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脓毒症(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假手术+外源性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组、假手术+H2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propargylglycine,PAG)组、CLP组、CLP+NaHS组、CLP+PAG组,每组各24只大鼠。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处死各组大鼠(即各组分6 h、12 h、24 h亚组)取血和心肌标本,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测定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采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SE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 结果 假手术各组及不同时点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12 h及24 h组相比,CLP 12 h及24 h组血清cTnI质量浓度以及心肌组织病理评分、心肌组织CSE mRNA、NF-κB表达、TNF-α及IL-10含量均升高(P均<0.05);与CLP 12 h及24 h组相比,CLP+NaHS 12 h及24 h组血清cTnI质量浓度以及心肌组织病理评分、NF-κB表达和TNF-α含量降低(P均<0.05),CSE mRNA表达和IL-10含量升高(P均<0.05);而CLP+PAG 12 h及24 h组血清cTnI质量浓度及心肌组织病理评分、NF-κB表达和TNF-α含量升高(P均<0.05),CSE mRNA表达和IL-10含量降低(P均<0.05)。 结论 H2S在脓毒症所致的心肌损伤中起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NF-κB表达、降低心肌组织TNF-α含量和提高心肌组织CSE mRNA表达、IL-10含量而保护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胺酮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氯胺酮组;每组各分为Ⅰ、Ⅱ、Ⅲ、Ⅳ4个亚组.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建立CLP脓毒症模型.术毕半小时开始给药,氯胺酮组肌肉注射氯胺酮50mg/kg,q12h,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直至大鼠死亡或5d观察期结束.每组的Ⅰ亚组大鼠观察5d的生存情况;Ⅱ、Ⅲ、Ⅳ亚组的大鼠于术前0h、术后4h,及以对照组的Ⅳ亚组各只大鼠的临终时刻为观察时相点,分别处死每组中一个亚组的大鼠测定血中TNF-α、IL-6及NO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对照组血清TNF-α、IL-6在CLP术后4h及临终时点均明显升高(P〈0.01);且TNF-α在CLP术后4h较临终时点高;IL-6在临终时点较CLP术后4h高;而NO在CLP术后的临终时点才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氯胺酮组血清TNF-α和IL-6在CLP术后4h及临终时点均明显降低(P〈0.01);NO仅在CLP术后的临终时点明显降低(P〈0.01).正常对照组5d生存率100%,对照组5d生存率0,氯胺酮组5d生存率60%;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的5d生存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氯胺酮能够抑制CLP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IL-6和NO的水平,从而提高大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青蒿素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青蒿素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and puncture,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观察青蒿素对CLP大鼠死亡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术后2、6、12、24、48和72 h大鼠血清LPS、TNF-α和IL-6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72 h大鼠肠粘膜形态学的变化;分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Ф),ELISA法检测青蒿素对LPS(100ng/ml)及热灭活大肠杆菌(3.5×107CFU/ml)刺激PMФ释放TNF-α及IL-6的影响.结果青蒿素组大鼠死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CLP术后血清LPS、TNF-α和IL-6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肠粘膜的损伤程度减轻;青蒿素对LPS和热灭活大肠杆菌刺激PMqФ释放TNF-α和IL-6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关系(P<0.01).结论青蒿素能抑制CLP大鼠巨噬细胞活化并减轻肠粘膜损伤,对CLP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然虾青素对盲肠结扎穿孔(ca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所致大鼠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Sham)组、CLP模型组和天然虾青素高、中、低剂量组。采用CLP法建立大鼠脓毒症AKI模型,造模后天然虾青素高、中、低剂量组即刻分别静脉推注虾青素100、50、25 mg/kg,注药后24 h按随机原则处死大鼠。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胱抑素C(cystatln C,Cys C)、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肾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appa B,NF-κB)的水平,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结果与CPL模型组相比,天然虾青素降低了血清SCr、BUN、BUA、Cys C、TNF-α、IL-6的含量及肾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天然虾青素对CPL所致的AK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IL-6、NF-κB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陈昊  乔丽旻  周超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06-108,149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盲肠结扎穿刺(CLP)模型,研究地塞米松对炎症因子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变化以及大鼠生存率影响。方法 78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CLP手术组、地塞米松(DEX)0.1 mg/mL治疗组(DEX),并建立假手术组(Sham)。DEX治疗组在手术完成后立即给予对应剂量的地塞米松。动物成模在各对应时间点取材,检测各组生存率、肺干湿重系数(W/D),MMP-9及TNF-α、IL-6、IL-8血清水平。结果在使用DEX干预后大鼠生存率有所改善,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炎症介质均出现下降,24 h组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组IL-6、MMP-9及IL-8差异有统计学结果(P〈0.01)。12 h组DEX干预后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干预组W/D24 h组和48 h均高于CLP组。