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讨舒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I-II并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0.3μg/kg(S组)和芬太尼3μg/kg组(F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诱导前1min,麻醉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后1、2、3、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1)两组在麻醉诱导后SBP、DBP、MAP、HR均呈下降趋势,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SBP、DBP、MAP、HR高于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气管插管后1min SBP、DBP、MAP、HR均升高,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组插管后各时刻点SBP、DBP、MAP、HR均高于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S组注药后4例发生呛咳,但程度均不严重。结论与芬太尼一样,0.3μg/kg舒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循环应激反应,但应注意给药的顺序和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诱导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诱导麻醉,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对比两组在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Narcotrend麻醉/脑电意识监测系统(Narcotrend)变化,另外观察两组在术后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后3 min、插管时、插管后3 min、插管后5 min的HR、MAP、Narcotrend均与麻醉诱导前比均发生明显改变,组间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SpO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插管时、插管后3 min、插管后5 min,观察组的Nar-cotren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诱导中,适当的麻醉深度下,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可更好的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诱导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92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对照组则给予芬太尼诱导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1、T2、T3、T4四个时点,心率(HR)、心排出量(CO)以及心脏指数(CI)在T2、T3、T4三个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起效更快,麻醉、镇痛作用更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不同剂量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小儿喉罩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的患儿60例,按患儿做手术的顺序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各20例。3组患儿的诱导剂量舒芬太尼均为0.2μg/kg。丙泊酚分别为2 mg/kg(Ⅰ组)、2.5 mg/kg(Ⅱ组)、3 mg/kg(Ⅲ组)。记录诱导前(T_0)、诱导后(T_1)、置入喉罩即刻(T_2)和置入喉罩后1 min(T_3)的3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第一次喉罩置入时患儿的体动反应情况、第一次喉罩置入成功率、喉罩置入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Ⅰ组患儿喉罩置入体动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Ⅰ组患儿喉罩第一次置入成功率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Ⅰ组患儿喉罩置入时间明显长于Ⅱ、Ⅲ组(P<0.05)。与T0时比较,T_1、T_3时3组患儿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T_2时Ⅱ、Ⅲ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Ⅰ组患儿比较,T_1、T_2时Ⅲ组MAP明显降低(P<0.05)。结论:0.2μg/kg舒芬太尼联合2.5 mg/kg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诱导的临床效果优于2μg/kg舒芬太尼联合2 mg/kg或3 mg/kg丙泊酚小儿全麻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胆囊癌手术患者麻醉前使用的疗效。方法:选取胆囊癌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前使用舒芬太尼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4例(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15μg/kg)与对照组83例(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20μg/kg)。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疗效、苏醒时间、镇痛评分(VAS)、镇静深度评分(RS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43%(8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0%(6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3,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11.61±1.97)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5.47±2.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5);观察组术后1 h、3 h以及12 h 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3.625、3.922,P均<0.05);观察组术后1 h、3 h以及12 h R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3.524、3.115,P均<0.05);观察组麻醉给...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老年胸科病人全身麻醉诱导时血液动力学变化,探讨更佳的麻醉诱导方案。方法 36例择期肺癌根治术病人,年龄65~76岁;男19例,女17例,ASA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S)和对照组(F),每组18例。全麻诱导依次使用依托咪酯0.2 mg/kg,舒芬太尼0.4μg/kg(S组)或芬太尼3μg/kg(F组),维库溴铵0.1 mg/kg,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由专人配制,且与麻醉实施者非同一人。连接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仪,分别于全麻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2 min(T3)、10 min(T4)监测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左心做功指数(LCWI)、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外周血管阻力(SVR)。结果 (1)LCWI及CVP两组间及各组内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2)HR:2组诱导(T1)后均有不同程度变化(P均〈0.05),但插管后(T2~T4)S组即恢复至正常,且T2、T3低于F组(P均〈0.05);(3)MAP:2组诱导(T1)后均有下降(P均〈0.05),组间T1~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CO:2组诱导(T1)及插管后(T2、T3)均有变化(P均〈0.05),但S组T1~T4高于F组(P均〈0.05);(5)SV:2组插管(T2、T3)后均下降(P均〈0.05),且S组T1~T4高于F组(P均〈0.05);(6)SVR:2组诱导(T1)后均明显下降(P均〈0.01),插管后T1~T4有所回升,但仍低于诱导前(P〈0.05或P〈0.01),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合老年胸科病人全身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全麻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方案,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方案进行麻醉诱导。分别记录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与麻醉前比较,气管插管时两组SBP、DBP和HR均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管插管后1min对照组SBP、DBP和HR继续保持较低水平;观察组SBP、DBP和HR均回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气管插管后5min、10min对照组SBP、DBP和HR水平回升,并高于麻醉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SBP、DBP和HR水平保持与麻醉前相当。两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舒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循环功能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舒芬太尼具有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而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全身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所诱发的呛咳反应同时亦受到麻醉医师的关注。现就舒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机制、抑制舒芬太尼引发呛咳的因素作一综述,以利于全身麻醉诱导时患者的平稳及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对脑外科手术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脑外科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外伤性或脑溢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芬太尼麻醉诱导,研究组采取舒芬太尼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情况.