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因长期姿势不良,慢性劳损、扭挫伤或退行性变导致的胸椎小关节错缝、半脱位、滑膜嵌顿出现胸背疼痛、胸闷、心悸等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症。不少心律失常患者经反复检查并无器质性病变,但背部相应的脊椎棘突、棘突下、棘旁有明显的压痛点,且可触及韧带肌肉肥厚、硬结、剥离感。由于临床内科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造成误诊、漏诊。在做了临床其他的检查无阳性发现时要想到本病的可能。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主要依据。胸椎正侧位X线表现为脊柱侧弯或棘突偏歪。这些患者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而用中医整脊手法进行小关节…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背部疼痛,除了背部肌肉损伤之外,附着在胸椎的棘上韧带和胸椎间关节突都可由于遭受外力而扭伤,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反应,出现背痛等症状,临床上称为胸椎小关节紊乱。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疼痛、压痛一般多在背中线的一侧,急性发作时,上背部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咳嗽、胸廓运动可使疼痛加重。偶尔有些病员的疼痛,可从肋间放射到胸部,有的病人有时还能触摸到偏歪或后突的棘突。X片常无明显异常,根据症状,可作出明确诊断。一般资料自2004年1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双拇指叩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152例,其中男56例,女96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9…  相似文献   

3.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胸椎失稳而出现的以胸椎棘突偏歪,或向前、向后突出,以及椎旁软组织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  相似文献   

4.
按摩疗法的治疗是通过医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特定的部位,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近年来,一些按摩医生,结合侧扳、旋转、顶推等正骨手法,临床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走访了一些按摩正骨老医生,又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用膝顶法治疗临床上常见的骨伤科疾病,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膝顶法就是利用医生的膝关节(骨下缘)顶在病人躯干的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及骶髂关节处的损伤和错位的部位,同时医生双手分别扶于病人相应的部位,使膝关节的顶推力和双手的扳动力协调一致,充分地作用在患处,达到矫正畸形、纠正偏歪、顺筋归位的目的。膝顶法广泛地适用于颈椎病,背肌劳损,背部扭伤,岔气,胸椎的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扭伤,韧带损伤,腰椎侧弯,腰椎后突,棘突偏歪,骶髂关节错位等,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痞满脾胃虚弱证临床症状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关系和观察手法整复胸椎小关节紊乱对痞满脾胃虚弱证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以符合痞满脾胃虚弱证诊断标准者为调查对象,统计调查对象中并发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机率,并对具有胸椎小关节紊乱局部体征者进行手法治疗,以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评价疗效。结果:在调查的100例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中,有32例具有胸椎棘突偏歪、后突和棘旁压痛或肌紧张等局部体征,占调查人数的32%;其中32例痞满脾胃虚弱证并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经手法整复其胸椎小关节紊乱后,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为87.5%。结论:痞满脾胃虚弱证与胸椎小关节紊乱有关,手法整复胸椎小关节紊乱可有效地改善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确切的治疗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64例报告陈有昌(广西省南宁市第二医院530031)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指胸椎关节突关节及肋椎关节因外力作用错位而产生以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伤科疾病。近年来笔者在手法治疗本病中发现不少患者井无自觉外伤史及明显背部疼痛,而以胸...  相似文献   

7.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临床引起背痛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自2003年5月10日至2005年9月21日共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3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中20-40岁者11例,约占28.9%,40岁以上者27例,约占71.1%;棘突后突伴偏歪者21例,约占55.1%,单纯棘突后突13例,约占34.2%,棘突凹陷者4例,约占10.5%。其中痊愈34  相似文献   

8.
李智  李静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7):413-414
笔者采用推拿手法整复胸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症3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8例中 ,男 1 6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小 1 2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3 8岁 ;病程最短 2 h,最长 1 0 d,平均 3 d;发病部位在上部胸椎 3 1例 ,下部胸椎 7例。临床表现以胸背部疼痛为主 ,深呼吸及咳嗽时痛甚 ,检查可见背部椎旁肌紧张 ,棘突排列不整齐 ,患处椎体棘突向左或向右偏歪 ,棘上韧带钝厚 ,棘突旁关节突部位压痛 ,脊柱活动受限等2 治疗方法2.1 准备手法 患者俯卧 ,医者沿脊柱两侧胸椎小关节处 ,从第七颈椎开始 ,向下寻找压痛点 ,找到后…  相似文献   

9.
经穴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错位(附50例临床报告)李连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主题词:胸椎小关节错位/经穴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错位引起的胸背疼痛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我科从1993年11月~1995年10月门诊治疗胸椎小关节错位患者50例,...  相似文献   

