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低切相对粘度与正常组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微循环障碍。提示治疗过程中,可采用抗凝、活血化淤方法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粘度;并将血液流变学指标作为监测病程、判断预后、指导用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扶正消栓饮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单纯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和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扶正消栓饮加减治疗),每组50例.两组均治疗10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消栓通脉合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内服中药消栓通脉合剂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 0例 ,随机分为消栓通脉合剂治疗组 10 0例 ,通塞脉片组 5 0例 ,治疗观察 2个月。结果 :消栓通脉合剂治疗DVT10 0例 ,临床治愈 6 7例 (6 7% ) ,通塞脉片治疗 5 0例 ,临床治愈 19例 (38%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消栓通脉合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疗效 ,能消溶血栓 ,建立侧支循环 ,并可降低血液粘度 ,且无不良反应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李冬春  王勇 《中国医疗前沿》2012,(4):41+54-41,54
目的观察消栓饮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行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肝素组、功能锻炼组各25例,并观察患者术前1d、术后第7d、15d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血小板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与肝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功能锻炼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栓饮和低分子肝素钠都可以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凝、高粘状态,减少DVT的发生。消栓饮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消栓饮对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受体VEGFR-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5只健康的SPF级别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选取27只造模,将造模成功后的兔,再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为消栓饮组、低分子肝素钠组、模型组,剩下1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D、F组,即假手术组、空白组,每组9只。连续用药1周,检测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兔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VEGFR-1表达水平。结果 消栓饮组、低分子肝素钠组、模型组VEGF及受体VEGFR-1表达水平从术后1d至7d逐渐增高;消栓饮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在同时间段与模型组相比,VEGF及受体VEGFR-1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栓饮组(A组)与低分子肝素钠组(B组)在相同时期相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栓形成段静脉血管壁内皮细胞中,VEGF及VEGFR-1有明显表达,抗凝治疗能促进该作用的发挥,消栓饮能促进VEGF及VEGFR-1的表达,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能够防治下肢DVT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低分子肝素钠类似。  相似文献   

6.
消栓通冲剂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栓通冲剂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赵希才,刘玉玲,侯校友,王艳辉大庆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163712)关键词消栓通;脑梗塞;血液流变学我院自1996年1月至5月应用消栓通冲剂治疗脑梗塞10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了全部病例的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组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静脉取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疗效。方法取下腹部旁正中切口。游离髂总静脉,找到血栓头部,切开髂总静脉前壁1.5cm,挤压患肢小腿,即见血栓徐徐往外涌出。结果痊愈10例,显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14%。结论经腹静脉行下肢深静脉取栓术,术中可确定血栓头部,阻断近端静脉,可以避免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之弊。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血塞通注射液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下肢骨折手术住院病例69例,患者均予以专科护理并使用血塞通注射液。结果:69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手术切口局部无渗血,无感染、无血肿或坏死,修复良好,而且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予以专科护理以及术后使用血塞通注射液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DVT早期诊断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观察组44.0%的DVT发生率,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VT早期诊断指标D-dimer、同型半胱氨酸和CRP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利伐沙班是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的有效方案,可以明显降低DVT发生率,显著降低DVT的早期诊断指标,并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宋辉  陈华伦 《吉林医学》2008,29(20):1785-1785
深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发生于下肢,栓子脱落可发生肺栓塞(PE),病死率高达2%~3%,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目前仍无统一的方法。总的治疗方法两种,即溶栓和手术。目前比较趋于一致的意见是,严重髂股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无效或禁忌,特别是合并肢体水肿可能出现患肢坏疽者。其价值在于能一次性取出大量血栓,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7~2002年间37例LDVT病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LDVT患者中,具有危险因素者占97.3%,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手术创伤(40.5%)、高血压病(29.7%)、恶性肿瘤(27.0%)、糖尿病(18.9%)和长期卧床(16.2%)。随着年龄的增长,危险因素数量相应增多。LDVT的临床表现以下肢肿胀和疼痛最常见。LDVT的累及部位以股静脉最多见。37例中4例出现肺栓塞。LDVT的诊断以无创方法(多谱勒超声结合D-二聚体检测)为首选,溶栓和抗凝治疗的有效率达90.9%。结论:认识LDVT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茅红艳  陈炳香 《中外医疗》2016,(26):107-109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子宫切除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子宫切除术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在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将两组患者输血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PT-INR、Fib、PLT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PT-INR(1.21±0.09)%、Fib(3.72±1.65)g/L、PLT(245.48±56.72)×109/L等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有优势,P﹤0.05;研究组患者输血史为8.00%、糖尿病为12.00%、高血压为8.00%、肥胖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输血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实验室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溶栓(尿激酶)联合抗凝(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整群抽取的该院收治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抽签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均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研究组另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肢髌缘上下5 cm周径差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VS 78.57%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髌缘上5 cm周径差及髌缘下5 cm周径差分别为(2.68±1.84)cm、(2.84±1.97)cm VS对照组(4.12±2.81)cm、(4.35±3.03)cm显著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抗凝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分段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不给于抗凝药物,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浸透敷料出血、切口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时,低分子肝素具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76例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取栓治疗。治疗完成后2组均连续观察14d,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新血栓形成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LT、Fbg、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T、Fbg下调(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取栓治疗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DVT的效果显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塞通+地塞米松+尿激酶治疗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选用血塞通+地塞米松+尿激酶治疗,对照组11例单用尿激酶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各进行一次血液流变学、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再通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塞通+地塞米松+尿激酶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对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是治疗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探索骨科下肢大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方法,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及术后的死亡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双下肢大手术208例患者,运用查阅文献,选择最佳护理证据,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等循证护理程序,预防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通过应用循证护理,收治的208例患者中,除3例患者发生轻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及时治疗好转外,其余患者术后1个月内均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为目的,可降低其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崔培培 《中外医疗》2013,(27):46-47
目的分析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其价值。方法选取58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8例患者采取彩超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发现,58例患者的静脉血栓部位分布情况为:7例双下肢,20例右下肢,31例左下肢,58例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情况均通过彩超诊断而被证实。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中,彩超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等优点,且该检查方法可重复进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血管外科临床常见疾病,LEDVT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抗凝治疗等。对于急性LEDVT的患者目前主要采用溶栓治疗或者手术取栓。溶栓治疗是LEDVT的主要治疗方法,最常用的溶栓药物是尿激酶。近年来发展的导管溶栓治疗对急性LEDVT形成有较好的疗效。该文就其适应证、溶栓药物和并发症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晶晶  张希全 《医学综述》2013,(20):3726-3728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最常见的深静脉疾病之一,根据病变部位、严重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血栓脱落极易导致肺栓塞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其临床治疗十分棘手,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机械性血栓清除和血栓抽吸等腔内介入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内、外科治疗受到挑战.该文就目前急性LEDVT的临床研究和腔内治疗予以综述,并探讨腔内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