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以茵陈为主的中药方剂对ABO母儿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作用。方法:对349例抗体滴度≥l:64的ABO母儿血型不合孕妇进行研究,其中307例孕期给予以茵陈为主中药方剂治疗,余42例作为对照,观察孕妇抗体滴度的变化及新生儿的黄疸发生情况。结果:孕妇服药后抗体滴度明显降低,总有效率为87.6%;孕期抗体滴度为1:64的孕妇中,治疗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以茵陈为主的中药方剂对ABO母儿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黄疸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将抗体滴度≥1:64定为孕期干预指标可以达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改善新生儿黄疸的预后。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2年10月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收治的6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因素及进一步处理措施。结果围生期因素236例,母乳性因素115例,感染因素173例,新生儿ABO血型不合12例及原因不明64例;处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吸氧、停止母乳喂养、光照疗法、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措施,处理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517例,好转6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96.50%。结论新生儿黄疸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及早发现病因,并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和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母婴RH血型不合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常由胆道畸形、G 6PD缺乏、母婴血型不合引起 ,最常见的是母婴血型不合。血型不合以RH血型不合对新生儿的危险性最大 ,严重者可因核黄疸引起脑瘫而死亡。现将我院诊治的RH母婴血型不合 3 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资料来自我院输血科血型参比室 ,产后婴儿有黄疸 ,疑为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经血型血清学检查 ,排除ABO母婴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病例。筛检有关RH血型不合 ,母婴同时做RH血型 ,新生儿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鉴定、红细胞放散三项试验的病例。  共筛出母婴RH血型不合 3 1例 ,R…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母婴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光疗、换血、输白蛋白及对症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治疗7 d治疗组治愈率为80%,所有患儿无心衰及核黄疸出现;对照组治愈率为16.7%,且未治愈组有1例出现心衰,2例出现核黄疸。结论:常规加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母婴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比单纯常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杨公社  任麦存 《吉林医学》2011,(29):6139-6140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我科治疗的49例新生儿黄疸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疗组24例,治愈2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对照组25例,治愈18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实践证明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梅  唐惠英 《右江医学》2013,(3):370-371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52例血型为O型,丈夫为非O型血,IgG抗体>1∶64的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26例,治疗组采用茵陈蒿汤配予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予维生素C治疗,治疗前后测定IgG抗体效价及进行新生儿随访。结果治疗组的IgG抗体效价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非正常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治疗组新生儿早发性黄疸、重症黄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陈蒿汤能降低孕妇IgG抗体效价,减少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伟生  杨辅直  杨敏  罗有同 《广东医学》2006,27(10):1549-1550
目的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12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6例,新生儿G-6-PD缺陷症20例,从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贫血、住院时间、治疗措施以及预后转归等方面分析比较他们的变化。结果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与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贫血、住院时间差别不大,前组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4例,后组3例,出现胆红素脑病分别为2例和3例.随访6个月至3年,发生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各l例(均为换血前已出现胆红素脑病症状),单纯新生儿P-6-PD缺陷症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晚、程度轻、血色素正常或轻度贫血、住院时间短,预后好,未见胆红素脑病及其后遗症。结论母婴ABO血型不舍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与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症状、体征相近似,黄疸出现的时间早,程度较重且上升速度快、多有贫血,需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以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后遗症,无明显诱因的单纯新生儿G-6-PD缺陷症症状轻,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早期监测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武华 《广西医学》2010,32(10):1205-1207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并经早期干预新生儿34例为干预组;与同期在本院出生未经早期监测、干预,出现病理性黄疸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新生儿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峰期胆红素值、换血例数、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等。结果干预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发生亚临床胆红素中毒症及需要同步换血治疗2例;对照组换血疗法11例,发生亚临床胆红素中毒症12例,发生胆红素脑病8例,干预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型血母亲所生血型为A型或B型的新生儿,早期监测黄疸并开始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换血治疗,降低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珊 《海南医学》2009,20(11):139-141
