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Ⅳ—C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对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5例正常人群采用RIA法,检测了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含量;应用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 各组慢乙肝患者血清HA、Ⅳ-C含量随着病程的进展依次增高,慢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血清HA、Ⅳ-C随HBVDNA复制水平的增高呈下降趋势;随病程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血清HA、Ⅳ-C为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也可作为判断慢乙肝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慢乙肝患者HBVDNA复制水平降低,肝脏的炎症病变及纤维化增生仍可继续发展。随着肝脏病变时间延长,肝脏纤维程度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2.
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浓度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含量与胃癌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25例正常人、30例术前未作任何治疗及术后1周无感染的胃癌病人血清sVCAM-1的浓度,研究其浓度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胃癌组血清sVCAM-1比胃溃疡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术后血清sVCAM-1浓度显著下降(P<0.001)。结论:sVCAM-1有望成为胃癌的是否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苔色与病情程度、中医证型、舌象其他方面特点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诊断学舌诊内容制定舌象观察表,先肉眼观察记录患者舌象,然后采用Olympus(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对慢乙肝患者的舌面、舌底进行拍照,将图象输入计算机,由专业人员对舌象进行观察记录。采用spssForwindows 1 1 .5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慢乙肝苔色以淡黄苔多见,反映了热邪内蕴的病理本质。苔色加深,病情加重,提示苔色可提示病情的轻重。湿热中阻证病情较黄,与其他两证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说明苔色对于辨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苔色越深,老舌越多,舌苔越厚,燥苔越多,说明苔色可提示邪气(尤其是热邪)的亢盛程度(p <0 .0 5 )。剥苔、裂纹在深黄苔中多见,与其他苔色.组存在显著性差别(p<0 . 0 5 ) ,提示深黄苔阶段邪热伤阴程度较重。舌底结节数量在深黄和黄苔中较多,在淡黄苔和黄苔中存在显著性差别(p<0 .0 5 ) ,其数量随苔色加深而增多,说明热邪越重,舌底血液循环越差,因而结节数越多。苔色越深,齿痕数越少,说明齿痕舌可提示热邪不盛。结论:观察慢乙肝苔色,可了解热邪盛衰和病情轻重状况,对于临床辨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苔色与舌象的其他特征存在密切的联系,为临床解释舌象其他特点的病理意义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黏附分子sICAM-1、sVCAM-1与sFas、sFas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ELISA法测定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ICAM-1、sVCAM-1与sFas、sFasL水平。结果 实验组RA患者sICAM-1、sVCAM-1及sFa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Fas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ICAM-1、sVCAM-1是RA病理损伤中的重要的炎性介质,增高的sFas使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凋亡受阻,是RA病人持续产生自身抗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44例(CRF组),正常对照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循环血清中sICAM-1、sVCAM-1及hsCRP水平.结果 CRF组循环血清中sICAM-1、sVCAM-1及hsCRP水平[分别为(299.3±43.0)μg/L,(1295.3±213.0)μg/L,(11.7±2.5)mg/L]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4.4±16.9)μg/L,(353.4±98.5)μg/L,(5.3±1.4)mg/L]明显升高(P<0.01).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循环血清中sICAM-1、SVCAM-1及hsCRP水平升高,提示在其疾病进展过程中存在血管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哮喘患者循环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浓度,并探讨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的变化在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38例非发作期哮喘患者的循环中sVCAM-1和sE-selectin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38例患者包括重度哮喘12例,轻、中度哮喘26例.结果血清中sVCAM-1和sE-selectin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P<0.05);重症哮喘患者sVCAM-1和sE-selectin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和轻、中度哮喘患者增高非常显著.重症哮喘患者的血清sVCAM-1和sE-selectin测定值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49,P<0.05).结论哮喘患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水平sVCAM-1和sE-selectin显著提高,并可能与哮喘的严重性相关,这些分子有可能成为哮喘炎症严重程度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活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苔变化与唾液、血清表皮生长因子(h-EGF)含量变化及舌苔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GFR)的关系,探讨唾液血清h-EGF在乙肝病理舌苔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5例其它消化系统疾病、15例其它系统疾病及15例健康人做对照组,放免法检测受试者唾液、血清h-E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舌苔上皮细胞h-EGFR表达,观察并记录病理舌象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理厚苔组唾液、血清h-EGF含量明显升高(P<0.01)。乙肝组白厚(腻)苔、黄腻苔舌h-EG FR表达增强,唾液、血清h-EG F含量明显升高,与其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肝病理舌苔的形成与唾液h-EGF含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胆囊异常的关系,深入探讨中医“肝胆相照”理论的病理基础和内涵。方法〓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肝胆脏超声检查,记录其胆囊的影像学表现,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患病年限之间胆囊异常率的差异。结果〓①胆囊异常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胆囊疾病的出现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增加的趋势(P<0.05);③胆囊疾病的出现率与病程年限呈线性变化趋势(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胆囊疾病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病毒感染时间越长,胆囊异常的发生率越高;慢乙肝病患者胆囊病变体现了中医理论中肝与胆互为表里,久病相互传变的密切关系,符合“肝胆相照”理论。提示治疗慢乙肝除了疏肝法之外给予利胆药物可能会取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9.
