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综述左金丸和反左金方证相应动物模型建立的过程,提示方证研究思路要以“因证识药”、“因证论效”、“方证对应”、“方因证立”等理论指导,将辨证论治的中医药理论与药效学研究有机结合,使方药研究具有中医特色,为方证相应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方证相对”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不同时代的诠释者总在为之注入新血液。伴随“方证相应”“方证相关”新成员的加入,“方证相对”家族在不断地壮大。若“方证相对”是一种辨证方法,无疑要围绕“方证”“相对”“方证相对”三大基本概念展开研究。“方证”是依据方剂主治划分证候的一种方法,即以方名证;“相对”是将方剂的主治病证与患者表现出的证候进行比对,以观察其相容相合程度;“方证相对”是依据比对结果的“相合”程度选择方剂。方剂主治病证的确立来自既往医家的记载和新经验的融入,选择方剂与判断“方证”是否相对的途径有依据证候和依据病机之二途。“方证相对”是一种偏重于怎么办的理论,其利弊得失建议从基础与应用两个视角来评价。  相似文献   

3.
“方证相应”理论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证相应"与"病证结合"皆为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学术价值。病、证、方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三者的有效结合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方证相应"强调了方药与病证之间的高度的对应性,"病证结合"强调了通过辨病与辨证的结合体现病变整体的纵横联系性。"方证相应"理论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创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医"病-证"的本质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并为通过"方"来探索已知疾病中医"证"的病机研究提供了科学假说的可能,有助于阐明临床上不同方剂针对相同疾病的不同作用机理,阐明现代医学疾病的主要中医证候病机。  相似文献   

4.
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临床诊疗的核心,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由于证候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或"人为因素"等复杂性特征,使得基于整体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的"专家系统"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首要手段。并进一步运用还原论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整合和集成,实现对中医证候复杂系统的控制。同时,利用动态模型探索复杂系统的关键特征,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实现还原论、整体论和系统论的有机融合。基于上述思路,建立基于症候/证候分析、证素提取、证候辨识与分类以及标志物发现等中医证候的评价方法就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途径。此外,基于方证相应的中医用药特点,建立面向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也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探讨中医虚证及补益剂对衰老进程的影响为目的,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总结中医虚证及四首经典补益方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衰老的影响,以期为方证关系、证候实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证候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科学问题,血瘀证在证候研究中最具代表性,以血瘀证为切入点,研究证候的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的相关性,阐明证候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寻找证候的生物特征组合演化规律是证候研究的新思路,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是证候研究的重要途径,多因素信息处理方法和复杂系统模型是证候研究的新方法。提取证候因素,建立辨证方法新体系,寻找证候的生物特征及其组合规律,探索证候多因素信息处理的方法,建立证候的复杂系统模型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方证对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证关系是近年来用以研究和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及其临床用药规律的重要命题之一,方证对应是核心问题,也是主要研究方法,理解方证对应的思想与内涵,对阐释方剂的配伍规律、作用机理及加深对证候的理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由于受西医学方法与思维的冲击,对方证对应法则及其证治规律性的研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探究中医方证对应理论,对于深刻理解中医基本理论与方剂证治规律,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证相应是针对病机的选方原则,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对应(简称方-证要素对应)是在方证相应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应证组方原则,二者均是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的处方原则。探讨方证相应与方-证要素对应的内涵,对提高临证处方的灵活性和规范性、扩大经方现代临床应用、提高证候复杂的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开展方证相关内涵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方证相关的历史沿革、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方证相关科学问题是中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探索复方中有效组分配伍与证候病理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将有助于发展方证相关的理论。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与方法,提出开展"基于中医证候宏观表象结合微观病理变化的多靶效应环节,中药复方组分配伍作用机理的方证对应研究模式"研究,以开拓对传统中医方证相关理论科学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浅议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制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证候模型是模拟各种中医证候而复制出的实验动物模型 ,它是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从基础方面研究中医理论 ,对于探索中医“证”的本质 ,阐明中药方剂对“证”的治疗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 复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从生物学观点看 ,人和动物都是由单核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人与动物之间既有差别也有共性 ,正因为人与动物之间存在共性 ,所以复制动物实验模型对研究人类的各种疾病证候是有参考价值的。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复制各种证候模型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并可重复实验 ,进行多种指标的观察 ,这是动物实验的优点。  …  相似文献   

