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Fan XR  Li HZ  Shi BB  Ji ZG  Xia M  Xiao H  Yan WG  Zho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4):1666-1668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化疗方案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西他赛(75mg/m^2)联合小剂量泼尼松(5mg,2次/d)3周方案对14例51—78岁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进行3—8周期化疗,比较化疗前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碱性磷酸酶、疼痛评分、骨及可测量病灶的变化等进行近期疗效评估,并了解本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结果 每周期总剂量在100—140mg,共治疗1—8周期不等。PSA降低反应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57.1%;6例N1患者中有2例淋巴结缩小,有1例显示淋巴结有增大,余无明显变化;骨扫描化疗后2例好转;化疗后疼痛评分减轻0—6分;Kamofsky评分平均增加4%。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脱发、乏力、甲床改变、静脉炎等。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化疗方案可抑制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进展,使PSA降低、淋巴结缩小、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化疗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Ye LH  Chen YL  Tao SX  Jiang XQ  Li WJ  Qian WL  He JS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2):2984-2988
目的 观察冬凌草甲素(ORI)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探讨ORI抗前列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应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AO染色法观察细胞胞质中酸性泡囊(acidic vesicular organells,AVO)、Western印迹检测MAPI-LC3蛋白水平、RT-PCR技术检测自噬基因beclin 1 mRNA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ORI能有效抑制PC-3细胞增殖,并呈现显著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15 μmol/LORI作用细胞24 h,增殖抑制率达(39.95±3.05)%,48 h后达(51.28±2.91)%.浓度增加至25 μmol/L,抑制率达到(67.94±4.78)%.ORI处理细胞24 h,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细胞缩小变圆,表面微绒毛消失.透射电镜发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且胞质中出现大量双层膜包裹形成的自噬体,内含细胞器或胞质.AO染色可见胞质中AVO的形成.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ORI促进LC3-Ⅰ向LC3-Ⅱ的转化,ORI处理后LC-Ⅱ蛋白水平升高,LC3-Ⅰ/LC3-Ⅱ比值下降.RT-PCR结果显示自噬抑制剂3-MA能阻止ORI引起的beclin 1 mRNA水平上调.结论 冬凌草甲素能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beclin 1的mRNA水平诱导细胞发生自噬.本课题为冬凌草甲素抗肿瘤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治疗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处理胃癌MKN45细胞后,四唑盐比色试验检测癌细胞生长,分别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检测癌细胞凋亡,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存活素(survivin)基因mR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多西他赛抑制胃癌MKN45细胞的恶性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显示,多西他赛处理组出现凋亡现象,且呈浓度依赖性.多西他赛处理组存活素基因mRNA、蛋白表达下调,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 多西他赛体外能抑制胃癌细胞的恶性增殖,与诱导凋亡,下调存活素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0、10、20、30和40 μmol/L姜黄素作用PC-3细胞48 h后,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用0、5、10、20 μmol/L姜黄素作用PC-3细胞48 h后, Hoechst染色观察PC-3细胞形态的变化,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姜黄素能显著抑制PC-3细胞的增殖(F=36.82,q=4.88~15.36,P<0.01);除0与5 μmol/L姜黄素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不同浓度姜黄素组之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88,q=4.15~6.54,P<0.05).20 μmol/L 姜黄素作用PC-3细胞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部分凋亡细胞出现染色质凝集、核固缩、核碎裂等形态学改变.结论 姜黄素能显著抑制体外PC-3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为其应用于临床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IL-2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联合X射线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为IL-2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治疗肿瘤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检测电离辐射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分为假照射组及2、4、6、8、12和18 Gy X射线照射组;检测IL-24目的基因的表达分为对照组(0.01 mol•L-1PBS)、空载体组[pcDNA3.1(+)载体]和IL-24基因组;检测IL-2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IL-24基因组、单纯照射组(6 Gy)、空载体联合照射组以及IL-24基因联合照射组。碱裂解法提取纯化质粒DNA,用PEI转染质粒DNA至PC-3细胞中,目的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RT-PCR法。Annexin V-FITC和PI双染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假照组比较,2和4 Gy X射线照射48 h后PC-3细胞凋亡百分率无明显变化,6 Gy X射线照射后细胞凋亡百分率开始明显升高(P<0.01),且细胞凋亡百分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约是假照组的1.6~3.0 倍。PC-3细胞中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均未观察到IL-24基因的表达,而IL-24基因组则可见IL-24基因的表达;以上3组均有GAPDH基因的表达。IL-24基因联合照射组与对照组、空载体组、IL-24基因组、单纯照射组和空载体联合照射组比较,早期凋亡细胞数均有上升趋势,除单纯照射组外,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晚期凋亡和坏死细胞数也均有上升趋势,其中与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空载体联合照射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P<0.001);凋亡和坏死的总细胞数均有上升趋势,除IL-24基因组外,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IL-2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能够有效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是否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产生自噬,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应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自噬相关蛋白Ⅱ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typeⅡ,LC3-Ⅱ)、底物蛋白(sequestosome 1/SQSTM1,P62)表达水平,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 mRNA。