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及并发症非常常见,而输血反应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输血引起的免疫反应可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发热、溶血等反应,了解这些反应特别重要,可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一种非药物替代的重要手段,因输血实质上是一种组织移植,所以在输血治疗的同时,往往会发生某些不良反应,非溶血性反热性输血反应(FNHTR)是输血反应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是指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的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症状,且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原因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反应,占临床输血反应中的55%~75%。为便与同道交流,尽可能避免这一不良反应或将其降至最低几率,下面就FNHTR的发生机理及预防作一简述。1发生机理1.1与细胞或/和血小板抗体有关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学者认为FNHTR的发生与受血者或…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将全血或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前后血液标本进行血液质量检测,观察患者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2年复发转移发生率.结果检测过滤后的白细胞滤过率99.7%(P<0.05)、血小板滤过率96.5%(P<0.01),其余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膜渗透脆性试验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术后感染、2年复发转移发生率两组比较,去白细胞组明显优于未经去白细胞输血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未输血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滤除白细胞和血小板,能显著降低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术后感染、肿瘤复发转移的发生率,有效防止输血性免疫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特点及原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2206例河源市中心血站各临床输血病例资料。结果共有2206例次接受输血治疗,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37例,输血反应率为1.68%;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过敏19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7例,迟发性溶血反应1例。结论引起输血反应率最高的是血浆和全血(分别为2.45%和2.39%);输血次数越多,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调查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的受血者;通过查阅病史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145490例受血者中,发生输血反应的有189例,其中发热反应84例,占44.4%;过敏反应99例,占52.4%;溶血反应6例,占3.2%;结论:通过健全制度、合理安全输血宣教、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与输血新技术和实施临床输血质量监督考评等管理措施,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输注红细胞发生的输血反应及输注的合理性。方法在输血前向医院发放输血反应单,根据病历中患者的输血记录、手术用血记录、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等资料判定输血反应类型及红细胞输注是否合理。结果郑州市17家医院输注红细胞发生输血反应69例,其中发热33例,过敏26例,呼吸困难5例,迟发性溶血反应2例,TRAIL1例。结论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红细胞输注存在不合理性。为减少输血反应,采用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对免疫你下的患者可使用辐照血,对反复多次输血的患者可采用洗涤红细胞,同时加强献血。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佳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44-2445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将全血或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前后血液标本进行血液质量检测,观察患者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2年复发转移发生率。结果:检测过滤后的白细胞滤过率99.7%(P〈0.05)、血小板滤过率96.5%(P〈0.01),其余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膜渗透脆性试验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术后感染、2年复发转移发生率两组比较,去白细胞组明显优于未经去白细胞输血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未输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滤除白细胞和血小板,能显著降低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术后感染、肿瘤复发转移的发生率,能有效防止输血性免疫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2002年10月在输血治疗时使用一次性白细胞滤除输血器滤出血液及制品中的白细胞,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输血反应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统计我院2004年1~6月输血治疗患者,输血时使用一次性白细胞滤除输血器为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组:一次性白细胞滤除输血器,由南京双  相似文献   

9.
栾玲  陈丹  曾澍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275-276
目的探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325名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主要出现在多次输血、多次妊娠等患者中。单纯白细胞比全血、血浆、去白细胞的红细胞输血时的FNHTRs的发生率高(P<0.01)。结论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可有效降低FNHTRs的发生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输血患者早期输血反应的发生种类和发生率。方法对514例输血患者的早期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4例患者巾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9例,过敏反应8例,循环负荷过重1例,低钙血症1例,出血倾向1例。结论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溶血性输血反应已经极为罕见,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仍然是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反应。关于输血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组胺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预防输血反应是否有利,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1.
112例输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临床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方法查阅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病例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分析显示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单采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血制品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且输血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和过敏两种类型。结论提倡自体输血,珍惜血液资源,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科学、有效、安全地进行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肝脾破裂术中血液自体回输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36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术中采用自制简易装置进行血液自体回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治愈34例,非输血因素死亡2例,无溶血、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结论:选择恰当病人,采用术中血液自体回输安全有效,减少异体输血及避免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自1987~1997年间,我们对1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进行了临床观察,并进行了及时处理,合理救治,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例输血反应中男7例,女4例,年龄14~75岁。其中过敏反应7例,表现为输血后数分钟即发生瘙痒、皮疹;发热反应3例,表现为寒战、发热;溶血反应1例,表现为腰背部剧烈疼痛,寒战,高热,面色  相似文献   

14.
不规则抗体又称意外抗体,是指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不规则抗体主要是机体在输血、妊娠、移植等异体抗原刺激下产生,是指能引起各类免疫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缩短输入红细胞存活时间,并且在37℃下有反应的特异性抗体。此抗体极易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急症情  相似文献   

15.
输血是治疗患者疾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风险,患者可能因输血感染各种疾病、发生输血反应危及生命。因此,为了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风险,避免因输血所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控制并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09年遇到的1例迟发性溶血反应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有妊娠史妇女输血时(有时是第一次接受血液及其成分血的治疗)可发生发热反应或迟发性溶血反应,这些输血反应与 HLA 抗体和红细胞血型免疫性 IgG 抗体有关。为研究 HLA 抗体和红细胞血型 IgG 抗体与妊娠的关系,本文对300例孕妇、经产妇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一、(D)免疫性溶血反应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输血反应。主要发生在ABO血型不合输血时,造成血型不合输血最常见的原因是血库工作中的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2年临床用血和输血反应的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方法查阅血库输血系统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和病人临床资料,对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693例输血中,出现输血反应30例,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最高21例(0.52%),其次为血浆6例(0.48%)和血小板3例(0.22%),悬浮红细胞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有妊娠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发生反应较多。消化科、血液科等内科发生输血反应比率比外科高。结论加强对临床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血库与临床充分沟通合作,定期会诊,制定合理的输血诊疗方案,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对临床输血对象的临床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其预防和处理方式以期提高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方法对各种输入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反应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此130例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反应在所有输血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为0.97%,主要的两种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反应占所有反应的28.5%,过敏反应占67.7%,在各类血液制品中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占所有反应的49.3%,白细胞占1.5%红细胞占22.4%,血浆占26.8%,洗涤红细胞几乎为零。结论急性输血反应主要以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性反应为主,运用新的配血技术、血细胞过滤技术以及明确输血反应的对症治疗,科学有效处理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20.
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在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武  邢志伟  孙志平 《河北医药》2009,31(20):2826-2827
现代输血技术已将输血的疗效提高了一个层次,血液的配合型输注概念,不仅仅是ABO血型系统的配合,还有Rh等多种稀有血型系统的配合,血型鉴定误差引起的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由于输血或妊娠免疫而引起的迟发性溶血反应还时有发生。为避免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应为所有拟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及时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并鉴定[1],实现血液的配合型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