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侧开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7月-2011年7月共对76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双侧开窗摘除髓核,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患者腰腿痛均消失,随访1年-3年零6个月,症状无复发,脊柱稳定性良好,优良率达96.08%.结论采用双侧开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开窗法髓核摘除术,对伴有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同时予以扩大侧隐窝、松解神经根管.结果 本组无神经根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经过6个月以上的临床观察,表明采用开窗法髓核摘除后,患者创伤小,功能恢复迅速,未发生下腰椎不德,优良率达96.5%.结论 使用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较少干扰下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侧方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于侧方突出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进行手术后近期及中期的JOA评分,观察其改善率.结果 术后近期优良率为87.50%,中期优良率为89.58%.结论 对于侧方突出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多节段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用多节段开窗法治疗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手术后随访2个月,疗效为优者74例(61.67%),良38例(31.67%),差8例(6.67%),总优良率93.33%.共出现14例并发症,占11.67%.结论 多节段开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满意疗效,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不需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  相似文献   

5.
韩健  茅祖斌 《现代医学》2000,28(6):400-401
目的探讨双侧开窗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1例双侧下肢均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双侧开窗法手术治疗。结果经3个月至3年7个月的随访,疗效优39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6%。结论双侧开窗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后部结构损伤小,有利于腰椎的稳定,疗效好,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6.
韩健  茅祖斌 《铁道医学》2000,28(6):400-401
目的 探讨双侧开窗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51例双侧下肢均有根必 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双侧开窗法手术治疗,结果 经3个月至3年7个月的随访,疗效优39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6%。结论 双侧开窗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后部结构损伤小,有利于腰椎的稳定,疗效好,后贵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开窗法髓核摘除术,对伴有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同时予以扩大侧隐窝、松解神经根管。结果本组无神经根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经过6个月以上的临床观察,表明采用开窗法髓核摘除后,患者创伤小,功能恢复迅速,未发生下腰椎不稳,优良率达96.5%。结论使用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较少干扰下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对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1例,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优良率95.2%.结论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手术治单节段腰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彭明学 《现代医学》2007,35(5):359-360
目的 探讨小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板间小开窗髓核摘除术.结果 根据评定标准,优50例,良18例,差4例.结论 椎板间小开窗摘除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对脊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对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1例患者,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优良率95.2%.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近年来,我院对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开窗法或部分椎板切除行椎间盘髓骸摘除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时间为6~24个月.结果 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效率达96.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进行小切口有限开窗手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分析.方法与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疗效比较,根据JOA关于下腰痛的评分系统评价采用小切口小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疗效.结果与结论小切口组与传统手术组在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改善率、体征改善率和总体治疗改善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认为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小切口小开窗技术是一种简单、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疗效较好的手术术式,进一步提高小切口小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手术切除部分黄韧带、部分椎板边缘、部分小关节突。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结果:小切口开窗术对身体损伤小,愈后效果好。结论: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0%左右[1],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但手术方式上存在很大分歧,尤其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上争议更多.靳安民等认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提倡术式[2].近5年来,我院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56例,术后全部随访,效果优良.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临床疗效优38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结论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对腰椎生理结构破坏较小,发生术后腰椎不稳及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的可能性较低,是目前较好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国内应用后路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11)、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维普期刊网关于后路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或者非随机对照研究.其中,试验组行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对照组行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疗效及差异评价指标以比值比、加权均数差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ReviewManager4.2软件.[结果]最终纳入国内7篇文献,随机3篇,非随机4篇,质量等级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后路椎间盘镜组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优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6),表明在后路椎间盘镜和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RCT中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达到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卢正  莫小汕 《广西医学》2007,29(12):1961-196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大约10%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笔者2000~2007年采用后路开窗为主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的优缺点、适应症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加侧隐窝扩大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20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 年,平均 1.1年,根据 Macnab 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标准,术后优 55例、良 50例、可 9例,差6例,优良率87.5%.结论 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加侧隐窝扩大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并发症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遇恒新 《黑龙江医学》2006,30(7):560-560
1987~2005年,我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3例,其中,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发病率为5.12%.本文旨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与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