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常见病种,病情缠绵反复,中医辨证以湿、热、瘀、虚为关键。三焦主运行水液和通行元气,而湿热下注,败精瘀阻是前列腺炎发生的基本病机,所以祛除湿热和败精等病理产物,从三焦论治前列腺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虚实夹杂为病理基础,燥、痰、瘀、毒互结是本病的病理关键,久病入络是其发展的常见趋势。中医辨证分为:以脏腑辨证为主,从脾、肝、肺、肾论治;以气血津液辨证为主,从气、血、阴津、痰瘀、瘀热论治;以三焦辨证为主,从上、中、下三焦论治。治以滋阴润燥为主,佐以除湿、化痰、祛瘀、解毒、通络等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金元明清医家辨治燥证的学术思想。[方法]通过学习古代医著,分析医家对燥证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阐述,总结医家辨治燥证的特点。[结果]刘完素总结燥的病理为血枯、津亏,症候为内在脏腑组织干燥及外在皮肤干燥的紧敛燥涩之象,列治燥十一方;喻嘉言提出了秋燥病名,总结出"燥病必渴"的临床特点,提出治疗燥证多从肝肺入手,并自制清燥救肺汤用治温燥伤肺;费伯雄提出温燥和凉燥之分,并以五脏分证论治秋燥,强调"和法缓治";叶天士指出燥证有内伤、外感之分,以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为核心,提出上燥治气、下燥治血,并制定了具体的治疗方法;吴鞠通将秋燥按上、中、下三焦辨治,指出秋燥可沿三焦次第相传,并创立杏苏散、桑杏汤、沙参麦冬汤。[结论]金元明清医家在辨治燥证的理法方药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对后世医家研究和诊治燥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景岳全书》总结前人从火论治三消的理论及经验,提出三消之病,三焦受之,并从壮火、相火以论之,认为壮火上灼肺阴,中伤脾胃,下燥肾阴,发为三消;同时张氏认为三消之火亦有本于肾者,使三消从火论治的理论渐趋完善。治疗方面,上消从实热、虚热治之,中消从实火、虚火治之,下消之热多从虚热治之,并创玉女煎、秘元煎以为用,对后世消渴辨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教材把三焦列分为三个层次 :脏腑之三焦、部位之三焦、辨证之三焦。是一很大的改进。可惜在具体的分层次的论述中 ,又含混模糊。认为三焦的形态结构是“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 ,其功能是疏通水道 ,运行水液”。对此观点 ,笔者不能苟同。认为不同层次的“三焦” ,其概念的内涵、外延有较大的差异。脏腑之三焦是机体内客观存在的空隙 ,其功能是通行诸气、运行水液 ;部位之三焦 ,是对人体上中下部位三个部位的划分 ;辨证之三焦 ,是用于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和体系。  相似文献   

6.
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病理变化与三焦的功能息息相关.上焦从心肺论治,以宣散为主;中焦从脾胃论治,以健运为主;下焦从肝肾论治,以滋养升清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从三焦论治,以脾肾为本,以祛痰瘀为要,令三焦通利,常收显效.  相似文献   

7.
从病机层面探讨干燥综合征继发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在“玄府气液”“阳气怫郁”理论指导下,“三焦燥热怫郁”贯穿其始终。“三焦燥热怫郁”是指燥热太甚,三焦肠胃之腠理怫郁结滞,致密壅塞,由此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伴随痰瘀内生搏结,水液不能渗泄浸润于外、荣养百骸,导致清窍、皮毛失养而干燥,后期渐及肺脏,肺叶痹阻,不荣而痿,形成干燥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根据燥邪“急坚”的特性,淡剂为本以培胃土,辛剂、甘剂、咸剂为标并顾脾肺肾三脏,达标本兼治之功,为临床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痰饮与瘀血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痰饮的形成涉及了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其中肺不宣发肃降、脾不运化水湿、三焦决渎失职可引起水液输布障碍,而水液输布障碍的关键在于脾和肺。脾不运化水湿,聚而为饮,肺不宜发肃降,停而为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之气化失职,膀胱藏津失常则水液不能排泄,停聚于内而为饮,因肾主水液排泄,决定着胃能否受纳水液故“肾者,胃之关也。”但无论涉及何脏腑,痰饮形成的结在于水液的停蓄。  相似文献   

