可以降低乳腺癌仿根术后患者的12 h内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80例Zung焦虑自评分(SAS)> 30分的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经皮耳穴电A组患者入手术室后行耳神门穴电刺激,频率为1.5Hz,强度由患者自己掌握,持续刺激30分钟;B组夹穴连线等与A组相同,不进行电刺激.观察患者刺激前(T0)、刺激后(T1)的焦虑VA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在T1时的焦虑VA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降低;组内比较,A组上述指标T1时较To时降低,差异有显著性,B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可明显缓解妇科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预防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且行慢性溃疡修复术的86例PC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纳入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不予以电刺,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予以TEAS.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8.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预防治PONV已经成为围术期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穴位注射疗法作为一种穴位治疗方法,即有传统针刺作用的同时又结合注射药物的药效,能够发挥针、穴、药三者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结合近5年文献,本文就穴位注射疗法防治PONV的研究新进展从防治机制、有效穴位、药物选择三个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针刺“内关”穴治疗剖它产术中恶心呕吐反应,操作简便,收效快捷。本组35例中,27例2汕n内控制症状。认为该法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棕皆  曾繁培  钱彬 《西部医学》2017,29(9):1233-1236
【摘要】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68例,年龄18~60岁,按美国麻醉医师(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34例。电刺激组采用麻醉前经皮电刺激双侧合谷(LI4)、内关(PC6)和足三里(ST36)30 min;对照组未行穴位电刺激。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24小时QOR 40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患者术后24 小时QOR 40评分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提高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托烷司琼预防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相关恶心呕吐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择期子宫全切手术病人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所有患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PCIA的配方为芬太尼0.8~1.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A组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托烷司琼2mg,B组托烷司琼2mg,C组生理盐水2ml,观察手术后48h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A组恶心发生率15.0%,明显低于C组52.5%(P<0.01),也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A组低于B组(P<0.05);A组3度恶心与B组比较相对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呕吐程度低于C组(P<0.05),C组恶心发生率为52.5%,明显高于B组(32.5%)(P<0.05),A组和B组恶心程度均小于C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可加强托烷司琼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疗效中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抗吐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对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对83例女性甲状腺手术病人于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平卧位与甲状腺手术体位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病人甲状腺手术颈部过伸体位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均低于平卧位,差异有显著性(t=11.04~13.33,P<0.01).甲状腺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综合征的病人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均低于未发生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5.32,P<0.01).结论 由甲状腺手术体位引起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可能影响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在临床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中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前瞻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高征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率为43.75%,其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剖宫产率为97.37%。孕产妇病死率为0.64%,围生儿病死率为1.83%。剖宫产术后1周、术后42天和术后2年血压仍高于正常者分别为18.58%、7.69%和1.92%。产褥病死率为0.64%。结论:术前经解痉等积极治疗与适时终止妊娠是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产期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对于重度妊高征患者,以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剖宫产术时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和Apgar 评分分析,观察全身麻醉方法对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足月单胎妊娠、无妊娠并发症者,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2组(各20例).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全身麻醉,2组产妇均在胎儿娩出时抽取脐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2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1m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500例通过剖宫产分娩的产妇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0例,给予观察组产妇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产妇在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巩固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围气管插管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应激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穴位电刺激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A组静脉诱导前先电刺激双侧内关、曲池穴30 min,然后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于入室后(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及气管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分别记录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同时,取动脉血检测皮质醇、血糖水平.结果 A组T2、T3、T4与T1 时间点BIS值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 B 组T2、T3 与T1 时间点BIS值比较显著升高(F=53.82,P<0.01);A组与B组插管后MAP、HR、皮质醇均显著升高(F=12.4~51.1,P<0.01),两组间T2、T3、T4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37~6.22,P<0.01).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BIS值变化及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在观察大鼠丘脑下室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基础上,检验了电刺激大鼠颈迷走神经中枢端以及微电泳乙酸胆碱、烟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室旁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刺激迷走神经的效应以兴奋为主,微电泳导入乙酰胆碱、烟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可影响多数室旁核单位放电,兴奋性效应居多。提示存在着N-受体和α-受体介导机制。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布比卡因配伍用于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治疗效果。②方法524例ASAⅠ~Ⅱ级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均单次硬膜外腔注入含吗啡3mg、甲氧氯普胺20mg、布比卡因15mg的注射液5mL,然后Ⅰ组(n=260)持续硬膜外给予1.2g/L布比卡因+0.2g/L地塞米松,Ⅱ组(n=264)持续硬膜外给予1.2g/L布比卡因+0.005g/L芬太尼(两组全部2mL/h),观察并记录48h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③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uc=0.036,P〉0.05),但Ⅰ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χ^2=7.79、13.41,P〈0.05)。④结论在单次吗啡硬膜外推注负荷量的情况下,地塞米松和布比卡因配伍持续硬膜外给药可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16只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PVN)埋藏刺激电极,用行为测痛法观测刺激PVN及电针双侧“足三里”痛阈变化。电针“足三里”,及刺激PVN均可引起痛阈升高,而刺激PVN同时电针“足三里”所致痛阈升高比单纯电针“足三里”或刺激PVN更为明显。实验结果提示,PVN活动与电针“足三里”在镇痛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