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阳的消长平衡、互根互用的理论是春夏养阳的养生观的理论来源,冬病夏治是春夏养阳理论从治未病领域向防治已病领域的延伸。冬病夏治的适应症是阳气相对不足的寒症,冬病夏治时,不能抛开夏日炎热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祖国医学认为此为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之时。按古人的养生观点则是“春夏养阳”。这就是说春夏气候阳气旺盛,人们处在自然界中,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防病愈病,健康长寿,就要不失时机地乘借外界阳旺之气,来调动和培补人体的阳气。  相似文献   

3.
"思伤"涉及阴阳、肝脾、肺脾的致病机制与时间节律紧密相关且具有一定规律性。通过研习《临证指南医案》医案,得出"思伤"相关致病机制与时间节律之间的关系。病机为阴亏阳亢时,在春夏阳升季节病症加重,在秋冬阳气收藏季节病症缓解;夏至和冬至是病机转化的关键;在白昼阳气生长、黑夜阳气入潜时病症有加重表现;病机为肝脾失调时,在春应肝和长夏应脾之时容易表现肝脾相乘病症;病机为肺脾阳气不足时,在晨昏阳气较弱之时容易表现肺脾阳气不足的病症。  相似文献   

4.
一、春夏气温高于体表常温的发热病人宜汗《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曰:“大法,春夏宜发汗”。此条原文有两个明显而肯定的涵义:第一,发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应称之为大法;第二,春夏季节宜于发汗,施治时不可忘记发汗大法。按照一般规律,春季阳气初升、气候暖和,夏季阳气旺盛、气候炎热,“用温远温,用热远热”,春夏当以清热为主,不宜首选发汗。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临床常见的阳虚体质抑郁症为研究对象,从"春夏养阳"思想出发,探讨中医养生对阳虚体质抑郁症防治的意义。通过分析阳虚体质与抑郁症病因病机相关性,提出在春夏之季通过畅情志、调饮食、施针灸来养护阳气,能够改善阳虚体质抑郁症症状,达到"冬病夏治"之效。  相似文献   

6.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  相似文献   

7.
《内经》提出养生要义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即顺应自然,提出人应当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而修身养性,体现了中医学无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句正是对这一养生观的高度概括。人生活在自然界,必当调整机体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在调适自然的感悟过程中,先人们逐渐得出一些理性认识,如《素问·厥论》“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盛而阳气衰”,说明人的生理原是随四季寒暑往来而发生变化的;《索问·金匾真言论》“春夏善病见担,仲夏善病胸胁,长百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说明疾病与季节有…  相似文献   

8.
从扶阳理论及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角度出发,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句意及内涵进行新的阐述与探讨.笔者认为,人体阴阳二气中阳气起主导作用,且阴阳二气在人体的结构为阳在内,阴在外.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深层含义应是春夏之时,要顺自然阳气生长之势,养护人体阳气;秋冬则顺自然阴气收藏之性,调护人体阴气.但笔者认为秋冬调养人体阴气的真正目的 是固藏人体阳气,"藏阳"就是"秋冬养阴"的进一步明确,重视调护阳气才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真实含义,也是《内经》重阳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齐玉焕 《河南中医》2012,32(6):670-671
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分析了春夏不能顺应阳气的生长,在炎热之时贪凉饮冷导致咳嗽发生的机理.在春夏季节须顺应春夏之气,调控饮食起居,预防咳嗽的发生.“三伏天”配合“天灸”能激发人体阳气,预防咳嗽的发生或复发.  相似文献   

10.
以理论分析推衍方式,探讨冬病夏治理论的内涵和实质所在。冬病夏治是中医"春夏养阳"理论之借势思想的具体体现与应用。冬病是在阳气不足的前提下,以阴寒之邪为主、多因素复合形成"伏邪宿根",进而导致了经气脉络严重受阻的病机特征;而夏治则是以"起沉疴、复阳气、通脉络"为主要目的的"择时"治疗策略,以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冬病夏治中,尤需把握其实质,选择最适宜病证施治,而不宜盲目扩容延展。  相似文献   

11.
刘玮 《河南中医》2012,32(10):1410-1411
“冬病夏治”是依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念,于春夏人体阳气旺盛之际利用中医传统疗法来预防及治疗秋冬寒冷季节多发疾病的方法,是中医“治未病”“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具体体现.根据这一中医理论,出现了许多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新方法,如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走罐疗法、艾灸疗法、综合疗法等.  相似文献   

12.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意思是说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春夏季节注意保养人体的阳气,秋冬季节注意补充体内的阴液。 祖国医学认为春夏属阳,秋冬属阴。阳气是主向上、向外、发散的,如果春夏季节不随时补充体内的阳气,就会使体内的阳气相对空虚,失去阴阳平衡,便会发生疾病。此时注意人体阳气的培育和补充,固其根本,则百病不生。到了秋冬季节,人体阳气复又收敛,潜藏于体内。此时,体内阴液显得相对不足,阴阳平衡失调,便会发生疾病,若要保持阴阳平衡,就应该注意阴液的补充和保养。  相似文献   

13.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相应"的理论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之时,运用中医理论对一些冬季寒冷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来争议不断。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崇阳思想和“人与天地相参”理论提出人以阳气为本,阳气具有节律性,四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归纳为春夏养阳于阳分、秋冬养阳于阴分。该理论实质上是《黄帝内经》依据崇阳思想,在“人与天地相参”学术理论体系框架下提出的四季调理人身阳气的基本原则,其目的在于通过调节阳气使人与自然界相应,以维护人体阴阳平衡。在临床应用上,本文提出四季养阳尤重脾胃,平素宜服甘温之品,在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时应当重视调整中焦之阳气,同时还提出了平人四季日常养阳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圣祥 《中医杂志》2005,46(4):316-317
1 "春夏养阳"治疗冬季皮肤病 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春夏万物生长,人体顺应自然而阳气主事,同气相求,顺水推舟,用辛温之药调升人体阳气可达到最佳效果;且此时寒邪最弱,趋其虚而攻之最易.通过春夏调养人体阳气,祛散伏寒,达到以御秋冬寒凉之气,预防冬季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医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是“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要求养生者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念。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就春天养生而言,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相似文献   

17.
傅睿 《气功》2009,(4):302-303
中医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是“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要求养生者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念。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就春天养生而言,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相似文献   

18.
李雪青  石志敏 《光明中医》2013,28(8):1550-1551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代医家虽然对其阐述不同,但基本上以春夏季养生应护持人体阳气、秋冬季养生宜培补人体阴分的观点为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明确提出了四时所宜的起居作息模式:春夏值阳长阴消之时,以阳气生长为主导,春夏养生宜调节作息起居以顺应阳气主动、主散之势。与此相反,秋冬为阴长阳消之时,以阴气收  相似文献   

19.
正春夏养阳是指在春夏阳气渐旺之时,顺应自然以调养阳气,从而达到调整阴阳,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的治疗方法。李玉兰工作室根据春夏养阳理论结合前人经验和多年临床体会,总结出独特的小儿三伏贴疗法。1理论基础春夏养阳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是指四时阴阳盛衰变化是自然万物生长收藏变化的根本,所以要在春夏季节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记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长期以来它对人们养生防病,抗老延年起着重要的作用“春夏养阳”就是要求人们在春夏之季顺从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长的规律,重视保养阳气。按照中医理论,阳气是与阴精相对而言的,它是脑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动力,有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明代医家张景岳甚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由此可见,保养阳气对于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重要意义。 夏暑季节,气候炎热,人们多喜贪冷饮凉殊不知过于贪凉,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疾病发生。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外界环境中的阴阳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