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手术前1周内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病理结果,分析其CT征象.结果:①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4.75%(50/59),敏感性为92.31%(36/39),特异性达70.00%(14/20).②胃癌淋巴结螺旋CT呈融合型、强化密度差值≥80 Hu、不均匀强化及直径≥9 mm者,病理转移的阳性率较高(X2=14.12、37.10、7.00和23.72,P均<0.05).结论:螺旋CT町较准确地检出胃癌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转移性淋巴结的判定价值.方法 分析已确诊胃癌患者术前64层螺旋CT检出淋巴结,分别从淋巴结长径、淋巴结强化程度及淋巴结短长径比值3方面判定淋巴结转移,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以淋巴结长径≥8 mm、淋巴结强化程度≥80 Hu及淋巴结短长径比值≥0.7作为多层螺旋CT判定转移性淋巴结的标准,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较好.结论 多层螺旋CT做为一种简洁、无创的检查方法,依据淋巴结长径、强化程度及淋巴结的形态等指标,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可以做出初步判断,为临床术前选择合理术式、评估预后及开展新的手术方法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腔外型胃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Ji JS  Zhang SZ  Lu CY  Su JL  Wang ZF  Zhao ZW  Xu M  Hu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8):560-564
目的评价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腔外型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和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胃间质瘤共33例,对其中的17例腔外型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螺旋CT对17例腔外型胃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2%和82.4%,其表现特征为:(1)与胃壁相连的腔外直径大于5cm分叶状肿块具有“钻角”征象者13例。(2)肿块密度不均,15例动态3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减退。(3)腔内肿块边缘有大小不一龛影者11例,腔外肿块边界不清,邻近结构侵犯者9例。(4)肿块与胃壁宽基相接或不可完全分割区。(5)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是恶性间质瘤的征象。结论在综合临床表现与主要CT征象的基础上,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腔外型胃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世界各地致死的主要原因,准确的术前分期能够帮助提高胃癌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多层螺旋CT成像对胃癌进行术前评估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征, 指导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分析。方法: 对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对检出的淋巴结分别从长径、短长径比值、密度及强化程度等4个方面判定淋巴结转移,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淋巴结长径≥8 mm、短长径比值≥0.7、淋巴结平扫CT值≥25 Hu及淋巴结强化程度≥75 Hu作为CT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标准, 与病理结果对照一致性较好。结论: CT三期增强扫描从淋巴结长径、短长径比值、密度及强化程度等4个方面, 对胃癌术前淋巴结有无转移可以作出初步判断, 对临床选择合理术式及评估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能谱CT纹理分析在胃癌病人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人(训练组为57例,验证组为23例).使用专用的纹理分析软件AK对术前静脉期能谱70 keV CT图像进行分割病变并提取影像学特征.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之间的特征,保留P<0.05的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仿真窥(CTVE)技术与胃镜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82例胃癌患者行胃镜及腹部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分别行MPR、CTVE重建成像,观察癌肿病灶、局部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情况,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对照。结果:MSCT能准确显示癌肿的发生部位、大体分型,诊断符合率为100%,同时可获得管腔外信息。胃镜显示肿瘤直观,并可获得病理资料,但在肿瘤定位及管腔外信息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多层螺旋CTMPR、CTVE技术快捷、安全、准确,对胃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与胃镜联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客观地指导医生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应该成为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钡餐和胃镜是目前主要的检查方法,但术前无法准确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腹腔转移等情况.螺旋CT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与可快速、薄层、多期扫描及后处理重建等特点,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及远处转移诊断上优势明显.我们回顾性分析49例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与螺旋CT征象,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学杂志》2022,(23):1747-1752
目的探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参数成像术前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经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腺癌的13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 男93例, 女37例, 年龄37~84(63±9)岁。根据淋巴结转移状态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04例)和非淋巴结转移组(26例)。测量光谱CT图像上胃癌肿瘤最大径、动静脉期40、50、60、70 keV单能量图像中病灶的 CT值(表示为CT40 keV、CT50 keV、CT60 keV、CT70ke)、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 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及光谱曲线斜率(K(40-70))。比较两组间各光谱参数的差异, 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阈值以衡量每个参数的诊断效能, 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各AUC的差异。结果转移淋巴结组在光谱CT上静脉期CT40 keV、CT50 keV、CT60 keV、CT70 keV、IC值、NIC值、Zeff、K(40-70)及肿瘤最大径、分...  相似文献   

10.
