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miation,LDH)患者后路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探讨防治办法。方法1998年7月~2005年6月间采用后路手术治疗LDH患者135例,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8.89%)。早期并发症(术后2周以内)8例,其中臀部不适、神经根激惹综合征各2例,低颅压综合征、切口皮下血肿、肺部感染、手术定位错误各1例;晚期并发症4例包括术后椎间盘再突出2例,腰椎不稳和椎间隙感染各1例。8例经对症、支持治疗,4例再手术治疗。结果早期并发症的8例除手术定位错误1例再手术外,均保守治愈;晚期并发症患者中椎间隙感染的1例经抗炎治愈,余3例经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除了术中操作技能外,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及时观察,早期功能锻炼,均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收治的腰椎后路手术患者903例临床资料,男587例,女316例,平均年龄36.7岁(18~78岁),术前诊断均依据患者术前主要症状、体征及相应的影像学结果确定,根据不同诊断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对其中发生的早期并发症(术后2周内)进行统计及临床分析。结果:903例中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者76例78例次(8.6%),其中2例女性患者同时出现两种并发症。主要包括神经根刺激症状(占早期并发症的64.1%),多数患者症状经对症处理,于4~30d(平均10.1d)得到缓解;消化道症状(11.5%),除2例给予灌肠外,其他均对症处理3~10d(平均6.8d)后缓解;切口深(浅)部血肿(5.1%)、脑脊液漏(5.1%)、尿潴留(3.9%)、切口深部感染(2.6%)、下肢深静脉血栓(2.6%)、肺栓塞(2.6%)、泌尿系感染(1-3%)及皮下脂肪液化(1.3%)等,所有并发症均获得良性转归。结论: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除了注重术中操作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重视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及处理和早期功能锻炼,将有利于腰椎后路早期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腰椎滑脱后路术后远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统计分析椎管减压 ,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术后 2~ 5年中的并发症 ,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统计分析 1998~ 2 0 0 1年间收治的 86例椎管减压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病人 2年后并发症 ,分析其原因 ,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 :86例患者中 ,术后腰痛及下肢痛 5例 ( 5 .81% ) ,假关节形成 3例 ( 3 .49% ) ,下肢痛伴麻木 1例 ( 1.16% )。结论 :腰椎滑脱后路手术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下腰痛、假关节形成和下肢神经痛是其主要并发症 ,应高度重视手术的规范性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前后路手术的价值。方法: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中,40例施行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固定术,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架和颈椎Cage等;25例施行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采用JOA分评分标准(17分法)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40例前路手术均没有出现钢板螺钉脱落、植骨块移位、食道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8例出现取骨并发症;25例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术没有出现硬膜外血肿、门轴滑向椎管等并发症,6例术后3个月出现第5颈神经麻痹症状。40例前路手术患者症状均于术后第1周得到缓解,术后1周、3个月、1年其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后路手术。结论: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施行前路手术,能直接去除压迫物,起直接减压的作用,手术效果优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与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7-09诊治的8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采用PELD手术治疗(PELD组),42例采用MED手术治疗(MED组)。结果 84例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与MED组比较,PELD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周疼痛NRS评分与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障碍QBPDS评分更低,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评分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MED手术,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减少腰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髓核切除术并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后症状,体征安全消失68例。基本缓解12例,优良率94%,结论: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可完成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但巨大中央型突出并钙化者不适合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椎间盘源性腰痛前路(ALIF)或后路(PLIF)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05-2009-11收治的53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LIF手术组(25例)和PLIF手术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临床疗效等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路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后腰背部僵硬、酸胀感发生率明显小于PLIF手术组患者(P<0.01),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ALIF或PLIF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者操作经验合理、个性化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8.
前路腹膜外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极是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对6例需行椎间植骨融合及不宜取后路术式的极外侧腰椎间盘估出症患者取前路腰外术式。结果;6例均得到1~3年随访,全部恢复原工作,除2例劳累后出现轻度腰痛及下肢胀感外,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X线示3例行椎间植骨者均融合。结论:前路腹膜外术式对腰椎稳定性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故认为对存在手术适应证的极外侧型是盘突出症是一种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9.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68,自引:2,他引:68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及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9月~2003年6月,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或)腰椎管狭窄症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346例,男653例,女693例:平均年龄46.3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59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109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078例。分别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长槽式”减压及潜行性神经根减压治疗,共切除1794个椎间盘。结果 12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5年)。疗效为优1017例(84%),良170例(14%)、差24例(2%),优良率为98%(其中2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和18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全部为优或良)。术中出血量为50~600ml,平均250ml。手术时间25min~3.5h。有4例转开放手术,4例行二次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发生椎间隙感染7例,脑脊液漏16例,定位错误1例,对侧复发2例。无一例患者术中死亡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1周后基本达到生活自理。结论 该术式减压充分,适应征宽、创伤、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78例腰椎后路手术患实施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和麻醉作用时间。结果:178例腰椎后路手术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下均能顺利完成,一次给药成功率91.57%,有效操作时间可达2h,术中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麻药用量少,麻醉效果确切,能减低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机率等优点,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后路手术的优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小鼠的治疗过程,研究抗生素和血清制剂对血中内毒素脂多糖(LPS)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模型采用NH1小鼠,腹腔大肠杆菌。治疗分3组,先锋霉素5(CEF),新生小牛血清(NBS),生理盐水(NS)。结果NBS组的72小时生存率明显高于NS组(P<0.05)。CEF组3小时白细胞计数低于NS组(P<0.05)。NBS组的1、3小时LPS水平低于NS对照组(P<0.05),血IL1和TNF低于NS组(P<0.05)。结论抗生素对抑制白细胞升高起主导作用,对LPS和细胞因子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血清制剂可能同时具有抗休克和抗炎症的双重作用,对提高早期生存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缺血后能量代谢变化的病理特征及其与动物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大鼠胆管结扎后1周,在门静脉转流入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观察动物存活率、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活性、肝组织ATP含量及动脉血酮体比值。结果 阻断入肝血流30、60及90分钟后10天动物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及40%;缺血后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明显受损,在再灌注后24小时,阻断入肝血流30及60分钟两组动物肝脏能量代谢功能已有明显恢复,而阻断入肝血流90分钟组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仍维持在显著低水平。结论 胆道梗阻后1周,大鼠门静脉转流下入肝血流阻断60分钟以内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可逆,动物安全耐受;而阻断入肝血流90分钟引起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不可逆性损害,动物难以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13.