潘祖德  廖克道  劳文清  陆守龙 《广西医学》2007,29(10):1519-152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清中CRP、ET-1、OX-LDL免疫复合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并与1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前白蛋白(PA)水平在监控乙肝患者病程进展及转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慢性乙肝患者137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49例(慢乙肝组),乙型肝炎肝硬化45例(肝硬化组),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43例(肝衰竭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ADA、P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慢乙肝组、肝硬化组、肝衰竭组血清A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肝衰竭组血清ADA水平明显高于慢乙肝组,PA水平明显低于慢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乙肝组、肝硬化组、肝衰竭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肝衰竭组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慢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乙肝组、肝硬化组、肝衰竭组ADA、PA、ALT、AST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肝衰竭组ADA、PA、ALT、AST、Alb异常率明显高于慢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及肝衰竭组联合检测ADA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紫暗舌与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中医舌诊图像专家智能分析系统(TY-SX3)"进行紫暗舌的鉴定,心梗后稳定期连续7 d出现紫暗舌的患者被纳入紫暗舌组(63例),连续7 d均为非紫暗舌的纳入非紫暗舌组(65例),并检测入选病例的心血管预后指标脑钠肽(BNP)和心率震荡(HR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紫暗舌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非紫暗舌患者(P<0.05);而紫暗舌患者的HRT明显减弱,与非紫暗舌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紫暗舌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确定其主要证候和次要证候,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观察16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3类证候特点:第一类,巩膜黄染重度,黄疸程度重,皮肤黄染晦暗,发热重,精神萎靡重,腹胀重,腹胀轻,呕吐重,大便颜色灰白,尿少色黄重,腹壁静脉曲张轻,腹壁静脉曲张重,肝大重,肝质地韧,肝质地硬,舌质紫黯,指纹紫;第二类,巩膜黄染中度,黄疸程度中.面色无华重,食欲不振重,食欲不振轻,呕吐轻,尿少色黄轻,便溏重,便溏轻,舌苔黄,舌质红;第三类,巩膜黄染轻度。黄疸程度轻,皮肤黄染鲜明,发热轻,精神萎靡轻,面色无华轻,肝大轻,肝质地软,大便颜色灰白。大便颜色黄,舌质淡.舌苔薄白,指纹淡。结论:婴儿肝炎综合征主要分为湿热郁蒸、寒湿阻滞、气滞血瘀3个证型,病因主要为湿邪,其病理关键是湿阻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小型猪肝脏微循环和舌色的关系,以阐释舌色在肝损伤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6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动物按1mg/kg的剂量用CCl4原液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复制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正常组动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动物禁食,但可自由饮水,20h后使用2.5%戊巴比妥钠9mL;速眠新3.0进行动物麻醉,拍摄舌象,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进行舌和肝脏微血管血流检测,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T/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小型猪符合急性肝损伤的病理特点。该模型舌色表现黯红色,其形成机制与微循环障碍有关。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模型存在肝脏和舌的微循环障碍,通过舌色可间接了解肝脏微循环情况。结论: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小型猪的舌色呈黯红色,其形成机制与微循环障碍有关,可间接反应该病肝脏微循环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象特征,同时采用色度学的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色色度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1)的方法,对244例子宫肌瘤患者和对照组进行舌诊和数字舌图拍摄,比较两组的舌色、舌形、苔色、舌苔厚度构成以及舌色的色度值。结果:医生肉眼判断的结果为:子宫肌瘤组与非子宫肌瘤组的舌色、苔色与苔厚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子宫肌瘤组的正常舌形出现率显著降低,差异的产生与子宫肌瘤组中齿痕舌和瘀点舌的发生率增高有关。在LCH颜色空间中,子宫肌瘤组的色相偏于红橙色,非子宫肌瘤组的色相偏于红主色。齿痕舌与瘀点舌的舌色饱和度降低。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齿痕舌和瘀点舌的发生率增高。运用色度学的分析方法可提高舌色诊断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
