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藿朴夏苓汤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藿朴夏苓汤世人皆以治外感温热病,笔者在临证多用于内伤杂病,每收奇效。该文治验四种病证,为胃炎、乙型肝炎、胆囊炎、膀胱炎,皆以本方治愈。并提出运用本方治疗内伤杂病时要抓住要点,虽以四诊合参,但以舌诊为凭,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皆为用本方的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病湿热证大鼠血清、舌组织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IL-17在温病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干预组第25天起予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连服7d.于造模后4,24,48,72h4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的水平,SP免疫组化法检测舌组织IL-17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点均高于正常组(P <0.01),随时点变化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4h时最高;随病情加重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中IL-17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r =0.671,P<0.01;舌组织:r=0.714,P<0.01).干预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随时点变化呈下降趋势,在各时点均低于模型组(P<0.01)而高于正常组(P<0.05,P<0.01);随病情加重干预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血清中重度组与轻度、中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在舌组织中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仍呈正相关(血清:r =0.476,P<0.01;舌组织:r =0.546,P<0.01).结论:IL-17参与了温病湿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与温病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加味藿朴夏苓汤可降低温病湿热证大鼠IL-17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血清与舌组织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应用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后的影响,探讨IL-23在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干预组第25天起予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连服7d。于造模后4、24、48、72h四个时相点分批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23的水平,sP免疫组化法检测舌组织IL-23的表达。结果湿热模型组大鼠血清与舌IL-23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药物干预组则在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随时间点变化模型鼠血清与舌IL-23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4h时最高;血清IL-23的含量水平48h和72h时相点分别与4h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相点与24h时相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IL-23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湿热模型组病情分级为轻、中、重度的大鼠血清与舌IL-23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IL-23参与了湿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变化与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加味藿朴夏苓汤可减少温病湿热证大鼠IL-23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藿朴夏苓汤对链脲佐菌素(STZ)+CCl4合并诱导的糖尿病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STZ+灌胃40%的CCl4法建立糖尿病肝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藿朴夏苓汤组和格列本脲组.给药6周后,测定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研究藿朴夏苓汤对糖尿病肝病大鼠的血糖、肝功能、血脂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等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藿朴夏苓汤能显著降低大鼠的空腹血糖(BG)(P<0.01),ALT、AST、TG、TC以及LDL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HDL含量显著增高(P<0.01),进而抑制大鼠肝内Ⅰ型胶原蛋白的形成,导致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结论 藿朴夏苓汤具有明显改善STZ+CCl4诱导的糖尿病肝病大鼠的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6例给予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限制饮食等;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藿朴夏苓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藿朴夏苓汤治疗抗生素致黑腻苔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传统中医认为,病人出现黑腻苔多因病期较长、病情复杂严重所致,是湿热或寒湿深重或肾亏水泛的表现。但临床因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广泛且大剂量使用而引起患者出现黑腻或灰腻舌苔已屡见不鲜。在较大剂量或较长时间运用抗生素后,特别是住院病人大剂量静脉滴注抗生素后,患者舌面上常出现黑色或灰黑色厚腻苔,并伴有上腹不适、腹胀、纳差、口粘、大便干结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笔者从中医施证论治,采用《医原》名方藿朴夏苓汤辨证治疗该类黑腻苔患者68例,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藿朴夏苓汤对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TNF-α、IL-10及血脂的影响,探讨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自然环境+普通饲料饮食)、湿热模型组(湿热环境+高脂饲料饮食+大肠埃希菌灌胃)、药物干预组(湿热环境+高脂饲料饮食+大肠埃希菌灌胃+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体温、体重、食量、饮水量、症状和舌苔变化,检测血脂、血清TNF-α、IL-10的水平.结果:湿热模型组体温,TC、TG、LDL-c,血清TNF-α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01),体重、饮水量、食量减少和HDL-c水平降低,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01);药物干预组较湿热模型组饮水量、食量增加,血清TNF-α、IL-10水平降低(P<0.05);药物干预组较正常对照组除TNF-α明显升高(P<0.05)外,余观测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味藿朴夏苓汤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减轻TNF-α对血脂代谢的影响,从而达到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的目的而发挥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益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Hp、抑酸及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藿朴夏苓益胃汤。两组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疗效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2.95±1.47)明显少于对照组(6.91±1.65)(P0.05)。Hp阴转率治疗组为46.67%与对照组43.4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藿朴夏苓益胃汤治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藿朴夏苓汤出自《医原·湿气论》,全方由11味药物组成,原方用以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者。倪青教授从病证结合角度,认为藿朴夏苓汤方证病因在于“湿”,病变脏腑多在中焦脾胃。患者多以超重或肥胖、倦怠乏力、纳食不香、食后困倦、小便混浊、下肢水肿、大便黏腻为主症,舌苔表现为苔白厚腻或微黄而腻。从病证结合的角度,倪青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各个发展阶段患者,只要以脾失健运、湿浊内蕴为关键病机,均可选用藿朴夏苓汤为基本方加减,根据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可对于处方进行化裁。 相似文献
11.
