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L-17及IL-22在大鼠肝移植排斥模型及耐受模型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分为排斥组和耐受组(各15只),取术后1、3、5、7 d大鼠血浆及肝组织标本,应用ELISA检测其血浆IL-17浓度,应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肝组织内IL-17及IL-22的细胞、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成功,结果显示排斥组IL-17血浆浓度显著高于耐受组;在肝组织中,IL-17及IL-22的淋巴细胞阳性率、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排斥组显著高于耐受组,且排斥组肝组织中STAT3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IL-17及IL-22参与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过程,并推测其通过激活STAT3通路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TNF-α、IFN-γ、IL-4和IL-10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期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过程免疫系统状况变化。方法:采用纯种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个亚组均10只。采用腹主动脉结扎方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术后每两周行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检测,并取静脉血放射免疫分析进行TNF-α、IFN-γ、IL-4和IL-10的检测。结果:腹主动脉结扎后3月内是心功能代偿期,6月时是心功能失代偿期。在心力衰竭进程中,TNF-α和IFN-γ先降低后升高,IL-4和IL-10水平先升高后降低。结论:心力衰竭的不同进程,免疫机制发生变化,心功能代偿期以体液免疫为主,心功能失代偿期以细胞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3.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分泌和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 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ELISA方法,研究5种不同剂量ST(0.125mg/L,0.25mg/L,0.5mg/L,1mg/L,2mg/L)预处理对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 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ST预处理2h均可引起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表达的改变,但不同剂量影响不同,小剂量ST处理组(0.125、0.25mg/L)在ST处理后2h,可诱导脾细胞IL-2及IFN-γmRNA的表达;而大剂量ST处理组(1mg/L、2mg/L)可明显抑制脾细胞IL-2及IFN-γmPuNA表达及其相应蛋白的分泌,尤以ST 1mg/L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ST可影响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表达和分泌的改变,较小剂量组(0.12.5、0.25mg/L)表现为诱导作用,而较大剂量组(1mg/L、2mg/L)则表现为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喉移植后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等)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4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在大鼠喉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期移植喉组织的不同部位和血清中的表达变化,评价其血清水平在预测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进行Wistar→SD大鼠喉移植,移植后依照注射环孢霉素A剂量不同随机分为3组:0 mg组、5 mg组及10 mg组,以未进行喉移植的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各组移植后第3,7,11天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血清浓度的变化与移植后各相应时间点黏膜上皮及黏膜下层组织中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均呈正相关。提示,供体喉的高抗原性主要集中于喉的黏膜上皮层及黏膜下层组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可以作为预测喉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急性排斥反应时局部移植物及外周血中1L-2R阳性表达细胞增加,并可出现在临床移植排斥诊断之前。此种局部浸润的1L-2R阳性表达细胞或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产生的1L-2R表达细胞,过继转移给同基因异体宿主后可引发或增加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血清可溶性1L-2R在排斥时亦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来源尚未确定。又因其易受感染、免疫抑制剂及外科手术创伤等因素影响,故只能成为排斥诊断的参考指标。抗1L-2R单克隆抗体预防移植排斥反应要比逆转性治疗成功率高,而多表位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分泌和表达的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 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ELISA方法,研究5种不同剂量ST(0.125 mg/L,0.25 mg/L,0.5 mg/L,1 mg/L,2 mg/L)预处理对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 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ST预处理2 h均可引起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表达的改变,但不同剂量影响不同,小剂量ST处理组(0.125、0.25 mg/L)在ST处理后2 h,可诱导脾细胞IL-2及IFN-γ mRNA的表达;而大剂量ST处理组(1 mg/L、2 mg/L)可明显抑制脾细胞IL-2及IFN-γ mRNA表达及其相应蛋白的分泌,尤以ST 1 mg/L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ST可影响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表达和分泌的改变,较小剂量组(0.125、0.25 mg/L)表现为诱导作用,而较大剂量组(1 mg/L、2 mg/L)则表现为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清Th1/Th2代表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发病中的作用。44例患者(轻症组20;重症组24)按病期采集血液,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IL-12、IFN-γ和IL-4,并同步检测血像和BUN。结果发现,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2含量均见升高,轻症组的峰值为1.42±1.10μg/L,重症组的峰值为2.11±2.13μg/L,皆显著高于对照组(0.56±0.10μg/L)水平。IFN-γ的变化情况与IL-12相似,轻、重二组之峰值分别为15.95±18.05μg/L和5.94±8.24μg/L,与对照组(0.27±0.15μ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IL-4在病程中变化不明显;IL-12之变化曲线与血尿素氮(BUN)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与血小板(BPC)的变化趋势相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IL-12、IFN-γ大量释放,而IL-4相对不足、导致Th1/Th2细胞平衡偏移,产生多器官免疫病理损伤。对症积极治疗可改善本病预后。  相似文献   

8.
