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毕向锋  唐宝苍 《医学争鸣》2002,23(13):1198-1198
1 临床资料  Wallenberg综合征 16 (男 12 ,女 4 )例 ;年龄4 2~ 72 (平均 5 9.6 )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8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史 4例 ,冠心病史 5例 . 16例均为急性起病 ,经住院治疗 14例好转出院 ,2例死于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为眩晕 9例 ,呕吐 7例 ,步态不稳 8例 ,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 6例 ,头痛、复视、呃逆各 2例 ,病变同侧面部痛温觉障碍 2例 ,对侧躯干痛温觉障碍 10例 .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10例 ,不同程度的同侧软腭麻痹、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10例 ,同侧 Horner征 10例 .全部病例于病后 2~ 14 d行头颅CT平扫 …  相似文献   

2.
桥脑腔隙性梗死多为基底动脉脑桥旁中央支闭塞引起脑桥腹侧梗死所致,患者意识清楚,但四肢及面部瘫痪,不能张口说话和吞咽仅保存睁闭眼和眼球垂直运动功能,并能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愿,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约75%由一侧椎动脉闭塞引起,其余由基底动脉闭塞引起所致,表现为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软腭提升不能和眼反射消失,同侧面部和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同侧Horner综合征,根据此病人的典型病例做以下护理查房: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SAS)是指脑卒中后3个月内并发的、以肩部疼痛及同侧手痛和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12.5%~70.0%[1]。其分为三期,早期: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  相似文献   

4.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很少见 ,现将我科 1 993~1 999年经MRI证实为本综合征 2 9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表现  全组病人均急性起病。其中眩晕恶心呕吐 2 9例 ;眼球震颤 2 6例 ;声音沙哑 2 9;吞咽困难饮水发呛 2 9;同侧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2 9;同侧Horner综合征 2 7例 ;复视 4例 ;交叉性感觉障碍 2 7例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2例 ;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2 9例 ;对侧肢体轻瘫 7例 ;对侧病理征阳性 5例 ;头痛 4例 ;呃逆 2 1例 ;上消化道出血 1 7例。1 2 MRI表现  延髓外侧长T1、长T2信号者 2 9例 ,呈现信号的位置分布为 :…  相似文献   

5.
手口综合征是在口唇半侧和同侧手掌,同时出现局限性感觉障碍的一种特殊综合征。我们于近二年来共诊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51岁,因左侧口角麻木3个月于1989年6月诊治。体检BP19.7/12.5 kPa,两侧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左侧口角及左侧手掌痛触觉减退。外院头颅CT扫描为右侧丘脑外侧部有一低密度小软化灶。例2,男68岁,因左侧上下肢活动无力2个月,  相似文献   

6.
延髓外侧综合征(Wallenbery syndrome,WS)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供应延髓外侧的分支闭塞所致。临床表现为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同侧Horner征及交叉性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及误诊原因和预后.方法 对15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好转痊愈9例,4例分别遗留轻度Horner征和交叉性感觉障碍,2例遗留吞咽困难需鼻饲流食.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床以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感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水平眼震、Horner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偶见呃逆、对侧锥体束征等症状,磁共振成像为本病确诊有效手段.该病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前斜角肌综合征手法加卧式颈椎平牵5例临床体会赵永虹,石玉前斜角肌综合征,是一种难治的病症,最近我们对5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法,配合卧式颈牵,取得良好效果。症状及体征:5例均患侧颈痛,活动受限。在检查中发现在前斜角痉挛的同时,同侧斜方肌同时痉挛,患侧大小鱼...  相似文献   

9.
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特点、CT与MR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病因,临床表现及CT、MRI改变。方法:分析1992-1998年住院急诊为Wallenberg综合征17例病人病因,临床表现,CT与MRI改变。结果:Wallenberg综合征病因主要为小脑后下动脉缺血所致,但也有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灶侧软腭声带麻痹,咽反射消失(94.1%),病灶侧面部及对侧痛温觉障碍(88.2%),病灶同侧Horner征(82.4%),病灶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70.6%),眩晕(70.6%),眩晕(70.6%),恶心、呕吐(58.8%),水平眼震(52.9%)、头痛(23.5%)、呃逆(17.6%),病灶对侧肢体轻瘫(11.8%),17例病人发病72h内行头部CT扫描,1例发现延髓有出血,另16例延髓无异常改变。发病72h内头部MRI检查,9例延髓有异常信号改变,5例小脑有异常信号改变,2例基底节区有异常信号改变。结论:Wallenberg是一组多病因综合征。MRI检查优于CT,但并不是所有Wallenberg综合征MR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热敏态腧穴温度觉阈值特征,为腧穴热敏的客观显示与临床温控激发优化参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应用温度觉定量测定技术,分别测定患者大椎穴、肩井穴、肩髃穴的热觉阈、热痛阈、热耐痛阈,根据每个腧穴是否出现热敏灸感分为热敏组和非热敏组,比较其温度觉阈值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热敏态肩井穴给予42 ℃热刺激进行温控激发,观察热敏灸感的差异。结果 大椎穴、肩井穴、肩髃穴热敏组热觉阈值、热痛阈值和热耐痛阈值分别明显高于同一穴位非热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热敏态肩井穴激发温度为40 ℃时比较,42 ℃时灸感强度更强,潜伏期时间更短,效应期时间更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热敏态腧穴与非热敏态腧穴具有不同温度觉阈值特征,热敏态腧穴热觉阈、热痛阈、热耐痛阈值均高于非热敏态腧穴;不同的激发温度,热敏灸感出现的灸感强度、潜伏期、效应期时间不同,42 ℃为临床较佳激发温度。  相似文献   