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小儿轻症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以西药抗病毒、对症治疗为主,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观察3~6d,观察主要临床表现和住院时间,对比总结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显效65.2%,有效30.4%,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显效15%,有效50%,总有效率65%,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人在发热、手足口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轻症手足口病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加减藿朴夏苓汤配合胃动力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加减藿朴夏苓汤配合胃动力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治疗组(简称综合组)31例、中药治疗组(简称中药组)及西药治疗组(简称西药组)各20例.综合组予加减藿朴夏苓汤口服,配合胃动力治疗仪治疗;中药组予加减藿朴夏苓汤口服;西药组予盐酸伊托必利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口服,3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对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VAS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6.8%,优于中药组的80.0%及西药组的75.0% (P<0.05).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上腹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综合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综合组及中药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加减藿朴夏苓汤配合胃动力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藿朴夏苓汤合玉屏风散治疗肥胖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糖尿病肾病专科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糖尿病病人172例,其中糖尿病肾病者67例,肥胖者42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者24例,运用藿朴夏苓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其中肥胖者2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加减增液汤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减增液汤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银黄含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减增液汤治疗,并随症加减。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减增液汤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沙参麦冬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院收治的CVA发作期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给予孟鲁司特钠片10 mg口服,1次/d,必要时吸入短效激素(布地奈德),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沙参麦冬汤口服,1剂/d,2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患者主要症状、证候积分情况,测定患者呼气峰流量变异率(PEFR)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VA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53.3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改善方面,咳嗽症状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63.33%;咽痒症状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55.00%;气急症状治疗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55.00%;咳痰症状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6.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PEFR为(10.41±1.45)%,显著低于对照组[(17.22±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2为(12.18±2.28)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9.46±1.12)μ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IL-6为(43.22±14.29)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62.64±15.21)μ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NF-α为(0.59±0.24)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0.89±0.2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沙参麦冬汤治疗CVA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悦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2):98-100
目的:探究泻心导赤汤加减治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疱疹性口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静脉滴注阿昔洛韦3~5 d,剂量10 mg/kg,同时加用维生素C辅助治疗;观察组则选择泻心导赤汤加减(黄连1 g、生地黄10 g、川木通6 g、灯心草1 g、甘草3 g、口干者加用芦根5 g、花粉4 g;小便短黄者加栀子、竹叶、生石膏各4 g)治疗,观察2组发热持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治疗时间分别为(2.87±0.92)d、(3.37±1.49)d、(5.34±2.01)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3.54±1.31)d、(4.12±1.83)d、(6.72±2.36)d(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P0.05);2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且治疗中血常规、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应用泻心导赤汤加减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可在保证药物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得优于西药的治疗效果,且缩短愈合时间,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组和人工泪液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西医临床总疗效、视力、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染色。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安全性较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龙牡二妙汤治疗湿热蕴肤型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为湿热蕴肤型湿疹的患者70例,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西替利嗪加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应用加味龙牡二妙汤加外用中药洗剂治疗,疗程8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病变面积、皮损严重程度、瘙痒程度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ASI)、瘙痒程度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ASI积分,VAS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事件,对照组在服药期间有5例出现不良事件。结论加味龙牡二妙汤治疗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明芪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周围血嗜酸性细胞、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加味明芪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并随机设单纯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治疗前后查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及测定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明芪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