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9月-2013年12月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符合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红花注射液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臀部肌肉注射山莨菪碱,以症状积分改变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 d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2 d后、治疗3 d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能尽早且较好的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3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西比灵)胶囊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8%,对照组为88.64%,两组疗效相近(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改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行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入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患者在TEAS 30 min后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用药量、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查过程中不同时点的MAP、HR及BIS值;以及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用药量显著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血浆β-EP水平在检查时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在TEAS 30 min后MAP、HR、BIS值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MAP、HR、BIS值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TEAS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超声胃镜检查中镇静镇痛效果确切,使得丙泊酚的用药...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眩晕、躯体平衡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后循环缺血患者3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2例)与对照组(180例)。治疗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0.2 g,地塞米松2 mg,利多卡因20 mg针管内混匀,取天牖穴注射,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0.6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日,治疗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8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5),治疗后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能够明显缓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平衡障碍等症状和体征;天麻素注射液具有较好的扩张血管作用,防止脑血管痉挛,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增加脑血流量,且其镇静作用,使患者的焦虑症状得到缓解,从而解除因精神因素所致的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眩晕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择以眩晕、躯体平衡障碍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住院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眩晕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失眠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70例。A组给予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B组给予抗失眠药物治疗,C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中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1%和92.86%,显著高于C组的15.71%(P0.05),A组、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治疗后5-HT水平显著升高,NE水平显著降低(P0.05);A组、B组治疗后5-HT水平显著高于C组,NE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与抗失眠药物效果相当,能升高5-HT水平,降低NE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元宝  梁明  张斌  董乾 《山东医药》2012,52(36):58-60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力(a级+b级精子)的影响及不同治疗频率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83例因弱精子症导致不育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2 Hz治疗组,100 Hz治疗组,安慰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精子活力及精浆生化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2 Hz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 Hz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级精子活动率及精子活力提高(P<0.05),精浆果糖及精浆锌均升高(P<0.05);100 Hz治疗组a级精子活动率、精浆中性α苷酶及精浆锌升高(P<0.05).其余各组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可以显著提高精子活力,对男性弱精子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刺激上肢穴位对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炎的防治作用及PICC后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10年以来行PICC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电刺激上肢穴位,对照组给予常规置管护理.然后将对照组出现静脉炎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喜疗妥外敷及电刺激上肢穴位,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缓解率.结果 PICC相关性静脉炎发生与性别、年龄明显相关,女性高于男性(P<0.05);老年患者发病率高于中青年患者(P<0.05);另外,静脉炎的发生也和临床分期、静脉选择有关.电刺激上肢穴位对PICC所致静脉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结论 电刺激上肢穴位可以有效降低PICC后静脉炎的发生,对PICC静脉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单用丁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血流参数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3%(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优于丁咯地尔.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后循环缺血(PCI)的危险因素及受累血管情况,为防治PCI提供依据。方法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各80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PCI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PCI血管病变中高达90.4%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后循环TIA组前循环血管病变比例为28.21%,脑梗死组前循环血管病变比例为25%。结论 PCI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以前后循环血管同时受累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动脉扭曲与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年龄≥50岁的 PCI 患者和同期无脑缺血表现的对照者。所有患者均行 CT 血管造影,观察颈部椎动脉扭曲情况并进行评级,分析影响 PCI 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2例PCI 患者和90例对照者。