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燕军  孟江  蒋素英 《中外医疗》2010,29(13):142-142
从"治未病"理论出发,阐述"治未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意义,如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具体措施,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病防危”,把糖尿病及并发症杜绝在萌芽状态,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方法研究近十年文献,总结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病因病机及危害,阐明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和降低患病率的作用。结果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和降低患病率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糖尿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更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方法 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防治糖尿病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糖尿病的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比单纯西医观点进行宣教效果更好.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4):498-499
据调查,近年糖尿病以其极高的发病率及致命的危害性成为国人十大死因之一。面对西医治疗的种种弊端,不妨考虑从中医养生中的"治未病"角度进行论治。对于未患人群实施高危防病,对已患人群则要既病防变,将疾病控制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因此,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治未病”思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中,"治未病"思想由来已久,从古至今都一直为各医家推崇,被视为治病救人的最高层次。目前,"治未病"思想可以指导多种疾病的防治,无论在预防、治疗,还是康复阶段,都可以体现出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文章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已愈防复三个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方面综述了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强调早期防治的重要性。[方法]检索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全面总结传统危险因素以及最新发现的危险因素。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大方面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结果]对尚未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并及时给予干预,能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对已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能降低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危重病的发生率。[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控制及干预,贯彻“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思想,能有效的减少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早期诊断的技术及指标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治未病"理论体系源流、内容的研究,以脂肪肝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为依据,探究脂肪肝临床诊疗思路和方法。提出应依照"治未病"基本内容未病先防、己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四阶段辨证论治,治则各有侧重,注重危险因素、原发疾病、扶助正气等原则,将"治未病"理论贯穿脂肪肝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注重养生,有病早治、重视整体,既病防变、全面调理,愈后防复、寓养于治等多方面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策略,以期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不断丰富"治未病"的内涵,为维护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状态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内经》中"治未病"的实质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概而言之,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时,固护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已病之时,防止疾病传变;病情缓解之时,预防复发。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几个方面来论述《内经》中"治未病"理论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中医治未病之养生内涵,根据四时、阴阳变化揭示中医治未病养生的相关理论及"治未病"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治未病干预防治的着眼点在于"消患于未兆""济嬴列以获安"。通过养生健体,消除未起之患的使动、促发因素,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体证合一,实施早起干预、治疗,防止其向疾病的转换。更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来调养精神情志和生活起居,使体健神旺,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最终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养生保健目的。  相似文献   

11.
霍岩 《医学综述》2012,18(11):1709-1711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威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迫在眉睫。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值得关注。只有通过健康饮食,适当锻炼,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定期体检,坚持服用有效预防、治疗药物,才能有效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在此就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亦是指导我们治疗疾病与养生保健的关键原则之一。两千年后的今天,在各种疾病和亚健康问题肆虐的情形下,"治未病"为人类提出超前性的现世指导。该文将从治未病的哲学渊源、具体涵义、指导意义及基因启示等方面作了简要探析、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中医治未病信息数据元相关概念,阐述并实施中医治未病信息元标准编制,包括信息数据项收集、概念数据模型研究、数据元提取方法、规范化、编码等并展示提取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北京市中医医疗机构新增治未病收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风险,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设计风险评价表,采用风险分析法判断新增治未病收费项目的风险等级.结果:风险评价表一级指标的综合风险等级均为C级,二级指标中,新增治未病项目过度使用、增加非中医治未病项目的使用或挂靠收费、医保基金支出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5.
温病是感受温热病邪,以发热为主症,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养阴法的合理运用在温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则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论述了"治未病"思想对温病养阴法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温病是感受温热病邪,以发热为主症,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养阴法的合理运用在温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则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论述了"治未病"思想对温病养阴法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医“辨体-辨证-论治”在对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思路中的突破。通过对患者中医体质的判定,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证候类型的转变及预后并指导治疗。旨在不仅治疗即病的中医相关证候,而且调整各种偏颇’的体质,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治未病"思想防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出现血脂升高的非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防预组患者应用"治未病"思想进行综合干预,常规组患者则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高脂血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防预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且高脂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防预组患者的血脂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治未病"思想在防治高脂血症中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避免或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广远  张静喆 《医学综述》2013,19(1):144-146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肝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尤其是治疗性ERCP在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因ERCP是有创技术,难免出现一些并发症,ERCP术后胰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主要与胰管显影、插管困难等诸多因素有关。虽然ERCP术后胰腺炎的防治方法很多,如术前预防用药、术中放置胰管支架、鼻胆管引流等,但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随着ERCP诊治技术的广泛开展,其防治已成为热点,近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