IL-10、IFN-γ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在正常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道分泌物中的表达水平。探讨细胞因子IL-10和IFN-γ的表达水平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初发组和复发组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妇女阴道分泌物中IL-10、IFN-γ的表达水平,以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结果初发和复发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中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组较初发组的表达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初发和复发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中IFN-γ的表达水平元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相关研究已证实,趋化因子IP-10、Fractalkine在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检测尿液中IP-10和Fractalkine水平变化,并结合肾组织活检病理,探讨尿液中IP-10 和Fractalkine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10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根据移植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6)和非急性排斥反应组(n=90);另选择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IP-10和Fractalkine浓度变化。 结果与结论:急性和非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在移植后的尿IP-10及Fractalkine的表达水平均较移植前明显升高,但非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后7 d呈下降趋势,至第11天降至移植前水平,而急性排斥反应组则持续高表达,IP-10在移植后第1天和Fractalkine在移植后第3天即与急性排斥反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肾移植后尿液中IP-10和Fractalkine水平的检测对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符州  杨锡强 《现代免疫学》1997,17(5):292-292,314
本文用ELISA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急性期患儿20例和健康对照组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表明,毛支组PBMCs产生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数分别为102.46±48.22ng/L和50.41±21.36ng/L(P<0.01);IFN-γ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数分别为616.10±235.32ng/L和1468.1±503.60ng/L(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IL-4与IFN-γ呈明显负相关(P<0.01)。提示毛支患儿IL-4/IFN-γ产生失衡,可能与随后发生哮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d(SSd)对新西兰黑色品系和白色品系杂交的子一代(NZBWF1)狼疮肾炎小鼠尿蛋白含量及肾组织IL-6、IL-10、TNF-α、IFN-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雌性NZBWF1小鼠分为3组:①SSd治疗1组(SSd剂量2mg·kg-1·d-1);②SSd治疗2组(SSd剂量4mg·kg-1·d-1);③对照组;共治疗6周。小鼠尿蛋白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小鼠肾组织IL-6、IL-10、TNF-α、IFN-γmRNA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果:实验2周、4周以及6周末,与对照组相比,SSd治疗1组和SSd治疗2组尿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SSd可以降低NZBWF1狼疮肾炎小鼠尿蛋白含量并抑制肾组织IL-6、IL-10mRNA的表达,而对肾组织TNF-α、IFN-γmRNA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1I-17-AAG治疗VX2兔前后IL-2、IL-4、IL-10和IFN-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通过测定131I-17-丙烯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131I -17-AAG)治疗VX2肝癌兔模型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4、10和IFN-γ的变化探讨对其自身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0mCi 131I-17-AAG耳缘静脉注射治疗后1、2周,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8例VX2肝癌兔模型血清中IL-2 、IL-4 、IL-10、IFN-γ水平,8例未经治疗的VX2肝癌兔模型作为对照.结果:IL-2、IFN-γ在1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2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IL-4、IL-10在1、2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31I -17-AAG治疗VX2肝癌兔模型对细胞免疫有暂时影响,但对体液免疫无影响,总体上说对VX2肝癌兔模型的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5d、10d、20d血清中IL-18的含量。结果:肾移植患者手术前IL-1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急性排斥组手术后5d、10d与其手术前比较IL-18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手术后20d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后5d、10d(P<0.01);稳定组手术后5d与其手术前比较IL-18含量明显增加(P<0.01),10d、20d则下降至手术前水平(P>0.05);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手术后20d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血清IL-18测定是判断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异体器官移植后细胞因子变化己经有较多的报道,但有关细胞因子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肾移植患者4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分为肾功能稳定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肾功能稳定组、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前1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肾功能稳定组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于移植后第1天即开始逐渐升高,在3 d时显著升高(P < 0.05),5 d时开始下降,7 d下降显著(P < 0.05),14 d左右趋于降至移植前水平,21-28 d表达稳定在移植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于移植后第1天即显著升高(P < 0.05),7-14 d维持在高水平 (P < 0.05),21-28 d稳定下降,但仍明显高于移植前(P < 0.05)。相同时间段,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P < 0.05)。提示移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动态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移植受者的免疫反应状态,可作为辅助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IL-18、IL-10和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8、IL-10和IL-6血清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稳定性心绞痛15例)和2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IL-18、IL-10和IL-6水平,并比较上述指标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清IL-18、IL-6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P<0.05,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血清IL-18和IL-6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27,P<0.01;r=-0.231,P<0.05);血清IL-6水平与IL-18水平相关性不明显(r=0.119,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8、IL-6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显著降低;IL-18、IL-6与IL-10的平衡失调可能是促进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一类分布广泛的蛋白水解酶,其表达水平异常可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可在基因转录、酶原等不同阶段影响MM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了急性结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IL-10、IL-1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免疫比浊法和酶联法对38例急性结膜炎患者进行了血清hs-CRP、IL-6、IL-10和IL-18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结膜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hs-CRP、IL-6、IL-10和IL-18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P<0.01),经2周的抗炎治疗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急性结膜炎患者血清hs-CRP、IL-6、IL-10和IL-18水平的变化对临床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别检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w及2w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排斥组手术后1w、2w与手术前比较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稳定组手术后1w与手术前比较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手术后2w则下降至手术前水平(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存在Th1/Th2失衡,表现为Th1优势应答。肾移植手术前后监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变化对于判断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促血浆凝固活性用于急性排斥反应监测的可能性。方法: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第1组做处体皮肤移植,第2,3组做异体皮肤移植,第3组于术前1d至术后7d皮下注射环孢霉素A5mg(kg.d)。术后每天观察衔以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Graves'病患者血清IFN-γ、IL-2及IL-6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Graves’病患者血清IFN-γ、IL-2及IL-6的含量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血FT3、FT4、TSH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测定IL-2、IL-6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FN-γ含量,分析其与Graves’病的关系。结果:治疗前GD患者、GD复发者外周血IFN-γ、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2低于对照组(P〈0.01);缓解组外周血IL-6明显下降,IL-2明显升高,均接近正常对照组,IFN-γ含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D治疗前外周血IFN-γ、IL-6含量与FT3、FT4呈直线正相关,IL-2含量与FT3、FT4呈直线负相关。结论:细胞因子是认识Graves’病发病机理的重要线素,细胞因子与Graves’病的病程及病情控制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对于估价Graves’病的病情、协助诊断及判断愈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