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的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双克在治疗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尿崩症中的疗效、安全性分析。方法对12例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的患者使用双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一周、二周的尿量、尿渗透压、血钠和尿比重的变化,观察其副作用,讨论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的机制、临床表现。结果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尿崩症为临床少见并发症,病变部位在丘脑和垂体,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有关,治疗前和治疗一周、二周尿量、尿渗透压、尿比重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血钠变化有差异(P〈0.05),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尿崩症与其病变部位有关,双克治疗效果肯定,安全性高,价格低,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2.
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以多饮、多尿,尿比重和尿渗透压低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有中枢性和肾性两种,小儿尿崩症一般指前者,本节亦主要介绍前者.中枢性尿崩症又称垂体加压素缺乏症,是由于下丘脑及垂体分泌和释放抗利尿激素(ADH)不足所致的内分泌疾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目的 讨论小儿尿崩症的治疗心得.方法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小儿尿崩症的治疗方法分为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激素和非激素)两种.  相似文献   

3.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功能障碍所引起.肾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透、低比重的尿和烦渴、多饮.临床多数是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一部分是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不起反应的肾性尿崩症,也有一些是各种原因致过量饮水引起多尿.根据精氨酸加压素缺乏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尿崩症和部分性尿崩症,前者禁水后尿渗透压仍低于血渗透压,后者禁水后尿渗透压可大于血渗透压.  相似文献   

4.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产生不足(中枢性尿崩症,CDI)或作用障碍(肾性尿崩症,NDI)使肾脏不能将原尿浓缩而排出大量低渗尿的1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烦渴,多饮,多尿及低比重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中颅窝底骨折,造成下丘脑垂体后叶损伤引起中枢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因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严重失水,昏迷,甚至死亡。外伤性尿崩症绝大多数为中枢性尿崩症。  相似文献   

6.
中枢性尿崩症,是指抗利尿激素的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和低渗尿。2009年2月13日我科收治了1例尿崩症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介绍患儿,女,7岁,以烦渴、多饮、多尿4年入院。体型偏瘦,每日饮水量及尿量均约8 000mL。白天夜间尿量大致相等,尿色淡如清水,尿比重1.001,尿渗透压105.0mosm/L,身高低于同龄儿童。经禁水加压素试验及垂体MR I等辅助检查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给予弥凝片口服及维持出入量平衡,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7.
黄锦  杨慧霞 《中国医刊》2005,40(8):43-44
尿崩症是由于血管加压素分泌不足或缺乏,所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下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和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它可分为中枢性和肾源性: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垂体系统不能反应于渗透压的升高而分泌足够的血管加压素所导致大量稀释尿液并强制性大量进饮的疾病;而肾源性尿崩症是指肾小管对血管加压素反应性减低所致的多尿.  相似文献   

8.
中枢性尿崩症23例临床分析刘美莲(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内分泌科桂林541002)中枢性尿崩症是指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病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或释放不足,引起ADH部分或完全缺乏而引起的症侯群,其特点为多饮、多尿、烦渴、低比重尿、低渗尿。现对我院1983~199...  相似文献   