结论脓毒症早期小剂量使用地塞米松可以有效的改善脓毒症的预后。地塞米松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改善脓毒症预后,地塞米松对于脓毒症晚期炎症因子水平MMP-9及IL-8的调控作用可能较TNF-α等早期炎症因子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脓毒症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和CLP+DEX组,每组36只。CLP组小鼠在CLP术前15 min腹腔注射1 mL无菌生理盐水,CLP+DEX组小鼠在CLP术前15 min腹腔注射50 μg/kg DEX。记录小鼠CLP术后24 h内的存活率,在CLP术后0、6、12、24 h时取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体外培养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分为脂多糖(LPS)组(1 μg/mL LPS)和LPS+DEX组(1 μg/mL LPS+0.2 μg/mL DEX),处理0、6、12、24 h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TNF-α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CLP+DEX组小鼠CLP术后24 h内的存活率高于CLP组(P<0.05),6、12、24 h时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L-6、IL-1β、TNF-α的水平均低于CLP组(P<0.05,P<0.01)。6、12、24 h时LPS+DEX组MLE12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TNF-α的水平和ERK1/2磷酸化水平均低于LPS组(P<0.05,P<0.01),6、12 h时JNK的磷酸化水平也低于LPS组(P<0.05,P<0.01)。结论 DEX能减少脓毒症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产生,提高脓毒症小鼠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和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脓毒症时核因子-kB(NF-kB)在肾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探讨脓毒症时肾功能降低的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6只作为对照组,另外24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模型,以术后2h、3h,4h,5h时限分为4组作为实验组。各组均测定肾脏组织NF-kB蛋白及肾细胞凋亡的情况,同时测定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CLP术后肾组织NF-kB蛋白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组NF-kB的含量达高峰,3h组相对较弱。CLP术后肾细胞凋亡数目与肾组织NF-kB蛋白表达相反。CLP术后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LP所致的脓毒症过程中,NF-kB蛋白表达升高,其活性增强可抑制肾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NF-α在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30),脓毒症组(n=30)。假手术组仅行盲肠探查术,脓毒症组采用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各组均于术后3、6、12、24与48 h时相点,经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DAO、TNF-α水平。结果血清DAO水平逐渐升高,于48 h时达到最高值,高于假手术组(P0.05);血清TNF-α水平在CLP术后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24 h达峰值,随后虽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TNF-α与DAO具有正相关(r=0.897,P0.05)。结论 TNF-α的异常升高,可能在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中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眼镜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CVF)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14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脓毒症组)、C组(CVF预处理组),各48只;各组按照标本采集点的不同又分为术后2、4、8、12、16、24 h六个时间点亚组,各8只。B、C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C组大鼠在CLP术前静脉注射CVF,而A、B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术后大鼠一般情况及腹腔情况,比较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TNF-α、IL-6和IL-10水平变化。结果:C组大鼠脓毒症反应较B组明显减轻;除术后8 h外,C组术后其他时间点TNF-α水平均低于B组(P0.05),其中B组术后2 h时TNF-α迅速升高达峰然后下降,但是术后12 h再次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C组术后4 h较2 h迅速下降,术后8 h再次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除术后16 h外,C组术后其他时间IL-6水平均低于B组(P0.01);除术后2、24 h外,C组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B组(P0.05),而且术后8、16 h两次达到峰值,呈双峰变化。结论:CVF可以有效维持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平衡并明显抑制脓毒症大鼠的炎症反应,同时TNF-α及IL-10的"双峰现象"也为免疫平衡理论及PICS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的规律与意义.方法应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复制脓毒症的病理模型,观察CLP后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0变化及心、肝、肺、肾功能和形态学损伤.结果在CLP模型上,血中TNF-α浓度3 h开始升高,6h达到峰值水平;血清IL-1β水平6h开始显著增高,24h达到峰值水平;血清IL-6水平3 h显著高于对照水平,12h达到峰值状态,至72 h显著低于对照水平;抗炎细胞因子IL-10在24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值,48h达到峰值水平,至72h恢复到对照水平;心、肾功能在12h出现显著改变,肝功能于24h出现显著改变.结论脓毒症早期存在外周血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多脏器功能不全与细胞因子表达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海拔脓毒症大鼠细胞因子表达和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海拔因素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和肺损伤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网络与脓毒症及某些高原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果洛州玛多组(4268m)、西宁组(2276m)和郑州组(112m)各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24)和模型组(n=24)。