结果:MTT结果显示多西紫杉醇能有效抑制PC-3细胞增殖(F=58.684,P=0.000);10-6 mol/L多西紫杉醇处理PC-3细胞24 h,即可发生明显的自噬,透射电镜观察到自噬体双层膜结构的形成。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多西紫杉醇处理PC-3细胞后P62表达降低(P=0.003、P=0.000、P=0.000),LC3-Ⅱ表达增强(P=0.002、P=0.000、P=0.000),RT-PCR结果显示多西紫杉醇处理PC-3细胞后可引起细胞Beclin-1 mRNA水平的上调(P=0.000、P=0.000、P=0.000)。结论:多西紫杉醇可以有效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自噬,其发生可能与通过上调Beclin-1的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CRVβ7.1基因修饰的T淋巴细胞与化疗药多西他赛联用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脂质体介导进行基因转染,流式细胞术检测TCRVβ7.1基因表达及基因修饰的T淋巴细胞作用后乳腺癌细胞MCF-7的调亡率,MTT法检测TCRVβ7.1基因修饰的T淋巴细胞与多西他赛对MCF-7的杀伤活性,Burgi修正公式评价药物联合应用的细胞杀伤效果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TCRVβ7.1基因修饰的T淋巴细胞与化疗药多西他赛联用对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杀伤效果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且协同强度随多西他赛l浓度的降低而增强,序贯给药分析显示两种给药顺序对协同作用没有显著影响。结论TCRVβ7.1基因修饰的T淋巴细胞与化疗药多西他赛联用对乳腺癌细胞MCF-7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化疗及地塞米松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LLC)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LC细胞,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相应治疗。隔天测量小鼠体重及肿瘤体积。小鼠处死后称瘤重。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CD34和HIF-1α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皮下瘤重明显大于节律组、地塞米松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三个实验组(P〈0.05),三个实验组HIF-1α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多西他赛节律化疗和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LLC的生长及血管生成,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下调小鼠肿瘤组织中HIF-1α的表达而间接实现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docetaxel,TAX)每周给药联合奈达铂(nedaplatin,N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TAX35mg/m2,每周给药,连用3周休息1周;NDP100mg/m2,每周期的第1天给药,每28d为1个治疗周期;3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入组36例均可评价疗效,CR1例,PR15例,SD13例,PD7例,RR为44.44%(16/3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11.3个月;1年生存率51%;Ⅲ~Ⅳ度的粒细胞减少为8.3%,非血液系统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乏力以及感觉神经异常和体液潴留,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TAX每周给药联合NDP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骨髓毒性较轻。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光镜形态学、MTT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10、20和30μmol/L浓度的姜黄素在体外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与其对细胞DNA含量和对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20μmol/L以上浓度的姜黄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抑制率>54.5%,P<0.05),诱导凋亡(凋亡率>26.6%,P<0.05),下调bcl-2的表达,(表达率<9.5%),与阳性对照组bcl-2表达率30.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姜黄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为姜黄素应用于临床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恩度联合NO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长春瑞宾(vinorelbine,NVB)、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联合恩度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给予NVB 25mg/m2第1、5 d,OXA 130 mg/m2,第1 d,恩度7.5 mg/m2,常用15 mg,连用14 d,休息1周。对照组(26例)仅给予常规NO方案化疗。21d为1周期,均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2周期后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8.3%,对照组有效率30.8%,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6.6月和3.7月(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结论NO联合恩度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合理、安全、有效的一种可行性方案,可以作为一线方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IFL方案(CPT-11+5-Fu/LV)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试验组:恩度联合CPT-11+5-Fu/LV方案和对照组CPT-11+5-Fu/LV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共60例,共2~4周期,按照ERCIST标准和NCI-CTC标准分别评价二组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有效率(RR)76.7%,疾病控制率(DCR)93.3%;对照组有效率(RR)46.6%,疾病控制率59.9%。