结果:研究组通过采取舒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即刻、3min、5minSBP、DBP、H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能够有效维持脑外科急诊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平稳性,值得在麻醉诱导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进行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瑞芬太尼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程度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患者;舒芬太尼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均明显长于瑞芬太尼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进行全身麻醉各有其特点,临床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对心率变异性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12月间的30例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各组气管插管操作均在1min内完成,均未见胸壁肌肉僵直发生。Ⅰ~Ⅲ组基础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各组在麻醉诱导后各观察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均低于基础值。插管前和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3、5minⅢ组BIS值均明显低于I组。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诱导和插管期间各组心率变异性(HRV)无明显变化。结论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差别,0.5~1.0μg/kg舒芬太尼更适合临床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临床上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2017年3月收治诊断为Ⅰ级、Ⅱ级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50例分为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各50例,每组患者进行靶控输注丙泊静脉注射之后再相应地使用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药物进行麻醉诱导;药物发挥作用的过程需要详细记录、观察并对比患者用麻醉药剂前基础值(T_0)及插管之前(T_1)、插管后1 min(T_2)、插管后3 min(T_3)不同时刻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患者手术时和插管之后身体的疼痛感觉程度。结果:三组患者的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患者在T_1、T_2时刻和T_0时刻相比DBP和SBP的数值都有所下降,舒芬太尼组患者在T_1、T_2时刻和T_0时刻相比DBP和SBP的数值都有所下降,瑞芬太尼组患者在T_1、T_2时刻和T_0时刻相比DBP和SBP的数值都有所下降;三组之间进行比较,舒芬太尼组的数值是最平稳的,术后以及拔管后的疼痛程度比较低。结论:舒芬太尼有较好的作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术中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麻醉苏醒相关时间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心率水平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且术后苏醒快,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比较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拟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方面,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唤醒时间、定力恢复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方面,两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中,舒芬太尼虽可为围拔管期患者提供较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保障、降低患者发生苏醒期疼痛的几率,但也会延长患者的留管时间。瑞芬太尼虽可缩短患者术后的置管时间,但也会增加患者发生苏醒期疼痛的几率。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应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其选取适宜的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14例接受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诱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开始时(t1)、气管插管完成1min(t2)、5min(t3)、10min(t4)五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SBP、DBP及HR在t1时点均明显低于t0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2时点SBP、DBP及HR仍维持低水平,且明显低于t0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BP、DBP及HR在t2时点回升,但与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2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SBP、DBP及HR水平t3、t4时点出现回升,且均明显高于t0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t3、t4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且恢复较快,将有效降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对老年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毅麟 《吉林医学》2013,(34):7186-7187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B组输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C组输注生理盐水。30分钟后靶控输注丙泊酚。比较三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BIS(脑电双频指数)及丙泊酚EC(效应室浓度)。结果:在麻醉诱导期,B组患儿的BIS明显比C组更高(P<0.05);A组与C组的BI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C组相比,A组、B两组的丙泊酚EC更低(P<0.05);A组、B组的LOC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在临床儿科手术中,丙泊酚与舒芬太尼联用,可降低意识消失所需的丙泊酚EC,增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两者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春霞  谢红巧 《吉林医学》2010,31(2):177-177
<正>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合成的强效拟吗啡类镇痛药,是芬太尼的衍生物。舒芬太尼的亲脂性强,更易透过血脑屏障,且具有起效快、循环稳定、无组胺释放等优点,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安全范围宽,治疗指数是芬太尼的近100倍,镇痛作用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1、S2、S3组,每组20例.S1、S2、S3组分别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为0.2、0.4、0.6 ng/ml,分别在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记录三组患者SBP、DBP、MAP、HR.结果 S1组T2期SBP、MAP升高明显,与S2、S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3组T3、T4期SBP、DBP、MAP、HR均明显降低,与S1、S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4、0.6 ng/ml的舒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0.4 ng/ml的舒芬太尼更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LC),分为3组(n=20):芬太尼组(F组)、舒芬太尼组(SF组)、瑞芬太尼组(RF组)。各组均血浆靶控丙泊酚2.5μg/mL至入睡,各组采用相应治疗措施,记录3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一旦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给予相应处理。结果HR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T1与T2时刻SBP、DBP与T0时刻比较均下降(P<0.05);SF组T1与T2时刻SBP、DBP与T0时刻比较均下降(P<0.05);RF组,T1与T2SBP、DBP与T0比较均下降(P<0.01);组间比较,RF组拔管10、20min后的VSA评分较其余两组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112例心血管手术麻醉患者,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各56例,A组给予患者瑞芬太尼0. 15μg/(kg·min)进行麻醉,B组给予患者舒芬太尼0. 065μg/(kg·min)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B组麻醉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 <0. 05),且患者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 <0. 05)。结论:心血管手术麻醉中采用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瑞芬太尼,镇痛效果优良,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