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寻常型银屑病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本病不同时期常见症状的分布特点.[方法] 检索1949-2009年的有关文献,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寻常型银屑病的症状文献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症状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个时期出现频次前10位的症状和频次如下.进行期:黄苔277次、红舌272次、数脉263次、新皮损不断出现247次、皮损鲜红223次、小便短黄209次、弦脉205次、瘙痒195次、滑脉189次、心烦173次;静止期:细脉165次、皮损淡红97次、沉脉91次、缓脉87次、浸润肥厚83次、薄苔82次、皮损暗红73次、淡红舌73次、白苔68次、瘙痒62次;退行期:细脉121次、旧皮损消退85次、皮损淡红79次、沉脉75次、缓脉68次、淡红舌67次、少苔55次、薄苔45次、白苔40次、口干39次.[结论] 结合常见症状,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病机特点是阳热亢盛,静止期和退行期是正虚津亏或夹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气丸现代应用之方证、病机与治法、药物化裁及剂量特点。方法:收集建国以来有文献记载的获效医案196例,利用Microsoft Excel建立资料数据表,录入成都中医药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开发的"中药复方分析"软件,对其证候、药物加减、剂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证候:根据频次的高低,居前8位的症状是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心悸、耳鸣、水肿、眩晕、尿频;居前3位的舌脉是舌质淡、舌胖、舌淡红,苔白、苔薄白、苔白腻,脉沉、沉细脉、脉细弱。(2)药物加减:原方药物使用频率为80%以上者依次为茯苓、山药、泽泻、附子、山茱萸、丹皮;加味药物频率为10%以上者依次为牛膝、黄芪、杜仲、五味子。结论:当代医家应用肾气丸的基本指征是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心悸、耳鸣、水肿、眩晕、尿频,舌质淡、苔白、脉沉;核心药物是附子、茯苓、山药、泽泻、山茱萸、丹皮;常加味的药物是牛膝、黄芪、杜仲、五味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HIV/AIDS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证候特点,探讨其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填写症状体征调查表,了解不同症状体征及脉象出现的频率,并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景洪地区HIV/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中医症状依次为:神疲,腰膝酸软,皮肤瘙痒,面色少华,咳嗽,身体困重,肢体倦怠,头痛,咽喉不适,易感冒,健忘等;舌象:最多见的是淡红舌,黄腻苔和薄白苔;脉象:多为复合脉象,其中弦脉最多见,其次为数脉、滑脉、沉脉、虚脉等。最常见的证型为:气血两虚、气阴两虚、痰湿阻滞、湿毒蕴结。结论:HIV/AIDS的病因主要是正气虚弱和毒邪外侵,其病理关键是虚劳和外感疫毒,主要分为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贫血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特点,研究其症状体征分布规律。方法通过病例回顾的方法,以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某课题病例资料为来源,对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AIDS合并贫血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1例病例,其中气血两虚证(A组)80例,脾肾阳虚证(B组)41例。A组中频率较高的症状有头晕与心悸,B组频率较高的症状有腰酸、腰膝无力、腰痛;体征中面色萎黄在A组出现频率较高,颜面浮肿、手足不温在B组频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淡红舌、痿软舌、黄苔、厚苔在A组频率较高,淡白舌、白苔、薄苔、齿痕舌在B组频率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脉、弱脉在A组出现频率较高,沉脉、迟脉在B组出现频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IDS合并贫血的患者中气血两虚证较脾肾阳虚证常见,中医四诊信息具有一定规律,需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全面收集心力衰竭的中医古籍医案文献,分别建立症状、用药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症状及用药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收集到符合标准的医案文献334篇。心衰患者临床常见中医症状:喘息不得卧、胸闷、气短、心悸等;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胖大、苔白腻等;脉象:脉沉细无力、脉迟缓、脉结代、脉涩等;症状因子分析得出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阳不振等病机变化;心衰的症状聚类为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阳不振等;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相符合。临床常用中药频次为人参、附子、茯苓、桂枝、生白术等;药物种类频次为补气药、温阳药、利水药等;通过对高频次用药的因子和聚类分析,可以得出与归类频数统计相同结论,心衰患者临床常用药物为补气药、温阳药、利水药、化痰药、养阴药、活血化瘀药。