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于造模后2、6、12、24h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在相同时间点处死大鼠,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留取各时间点完整左肺组织做病理切片,右肺组织测定湿干(W/D)比重;记录模型组各时间点脓毒症大鼠死亡例数,统计其死亡率。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TNF-α、IL-6、IL-10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各组间相比较,随着海拔升高,炎症细胞因子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损伤情况呈递进性加重;模型组于造模6h以后肺湿干比重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脓毒症大鼠死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模型组各时间点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海拔越高,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越高,肺组织损伤越严重,脓毒症症状较低海拔者越重,脓毒症大鼠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旋毛虫及其虫源性蛋白对盲肠结扎穿孔(CLP)诱导的小鼠脓毒症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 分为假手术组、CLP组、旋毛虫肌幼虫(ML)预感染组、旋毛虫肌幼虫虫体可溶性蛋白(SMP)处理组和排泄分泌蛋白(MES)处理 组。ML预感染组于术前28 d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其余各组分别于术后30 min腹腔注射PBS或SMP(25 μg/只)或 MES(25 μg/只)。观察小鼠术后状态和72 h生存率,检测术后12 h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及TNF-α、IL-6、IL-1β、IL-10、TGF-β水平,观察小鼠肝和肾组织病变。结果与假手术 组相比,CLP组72 h生存率降低,血清中ALT、AST、BUN和Cr水平及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IL-10和TGF-β水平均明显 升高(P<0.05)。肝中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肾中部分血管球皱缩,肾小管细胞水肿。与CLP组相比,ML预感染组血清中 ALT、AST、Cr、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IL-10和TGF-β水平升高(P<0.05);SMP处理组血清中ALT、AST、Cr、TNF-α和IL-1β水 平降低,TGF-β水平升高(P<0.05);MES处理组72 h生存率明显升高,血清中ALT、AST、BUN、Cr、TNF-α、IL-6和IL-1β水平明显 降低,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和肾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旋毛虫及其虫源性蛋白可减少CLP诱导的 脓毒症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的释放,促进免疫调节因子的释放,其中MES效果更为显著,并能减轻肝和肾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青蒿素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青蒿素(artemisinin, ART)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CLP组和青蒿素治疗(ART)组,分别于CLP术后2、6、12、24、48、72 h活杀大鼠取肺组织,匀浆后动态浊度鲎试验法检测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水平,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肺组织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CLP术后,ART组大鼠肺组织匀浆LPS、TNF-α和IL-6含量较CLP组明显降低(P<0.05,P<0.01),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也显著低于CLP组(P<0.05,P<0.01),24 h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青蒿素可能通过降低脓毒症大鼠肺组织局部的LPS水平,抑制和减少了TNF-α和IL-6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进而减轻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组(CLP)和艾司洛尔组(ESM);ESM组静脉给予艾司洛尔15 mg/(kg·h),CLP组和Sha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1 h和24 h留取血液标本,用于检测乳酸、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留取腹水标本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高迁移率蛋白1(HMGB-1)。于0、6、12和24 h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术后24 h心肌凋亡率。结果与CLP组对比,ESM组术后24 h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减低,而两组血压无差异。在CLP组,血中cTnI、CK和LDH术后24 h升高,但与之对比,ESM组均较CLP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乳酸水平各组间无差异。腹水中炎症因子TNF-α、IL-6和HMGB-1均术后升高,与CLP组对比,ESM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在ESM组升高。检测术后24 h心肌细胞凋亡,与CLP组相比,ESM组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艾司洛尔应用于脓毒症大鼠,在术后24 h可减轻腹腔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功能,对乳酸和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秦鑫  陈丽 《中国医疗前沿》2011,(2):32-33,29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加穿孔组(CLP)组及氯胺酮组(KT)组。SHAM组开腹后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KT组于CLP前20min腹腔给药40mg/kg。各组在3h、6h和12h分别经心脏采血,检测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并取肾脏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大鼠血清BUN含量在术后6h和12h显著升高(P〈0.01),血清Cr在术后12h显著升高(P〈0.01);与CLP组比较,KT组大鼠血清BUN较CLP组含量在6、12h时相点明显降低(P〈0.05)。血清Cr在12h明显降低(P〈0.05)。三组肾组织中HSP70均有表达,CLP组及KT组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而KT组明显高于CLP组(P〈0.05)。结论氯胺酮能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清BUN和Cr的增高,减轻肾组织损害,对脓毒症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此作用可能与诱导HSP70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迷走神经刺激对脓毒症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4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4组:假伤组、脓毒症组、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组及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α7nAChR)拮抗剂组。