9.
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于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ADH,又名精氨酸加压素AVP)分泌不足或肾脏对ADH缺乏反应,临床上以多饮、多尿和排出大量稀释性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中因ADH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尿崩症称为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较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由于肾脏先天性对ADH不反应而引起的尿崩症称为肾性尿崩症,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
苏敏贞 《吉林医学》2010,31(19):3134-3134
目的:探讨儿童脑炎并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6例儿童脑炎中并发枢性尿崩症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脑炎患儿中继发中枢性尿崩症6例,其中4例治愈,其中1例因原发脑炎严重死亡,1例因严重水、电解质失衡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儿童脑炎可继发中枢性尿崩症,应重视尿量、尿比重、血糖、电解质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崩症的病因、检查及治疗. 方法分析156例尿崩症的病因,观察疗效. 结果 1.尿崩症属中枢性95.5%,肾性1.9%,精神性2.6%.2.中枢性尿崩症中,特发性78.5%,颅脑外伤10.1%,颅内肿瘤8.8%,颅脑感染1.3%,库欣病术后继发1.3%.3.尿量、比重、渗透压是诊断尿崩症的筛选指标.4.禁饮-加压素试验是诊断病因的简便、实用的方法.5.测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头颅CT、MRI有助于基本病因的诊断.6.治疗中枢性特发性尿崩症,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DDAVP)替代疗效确切. 结论中枢性尿崩症最常见,以特发性居多.禁饮-加压素试验是尿崩症病因诊断的简便方法,头颅CT、MRI可明确中枢性尿崩症的基本病因.DDAVP替代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白塞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可累及黏膜、皮肤、眼睛、消化道、神经、心脏、肺脏、肾脏、关节、附睾等多系统损害。中枢性尿崩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烦渴、低渗透压尿。白塞病合并中枢性尿崩症在临床发病率极低,临床易误诊、误治。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对白塞病合并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表现、机制、诊断、治疗进行总结,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低下、抗利尿激素(AVP)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者肾脏对AVP不敏感,致肾小管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病变在下丘脑-神经垂体者,称为中枢性尿崩症;病变在肾脏者,称为肾性尿崩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尿崩宁治疗尿崩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破坏垂体和下丘脑视上核致中枢性尿崩症.结果:模型鼠的尿量、尿比重、尿离子含量均明显异于正常组大鼠各项指标;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尿崩宁可能通过对中枢精氨酸加压素产生部位的刺激作用,刺激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和释放增加,从而促进ADH对肾小管作用增强而产生抗利尿效应.  相似文献   

15.
对9例中枢性尿崩症患儿采用去氨加压素口服弥凝片治疗。剂量:<6岁0.1mg/次,>6岁0.2mg/次,每8h口服1次。结果用药后每小时尿量由292.3±102ml/h降至35.5±24.7ml/h;尿渗透压由54.5±42.7mosm/kg.H_2O上升到398.5±105.8mosm/kg.H_2O。患儿尿崩症状得到显著控制。提示弥凝片是中枢性尿崩症的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尿崩症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崩症的病因,检查及治疗,方法:分析156例尿崩症的病因,观察疗效。结果:1.尿崩症属中枢性95.5%,肾性1.9%,精神性2.6%。2.中枢性尿 症中,特发性78.5%,颅脑外伤10.1%,颅内肿瘤8.8%,颅脑感染1.3%,库欣病术后继发1.3%,3.尿量,比重,渗透压是诊断尿崩症的筛选指标。4.禁饮一加压素试验是诊断病因的简便,实用的方法。5.测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 头颅CT,MRI有助于基本病因的诊断。6.治疗中枢性特发性尿崩症,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DDAVP)替代疗效确切。结论:中枢性尿崩症最常见,以特发性居多,禁饮一加压素试验是尿崩症病因诊断的简便方法,头颅CT,MRI可明确中枢性尿崩症的基本病因,DDAVP替代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患儿为6岁7月男童, 因"尿崩症原因待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患儿自幼多饮、多尿, 近1年身高增速减慢, 禁水试验和简易去氨加压素试验支持中枢性尿崩症诊断。垂体MRI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基因检测发现AVP基因突变, 符合遗传性中枢性尿崩症诊断。加用去氨加压素替代治疗后, 患儿每日饮水量、尿量及夜尿次数均减少至正常水平。遗传性中枢性尿崩症罕见, 自幼起病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 在积极筛查常见病因的同时, 应警惕遗传性尿崩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中枢性尿崩症是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与释放不足而造成部分性或完全性ADH缺乏引起肾小管对水份的重吸收功能障碍,从而造成多尿、烦渴、多饮和低尿比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MRI诊断刘岿然陈丽英1(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沈阳110003)关键词中枢性尿崩症;垂体;磁共振成像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或肾脏对ADH不反应所致,按发病部位分为中枢性和肾性两类。中枢性尿崩症主要是由于下丘脑或垂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尿崩症导致上尿路积水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0例尿崩症导致双侧上尿路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治要点。结果多尿、多饮症状,尿比重、尿渗透压、禁水加压素试验、弥凝诊断性治疗对诊断尿崩症有确诊价值。中枢性尿崩症可通过醋酸去氨加压素类药物,肾性尿崩症可通过利钠利尿类药物治疗,辅助限制饮水、定时排尿,达到减少尿液产生,改善上尿路积水的治疗目的。结论该类疾病通常病程较长,误诊率较高,正确诊断该类疾病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外科干预。抗利尿治疗可有效改善尿崩症所致的泌尿道扩张和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