11.
证候辨识是中医辨证论治的起点,中医证候评价量表的研究一直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备受关注。该文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以“类人证候”思想为指导,集合多种动物行为学及机能学实验,构建痰瘀互结证小动物模型类人证候评价量表理论思路,并对痰瘀互结证包括舌象、脉象、精神状况、疼痛、异常分泌物、麻木、痿废、眩晕、肿块等证候的测量方式进行探索,以期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评价建立新标准,为中医辨证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李奕  沈照波 《中医学报》2019,34(4):714-716
"以方测证"是中医传统研究方法,其理论基础是"方证相应""方证相对",主要用于经方研究,现代亦将此法应用于实验研究。若是从形式逻辑关系推理的角度考察,方与证未必是"一一关系",所以方证对应未必可靠,故而"以方测证"的移植应用应予以反思,应当设置类似方的对照组,重视观测指标的多样性以及各项指标间的关联,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用评定量表法进行中医辨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证”是疾病中机体整体的动态反应状态,“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合成证名的思维认识过程。辨证所依据的证候虽然不够精确,但强调对病情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因而可借鉴“评定量表”的研究原则与技巧,研制出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的中医辨证量表,使辨证客观、量化,以辅助中医辨证,为中医证候规范研究提供科学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方证相应也称方证对应,是指一个方剂的组方用药配伍与该方所主治病证的主要病机及其表现在外的症状体征相符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是辨证论治的精华所在,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方证相应性临床、实验、理论分析,认为方证相应性研究将可能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复杂系统理论、熵理论等作为方剂相应性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汤方辨证源流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一般均注重于六经而略于汤方辨证的研究。在回顾孙思邈“方证同条说”、刘元宾“以方名证说”、朱肱“药证说”、刘家厚“药证相对说”、柯琴“以方名证、以证名篇说”及日本医家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等对仲景汤方辨证研究的溯源基础上,认为汤方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适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加强对汤方辨证规律的研究,阐明方证之间的关系,为经方的现代应用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未来中医药动物实验的再思考有5点:①中医药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改善实验动物的生活条件,杜绝虐杀实验动物的现象,规范动物实验的技术操作,成立动物伦理委员会及专家组,推动“3R”(减量、优化、替代原则)研究的进展。②中医药动物实验必须充分体现中医的基本特点: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以中医病因病机为准则,采用多种方法复制“证”的动物模型,然后用药物反证法检验“证”的模型。③加强中医临床研究,重视人体科学:中医证候的确立要依靠望、闻、问、切,中医的证很难在动物身上体现,人与动物存在本质的差异,必须以临床病人为载体,应在人体证候规范化的基础上研究中医证候的基础。④建立中医证候动物评价标准:优化动物的造模因素,建立规范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选择具有特征性的评价指标。⑤中医药动物实验研究要回归到中医药临床的现实中:在动物实验研究中,要把实验的标准化和临床的真实性衔接起来,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机制、为了论文、为了所谓的科学,更多的研究结果要能实用,能在现实开放的环境中有作用,让中医药的研究回归自然,回归到真实世界,让理论研究与真实世界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组学的系统论方法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具有相似的属性。近年来,随着其迅速发展,代谢组学已应用于中医“证”及其模型的研究、中药及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毒理研究等。研究内容侧重于“证”,关注内源性代谢组的应答(药效学与毒理学);较少涉及“方”,即方剂本身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药动学)。而“辨证论治,方证对应”正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为此,从“方证对应”的角度,浅析应用代谢组学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方法,希望借此对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既是中医治病的过程,又是治病的根本方法。所谓辨证论治中的“证”是一个“证候群”的总称,一般单独的“证”称为“症状”,由几个症状综合组成一个病症时称为“证候”。如发热是一个症状,若与怕冷、头痛、身痛、脉浮等症状结合则辨为“外感证候”。临床上从多种症状加以分析综合探讨病因、病位、病机、确定证候,然后给予适当治疗,这是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证候要素研究中潜在变量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几种潜在变量模型统计方法,对1 280例高血压病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盲法的分析和数据处理,探索了疾病中医证候分类和证候要素提取的研究方法。提出病证结合中医证候要素研究的思路,即在临床流行病学全信息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潜在变量模型中因子分析模型、结构方程模型、项目反应理论中的等级反应模型、潜在类别模型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认为疾病的中医证候分类和证候要素的提取研究采取潜在变量模型等系列分析方法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论治系统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证论治是指中医临床以寻求"方证相应"为宗旨的诊疗疾病的系列活动,它可能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最早形式,也可能是一种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被誉为中医学经典的中医临床医学奠基之作--《伤寒论》即是"证-方"的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