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及肝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及乙肝病毒HBsAg、HBcAg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荧光定量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血清HBVDNA定量、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与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无相关性,而与肝组织HBcAg表达强度有明显的关联性;血清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损伤过程中,HBcAg是靶抗原,血清HBV DNA结合肝组织病毒抗原的表达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应用FQ—PRC法检测42例乙肝患者肝组织HBVcecDNA、肝组织和血清HBV—DNA水平,同时对肝组织行常规病理染色判断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SP法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HBV标志物。分析肝组织HBVceeDNA与组织和血清HBV-DNA、肝细胞内HBsAg、HBcAg水平及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组织HBVeecDNA定量与组织及血清HBV—DNA定量呈正相关(r=0.807,P〈0.001;r=0.627,P〈0.001);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肝细胞内HBsAg表达无明显相关性,而与HB—cAg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5)。结论检测肝组织内HBVceeDNA可更精确反映HBV复制程度;对乙肝诊断、抗病毒治疗及选择停药时机具有重要价值。肝组织HBV cccDNA与血清HBV-DNA定量及HBcAg联合检测可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及其在亚细胞结构的分布与血清HBeAg表达、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71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检测肝组织HBcAg、血清HBV标志物、血清ALT及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比较HBcAg阴性与HBcAg表达为核型、浆型、浆核型的病例血清HBeAg阳性率、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的关系。同时观察血清HBeAg阳性组及阴性组,肝细胞HBcAg不同表达形式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特点。结果肝组织HBcAg阴性组血清HBeAg阳性率为33.1%,比HBcAg阳性各组均低(核型组68.7%;浆型组62.3%;浆核型组84.5%),炎症分级G≥2的患者比例为21.5%,低于HBcAg阳性各组(核型34.3%;浆型67.7%;浆核型6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浆型组及浆核型组G≥2的患者比例高于核型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 DNA水平在核型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eAg阳性组中,年龄≤20岁的HBcAg肝细胞表达为核型的比例为61.5%,高于年龄为20~39岁的11.5%及年龄≥40岁的12.3%,随年龄增加浆型及浆核型表达的比例增加,在三组分别为23.1%/7.7%、26.4%/30.8%、2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4,P<0.01)。血清HBeAg阴性组中,肝组织HBcAg阴性的在各年龄组均占大部分(68.1%、61.5%、40.4%)。随年龄增加浆型及浆核型表达的比例增加,在三组分别为4.6%/4.6%、19.3%/7.7%、26.9%/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9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血清HBeAg表达有关。浆型及浆核型HBcAg表达常伴随明显的肝组织炎症。HBcAg表达形式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与其所处自然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定量与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48例CHB肝组织HBVcccDNA定量、肝组织和血清HB VDNA定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同时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检测肝细胞中HBcAg表达。分析肝组织HBVcccDNA与组织和血清HBV DNA、HBeAg、肝细胞内HBcAg水平及肝脏炎症活动度的关系.结果1.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组织和血清HBV DNA定量呈正相关(r=0.837,P〈0.001;r=0.627,P〈0.005);2.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与肝细胞内HBcAg半定量呈正相关(r=0.618,P〈0.005);3.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尤明显相关(P〉0.05):4.HBeAg阳性较抗-HBe阳性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肝组织和血清HBV DNA定量高(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是评价HBV复制最直接可靠的指标,在CHB的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但与肝组织炎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938例慢性乙型肝炎及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的肝组织进行了病理、组化和临床对照分析。其中慢乙肝329例,无症状HBV携带者609例。临床与病理对照以无症状HBV携带者组符合率最低(29.23%),差异率为70%,经地衣红、维多利亚蓝、PAP肝细内HBsAg、HBcAg染色定位,发现ASC组和非特异性炎症组阳性率最高,肝细胞内病毒阳性率和病情成负相关。