假伤组大鼠仅行开腹暴露盲肠后还纳腹腔;脓毒症组大鼠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 CLP)构建脓毒症模型;VNS组大鼠于CLP术后即刻予左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20 min; α7nAChR拮抗剂组大鼠CLP术前30 min腹腔注射甲基牛扁亭(methyllycaconitine, MLA)(2 mg/kg),余操作步骤同VNS组。术后24 h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收集测定24 h尿量,检测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导管留置术后脓毒症模型大鼠的肝组织损伤,为脓毒症模型的改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心导管留置术结合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6、122、4、48 h采血,动态浊度法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和IL-6的蛋白表达,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光镜下观察48h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大鼠的血浆LPS和细胞因子水平在6 h逐渐升高,12 h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丙酸钠(SP)对大鼠脓毒症模型结肠组织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与NLRP3炎性小体的关系。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CLP)组、模型+SP(CLP+SP)组和假手术+SP(Sham+SP)组。建模24 h后处死各组大鼠,收集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结构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结肠组织中IL-6、TGF-β和TNF-α含量,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occludin)和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情况。用同样的方法建立脓毒症模型,记录每组大鼠72 h生存率。结果:SP治疗能提高CLP组大鼠的生存率,减少病理损伤。CLP+SP组结肠组织中IL-6、TGF-β和TNF-α水平较CLP组低(P<0.05)。相比CLP组,CLP+SP组结肠组织中claudin-1和occludin表达有所增加(P<0.05)。CLP+SP组结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IL-β和IL-18表达与CLP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SP能提高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此外,SP可能通过提高脓毒症大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来减少结肠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Claudi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100只,体重(250±25)g,随机分入4组,每组25只:假手术组大鼠只开腹、关腹和复苏,不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组大鼠行CLP;血必净3h组大鼠于CLP后3h腹腔内注射血必净注射液2mL/kg;血必净12h组大鼠于CLP后12h腹腔内注射血必净注射液2mL/kg。每组随机留取8只大鼠进行生存率分析。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血必净3h组大鼠在术后6、15和24h,血必净12h组大鼠在术后15和24h各随机处死5只,分别留取血液和肺组织标本,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肺水肿指数),对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进行肺损伤病理学评分,测定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肺组织骨架蛋白Claudin4蛋白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Th1)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血必净3h组和血必净12h组大鼠的术后72h存活率分别为8/8、0、1/8和0,血必净3h组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1),血必净12h组与脓毒症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大鼠术后各项检测指标均基本不变。脓毒症组、血必净3h组和血必净12h组大鼠术后15和24h的肺水肿指数,以及术后6、15和24h的肺损伤病理学评分、血清IL-6和TNF-α水平、肺组织Claudin4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脓毒症组大鼠术后6、15和24h,以及血必净12h组大鼠术后15和24h的肺水肿指数、肺损伤病理学评分、血清IL-6和TNF-α水平、肺组织Claudin4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血必净3h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脓毒症组与血必净12h组术后同时间点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脓毒症组和血必净3h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h1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脓毒症组大鼠术后6和15h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h1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血必净3h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术后24h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h1的表达率显著低于血必净3h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早期使用血必净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的炎性反应,减轻肺损伤,提高大鼠存活率,其可能机制与抑制肺组织Claudin4蛋白表达,降低肺泡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的影响,为其治疗SAP提供理论基础。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PNS治疗组,每组30只。各组在术后6、12、24h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IL-6和IL-10水平,观察胰腺病理改变及各组术后48h死亡率。结果:SAP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PNS治疗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和IL-6显著低于SAP组(P〈0.05),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PNS治疗组胰腺组织损害较SAP组减轻(P〈0.01);假手术组和治疗组48h死亡率显著低于SAP组(P〈0.05)。结论:PNS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产生,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从而达到治疗SAP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