大鼠胰岛移植物制备与异种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增加胰岛收获量,提高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移植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实验经胰管注射胶原酶,胰静止消化分离成年大鼠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葡聚糖离心纯化。纯化后胰岛收获量为610-820个/胰纯度达92%;胰岛形态结构完整,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保持良好,对葡萄糖刺激反应胰岛素释放量是基本分泌水平的8倍;异种移植可逆转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达一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参提取物Rxa 对正常肝细胞(L02 细胞) 增殖速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测定L02 细胞Rxa 处理组(La 组) 和未处理组(L组)0、2、4、8、12 小时G0G1 、S、G2M 期细胞指数,同步进行Ki67、Cyclin D1 、PCNA 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La 组细胞增殖速率较快,Ki67 抗原表达相对较强,CyclinD1、PCNA 表达相对提前。结论 Rxa 可能促进L02 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Ki-67抗原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观察Ki-67抗原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PAAP)方法,用抗人Ki-67抗原的等8效抗体MIB-1比较研究Ki67蛋白在良恶性胆囊肿瘤和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比较不同胆囊组织中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Ki-67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指数率显著高于胆囊良性肿瘤及正常胆囊组织(P〈0.05)。但Ki-67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心肌力学及代谢等方面探讨高张氯化钠右旋糖酐液(7.5%氯化钠+6%右旋糖酐70,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犬35%TBSAⅢ度烧伤模型,伤后6h分别用乳酸林格液及HSD进行复苏,并以每h尿量为10ml/kg及心输出量为伤前值的70%~80%来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观察HSD在复苏中容量负荷、左心室等容收缩期最大压力变化速率及左心室舒张期压力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脏指数(CI)、氧供给(DO2)及氧消耗(VO2)等的变化。结果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伤后第一个24h输液量比乳酸林格液复苏少3056%,其中复苏后4h的输液量比乳酸林格液少5950%,在复苏后05~2h,+dp/dtmax、CI、DO2及VO2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乳酸林格液复苏。结论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中具有容量负荷小、改善心肌功能及促进组织代谢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迪卡猪为模型,进行了14次动物及3次人体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研究。结果表明:原位灌注、整块切除法是获取上腹部多器官的最佳方法之一;防止损伤血供或漏扎血管,良好的灌注和保存是提高移植物质量的关键。基于实验的结果,于1996年6月为1例肝癌患者施行了多器官联合移植,手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组织增生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下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为模型,以Ki67抗原的检测和SubG1法分别为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肝切除术后36小时,Ki67阳性细胞比例(Ki)达峰值;术后24小时,凋亡细胞比例(Ap)达峰值;各实验组的Ap/Ki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峰值位于术后12小时。结论(1)正常组织增生中,细胞凋亡不但存在,而且和细胞增殖一样重要。机体通过细胞周期,以细胞凋亡形式,调控着组织增生的速度和规模;(2)应以Ap/Ki衡量细胞凋亡在各时期所具作用之重要性;(3)细胞凋亡所具作用相对最大时,是在组织增生开始后的早期,先于细胞增殖最活跃期,表明机体对组织增生的反应谨慎而严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征及超微结构,阐明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率和形态学相同,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超微结构相似。结论据此结果和其他学者的观点,认为建立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实验模型,可用于瘢痕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缺乏脊柱神经肽P物质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明雌激素缺乏时椎体、椎间盘及小关节等部位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健康2月龄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和假手术(Sham-operated,Sham-O)两组。OVX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Sham-O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15天、1、2、3、6、9月时每组各处死8只动物,切取L3~5脊柱小关节、棘上韧带、椎体和椎间盘。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部位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结果①OVX后骨小梁及小梁膜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增多,增粗。②软骨组织内SP反应阳性纤维增多;2月时椎间盘SP阳性反应物增加,分布至纤维环中带,3月时观察到纤维环内带,6月在纤维环髓核中观察到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结论雌激素缺乏时大鼠腰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SP阳性反应神经纤维增多,与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