HBsAg在肝细胞内的表型以胞浆型为主,HBcAg的表型以核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研究慢活肝患者肝组织内HBsAg及HBcAg的麦达与肝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40例乙型慢活肝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检测,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肝穿刺活检标本采用HE及Masson染色法检查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肝组织内HBsAg及HBcAg表达的检测采用双桥PAP法。结果:肝组织病理损害较重的中型及重型慢活肝患者,肝组织内HBsAg表达多呈胞浆包涵体型及膜型(74 3%,26/35);5例轻型慢活肝中4例为均质型,无1例属胞浆包涵体型者。中型慢活肝患者肝细胞内HBcAg表达半数呈弥漫型和膜型(51.5%,16/31);4例重型慢活肝患者肝细胞内HBcAg表达均属弥漫型和膜型,轻型慢活肝无1例呈此两种表达者。结论:肝细胞内HBsAg表达呈胞浆包涵体型和膜型,HBcAg呈弥漫型和膜型者,由于易受免疫攻击,肝脏病理损害较为重。单纯核型HBcAg者肝损害轻,且少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理舌苔与血清HBV DNA含量、肝脏HBcAg表达的研究,揭示CHB患者病理舌苔与病毒复制的关系,为临床宏观望舌诊病,以外揣内提供理论指导。方法: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免疫组化法检测CHB患者肝脏HBcAg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CHB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①黄腻苔和白厚苔组CHB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最高,与薄白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白苔组HBV DNA病毒复制以少量(〈105copies/ml)为主(P〈0.01)。②黄腻苔和白厚苔组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薄黄苔和薄白苔组(P〈0.01),其肝细胞HBcAg分布形态以浆膜型和混合型为主(P〈0.05);薄白苔组以单纯核型为主(P〈0.01)。结论:CHB患者其舌苔厚薄与病毒载量有一定关系,血清HBV DNA含量高者,肝脏HBcAg阳性细胞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及双标记技术,对4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癌旁肝组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表达产物X抗原,核心抗原检测。癌组织中HBV DNA,HBxAg,HBcAg检出率分别为70.5%,65.9%及20.5%,癌旁组织依次为76.5%,76.5%,29.4%。HBV DNA及HBxAg主要位于肝细胞浆中,在HBc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高于HBcAg阴性组(P<0.05)。9例枯否细胞胞浆有HBxAg检出。HBV DNA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检出有“伴随现象”。HBcAg多位于核内,部分为核浆型,且总是伴随HBV DNA和(或)HBxAg检出,无一例单独检出HBcAg者。此外,HBxAg可由肝内游离型HBV DNA所表达;肝内核型或浆型HBc Ag均可反映HBV的复制。因此,肝内HBxAg检测可作为HBV感染的灵敏指标之一,进一步证实HBV感染与HC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299-1303
目的研究HBcAg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对血清抗-HBc水平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收集南方医院和番禺区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101例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和肝组织石蜡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中的抗-HBc定量,免疫组化检测肝内HBcAg表达。通过GEO数据库(GSE96851)分析获得HBcAg阳性肝炎活动患者肝内差异基因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Kruskal-Wr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法。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cAg在肝细胞中,根据表达类型可分为无表达型、核型、浆型和核浆型,根据表达量可分为Ⅰ、Ⅱ、Ⅲ和Ⅳ级。抗病毒96周的HBeAg血清学转换在无表达型、核型、浆型和核浆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88%、16.67%、22.73%、24.24%(χ~2=4.753,P=0.037);抗病毒96周的HBeAg血清学转换在Ⅰ、Ⅱ、Ⅲ和Ⅳ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88%、13.04%、27.59%、26.67%(χ~2=6.580,P=0.016)。血清IgM型抗-HBc、总抗-HBc在无表达型、核型、浆型和核浆型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9.760、21.46,P值分别为0.021 0.001);血清IgM型抗-HBc、总抗-HBc在Ⅰ、Ⅱ、Ⅲ和Ⅳ级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8.80、26.03,P值均0.001)。肝内差异基因分析显示,HBcAg阳性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内抗体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结论肝细胞内HBcAg在胞浆表达类型及表达水平与血清抗-HBc有关,其检测有利于预测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检测肝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可了解活动性病毒复制的状况,而组织中的抗原分布方式则反映了宿主的免疫应答。与Dane颗粒有关的DNA-多聚酶(HBV-DNAP)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通常存在于肝内有HBcAg的病人的血清中,表明完整的病毒颗粒释放入血流。在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史中,这些病毒标志出现较早,且长期存在,与慢性肝损害的发展有关。决定这阶段发生肝损害严重性的有关因素,究竟与病毒还是与宿主有关仍不清楚。为了估价病毒复制的作用,本文研究了48例肝内有HBcAg的慢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V-DNAP水平及HBe  相似文献   

11.