11.
Tolosa—Hunt氏综合征亦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是一种可缓解和复发的一侧性ⅢⅣⅥ颅神经之一或同时累及而造成眼肌麻痹的综合征。出现眼球后的疼痛或同侧头痛。病因不明,可能是一种海绵窦及其附近的非特异性炎症。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现报道二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复杂疼痛综合征1型(CRPS1)患者注视健侧肢体被触摸的镜像时,其患侧肢体的相应部位可以感觉到疼痛或感觉异常。作者提示,触诱发痛和感觉异常可以通过大脑中枢介导,而两侧错觉障碍现象有助于理解和治疗CR PS1。两侧错觉障碍:注视正常肢体的镜像引起患侧肢体的疼痛@Acerra N.E. @Moseley G.L.$School of Physiotherapy, University of Sydney, PO Box 170, Lidcombe, NSW 1825, Australia Dr. @黄媛…  相似文献   

13.
SUNCT综合征是一种伴有球结膜充血和流泪的持续短暂的单侧神经痛样头痛,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头痛综合征。SUNCT综合征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已经证实存在同侧下丘脑激活,据文献报道,这种反复频繁发作的头痛可能与三叉神经-面神经间的自主反射的脱抑制  相似文献   

14.
在北美和欧洲,纤维肌痛影响0.5%-5.8%的人,其主要表现为广泛的肌肉疼痛和触痛,以及疲乏、睡眠障碍。为评估抗抑郁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效果,研究者对18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抗抑郁药可改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相关症状,如疼痛、睡眠障碍、情绪低落以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  相似文献   

15.
马荣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5):713-714
痛性眼肌麻痹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临床上少见,容易延误诊断,现将我院自1995年至今所收治的1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40岁 ̄68岁,平均为47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热者3例,眼部红肿、流泪不适者2例,无明显前驱症状者10例。1.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均为一侧持续性眼眶痛或合并同侧头部放射痛,仅患侧眼眶痛7例,患者眼眶痛并同侧额颞部痛8例,伴有恶心呕吐者11例。疼痛至发生眼肌麻痹的时间为0 ̄4天,平均为3天。神经系统检查:一侧动眼(Ⅲ)、滑车神经(Ⅳ)全麻痹3例;动眼神经麻痹合并…  相似文献   

16.
颅内病变同侧肢体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刘持善,张德慈 通常颅内病变引起对侧肢体的神经功能障碍,若为破坏性病变,引起对侧肢体瘫痪、感觉减退、舞蹈样动作,若为刺激性病变,引起对侧肢体抽搐。近几年来,颅内病变引起同侧肢体神经功能障碍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其发...  相似文献   

17.
<正> 构音不良——手笨拙综合征(Thedysarthria—clumsy hand syndrome)是腔隙综合征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构音障碍和/或吞咽困难,伴手笨拙及同侧肢体的轻度无力。目前国内报道不多,现报告4例如下,并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8.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 allenberg综合征)是指因下橄榄核后侧延髓外侧髓质的楔形梗死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通常由椎动脉闭塞所致。同侧轴向侧步作为椎动脉闭塞的始发症状非常罕见,同时与同侧轴向侧步相关的解剖结构尚不清楚。本文描述2例以同侧轴向侧步作为始发症状的椎动脉闭塞患者。其中1例患者的背外侧延髓因卒中而受累,另1例患者更多的外侧延髓受累。本研究结果提示,同侧轴向侧步可能是由不同的解剖结构损伤所引起,这些结构包括前庭神经核、小脑脚或脊髓小脑束。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变异性:同侧轴向侧步的解剖学相关结构@Nowak D.A$D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ARS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1例SARS患者感染恢复后出现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中年女性患者在SARS感染痊愈后出现全身广泛疼痛,同时伴有焦虑、睡眠障碍、重度乏力,曾被误诊为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最终确诊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经过止痛、抗焦虑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SARS感染后出现广泛疼痛时,应注意有无纤维肌痛综合征.病毒感染是引起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之一,SARS作为一种病毒感染与纤维肌痛综合征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纤维肌痛综合征二例李运泉,曾红学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syndrome)是一种以全身广泛性肌痛、睡眠障碍、疲劳及晨僵为特征的综合征。我院(赣州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先后遇见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47岁。1990年8月出现个身肌肉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