肖戎  王颖 《中原医刊》2011,(11):116-118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方案。方法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行不同低剂量胃癌CT扫描,以常规剂量的CT图像为参照标准,评价各级低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在胃壁、胃壁增厚及肿块的清晰度显示上,低剂量80、50、30mAs与常规剂量120mAs扫描比较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mAs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脾脏等实质脏器的清晰度显示上,80mAs扫描图象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0mAs、30mAs、24mAs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低剂量CT扫描的加权指数(CTDIw)分别减少33%、58%、75%、80%。结论在胃癌筛查中,选择30mAs剂量的CT扫描时,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相同的影像信息和图像质量,并可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N012a组淋巴结清扫术的策略.方法 对2009年9月-2011年3月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0例术中N012a组淋巴结清扫术的策略、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全胃切除术8例,远端胃切除术2例.均行N012a组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8个月,均无黄疸发生.结论 对于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行N012a组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255例直肠癌根治切除淋巴结转移情况。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部位、大小、浸润肠壁深度、病理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直肠癌淋巴结切除范围,一般仅需清除到第2站,若冰冻切片第3站有癌转移,则应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彻底清除第3站淋巴结。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侧方淋巴结切除应达第3站(髂内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胃癌术后并发胆石症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本文随机抽取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进行随访,结果一年内8例出现胆囊结石,其发病率为13.3%。其胆石形成与胃癌病期,术式、手术所致的胆道周转粘连或炎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CORONARYheartdisease(CHD)isacommondis-easeanditsprevalenceisstillrisinginourcountry.Conventionalcoronaryangiographyisaninvasivemethod,whichcannotbeeasilyacceptedbyChinesepatients.CIncontrast,16-slicespiralCTisanon-invasiveapproach.Itcanexaminetheheartwithelectrocardiogram(ECG)gatinginonebreath-holdwiththebestimagequality.Inthisstudy,weinvestigatedthevalueof16-slicespiralCTinthedemo-nstrationofcoronaryarteryanddiagnosisofcoronaryarterystenosis.PATIENTSANDMETHODSPatients Atot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LN)转移的规律,指导进展期胃癌LN廓清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9—2012—09间在我院手术并有完整记录的158例进展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LN转移情况。结果:肿瘤直径〉5cm、3cm〈肿瘤直径≤5cm的LN转移率分别为91.4%(64/70)、78.7%(48/61),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的29.6%(8/27)(P〈0.01)。各组LN中以第3组LN转移率最高为51.6%,其他依次为第1、2、7、8、12、13组LN,而第14、15组LN对于不同部位的胃癌转移机会很少。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影响进展期胃癌LN转移的因素,掌握进展期胃癌LN转移的规律,对进展期胃癌LN的廓清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区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区域及规律,初步探讨术后放疗范围.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胃癌术后复发的22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复发区域与肿瘤原发部位的关系.结果 胃癌原发部位不同,其术后复发区域不完全相同,22例胃底贲门部癌腹膜后淋巴结复发20例,局部复发4例;54例胃体部癌腹膜后淋巴结复发40例...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10例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在行Roses氏改良根治术的基础上,利用转移背阔肌肌皮瓣重建乳房,效果满意。Roses改良根治术有既保留了胸肌的功能,又不降低治愈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宇  周岩冰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4):309-311,314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通过对435例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资料回顾性的研究,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BorrmannⅠ、Ⅱ、Ⅲ、Ⅳ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75%、61.27%、72.54%和88.89%(χ^2=18.25,P〈0.01);T1、T2、T3、T4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69%、36.84%、75.52%、88.24%(χ^2=102.73,P〈0.01);高、中、低分化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77%、34.38%和71.86%,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11%和71.87%;直径〈3.0cm、3.0~5.0cm和〉5.0cm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26.72%、71.22%和81.67%(χ^2=97.09,P〈0.01)。435例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为63.68%。不同分组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所在部位有关,上部和中部以No3组最常见,下部以No6组最常见,其次为No3组。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形态、分化及浸润深度有关;胃癌中淋巴结转移率第一站最高为No3、No6组,第二站为No7、No8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胃癌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本院胃肠外科胃癌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总结其第二次的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化疗方案及随访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行第二次根治性切除术的有14例,行姑息性手术的有16例.30例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3%、26.67%和10.0%.结论 对胃癌术后复发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行再次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 673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胸肌间淋巴结检出和转移情况,并对胸肌间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以及腋窝淋巴结等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 673例患者中,共检出胸肌间淋巴结224例,其中72例出现转移.经单因素分析,患者TNM分期以及腋窝阳性淋巴结个数是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经多因素分析,腋窝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影响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NM分期较晚、局部晚期、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较大的乳腺癌患者较易出现胸肌间淋巴结转移,这些指征可能意味着需要进行常规胸肌间淋巴结手术清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