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区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比较不同时程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为缺血性中风选择最佳电针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对照组、MCAO模型组、电针10 min组、电针30 min组、电针60 min组。制作可逆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前不同时程电针"百会"水沟",刺激强度3.5 mA,频率2 Hz,连续波。高效液相法检测大鼠MCAO再灌注区脑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各组梗死区脑组织Glu含量都明显降低(P<0.05);电针60 min时程能有效降低Asp含量(P<0.05)。结论:达到一定的电针时间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cL 2在各组MCAO大鼠海马区的表达水平,并用图像分析比较。结果:空白组海马区未见BcL 2蛋白表达;假手术组海马C1区BcL 2蛋白有少量表达;而缺血再灌注2 4小时后,BcL 2蛋白表达至高峰,在2 4小时~4 8小时呈下降趋势,到72小时时仅有少量表达;在相应时间点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电针组BcL 2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加(P <0 0 1) ,其中以电针治疗A组最为明显。结论:电针“大椎”、“内关”两穴,对实验性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通过上调海马区Bcl 2的蛋白表达,减轻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松龄血脉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松龄血脉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学、海马凋亡细胞、CA1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松龄血脉康干预后均显著减轻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海马组织凋亡细胞数、促进了海马CA1区神经元恢复。结论:松龄血脉康能降低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对海马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立红  任婕  周华  毛娟娟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52-1253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用免疫组化学法观察假手术24h组、假手术48h组、假手术48h组、模型24h组、模型48h组、模型72h组、电针治疗24h组、电针治疗48h组、电针治疗72h组海马CA1区F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针刺相应各组,且于再灌注后48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电针可通过下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促凋亡基因Fas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NF-κB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电针“曲池”、“足三里”穴治疗,运用逆转录PCR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NF-xBp65、Bcl-2、Bax的表达及血清中TNF-α浓度。结果:电针治疗“曲池”、“足三里”穴可调控NF—xBp65信号通路上的关键信号分子,同时可降低血清中TNF—α分泌,从而改善大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元凋亡,因此电针可作为治疗脑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TNF-α及TGF-β1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MCAO),电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2h开始电针大鼠患侧“曲池”、“足三里”穴。各组于术后2h及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观察神经缺损情况,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及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降低,TGF—β1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TN-α水平,同时提高TGF-β1含量,从而起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暂时性脑缺血大鼠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电针抗氧化应激参与缺血再灌注脑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作进一步探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分成4组:模型组(MCAO)、模型+电针组(MCAO+EA)、假手术组(Sham)和假手术+电针组(Sham+EA)。电针穴位取“水沟”和“百会”。以比色法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以凝胶电泳法检测线粒体DNA的损伤。结果:MCAO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比Sham组显著性降低;MCAO+EA组给予电针处理后,酶活性虽然仍低于Sham组,但比MCAO组明显升高,而电针对Sham组没有明显的影响。凝胶电泳显示MCAO组核心区形成DNA梯形条带,半影区存在一定程度的DNA链断裂性损伤;电针可以减轻半影区DNA的损伤程度,而对核心区DNA损伤无明显改善。结论:缺血早期给予电针治疗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减轻半影区线粒体DNA的氧化性损伤,调整线粒体呼吸链关键酶功能,缓解了脑细胞的氧化应激,从而保护脑梗塞区部分受损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针对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所致局灶性脑缺血(MCAO)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及神经元N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HE染色观察电针人中、内关及曲池、足三里对MCAO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率及微血管数目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对神经元N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人中、内关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率,可显著提高NT-3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光密度值。结论:电针可提高MCAO大鼠海马NT-3蛋白的表达,推测这是电针降低神经元死亡率,发挥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大脑皮层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模型组、电针组及抑制剂组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颈动脉。给予电针组大鼠右侧“曲池“”足三里”电针治疗,30 min/次,1次/d,给予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坏死抑素-1(0.6 mg/kg),均连续干预7 d。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检测梗死区大脑皮层病理损伤程度;TUNEL染色检测梗死区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梗死区大脑皮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梗死区大脑皮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RIP3、底物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MLKL)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梗死区大脑皮层表现出明显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梗死区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梗死区大脑皮层中TNF-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病理学形态及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60 min后拔出线栓恢复血流,电针组在缺血再灌注2 h后开始电针刺激(百会、水沟、足三里,疏密波,频率2 Hz/15 Hz)30 min,每隔12 h重复刺激1次,假手术组除线拴插入深度不至大脑中动脉外,其余操作同模型组和电针组。