目的分析81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及临床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检出率,为临床新生儿溶血病提供治疗和诊断的依据。方法对五家医院送检的81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三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如果HDN因Rh抗体引起,测定Rh抗体效价。结果819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检出ABO血型系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638例,检出率为78.3%。检出Rh血型系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4例。ABO新生儿溶血病中,A型检出率与B型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男患儿与女患儿检出率无显著差异。Rh系统的HDN比ABO系统的HDN黄疸出现时间早,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通常为强阳性,而ABO系统HDN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通常为阴性。结论HDN检出率较高,临床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应高度重视并在7d内送检,避免漏检,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高HDN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栀凤汤对ABO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抗体效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中药栀风汤对ABO母婴血型不合性溶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对52例ABO母婴血型不合的孕妇采用栀风汤治疗,定期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抗体效价均有明显下降,总有效率96.15%。结论:中药栀风汤可降低ABO母婴血型不合孕妇的血清抗体效价,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Bian X  Xu Y  Zhu L  Gao P  Liu X  Liu S  Qian M  Gai M  Yang J  Wu Y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98,111(7):585-587
PreventionofmaternalfetalbloodgroupincompatibilitywithtraditionalChineseherbalmedicineBianXuming边旭明,XuYunhua徐蕴华,ZhuLan朱兰,Gao...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经典方药(简称经方)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经方辨证论治为指导,分期治疗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ABO母儿血型不合病例100例。孕前采用茵陈蒿汤加减、逍遥散加减,调理降低抗体效价;孕中采用茵陈蒿汤合寿胎丸加减、当归芍药散加减保宫安胎。结果治愈85例,显效13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经方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蒿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血型免疫抗体IgG抗A(B)效价均≥1:128的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茵陈蒿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C、E,观察两组血型免疫抗体IgG抗A(B)效价下降情况及新生儿出现溶血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孕妇血型免疫抗体IgG抗A(B)效价下降至正常值55例,临床总有效率91.6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32/60);产后治疗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6.67%(4/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11/6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效果满意,能有效降低血清抗体效价,预防产后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自拟柔肝消脂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自拟柔肝消脂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ASH患者172例,按患者意愿分为西药组50例、中药组56例和中西药联合组66例。西药组口服护肝降酶和降血脂西药,中药组口服自拟柔肝消脂煎,中西药联合组联合服用西药组和中药组药物。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肝功能及血脂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中西药联合组66例,治愈5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治愈率75.8%,总有效率93.9%;中药组56例,治愈3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治愈率67.9%,总有效率94.6%;西药组50例,治愈2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治愈率52.0%,总有效率86.0%。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愈率高于中药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ALT、AST、GGT水平低于西药组( P<0.05或 P<0.01);治疗后中西药联合组与中药组ALT、AST、G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TG、TC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TG、TC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或P<0.01),中西药联合组和中药组TC、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检查变化比较,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过程中,西药组部分患者因服用降脂药短期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拟柔肝消脂煎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自拟柔肝消脂煎与西药联合运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能提高临床治愈率,且能降低降脂西药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9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珍  农媛生 《河北医学》2009,15(7):807-80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先兆流产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92例,采用维生素E、叶酸及促绒毛膜性腺激素治疗。治疗组9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口服(处方:菟丝子、川断、桑寄生、阿胶、黄芩、党参、白术、白芍、炙甘草)。结果:治疗组治愈53例,显效22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1.75%。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关节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过敏性紫癜关节型患儿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C、抗组胺药、葡萄糖酸钙、抗凝治疗等,并行抗感染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自拟祛风化湿通络消癜汤等内服加消肿止痛散淤消癜汤外治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85.7%,总有效率95.2%;对照组临床治愈率68.4%,总有效率89.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两组临床治愈患者随访3个月,治疗组21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4.8%,对照组复发2例,复发率10.5%,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关节型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分期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型功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分期活血化瘀法,随症加减,治疗功血39例。结果: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5例,愈显率为82.06%,总有效率为87.18%。结论:中药分期活血化瘀法治疗功血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疗法组和对照组,综合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中药拔罐、颈椎牵引、针刺、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共治疗28 d。[结果]综合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2.73%。[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疗效短,疗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