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技巧及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到我院进行静脉输液3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采用留置针穿刺方式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统计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患儿(n=300)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96.67%(290/300)。结论护理人员精确、娴熟的操作流程能够有效提升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楚,有利于建立和谐良好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蒋星美 《中外医疗》2011,30(30):76-76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方法我科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效果观察。结果留置针易于固定,留置时间长。结论该穿刺方法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我院在临床中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经验体会内容对小儿留置针留置部位穿刺方法固定方法留置针封管置管期间护理的详细阐述体会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方法:对入院200例0~50d患儿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为患儿减少了痛苦。结论:静脉留置针方便了临床用药,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因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从而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可保护患者的静脉,同时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现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留置针留置失败.现将造成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雪瑾 《大家健康》2016,(2):186-186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住院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100例患者中,10例进行耳后静脉穿刺,30例进行额浅静脉穿刺,30例进行颞浅静脉穿刺,30例进行正中静脉穿刺。穿刺成功98例,穿刺成功率为98%。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护理人员掌握了一定的穿刺技巧,穿刺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分析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相关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输液治疗的300例患儿,其中男患儿176例、女患儿124例。结果进行穿刺的300例患儿中,一次穿刺成功的有281例,成功率高达93.7%。经过5天左右的留置时间发现,进行穿刺的患儿均未发生皮肤感染和相关的静脉炎。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能高效地保持静脉通畅,避免了反复穿刺,降低了患儿痛苦,阻止了静脉炎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此技术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血管采用不同的送管方法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 笔者根据本科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登记本,将改良前的200名患儿作为对照组,改良后200名患儿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 针对不同血管采用不同的送管方法 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求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提高成功率.方法 对留置针一次穿刺失败进行原因分析,根据穿刺时有无回血的情况分别进行5m1注射器回抽、推少许生理盐水、或退留置针至皮下重新穿刺等方法.结果 2006年5~12月使用留置针一次穿刺失败的170例进行补救,92例成功补救,补救成功率为54%.结论 对小儿留置针一次穿刺失败后采取补救措施是提高穿刺成功的可行的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院儿科留置针的开展使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88-88,92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总结我院儿科2009年1月~2010年6月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的开展使用情况和护理体会。结果:在使用的643例小儿浅静脉留置针中,留置时间最长达7 d,最短2 d,平均4.3 d。结论:留置针因其易固定、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减轻患儿痛苦而得到家长和护士的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泵控下使用静脉留置针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将174例需留取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同时使用输液泵控制液体速度,对照组按常规只使用静脉留置针。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使用输液泵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位儿童病患,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选择通过静脉留置针实施穿刺的输液的具体操作方式以及所取得的护理作用效果。就其中的留置针穿刺不成功问题以及留置在静脉内的时长未达到预期等问题,结合小儿自身以及护理工作的开展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同时给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在所接受护理的100名儿童患者中,留置针在患儿静脉中留置的时间在27d范围内,经统计计算平均时长为5d。其中有1名患儿出现皮肤针刺点周边小范围轻微感染的问题,没有患儿发生由于静脉置留针而导致全身范围内的皮肤感染问题。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运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75%酒精擦片应用于儿童浅静脉留置针皮肤消毒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9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病房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使用75%医用酒精擦片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使用0.5%安多福进行皮肤消毒。分别于消毒后15 s、30 s和1 min进行细菌采样,比较两组消毒效果、待干时间、操作时间、经济成本等。结果观察组在15 s、30 s和1 min时细菌菌落数目均低于国家标准,达到消毒目的;观察组的待干时间[(9.36±1.62)s]、操作时间[(10.14±2.28)min]少于对照组[(15.61±2.16)s、(12.21±0.94)min],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在经济成本比较(14.35元比15.36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5%医用酒精棉片用于浅静脉留置针消毒能达到消毒效果,且待干时间和操作时间短,提高了临床静脉穿刺的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靳亚斌 《吉林医学》2014,(7):1496-1498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提高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调查600例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分析留置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发现其不安全因素主要有用留置针穿刺留取血标本时易形成血栓、输液滴注不畅、留置时间短或意外脱落、输液外渗不易察觉、拔针不当、针眼机械摩擦后形成疤痕、封管液肝素剂量难把握等。结论: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风险管理,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可提高患儿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应用效果.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新生儿180例,随机选择9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四肢静脉穿刺输液.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留置针脱落、静脉炎、药物外渗、留置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留置针穿刺输液过程中,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能防止留置针脱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并且可以延长留置时间.该穿刺操作简便易行、易学、无需特殊的设施设备,经济实用,纸胶布,适宜在新生儿病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不同部位外周静脉留置留置针的优缺点。方法将406例孕32~35w早产儿按不同外周静脉部位分为两组,四肢静脉组203例,腋静脉组203例,分别观察两组不同部位静脉留置留置针情况和留置针留置时间,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腋静脉留置留置针后局部出现肿胀、渗液、静脉炎等均比四肢静脉少,留置时间更长。结论需要外周静脉营养的早产儿可以选择腋静脉留置留置针,这样可以减少穿刺频率和对患儿的不良刺激,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淑琼 《四川医学》2010,31(9):1398-1399
目的探讨首次进行手背静脉留置针对留置针临床普及使用的影响。方法对200例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首次留置针的留置部位选择在手背静脉靠近中指的血管作为观察组,200例静脉留置针首次留置部位为手臂静脉作为对照组。对患者接受所需要的时间、第2次接受留置针的态度、患者对留置针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所需要的时间为(1.5min±12s);对照组需要(9.5min±22s);第2次接受留置针时,观察组同意率为47%,对照组为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留置针的评价上,观察组对留置针的认可率为48%,对照组为34.5%。结论首次进行静脉针留置,选择手背靠近中指的血管,有利于留置针的普及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马宁  张自力 《中国病案》2012,13(1):64-65
目的针对门诊输液患者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后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总结合适的护理方法,提高留置针在门诊输液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使用留置针的门诊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使用后出现的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76例使用留置针的门诊患者接受调查,患者使用中认为肢体活动受影响(40例),担心使用安全(53例),出现固定不牢(43例),其中在担心使用安全上,初次使用与以往用过留置针的患者有差异(P〈0.05);夏季出现影响肢体活动和固定不牢现象更为明显(P〈0.05)。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对门诊患者进行留置针的宣教不够,另一方面在穿刺部位和固定方法上有待改进。结论要提高门诊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加强门诊患者留置针的健康宣教,护士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在穿刺部位和固定方法上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9.
赵婷  张姝 《当代医学》2016,(6):122-124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中外周静脉留置针预防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502例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护理方法、纳入研究因素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502例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中,28例发生感染,其中5个研究因素年龄、性别、留置部位、留置季节、封管方式会影响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感染发生率大于年龄<65岁的发生率(P=0.039),男性大于女性发生率(P=0.022),手背浅静脉感染率大于肘正中静脉及手腕静脉感染率(P=0.14),快速封管造成的感染率大于脉冲式封管感染率(P=0.002),而输液量、留置季节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感染的因素有封管技术、穿刺部位的护理、无菌技术操作、药物渗透压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等.规范的操作和管理可以预防外周留置针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创伤骨科患者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实施效果,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2013年1月-8月将我院骨科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82例纳入研究,其中2013年1月-4月实施护理对策前41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5月-8月应用护理对策41例患者作为品管组,比较实施对策后常见风险问题变化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浅静脉留置针导管堵塞,液体外渗,静脉炎方面品管组患者的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较对照组降低。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提高了浅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有效回避了护理风险,提高了创伤骨科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