结论心阳不振、气阴两虚、痰浊水饮内停、瘀血内阻为心力衰竭的基本证型,温振心阳、益气养阴、化痰利水、活血化瘀为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45RA和CD45RO的表达情况,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45RA和CD45RO的表达,取10例正常人的躯干皮肤做正常对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45RO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45RA的表达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以记忆性T淋巴细胞为主,推测细胞免疫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774例COPD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红(33.5%)、苔黄(67.1%)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则以痰热壅肺证(18.9%)为最多,在中医证候与舌色、苔色的关系方面,痰热壅肺证中以舌红苔黄所占比重最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淡红(43.5%)、苔白(55.9%)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则以肺肾气虚证(12.7%)为最多,在中医证候与舌色、苔色的关系方面,肺肾气虚证中以舌淡红苔白所占比重最大。结论:本研究显示,急性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红、苔黄出现频率最高。反映了急性期主要表现为以痰热为基本特点的证候特点。稳定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淡红、苔白出现频率最高,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着病情好转,舌象逐渐趋于正常或体现出本虚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论治艾滋病的证候规律。方法:采集101例HIV/AIDS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统计本次调查人群的症状及证候出现频次,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相关症状。结果:乏力、健忘、烦躁、腰膝酸痛、抑郁等症状出现频率高于50.0%;舌象中淡红舌占44.6%,红舌占39.6%,白苔占57.4%,厚腻苔占46.5%;脉象中细脉占35.6%;证候中脾肾两虚证所占比例最高,为53.5%。结论:HIV/AIDS患者多以脾肾两虚证为主,以虚证居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初发部位和现分布情况及各期的皮损类型。方法用Epiinfo软件,对临床收集的52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52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皮损以点滴状居多,稳定期患者以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为主,环状、带状则少见。而退行期则以点滴状、钱币状、环状、带状多见。②10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的初发部位和421例再发患者皮损的现分布部位均以头皮最多,其次是小腿、肘、大腿等,最少见于粘膜、甲、外生殖器等。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累及头皮最多,其原因大概与头皮的解剖部位和外界刺激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初发部位和现分布情况及各期的皮损类型。方法 用Epi-info软件,对临床收集的52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52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皮损以点滴状居多,稳定期患者以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为主,环状、带状则少见。而退行期则以点滴状、钱币状、环状、带状多见。②10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的初发部位和421例再发患者皮损的现分布部位均以头皮最多,  相似文献   

11.
216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证候特点,确定其主要的症状表现,指导通腑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的症状表现,对症状进行频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前46位高频症状经因子分析后提取出19个关键症状。特异性症状聚类分析结果为:鼻鼾、痰鸣、气促、声高气粗、口臭、头痛、腹胀、胸闷、心烦易怒、躁扰不宁、虚烦不眠聚为第一类,咽干、口渴、口苦、口干聚为第二类,倦怠乏力、气短聚为一类,咳嗽、大便秘结各单列一类;舌苔脉象聚类分析结果为:沉脉、舌生瘀斑、厚苔、白苔、红舌、数脉、紫舌、少苔、细脉聚为第一类,腻苔、滑脉、弦脉、黄苔聚为第二类,淡红舌单列一类;黄腻苔、弦滑脉是临床中常见的组合。结论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属本虚标实,实性证候要素以痰、热、瘀、腑实为主,虚性证候要素以气阴两虚为主。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要动态地辨证应用,同时注意与扶正法的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云南南部地区艾滋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分析证候特点。方法使用四诊信息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资料。结果常见症状依次为:腰膝酸痛、情绪抑郁、烦躁、乏力、咽干口燥、健忘、头痛、神疲、夜尿、失眠、咳痰、头晕、心悸、咳嗽、口淡;舌象:以淡红舌、红舌、薄白苔为主,齿痕舌和厚腻苔也很多见;常见脉象依次为:细、弦、数、沉、滑脉;病性:最常见气虚、阴虚、气滞;病位:主要累计肾、脾、肝;证型:ⅡA期常见气阴两虚、肝气郁结、脾肾亏虚、肝郁脾虚,ⅡB期常见气阴两虚、肝肾亏虚、肝气郁结,Ⅲ期常见脾肾亏虚、气阴两虚、脾气虚弱。结论患者普遍具有多项临床症状体征,病性多样,病位复杂。证候多为复合证候,总体上具有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的特点,随着病程进展呈现出从气阴虚损向脏腑亏虚发展的演变特点,脏腑主要累及肾脾肝三脏。精神心理症状很常见,在病情轻浅的ⅡA期合并肝郁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揭示肝胆湿热证的证候特点。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篇文献进行资料汇总,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及舌脉分布规律。结果:70篇慢性乙型肝炎关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共30个,以尿黄、口苦、纳差纳呆、胁肋胀痛、脘腹胀闷、身黄、目黄、恶心、乏力、口干、大便黏滞、大便干、厌油腻为常见症状。