再灌注72 h后,采用Zea-Longa评分方法观察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以及HE染色观察电针对缺血区病理学形态的影响。结果:电针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形态损伤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电针刺激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茅莓总皂苷(TSR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6,24,48,72 h分别测定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的变化及茅莓总皂苷各剂量组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茅莓总皂苷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结论:茅莓总皂苷各剂量组显著降低缺血2h再灌注6,24,48,72 h脑水肿和其对血脑屏障通透性,这可能是其减轻I/R时脑水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穴位对实验性脑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缺血模型 ,比较电针头部的“百会”、“水沟”穴和远离头部的“环跳”、“昆仑”穴 ,对脑组织、血清NO含量的影响。结果 :缺血模型组与假缺血组比脑组织、血清NO含量显著增加 (P <0 .0 5) ;与缺血模型组比较 ,头部穴位组明显降低 (P <0 .0 1 ) ,肢体部穴位组降低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穴位组之间比较 ,脑组织NO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血清NO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尚不能认为远近部位穴位的作用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分别在缺血开始3 h、4 h、5 h和6 h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24 h,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脑水肿、脑梗死范围.结果:缺血开始后3~4 h给药,大鼠神经功能行为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缩小;缺血5 h时三七总皂苷经腹腔注射,疗效下降;缺血开始后6 h给药无明显作用.结论: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治疗时间窗不超过5 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不同时间点皮层超微结构及轴突再生抑制因子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 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30只)、假穴位组(30只)、模型组(30只)、假手术组(30只)和空白组(10只)。电针、假穴位、模型3组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电针组术后选取督脉"大椎"、"百会"穴每天给予电针治疗。假穴位组术后选取督脉"大椎"、"百会"穴旁开1寸处给予电针治疗。模型组仅作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处理,假手术组仅做手术创伤,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电针对IR后1、7、28d各组大鼠脑皮层缺血区细胞超微结构及Nogo-A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电针组脑皮层缺血区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脑屏障等超微结构的损伤均较假穴位组、模型组减轻。电针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第1、7、28d脑皮层缺血区Nogo-A的表达均低于同期假穴位组及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假穴位组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脑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下调中枢神经轴突再生抑制因子Nogo-A的表达等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对电针抗脑缺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本工作试图阐明孤啡肽 (OFQ)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并观察它对针刺抗脑缺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应用侧脑室注射方法以体感诱发电位 (SEP)和脑梗塞体积为指标观察了不同剂量的孤啡肽对脑缺血的作用 ,以及对针刺抗脑缺血的影响。结果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SEP波幅降低 ,侧脑室注射 1 0 μg和 1 μg孤啡肽均进一步降低SEP的波幅 ,对照组在再灌后 1hrSEP基本恢复 ,而侧脑室注射孤啡肽 1 0 μg直到再灌后 3hr仍不恢复。注射剂量与SEP反应呈一定的量 效关系 ,即剂量越大 ,SEP抑制越显著。同时增大了脑梗塞灶的体积。而相同条件下侧脑室注射 0 .1 μg孤啡肽SEP的波幅和脑梗塞灶的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电针能减小脑梗塞体积 ,增大SEP的波幅。侧脑室注射 1 μg孤啡肽后针刺效应减弱 ,表现为SEP的波幅降低 ,脑梗塞灶的体积增大。结论 :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可加重脑缺血 ,且减弱了针刺抗脑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风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风膏小剂量、大剂量组,分组给药7天后造模,观察中风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结构及神经元形态的影响。结果:各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模型组比较,再灌注24小时后给药组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P0.05);再灌注24小时后给药组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P0.05);脑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模型组缺血侧皮质区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失常,而给药组脑组织结构及神经元形态受损程度较轻。结论:中风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脑梗塞体积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实验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再灌注动物模型上,观察缺血后电针对大鼠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梗塞体积的影响。结果发现缺血组和缺血后电针组在MCAO后30分钟,缺血侧SEP波幅降至缺血前的2.2±3%,1.9±2%,缺血后再灌注7天,SEP恢复至缺血前的25.5±14.1%,58.6±27.2%,两组比较P<0.05;脑梗塞体积分别为70.72±25.4mm3,45.65±11.4mm3(P<0.05)。结果提示电针可促进脑缺血后SEP的恢复,减少脑缺血性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溶口服液对脑缺血大鼠溶栓状态下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与溶栓法相结合,模拟临床溶栓状态下形成再灌注,在此基础上观察益溶口服液对抗氧化能力、脑水肿、脑组织超微结构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益溶口服液可减轻再灌注后脑组织水肿,明显提高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的损伤。结论:益溶口服液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与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治疗组、对照组3组,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参照Zea-Longa法进行神经病学评分、Swanson法测定脑梗死灶体积、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观察益肾通络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与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益肾通络中药复方治疗组的神经病学评分、脑梗死灶体积与凋亡细胞数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肾通络中药复方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动物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