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对脑血管储备能力( CVR)影响。方法经确诊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79例,将侧支循环开放分为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及颈内-外动脉(ICA - ECA)开放,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患者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前与术后颅内血管血流及 CVR 变化。结果TCD 显示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 CVR 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颈内动脉狭窄患侧的 CVR 按照不同侧枝循环开放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ACoA + PCoA + ICA - ECA > ACoA + ICA - ECA > ACoA > ACoA + PCoA> PCoA + ICA - ECA > PCoA > ICA - ECA,支架术后 CVR 均恢复正常范围,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TCD 可以检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颅内血流变化,观察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支架置入前后 CVR 改变,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和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 多普勒超声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常用方法,但对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术后再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还有待提高。目的 探究不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指标诊断CEA和CAS术后再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完成CEA和CAS治疗的患者106例,在术后12个月时分别进行CDU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不同再狭窄程度患者CDU指标〔再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再狭窄段与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比(PSV-ICA/CCA)〕的差异。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PSV、EDV、PSV-ICA/CCA诊断不同再狭窄程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DSA共检出再狭窄程度≥50%的患者33例,其中再狭窄程度50%~69%的患者19例,再狭窄程度≥70%患者14例。不同再狭窄程度PSV、EDV、PSV-ICA/C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再狭窄程度50%~69%、再狭窄程度≥70%患者PSV、EDV、PSV-ICA/CCA高于再狭窄程度<50%患者,再狭窄程度≥70%患者PSV、EDV、PSV-ICA/CCA高于再狭窄程度50%~69%患者(P<0.05)。PSV诊断再狭窄程度≥50%的AUC〔AUC=0.977,95%CI(0.936,0.995)〕高于EDV〔AUC=0.899,95%CI(0.841,0.989)〕和PSV-ICA/CCA〔AUC=0.842,95%CI(0.778,0.903)〕;PSV诊断再狭窄程度≥50%的最佳截点为209 cm/s。PSV诊断再狭窄程度≥70%的AUC〔AUC=0.984,95%CI(0.957,1.000)〕高于EDV〔AUC=0.810,95%CI(0.734,0.912)和PSV-ICA/CCA〔AUC=0.912,95%CI(0.805,0.987)〕;PSV诊断再狭窄程度≥70%的最佳截点为285 cm/s。PSV诊断再狭窄程度≥50%和≥70%的正确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EDV和PSV-ICA/CCA(P<0.05)。结论 PSV、EDV、PSV-ICA/CCA对CEA和CAS术后再狭窄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PSV≥209、285 cm/s可作为诊断CEA和CAS术后再狭窄程度≥50%、≥70%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曹亚芳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304-1305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急,进展迅速,症状复杂多变,是当前世界上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本组目的在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时的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TCD)、CT的表现及各自的特点、灵敏性、准确性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实时监测技术在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血管+支架置入(CAS)治疗的37例症状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采用TCD实时监测技术分别对治疗侧大脑中动脉(MCA)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血流生理参数和微栓子信号(MES)进行监测。结果 CAS术后治疗侧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平均峰值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血管阻力指数(RI)较术前降低(P>0.05)。术中无低灌注状态出现,8例过度灌注现象,通过积极调控血压,均未导致严重的并发症。37例CAS围手术期均可见MES信号出现(7例术前,37例术中,6例术后),其中球囊预扩及支架植入阶段TCD所监测的MES信号尤为显著,占MES总数的68.13%。监测到的MES均未导致临床症状出现。结论 TCD实时监测技术在CAS围手术期,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关于局部脑血流变化和微栓子的实时、动态信息,提示与手术过程有关的卒中事件的可能发病机制,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颈总动脉(CCA)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以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一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且双侧CCA和MCA正常或狭窄<50%的病人30例。全部行TCD检查,测量双侧CCA和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结果 ICA狭窄或闭塞侧CCA的Vm和Vs均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t=14.35、11.26,P<0.05)。病变侧CCA的PI较无病变侧明显增高(t=9.56,P<0.05)。ICA狭窄或闭塞侧MCA的Vm、Vs和PI均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t=10.19~15.61,P<0.05)。结论 TCD检查CCA和M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对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98-999
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对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狭窄脑灌注进行评价,为颈内动脉狭窄脑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8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根据狭窄程度分组,中度组10例;重度组16例,闭塞22例。观察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组织不同部位脑灌注状态。结果:rTS:闭塞患者脑颞叶、基底节、前分水岭灰质、前分水岭白质、后分水岭灰质、后分水岭白质较中度狭窄患者明显延长;闭塞患者前分水岭灰质、前分水岭白质、后分水岭白质较重度狭窄患者明显延长。rTTP:闭塞患者脑颞叶、基底节、前分水岭白质、后分水岭灰质较中度狭窄患者明显延长;闭塞患者基底节、前分水岭灰质、前分水岭白质较重度狭窄患者明显延长。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组织脑灌注状态可通过CTP进行有效的评价,随着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灌注异常也明显增加,而以前、后分水岭区多见,尤其是后分水岭区白质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线滟  张娟 《当代医学》2021,27(1):146-147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行支架治疗的10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联合检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的颈动脉狭窄管径、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并观察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PI)、PSV值、平均血流速度(Vm)、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等。