单变量分析显示,PCI 组高血压(80.36%对54.44%;χ2=15.613,P <0.001)、吸烟(35.71%对18.89%;χ2=6.974,P =0.008)、饮酒(25.89%对10.00%;χ2=8.253,P =0.004)、后循环血管狭窄(54.46%对24.44%;χ2=18.578,P <0.001)和椎动脉扭曲(71.43%对48.89%;χ2=10.695, P =0.001)的患者比例以及总胆固醇[(4.96±1.26)mmol/L 对(4.61±1.04)mmol/L;t =-2.110, P =0.03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2±0.90)mmol/L 对(2.69±0.78)mmol/L;t =-2.671,P =0.008]和纤维蛋白原[(3.67±1.69)mg/L 对(3.25±0.97)mg/L;t =-2.002,P =0.04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CI 组双侧椎动脉均扭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0.36%对12.22%;χ2=9.478,P =0.002)。 PCI 组3级椎动脉扭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3.75%对26.67%;χ2=6.310,P =0.012)。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优势比(odds ratio, OR)2.33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37~5.278;P =0.04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1.580,95% CI 1.050~2.377;P =0.028)、高血压(OR 2.631,95% CI 1.237~5.596;P =0.012)、后循环血管狭窄(OR 3.419,95% CI 1.638~7.134;P =0.001)和椎动脉扭曲(OR 2.413,95% CI 1.212~4.803;P =0.012)是 PCI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椎动脉扭曲是中老年 PCI 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澄清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概念提高诊疗水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Wang YJ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07-707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按照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但是,由于脑干和小脑缺血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非特异性,临床产生了许多混乱的概念,延误和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澄清概念、规范诊断术语和程序,是目前面临的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后循环缺血的价值。方法对15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MRA确诊后7 d内行头颈部MSCTA检查,其中15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155例中95例共发现血管狭窄99处,狭窄位置清晰可见。发现血管狭窄系颈椎增生压迫所致4例,椎动脉血管变异所致3例;56例右侧椎动脉较对侧明显变细,呈明显左优势动脉(其中12例伴有一支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狭窄)。与DSA检查结果比较,CTA对诊断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94.73%,特异度为100%,Kappa值为93.0%。结论 MSCTA对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狭窄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后循环CT灌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方法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等检查。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造影剂达峰时间(TTP)定量数据,并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脑梗死前期分期。结果入选者DSA显示椎动脉中、重度狭窄率为60%~100%,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而CT脑灌注成像有13例患者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低灌注区。共检出16个低灌注区,其中2例患者整个后循环供血区较同层面前循环供血区TTP明显延迟,1例双侧小脑半球可见2个局部低灌注区。16个低灌注区进行脑梗死前期的分期,Ⅰ2期:15个,Ⅱ1期:1个。结论后循环脑组织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辅助定性及定量评估椎基底动脉TIA患者是否处于脑梗死前期,并根据定量分析了解后循环供血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学状态。  相似文献   

16.
老年后循环缺血患者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在老年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PCI及老年前循环脑卒中患者229例,根据诊断分为老年PCI组(老年组)91例,中年PCI组(中年组)68例,老年前循环脑卒中患者(前循环组)70例。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比检测一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分布差异,分析椎动脉优势与PCI的相互关联,及二者的优势比。结果老年组椎动脉优势52例(57.1%),中年组26例(38.2%),前循环组22例(31.4%),老年组椎动脉优势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前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组有单侧椎动脉优势的危险较中年组和前循环组明显增高(OR=2.154,95%CI:1.134~4.091;OR=2.909,95%CI:1.513~5.592)。结论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是老年PCI常见的血管变异,与老年PCI间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7.
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脑血管形态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20%,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上与前循环缺血相似。但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形态结构的特殊性和后循环缺血临床症状体征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诊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与前循环动脉相比,后循环动脉的管径相对较细,使治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给予血栓通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测定.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0.9%,而对照组的显效率则为28.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5%(P<0.01).在治疗后,治疗组TCD各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和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后循环缺血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电生理室2004至2009年207例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BR、BAEP检查结果。结果 87例BR检查结果异常61例,异常率70.1%;120例BA-EP检查结果异常89例,异常率74.2%;后循环TIA组BR及BAEP异常率与后循环梗死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7例同时进行BR和BAEP检查结果异常51例,异常率89.47%。结论 BR、BAEP检查方便易行,均能敏感反映PCI状态和脑干功能,BR和BAEP的联合应用能提高PCI引起脑干功能损伤的早期发现和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危险因素与后循环缺血(PCI)30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6例后循环急件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RS)评估,病后30d进行MRS评估,分析患者30d预后;将各危险因素与预后不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76例PCI患者,病后30d预后不良比例为26.3%,病死率为3.9%,致残率为22.4%,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患者预后不良(r=5.101,P<0.05).结论 1.不同病变部位、血管引起的PCI患者预后不同.大部分预后良好.2.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史、既往卒中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与预后不良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