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邵爱民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148-149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PSD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确诊的64例PSD患者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氟西汀)和对照组(阿米替林)各3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84.375%)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进一步改善PSD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PEMF)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治疗并结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治疗组加用PEMF治疗,观察并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变化。结果:1个月后,两组的HAMD、ADL和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比较,PEMF组优于对照组(HAMD、ADL和CSS)评分比较(P〈0.01,P〈0.05)。结论:PEMF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左洛复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临床疗效与P300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入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16例,分为对照组(n=146)及治疗组(n=70)。所有患者均给予规范的脑卒中治疗,在治疗组患者中加用左洛复50 mg/d口服,连续治疗8周。治疗组又根据P300测定结果分为P300阳性和P300阴性两组。观察基线、4周及8周时各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NIHSS运动功能、HAMD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scale,FMMS)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NIHSS运动功能评分及FMMS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300阴性组与P300阳性组相比,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IHSS总分变化两组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洛复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与患者P300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66例观察组患者在早期康复基础上接受帕罗西汀口服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及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10)评估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HAMD评分、NIHSS评分、改良Barthel及SIS310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逍遥丸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文拉法辛及谷维素治疗,治疗组口服逍遥丸及文拉法辛,其余常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斯堪的纳维亚卒中评分(SS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15),HAMD评分和S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逍遥丸联合文拉法辛可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况、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护理模式。结果:2组干预前的HAMD、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HAMD、NIHSS和AD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抑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恢复期脑卒中抑郁状态患者,分为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脑血管病治疗,西酞普兰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酞普兰20mg,每日早饭后口服,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HAMD量表评定抑郁症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含量。结果经8周治疗后,西酞普兰组患者HAMD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提高(P〈0.05);同时血浆SP含量明显降低,NPY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及NIHSS评分、ADL评分、血浆SP和NPY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西酞普兰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浆NPY含量增加和SP含量降低可能是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另外一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益气方对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拜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益气方。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MoCA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MoCA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IL-6、Hcy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IL-6、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心电图均无异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益气方对血瘀气虚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早期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波   《中国医学工程》2011,(8):59-60
目的观察及其早期干预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PSD患者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心理干预,抗抑郁药氟西汀胶囊20mg,1次/天。治疗期间未用其他抗抑郁药物。对照组不给予心理干预,不使用任何抗抑郁药物。两组均同时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观察期为8周。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分别进行HAMD、C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HAMD评分、C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第4、8周末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有助于PSD的改善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开关利窍、理气解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除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予开关利窍、理气解郁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SS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对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RSD评分、MS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BI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的显效率为33.3%、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率为18.6%、有效率为79.1%,治疗组改善抑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显效率为37.8%、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显效率为14.0%、有效率为81.4%,治疗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关利窍、理气解郁针法治疗PSD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尼麦角林联合曲舍林及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共计78 例,纳入病患起始时间是2018 年07 月,截止时间是2019 年05 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分别是对照组39 例(予其开展曲舍林联合心理治疗)和研究组39 例(予其开展尼麦角林联合曲舍林及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总体治疗效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在总体治疗效果的比较上,研究组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在HAMD 评分及NIHSS 评分的对比上,两组治疗后皆有所降低,但研究组的降低幅度较之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联合应用尼麦角林、曲舍林及心理疗法,可获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明显,且更有助于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徐岩  鞠倩  王萍  陈晶 《河北医学》2013,19(3):448-45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将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68)及心理干预组(n=67),分别观察急性脑梗死后第7天和第21天卒中后抑郁发病率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状态评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特征。结果:急性脑梗死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38.5%,其中常规治疗组卒中后抑郁发病率(54.4%)显著高于心理干预组(22.4%)(X2=14.6143,P〈0.01);急性脑梗死发病第7天及第21天,心理干预组卒中后抑郁患者SDS评分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t=2.07,P〈0.05;t=6.70,P〈0.01);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第7天,心理干预组PSD患者HAMD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1.91,P〉0.05),而在第21天,心理干预组PSD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t=1.91,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SCL-90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患者显著降低。结论: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并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和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1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予文拉法辛缓释片或阿米替林治疗6周。在治疗前、治疗后2、6周末,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17)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组和阿米替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44%和69.09%,两组治疗后HAMD17得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文拉法辛组从第二周起的HAMD17得分较阿米替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阿米替林组,尤其是心血管不良反应。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可靠、起效迅速、不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LC6A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020939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46例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入院时登记患者基本资料、脑梗死病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入院时和随访后3个月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根据3个月后HAMD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分成卒中后抑郁组(n=86)和卒中后无抑郁组(n=160)。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rs2020939进行基因分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为卒中后抑郁的保护因素(P=0.0047,OR=0.977,95%可信区间0.955—1.000),NIHSS评分(P=0.00,OR=1.386,95%可信区间1.249~1.583)与PSD有关。rs2020939多态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卒中后抑郁组和卒中后无抑郁组中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基因型:Х^2=10.007,P=0.007;等位基因:Х^2=10.551,P=0.001)。结论除了患者年龄、脑梗死后病情严重程度与PSD有关外,还发现SLC6A4基因rs2020939位点多态性与淮海地区汉族人群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相关,该位点可能是PSD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26例和对照组(帕罗西汀)26例,在治疗前后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障碍发生情况,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HADM、S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抑郁障碍总有效率、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而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86例急性脑卒中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百忧解治疗,观察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抑郁情况;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NIHSS和BI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24.46±5.71)分和(12.62±1.8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68±3.82)分和(26.15±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和BI评分分别为(16.45±3.21)分和(71.27±8.2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3.83±2.36)分和(58.43±7.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较好,不仅可缓解抑郁症状,而且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卒后舒郁煎对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中风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卒后舒郁煎口服,日1剂。对照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每日1次,连用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HAMD量表评定抑郁症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HAMD评分、NIHSS积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上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卒后舒郁煎对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个月内出现抑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98例为研究对象。卒中后6个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被评定者进行检查,总分<7分为非卒中后抑郁(PSD)组(283例),总分≥7分为PSD组(168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神经功能评价结果、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SD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SD的预测价值。结果 PSD组男性所占比例低于非PSD组,平均年龄、精神疾病家族史、合并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首次发病者所占比例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非PSD组,血清尿酸水平低于非PSD组,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分组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合并冠心病、脑卒中发生次数、mRS评分、血清尿酸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S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SD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个月内抑郁的发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柴桂温胆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柴桂温胆汤,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氟西汀。对治疗前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桂温胆汤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明显促进中风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