10.
刘仍军  李伟  付伟 《中医正骨》2014,(11):45-45
目的:观察“半握拳”复位手法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握拳”复位手法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有胸背部肌肉紧张伴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叩击痛。摄胸椎正位 X 线片均显示部分棘突偏离中线并伴有胸椎旋转,排除骨折及骨质异常改变。病程1-12个月,中位数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王均云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痊愈89例、好转6例。结论:“半握拳”复位手法配合微波照射,可直接方便地纠正胸椎小关节错位,消除或减轻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 采用中医手法治疗呃逆,取得满意疗效。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先检查颈椎及胸椎,找出压痛点或隆起横突,偏歪的棘突;首先采用轻柔分理筋手法按摩5分钟,并用拇指点按肩井穴、风池穴或背部俞穴;如有颈椎(胸椎)棘突偏歪者,分别采用颈椎旋转复位法或胸椎膝顶  相似文献   

12.
背痛是一种症状,引起背痛的原因很多,而临床上由胸椎小关节错位引起的背痛很多。其表现为:背部局限性疼痛、沉重,或沿肋间神经放射痛,或因咳嗽及某一姿势而疼痛加重。笔者采用整复推拿手法纠正胸椎小关节错位,恢复脊柱正常的解剖关系,从而消除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现将46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胸椎小关节错位所致肠易激综合症,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患者多有明显的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的改变,触诊患者胸椎棘突有偏差及压痛.笔者运用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错位所致的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53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5-10年。90例受累颈胸椎棘突,椎旁均向后凸,且有明显压痛、叩击痛,椎旁软组织呈条索状,用拇指触及棘突偏歪10例,向后凸80例。经颈胸椎X线片诊:C6、C7、T1、T2、T2脊柱向后凸伴有椎体后缘增生81例,椎间隙变窄棘突偏歪、小关节增生9例。 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胸椎小关节功能紊乱是指胸椎关节棘突间关节因受外力作用或长期因不良习惯而处于非正常体位而导致的单个或多个关节发生轻微的移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背部疼痛,胸闷不适,症状重的则俯仰活动受限。笔者近年来采用手法按摩治疗本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分部位推拿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是骨科常见病,多因体位不良造成突然发病.症见:背部疼痛,转头、弯腰或转身可有不同程度受限,有时放射至上肢、颈项部,或活动上肢时亦引起背部疼痛.严重者呼吸、咳嗽时亦能引起疼痛,因而呼吸浅促,不能平卧.压痛点常局限于棘突旁,相当于华佗夹脊穴处,疼痛可沿肋间放射至躯体前侧.X线示:未发现胸椎关节结构异常,且排除骨质病变.  相似文献   

17.
胸椎后关节滑膜嵌顿 ,亦称骨缝开错 ,以背部疼痛 ,痛彻胸部 ,肌肉痉挛 ,项背屈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自 1 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1 1月 ,我们采用一牵二顶的推拿手法治疗本病6 5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 5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 41例 ,女性 2 4例 ;年龄最小 1 5岁 ,最大 71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2 3天。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症状 :背部疼痛、沉重 ,痛彻前胸 ,深呼吸、咳嗽或喷嚏时疼痛加重 ,影响仰卧 ;体征 :滑膜嵌顿时的胸椎棘突偏歪 ,两侧横突深浅不对称 ,棘突及椎旁压痛 ,整个背部的肌张力增高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64例,其中男55例,女9例.年龄21~48岁,中位数32岁.病程1d至13个月,中位数5.2个月.所有患者均有局部肌肉紧张、痉挛、胸椎棘突压痛、叩痛或棘突旁压痛,棘突偏离后正中线或隆起,椎旁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物;X线片可见部分棘突侧偏改变.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王均云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痊愈62例,好转2例.结论:中医正骨复位手法通过纠正错位的小关节恢复脊柱的内外力学平衡,可明显减轻或消除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当发生胸椎后小关节紊乱症引起胸背疼痛时,极易误认为是“心绞痛”或“心梗”而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障碍和思想负担。笔者自91~92年曾收治23例,均用推拿手法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0~86岁,急性胸痛者4例,慢性左胸背痛者19例。全部作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改变(以往均已确该为冠心病者22例)。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42天,有轻微扭伤史者4例。二、临床表现与分型: 1) 胸椎棘突偏歪型:12例,左心前区疼痛,胸闷,上肢活动不当时可致疼痛加重,且可沿胸肋部放射。查见第2~5胸椎棘突向左偏歪且椎旁左侧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相似文献   

20.
颈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人的临床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颈部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疼痛、强直、活动受限,病情重时外观呈斜颈样,可出现头昏、眼震、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Bdrre-Lieou综合征(头颈综合征)。检查时,患者头部左右侧旋、前后屈伸困难。及病症颈椎棘突可向一侧隆起或呈明显偏歪、椎旁压痛明显,部分颈肌及肩胛内缘肌肉亦可出现压痛。X线颈椎拍片检查,正位片上有时可见棘突偏歪,侧弯变形。侧位片上可见病症部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