HBsAg、HBcAg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HBsAg、HBcAg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内的表达,及其与血浆HBVDNA定量、肝组织病理和临床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PCR检测351例CHB患者血浆HBV DNA定量,肝穿刺活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肝细胞内HBsAg、HBcAg的表达。 结果 在CHB患者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3%和76.9%。HBcAg浆膜型(75.6%)和胞核型(24.4%)分别见于肝组织炎症较活跃和较静止期CHB。HBsAg表达强度与血浆HBV DNA定量呈较低正向关联(rp=0.24,P=0.0129)、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呈较低负向关联(rp=-0.22,P=0.0279和rp=-0.23,P=0.0186)。HBcAg的表达强度随着血浆HBV DNA定量的增加而增加,呈较强正向关联(rp=0.52,P<0.0001),随着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减弱,呈较强的负向关联(rp=-0.33,P<0.0001和rp=-0.34,P<0.0001)。 结论 在CHB肝组织免疫损伤的免疫应答中,HBcAg是靶抗原,HBsAg不一定是靶抗原。HBsAg是筛查HBV感染的较敏感指标,HBcAg是评价HBV复制程度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HBcAg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是HBV的结构蛋白即病毒核壳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意义. HBcAg由HBV基因组的C开放读码区(ORFI)编码,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对HBcAg的免疫应答在病毒清除中有重要作用.血清HBcAg阳性可提供肝内HBV合成的信息,是病毒存在的直接标志.HBcAg感染的肝细胞是细胞免疫效应攻击的靶细胞,肝细胞溶解后HBcAg可直接释放入血,故能直接反映肝细胞损害和病情进展的程度.检测肝组织HBcAg 有助于确定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评估肝细胞坏死炎性活动的程度及病变发展的趋向,推测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血清和肝组织HBcAg检测具有多种实用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患者胆囊黏膜中病毒抗原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胆囊组织进行HBsAg、HBcAg的检测,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在胆囊黏膜组织中的定位及分布状况以及对胆囊功能的影响,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胆囊病变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以鼠抗-HBs单克隆抗体、兔抗-HBc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SP)法,检测胆囊黏膜组织中的HBsAg和HBcAg.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阳性患者石蜡包埋胆囊标本29例为研究对象,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阴性患者的胆囊标本12例为对照组.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查用ELISA法检测.结果(1)乙型肝炎患者胆囊黏膜中存在HBsAg和HBcAg,29例患者胆囊黏膜组织中HBsAg的检出率为37.9%(11/29),HBcAg的检出率为20.68%(6/29).对照组HBsAg和HBcAg各有1例阳性,阳性率为8.3%(1/12),HBsAg主要呈弥漫胞浆型分布,光镜下呈棕黄色颗粒沉积,主要分布在胆囊黏膜上皮细胞中,HBcAg的分布呈胞浆型和核型两种形态,见于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2)HBV病毒抗原阳性组和阴性组均呈慢性炎症性改变,胆囊黏膜组织的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3)胆囊息肉与HBV病毒感染的关系密切,肝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和胆囊黏膜中病毒抗原表达明显.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胆囊黏膜中存在HBV病毒抗原,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肝外组织胆囊黏膜中也存在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ALT(丙氨酸转氨酶)、HA(透明质酸)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对127例CHB患者行肝组织病理、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组化检查,并检测其血清HBV DNA、HBV-M、ALT、HA水平.结果:ALT对肝脏炎症程度的评估有意义(P<0.01),HA有助于判断CHB患者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P<0.01),肝组织S0组与S1~4组、肝组织G0~1组与G2~4组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HBcAg表达有一致性,ALT正常或低水平者应争取肝组织活检,以便及时判断肝组织病理状况,把握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慢性乙肝患者15例用无环鸟苷与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每例治前肝穿活检,PAP法检测肝细胞内HBsAg、HBcAg,用显微分光光度计进行抗原定量测定。治后根据血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分有效组与无效组,结果两组之间肝细胞内HBsAg、HBcAg在治毕及治后半年含量变化无差异,一年后HBsAgLOD值,HBcAg OD值P<0.01呈负相关,提示肝细胞内乙肝病毒抗原含量变化与抗病毒治疗疗效无相关性,这种无差异和负相关提示肝细胞内有乙肝病毒复制外,肝外组织也可能有乙肝病毒复制,二者联合治疗除了直接抑制病毒蛋白合成和HBV-DNAP活性外,推测其疗效与机体免疫反应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临床将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HBV DNA)阳性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随着肝穿活检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肝活检组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模式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HBsAg和HBcAg在肝组织的表达模式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内的HBcAg分布情况与肝组织炎症的相关性。方法:对958例CHB患者的血清生化学、肝组织病理学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到HBcAg在患者肝细胞内的分布类型呈核型、浆型、混合型等;对不同分布类型的各组之间进行比较:血清ALT水平升高的程度、肝组织学炎症的程度在各组间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HBcAg呈核型分布或阴性组患者的ALT水平升高及肝组织炎症的程度均较低;而这两种指标在HBcAg呈浆型分布组均较高,在混合型分布组则介于上述两组之间。结论:HB-cAg在受染肝细胞内的分布与肝组织炎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HBcAg分布态势由细胞核向细胞浆的漂移是肝组织炎症趋于活跃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DAg和HBsAg/HBcAg在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表达及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检测79例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DAg、HBsAg和HBcAg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 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81%、71%)较乙型肝炎(94%、92%)低(P<0.05或0.0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和HBsAg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分布呈一致性,且均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程度相关(P<0.01)。HBc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阳性细胞主要呈单个细胞或点状分布,且HBcAg阳性细胞明显少于HDAg阳性细胞。结论 HDV感染会抑制HBV病毒抗原(HBcAg)表达;HDV致病机制中既有HDV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也有HBV和HDV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术取肝组织病理诊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的HBsAg和HBcAg。结果: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BV DNA水平呈中、高量分布,明显高于低水平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HBV DNA呈现高水平复制时,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亦呈现显著表达,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有较高的HBV复制率,其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分布类型与HBV复制状况和肝组织病变活动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可能用于临床抗病毒疗效评价的生物学标志物除了应用时间较长的血清HBV DNA外,近年来肝细胞内的HBV cccDNA、血清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定量、血清HBV RNA定量、血清HBsAg定量和血清抗-HBc定量等"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也逐步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监测与评价抗病毒疗效、预测停药后病毒反弹风险以及预测肝癌发生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