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毒副反应主要有胆碱能综合征,腹泻,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等,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IFL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近期疗效提高,毒副反应不增加,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阻断前列腺癌细胞PC-3中Aurora-A的表达,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urora-A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化学合成特异针对Aurora-A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以脂质体转染前列腺癌细胞系PC-3,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确定最佳转染效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Aurora-A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Aurora-A蛋白主要表达于PC-3细胞胞浆中;脂质体的最佳转染效率高于90%;siR-NA1组24h、48h、72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377±0.035)%、(0.597±0.065)%、(0.749±0.061)%,与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siRNA1组细胞凋亡率为(50.593±1.208)%,与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RT-PCR检测siRNA1组Aurora-A mRNA相对值为(1.354±0.087),与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Western-blot检测显示siRNA 1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RNAi技术靶向沉默Aurora-A基因可以下调Aurora-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鹤草酚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通过细胞计数、菌落形成试验、细胞周期试验、细胞凋亡试验等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通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研究了鹤草酚在体内对肿瘤发生的影响。 结果 鹤草酚抑制了DU145细胞和PC-3细胞的增殖,降低了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经鹤草酚处理后,S期DU145细胞和PC-3细胞的比例增加,而G2/M期的细胞比例降低。鹤草酚通过激活caspase 3相关的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通路,促进DU145细胞和PC-3细胞凋亡。体内实验证实,鹤草酚能减缓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成,延长移植瘤小鼠的生存时间。 结论 鹤草酚是一种潜在抗癌药物,它通过激活凋亡通路,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Tio)联合奥沙利铂(L-OHP)在人胃癌裸鼠模型中对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动物。A组腹腔注射50 g/L葡萄糖注射液;B组腹腔注射L-OHP 6 mg/kg;C组腹腔注射Tio 30 mg/kg;D组腹腔注射L-OHP 6 mg/kg+Tio 30 mg/kg;E组腹腔注射L-OHP 6 mg/kg+Tio 45 mg/kg;F组腹腔注射L-OHP 6 mg/kg+Tio 60 mg/kg,连续用药14 d。测裸鼠体质量、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处死动物,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行肝、肾、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用药后B、D、E、F组裸鼠体质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52~9.74,P<0.01)。B、D、E、F组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瘤质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30.77,t=8.58~18.94,P<0.01);而D、E组之间,E、F组之间的抗肿瘤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血白细胞降低,D、E、F组白细胞较B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13.07,t=4.32~12.20,P<0.05)。各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损害。结论 Tio可能降低了L-OHP的抗肿瘤作用,但表现出了明显的肝、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增值情况,了解其扩增后杀伤结肠癌SW480细胞株最佳比例及最有效的维持时间.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制备成CIK细胞,计数不同培养时间的C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特征.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IK细胞作用与SW480结肠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HE染色、AO/EO荧光染色和MTT法检测CIK细胞对SW480结肠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CIK细胞在体外培养14 d细胞增殖倍数为(100.22±8.68)倍,培养21 d细胞增殖倍数为(300.86±10.13)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8 d细胞增殖倍数为(305.06±5.13)倍,与培养21 d的细胞增殖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1 d的CIK细胞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为(45.3±5.1)%,与28 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天细胞增殖(212.50±4.25)倍,呈下降趋势.CIK细胞对结肠癌SW480细胞株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最高杀伤率为(68.21±1.31)%.结论:CIK细胞具有较强的抗结肠癌细胞活性,体外培养14~21 d具有较强的抗瘤活性,此时应用较为合适.CIK细胞作用于肿瘤细胞应达到一定数量并维持一定时间,可达到较好的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21天为1个周期,两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并观察化疗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38.9%,其中完全缓解(CR)占5.6%(2例),部分缓解(PR)占33.3%(12例),疾病稳定(SD)占36.1%(13例),疾病进展(PD)占25.0%(9例)。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CD59结合短肽(sp22)对补体介导高表达人CD59分子的PC-3细胞溶解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法将携带人野生型CD59基因的pIRES质粒(wCD59-pIRES)转染PC-3细胞,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株,荧光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表面CD59分子的表达,补体溶解试验观察sp22和抗CD59单克隆抗体对补体介导的高表达CD59分子的PC-3细胞溶解的影响.结果 高表达CD59分子的PC-3细胞株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sp22组转染细胞的溶解率显著升高(F=719.552,q=12.181~79.942,P<0.05);相同浓度条件下,sp22组转染细胞的溶解率明显高于抗CD59单克隆抗体组(q=7.805~12.280,P<0.05).结论 sp22可封闭PC-3细胞表面高表达CD59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显著增强抗PC-3细胞抗体所诱发的补体介导的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持续低剂量顺铂(DDP)联合α-干扰素(IFN-α)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48只接种H22肝癌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12只. 低剂量DDP组(DDP组):腹腔注射DDP 0.2 mL(0.6 mg/kg);IFN-α组(IFN组):皮下注射IFN-α 0.2 mL (2×104 U);低剂量DDP联合IFN-α组(联合组):腹腔注射DDP 0.2 mL (0.6 mg/kg)并皮下注射IFN-α 0.2 mL (2×104 U);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每天1次,连续2周.观察肿瘤体积、小鼠体质量的变化和药物毒副反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DDP组和IFN组肿瘤生长比较缓慢,联合组抑瘤效果更为明显(F=260.58,q=0.72~1.08,P<0.05),且毒、副反应未增加.与对照组比较,DDP组和INF组的MVD、VEGF表达均下降(F=157.04、 52.97,q=9.55~19.02,P<0.05),联合组下降更显著(q=5.25~9.47,P<0.05).结论 低剂量DDP与IFN-α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抗血管生成协同作用,抑瘤效果显著,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