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芍药钩藤木耳汤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 ,笔者从1996年用芍药钩藤木耳汤加味配以针灸治疗本病5 6例 ,效果显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将 10 4例面神经麻痹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 5 6例 ,男 2 9例 ,女 2 7例 ,年龄 19~ 5 8岁 ,其中 19~ 4 0岁者 4 0例 ,4 1岁以上 16例 ;左侧面神经麻痹者 39例 ,右侧面神经麻痹者 17例 ;病程 2天以内者 15例 ,3~ 10天者 2 8例 ,11~ 2 0天者 10例 ,2 1天以上者 3例。对照组 4 8例 ,男 2 8例 ,女 2 0例 ,年龄 2 3~5 7岁 ,2 3~ 4 0岁 30例 ,4 1岁以上 18例 ;左侧面神经麻痹者 35例 ,右侧面神经麻痹者 13例 …  相似文献   

2.
白芬兰  李珊  吴丽红 《河北中医》2003,25(5):372-373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症 ,病情轻者经药物和针灸治疗多能痊愈和康复。而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由于神经损伤严重 ,特别是神经完全变性的患者 ,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往往难以治愈 ,多数留有后遗症 ,即使恢复 ,疗程亦长。 1 9991 2~2 0 0 2 1 0 ,我们采用电针加拔罐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 42例 ,并与单纯电针治疗 37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9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罐并用组 (治疗组 )和单纯针刺组 (对照组 ) 2组。治疗组 42例 ,男 39例 ,女 3例 ;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5 0岁 ;病程 1~…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由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纤维和中间神经两部分组成,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当一侧皮质脑干束损害时,面上部肌肉并不麻痹,仅面下部肌肉麻痹,称为中枢性面瘫。当面神经核或其周围的面神经受损时,出现整个半侧面肌瘫痪,称为周围性麻痹。本文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进行讨论。笔者自1992年以来,治疗19例此病,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治疗面瘫患者19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在22岁至53岁之间;病程10天以内的13例,20天以内的3例,30天以内的2例,3个月以内的1例。治疗时间最短的5天,最长的30天。  相似文献   

4.
王安利 《河北中医》2003,25(10):766-767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多发病 ,约占面神经麻痹的 70 % ,部分患者为继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方法颇多 ,如针灸疗法、药物疗法、理疗等 ,其疗效均欠佳。 1 997~ 2 0 0 2年 ,笔者采用割治与埋线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3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男 9例 ,女 2 1例 ;年龄 1 5~ 70岁 ,其中 <40岁 1 9例 ,≥ 40岁 1 1例。根据病程分为 4组 :A组 (发病 1日~ 1个月 ) 2 0例 ,B组 (发病 1~ 3个月 ) 7例 ,C组 (发病 3个月~ 1年 ) 2例 ,D组 (发病 >1年 ) 1例。1 .2 诊断标准 迅速起病 ,在 1~ 2h或数小时内发…  相似文献   

5.
李艳龙 《河北中医》2012,34(6):844-845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009 - 12-2012 - 02,笔者采用院内制剂三白通络胶囊口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25例,并与全天麻胶囊口服治疗2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我院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8~42岁;病程1~3d;单侧24例,双侧1例.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1 ~41岁;病程1~3d;均为单侧发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观察中药超声透入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面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面神经麻痹住院治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2~65岁,平均45.2±4.3岁;病程1~12d,平均4.1±1.7d;面瘫部位:左侧14例,右侧2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又称贝尔 (Bell) 麻痹 ,是指原因不明 ,急性起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不仅影响病人面部肌肉功能 ,而且影响美观 ,故病人对本病的完全治愈显得尤为迫切。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病人均为本科门诊病人 ,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根据就诊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治疗组 38例中 ,男 2 5例 ,女13例 ;年龄 6~ 56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 4天 ,平均 2天。对照组 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谓之口眼喝斜,笔者自1995年7月~1997年6月采用李正散合针灸治疗35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5op月~1997年6月共收治周围住面神经麻痹65例,所有患者诊断明确,除外了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颈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等疾病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所有病例都经头颅CT或MRI扫描正常。随机分为两组,以牵降合针灸为治疗组,单纯西药治疗为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6~52岁,平均年龄30.29士10.2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月余(共2例),一般为2~5天;对照组30例,男16例,…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采用按肌肉走行按摩面部配合扳机点揿针治疗面神经麻痹25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针灸推拿门诊的面神经麻痹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20~53岁;病程1~24周。对照组中男9例,女16例,年龄17~55岁;病程1~22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我科1994~1996年用针刺加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8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共116例,男57例,女59例;年龄4~74岁,平均41岁;病程1~7天,均经内科门诊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8例。 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2006年6月~2009年6月作者运用自制复正膏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8岁;病程最长者达10余年,最短者1周。对  相似文献   

12.
内服外贴治疗面瘫8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1996年1月~2001年1月,笔者采用外贴兼内服中药法治疗面瘫(面神经麻痹)83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83例均为门诊随机病人,均为末梢性面神经麻痹及中枢性麻痹后遗症,诊断符合《中药新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指导原则》之标准。年龄23~65岁,其中男49例,女34例。均有面部不对称,口  相似文献   

13.
针刺滞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针刺滞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并与电磁治疗的35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70例,男28例,女42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d,最长6个月;右侧面瘫51例,左侧19例。随机分为针刺滞针法和电磁法各35例,两组症状、体征、病程基本?..  相似文献   

14.
杨凤霞 《河北中医》2006,28(9):683-68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口眼歪斜,是针灸科常见病。2004-01~2006-01,笔者采用针刺加特定电磁波(TDP)照射,在面神经麻痹各期采用不同穴位和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4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4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32例,女2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2岁;病程最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发病率较高。笔者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及西药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6例,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6岁;病程1~13  相似文献   

16.
肖勇 《河北中医》2002,24(12):931-93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 (Bell)麻痹 ,是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发病的面神经麻痹 ,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 999~ 2 0 0 1年 ,笔者采用威冰煎液穴位电透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47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7例均为门诊患者 ,诊断符合《现代神经病学诊疗手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1 4例 ,女 33例 ;年龄最小 1 7岁 ,最大 70岁 ;病程最短 1日 ,最长 1月。 47例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均为急性起病的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 ,口鼻歪向另一侧 ,均无外…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拟加味牵正饮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2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6个月。  相似文献   

18.
章明忠 《河北中医》2007,29(10):947-947
2005-2006年,笔者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本诊所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10~72岁,10~50岁9例,50~60岁9例,60~72岁12例;病程1日~1周;左侧18例,右侧12例.……  相似文献   

19.
丁喆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0):26-26
笔者采用闪罐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9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将2008年9月~2011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人89例,随机分为闪罐加针灸组、单纯针灸组两组。其中闪罐加针灸组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1岁,平均35岁;病程最长1个月,最短3天。  相似文献   

20.
颜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病症,有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之分。现将采用针刺治疗为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例172例之疗效观察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172例,男性97例,女性75例;年龄1~20岁36例,21~40岁90例,41~50岁21例,51~70岁25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1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