结果治疗后1个月、1年,患者的颈动脉RI、PSV、EDV、狭窄管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大脑中动脉CVR、PI、PSV、V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治疗后1年,患者的颈动脉RI、PSV、EDV、狭窄管径水平轻微回升,大脑中动脉的CVR、PI、PSV、Vm指标水平有轻微下降,但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可获得良好疗效,采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可有效反映患者的颈动脉管径变化和血流改善情况,可作为疗效评估与随访观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诊断为颈内动脉(ICA0狭窄或闭塞患者的频谱特点、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进行对照,并观察治疗后TCD变化。方法:14例患者经TCD诊断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治疗后复查9例。结果: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15cm/s的4例患者梗塞面积大、症状重、预后差。脉动指数等指标的下降比流速更敏感。TDC与DSA全部符合,与MRA符合率为87.5%(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管径因素对冠状动脉支架CTA成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73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CTA资料,所有患者行CTA检查后三个月内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价相同材质(均为不锈钢)不同管径支架CTA图像对支架壁及支架内管腔的显示情况,并对各支架内再狭窄情况进行评估,与CAG对照,评价不同管径支架对冠脉支架CTA成像的影响。结果内径≥3.5mm支架较内径≤3.0mm支架CTA金属伪影越小,内腔显示越好,CTA诊断准确性高(88.4%vs62.9%,P=0.008)。结论内径≥3.5mm支架伪影少,图像可评价率及诊断准确率高更有利于支架CTA成像;内径≤3.0mm支架伪影较重,诊断准确率较低。临床上需对内径≤3.0mm支架CTA诊断结果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0.
叶晓燕  陈金丽  李刚  王淑漫 《重庆医学》2021,50(20):3502-3505
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行颈动脉、椎动脉支架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行颈动脉、椎动脉支架术的162例患者资料,均行颈动脉超声联合TCD检查.以脑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颈动脉超声联合TCD、颈动脉超声、TCD诊断符合率,比较治疗前后管腔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患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血管搏动指数.结果 颈动脉超声联合TCD诊断符合率高于颈动脉超声、TCD(P<0.05);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术后1周及术后1年管腔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TCD检查发现术后1周及术后1年患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较术前增快,血管搏动指数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联合TCD能够提高颈动脉、椎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可用于支架术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声像图表现。②方法对23例病人的28支病变血管总结分析,并将其超声诊断结果与MRA、DSA结果比较。③结果病变血管重度狭窄25支,闭塞3支;27支血管内斑块为软斑,1支为硬斑。与MRA对照15例共18支血管,对照符合率86.7%。与DSA对照8例病人共10支血管,对照符合率88.9%。④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3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行64层螺旋CTA,以选择性冠状动脉DSA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120段冠状动脉在CTA图像上得到良好显示,达到分析要求。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85.3%、48.3%和95.6%。结论 64层螺旋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狭窄病人的CTA检查结果,以双侧颈动脉为观察对象,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为96.5%,特异度为92.7%,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4.4%,准确度为95.0%。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诊断颈动脉狭窄较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利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SCT下肢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腹主动脉中下段及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胫腓动脉的主干及分支。134例受检者中94例病人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外伤致动脉血栓3例,动脉瘤8例,大动脉炎2例,下肢搭桥术后7例,下肢动脉内支架术后1例,动静脉瘘2例,夹层5例,正常表现12例。所有病例均经DSA、手术或临床证实。与DSA比较,MSCT下肢动脉成像对下肢各级狭窄及闭塞诊断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79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同时做TCD和EEG检测,分别观察其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79例血管性头痛患者中74例TCD异常,占93.7%;21例EEG异常,占26.58%.结论 TCD对血管性头痛患者的检测能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2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优缺点。③结果 SCTA扫描快,图像直观,不受金属植入物及病情的限制且微创。④结论 SCTA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术前模拟等方面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术前、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130例冠心病病人,行支架置入术85例(PCI组),单纯冠状动脉造影45例(CAG组)。CAG组于术前1d、术后1d,PCI组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1、7、28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MMP-2水平的变化。结果 PCI组病人术前1d及术后1、7、28d血清MMP-2水平持续增高,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6.16,q=10.45~14.80,P0.01)。CAG组病人术前1d、术后1d血清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后MMP-2表达持续升高,而降低MMP-2水平可预防再狭窄。  相似文献   

18.
CT血管造影评价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价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6例病人中,血管检查发现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6例,前循环血管病变2例,此结果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另外108例病人均检出后循环血管异常,其中基底动脉狭窄16例,CTA与DSA均检出。以DSA结果为标准,CTA对92例病人184条椎动脉检查的灵敏度为95.10%,特异度为92.68%,Kappa值=0.8788,CTA与DSA诊断后循环血管狭窄程度的结果呈正相关(r=0.991,P<0.001)。结论CTA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64层CT血管成像,且应用同步减影技术(ssCTA)。扫描数据在AW4.3后处理工作站上使用各种不同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及Willis环均能显示,共检出狭窄142段,闭塞26段,动脉瘤11例,血管起点变异15例,血管正常患者17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初步诊断,并且头颈部CTA能够成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首要检查及主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