血瘀证模型大鼠舌象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模型动物舌体颜色及其光泽度的变化,判定血瘀证并建立血瘀证动物模型评价标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致血瘀证模型大鼠、10%大分子右旋糖苷尾静脉注射致血瘀证模型大鼠,采用数码相机拍摄舌象,分析比较所有舌腹面色泽深浅和舌下脉络呈色长短。结果舌腹面色泽深浅分级如下:舌质色泽红润记0分;舌质色泽红润略暗记1分;舌质色泽紫暗记2分;舌质色泽紫黑记3分。舌腹面舌下脉络色泽与长短分级如下:舌下脉络色泽红润,显色约1/3舌体长,记0分;舌下脉络色泽紫暗,显色大于1/3小于1/2舌体长,记1分;舌下脉络色泽紫暗,显色约1/2舌体长,记2分;舌下脉络色泽紫黑,显色约2/3舌体长,记3分。结论建立了血瘀证模型动物舌体色泽和舌下脉络的半定量评价标准,为血瘀证和活血化瘀药物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色度学的舌色分类研究现状,为数字舌图的舌色分类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项舌色分类研究的数据,将舌色的色度值统一转化为L值、a值、b值、C值、H值,进行各类舌色的色度值比较,并观察各类舌色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提出的颜色-对立空间模型(CIELAB)和明度彩度色调颜色模型(CIELCH)的分布,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对不同研究者报道的舌色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并作色差比较。结果 22篇文章共报道了11类舌色: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红绛舌、暗红舌、淡紫舌、紫红舌、青紫舌、紫舌、绛紫舌、紫暗舌。11类舌色的亮度在45~60之间,色相角在8°~27°和320°~355°之间,饱和度在17~36之间。从淡白舌到淡红舌、红舌、红绛舌、暗红舌,观察到有规律的色度值变化,表现为L值逐渐下降,而a值逐渐升高的趋势。以聚类中心位置的色度值为比较的基准,色差的范围在2.44~19.70之间。结论色度学为中医将舌诊的色觉经验进一步升华为量化色诊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与技术。但不同研究者报道的色度值差异较大,也提示应当尽快制定数字舌图采集与色彩校正的规范方案与流程,使获得的舌色色度值能够在公共平台进行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舌诊检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诊断有意义的舌诊检测指标。方法: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从舌质、舌苔、舌形、舌下络脉、舌尖微循环、舌苔涂片、舌面pH值、唾液CEA检测等多方面进行对照观察与研究。结果: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舌象多表现为舌质暗红或青紫瘀斑,舌苔腻,舌有齿痕或裂纹,舌下络脉扭曲、扩张或有瘀点;舌尖微循环观察畸形毛细血管襻增加,襻顶扩张瘀血,渗出明显,血色暗红,血液流态异常;舌苔涂片发现舌上皮细胞表现为过度角化,数量增多,涂片背景脏,并出现较多的白细胞;舌面pH值偏高;唾液CEA明显升高。结论:各指标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联合检测临床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胰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舌象及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60例初次接受含吉西他滨(GEM)方案化疗的胰腺癌患者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的 d 4,d 8清晨的舌象和证型的变化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首次化疗后的 d 4,d 8与化疗前的舌象构成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红舌和紫黯舌明显减少,淡红舌、淡白舌及齿痕舌明显增加;黄苔和灰黑苔均明显减少,薄白苔和花剥苔或无苔明显增加。通过证型分析,发现化疗后比化疗前正虚类证候增多(P ﹤0.05),邪实类证候减少(P ﹤0.05)。结论胰腺癌化疗前后证候会发生变化,主要是化疗药物损伤脾肾两脏,引起脾虚湿滞和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其中女性42例,男性102例,年龄(54.42±11.53)岁,Childpugh A级42例,ChildpughB级40例,Childpugh C级62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对血清透明质酸、血清HBV-DNA水平进行统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随着乙肝肝硬化Child分级的加重,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也增高,不同分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O.05)。③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清HBV-DNA和透明质酸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升高,HA水平显著增高,说明HA是反映肝硬化程度的敏感指标;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与肝硬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血清透明质酸与HBV-DNA水平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