舌象多为舌红苔黄腻,脉象多为弦滑数。结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于2004年5月湖北宜昌拟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的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可能存在与临床不符之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归纳与探讨桃核承气汤治疗小便异常的证治规律.方法 手工检阅文献中运用桃核承气汤治疗小便不利的相关医案,采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频次分析与关联分析,对所纳入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6例医案,桃核承气汤治疗的小便异常主要见于癃闭、血淋、尿血、石淋等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确定其主要证候和次要证候,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观察16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3类证候特点:第一类,巩膜黄染重度,黄疸程度重,皮肤黄染晦暗,发热重,精神萎靡重,腹胀重,腹胀轻,呕吐重,大便颜色灰白,尿少色黄重,腹壁静脉曲张轻,腹壁静脉曲张重,肝大重,肝质地韧,肝质地硬,舌质紫黯,指纹紫;第二类,巩膜黄染中度,黄疸程度中.面色无华重,食欲不振重,食欲不振轻,呕吐轻,尿少色黄轻,便溏重,便溏轻,舌苔黄,舌质红;第三类,巩膜黄染轻度。黄疸程度轻,皮肤黄染鲜明,发热轻,精神萎靡轻,面色无华轻,肝大轻,肝质地软,大便颜色灰白。大便颜色黄,舌质淡.舌苔薄白,指纹淡。结论:婴儿肝炎综合征主要分为湿热郁蒸、寒湿阻滞、气滞血瘀3个证型,病因主要为湿邪,其病理关键是湿阻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表现.[方法] 在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专家调查问卷,预调查信度(Cronbach α系数):0.96和效度(累积方差贡献率)82.22%,分半信度 (Guttman Split-half): 0.90、分半相关系数:0.87.对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经球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提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专家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8份,失访12份,失访率2%(小于<15%),总体信度0.97和效度73.11%,分半信度0.92、分半相关系数0.91.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特征表现如下:病史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年老、环境污染、微循环异常;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体质不良、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腑实壅塞、气候变化、房事不节;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证、肝风内动证、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症状有倦怠乏力、语言不利、肢体麻木、头昏/头晕/目眩、感觉异常/感觉减退、黑蒙、头胀痛、口角流涎/流涎;舌象有舌淡、舌暗/舌黯/舌暗红/舌暗淡、舌绛红/舌红绛、苔薄白、苔白腻、无苔、苔白;脉象有脉弦滑、脉涩/脉细涩、脉细/脉细弱、脉虚/弱. [结论] 以上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前期文献系统评价的结果,对学会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不同舌象下的骨髓象差异,探索其舌象与骨髓象的相关性及舌象的MDS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325例住院第一诊断为MDS的患者病历资料,收集并记录入组MDS患者的舌象资料(舌色、舌体、苔色、苔质、舌苔干腻情况)及骨髓检查资料(原粒细胞比例、早幼粒细胞比例、总单核细胞比例及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比例、形态异常情况以及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发生情况。以不同舌象特点为分组依据,利用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各舌象特点下的骨髓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总单核细胞、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比例及ALIP和其他形态异常的发生率,若基线不齐则再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最优尺度回归、Mantel-Haenszel分层方法控制基线水平后进一步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00例MDS患者,其中142例(71.0%)患者进行了铁染色,133例(66.5%)患者进行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经检验,舌色暗红、舌色淡、黄苔患者骨髓原粒细胞比例分别高于非暗红舌患者(中位比例11.00%vs 2.50%,P=0.001)、非舌色淡者(中位比例4.00%vs 1.75%,P=0.001)、白苔患者(中位比例5.25%vs 2.00%,P=0.024),淡暗或淡紫舌患者骨髓原粒细胞比例、早幼粒细胞比例高于非淡暗或淡紫舌患者(中位比例5.00%vs 2.50%,P=0.038,2.50%vs 1.00%,P=0.023),干苔患者早幼粒细胞比例高于腻苔患者(中位比例9.00%vs 1.50%,P=0.042),骨髓原粒细胞比例的最优尺度回归显示舌色暗红患者评分高于其他舌色患者(2.752分)。暗红舌、干苔患者中ALIP的发生率高于非暗红舌患者(发生率50.00%vs 21.49%,P=0.028)及腻苔患者(发生率100.00%vs 12.20%,P=0.001)。Logistic回归亦提示,控制年龄的影响后,舌色暗红患者ALIP发生率高于非暗红舌患者。骨髓有ALIP患者其原粒细胞比例亦高于无ALIP患者(7.00%vs 2.00%,P=0.000)。结论:暗红舌、黄苔、干苔可能与MDS不良预后间接相关;望舌可用之以动态评估MD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