9.
在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施治过程中,无论从心论治、从脾胃治、从肾论治、从瘀论治、从痰论治、从气论治、从火毒论治等诸多观点,都只是对三焦整体气化失常中某一发病环节的个别侧重。只有三焦气化功能正常,气血津液通道通畅,五脏安和,才能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所以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应考虑到三焦气化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扩宽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名中医邵长荣教授应用三焦辨证法治疗痰浊咳嗽。上焦之痰从肺论治,中焦之痰从脾论治;下焦之痰从肾论治。对痰浊咳嗽的辨证治疗具有指导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近代浙江省名中医叶熙春治疗水肿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翻阅并研读叶熙春的相关存世医学著作,选取其中典型水肿案例三则,结合经典文献以及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总结、概括叶熙春从三焦论治水肿的经验。[结果]通读《叶熙春专辑》,选取案例三则,一为肺卫郁闭,治以开宣肺气、佐利水道;二为脾虚水泛,治以扶脾理气、崇土制水;再则为火衰水停,治以暖肾通阳、温脾化饮。叶熙春从三焦论治水肿的经验之要可概括为,详查三焦气机利与不利贯穿全程,注意肺气郁滞与否,肾阳脾阳气化健运与否;兼观病之由来,患者体质如何,且以培补先后天以巩固疗效,主张阴阳平和,药至病所,攻伐无过。[结论]名中医叶熙春从三焦论治水肿,疗效肯定,其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选取2例典型临床病例举要,分享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之经验。文章认为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是"太阳少阴二关失守",提出紧守太阳少阴二关,重视对脾土的培植,以肺脾肾三脏论治,强调三焦气化在水液通调、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小儿体质特点,辨明疾病演变过程中的阴阳偏盛,灵活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名中医邵长荣教授应用三焦辨证法治疗谈浊咳嗽,上焦之痰从肺论治,中焦之痰中脾论治,下焦之痰从肾论治,对痰浊咳嗽的辨证治疗具的指导性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三焦     
回顾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论述,依据《内经》、《难经》之论,认定三焦当为独立一腑,并提出运行水液和通行元气为三焦主要生理功能,三焦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水肿,胀满之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方法]从《黄帝内经》运气标本中气理论以及三焦理论出发,逐层剖析、明确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相关问题如"燥""间质"的中医内涵以及"间质性肺病"发生的中医病因病机,提出并探讨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结果]阳明从中气太阴湿土,燥湿互济,燥湿本源于寒热,由少阳三焦相火主导,而少阳三焦相火的来源在脾胃。"间质"为三焦腑腠理,间质性肺病发生的根本病机为少阳三焦功能失调。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多属于虚损性疾病,临床多见脾胃虚弱同时伴有阴火致燥热或兼有湿邪,即阳虚三联征。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气虚。治疗当以健运脾胃为本,脾胃健运则阳生阴长,而不能一味养阴润燥;病久累及下焦,当用甘润、温润之品补益精血;阴血亏久必致瘀血停滞,则当养血活血。[结论]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中医病本在脾胃,治疗当以健运脾胃为本。  相似文献   

16.
腠理相当于西医风湿病学结缔组织范畴。腠理反映的是三焦的功能。文章重点讨论三焦之"用"。首先,营卫之气生成与三焦密切相关,营卫调和则不得风湿病;其次,三焦与元真关系密切,三焦如常,水液及元真(包括元气和阴精)运行正常,风湿病不会发生。若三焦功能失调,元真不能通行,则会出现关节肿,口、眼干燥症,多汗或无汗之汗液代谢失常,胸、腹水、心包积液及蛋白尿、脱发、皮肤硬化等结缔组织病的表现。医者应宗《内经》《难经》所言,洞彻三焦失调的病机,治从燮理三焦气化入手。  相似文献   

17.
从肝之生理功能,经脉分布和前人论治经验等3个方面,讨论了肝脏与小便的关系。认为小便的生成与排泄,不仅与肺、脾、肾及三焦、膀胱有关,而且与肝脏有密切的关联。在治疗小便异常的有关病证时,除应考虑肺、脾、肾、三焦、膀胱等因素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肝脏对小便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从肝论治小便异常。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处西北,长期处于燥邪浸漫之中,而糖尿病患者多以湿邪为患,故新疆地区糖尿病患者多具有外燥内湿、燥湿相兼的体质特点,在西北燥邪下从湿论治消渴病可从法、因、证、治四点出发。西北外燥内逼、饮食失调、饮食不畅、脏腑失调皆可生湿,内易生湿留而致脾胃蕴湿证,西北干燥兼湿、燥湿相互转化、协同为病,以致消渴阴伤愈剧。分型论治可分为寒湿证与湿热证二者,治法均以健脾除湿为主,根据致病特点及病理因素转归结合临床症状表现,组方名为"消渴健脾汤"。但根据湿热病邪阻遏气机的病机特性发现,除湿不可过于温燥,否则易耗阴伤津,素体阴虚者多加注意,除此之外不可操之过急,更宜缓图之。在西北燥证视角下从湿论治消渴病,是结合地方治病特色基础对消渴病机的深刻把握,更是体现了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故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9.
消渴病机虽以阴虚内热为主,但仍应重视三焦功能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三焦燥郁,气机不行、津液不布,甚至化痰生瘀、津亏耗血,则病情加重,变证丛生。临证时应重视辛味药的使用,以其“辛以行气”“辛以润之”的功效调畅三焦,以助气机畅达、津液输布。故可在诸养阴润燥药中加入辛味药,一可防止诸养阴之品滋腻,二可疏通三焦、振奋气机、促进气化,以除三焦郁滞,并应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而选取辛寒、辛苦、辛温等配伍方法增强药效。然而,用药之时也需注意辛味药用量不易过大,旨在发散三焦郁滞,疏通气机、宣散郁热、布达津液,且用药时间不宜过久,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正气。  相似文献   

20.
三焦为六腑之一 ,人体脏腑中 ,唯它最大 ;通行元气 ,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是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探究三焦的具体位置 ,对于中医走向规范化、严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