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梁丽艳 《大家健康》2016,(12):53-54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心脏衰竭、心肌梗死、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心律失常急重症患者90例,经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得出的数据再根据病因,分为心源性组和非心源组。观察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监测后数据显示,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两组患者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心源性组患者心血排量(CO)、心脏指数(CI)、每博心血输出量(SV)、加速度指数(ACI)、胸液成分(TFC)、预射血期(PEP)、收缩时间比较(STR)、体血管阻力(SVR),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监测结果再结合患者病因,心源性组采用利尿等方式进行治疗,非心源性组采用抗感染、等方式进行治疗。90例患者存活率为85.6%。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操作方式简便,临床医生可根据监测结果早期对患者给予关键性治疗,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76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根据溶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分为溶栓组41例和非溶栓组35例。入院12h内行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获取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每搏指数(S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等参数,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同时检测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结果溶栓组41例患者中溶栓成功35例,不成功6例。在研究观察的7d内,溶栓组死亡2例,均在24h内死亡;非溶栓组死亡10例,其中24h内死亡6例,7d内死亡4例。溶栓组CI、SVI、MAP明显高于非溶栓组(P<0.01);EVLWI、ITBVI、GEDVI、CVP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1)。溶栓组血浆BNP、hs- CR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均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非溶栓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溶栓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PiCCO技术为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支持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急性重症心源性哮喘患者采用无创正压和30例急性重症心源性哮喘采用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征、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及中心静脉压(CVP)差异有统计学意 (P〈0.05),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气分析各项参数治疗前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哮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彭雪梅  黄国洪 《吉林医学》2013,(29):6008-6009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因急性呼吸困难入院的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法来判断,根据判断的结果分成心源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观察组运用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来判断。结果:用无创血流动力学判断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准确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CI、ACI、STR在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FC在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具有快速、准确、无创、可重复的优点,是临床上鉴别呼吸困难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心先安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松  李晓红  郭贵 《黑龙江医学》2001,25(8):587-588
对 2 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静注心先安 0 12治疗并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发现心先安可使射血前期、左心室射血期缩短 ,肺毛细血管楔压、总外周阻力降低 ,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搏指数及射血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治疗组)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治疗72h后改为无创通气;另40例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对照组)继续维持原来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两组患者治疗6d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及完全撤机后进行死亡例数、发生VAP例数、重新插管例数、机械通气总时间和有创通气时间的比较。结果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死亡例数、发生VAP例数、重新插管例数、有创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较单纯的有创机械通气具有更安全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三六三医院治疗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左西孟旦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d后的心功能指标[心搏量(SV)、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心肌功能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管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流动力学参数[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比较2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药物剂量、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时间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SV、LEVF、CI、SRs及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AVP、AngⅡ、cTnI、CK-MB、CVP、PCWP及LVEDV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崔建伟  赵炳朕  李庆一  王林军 《安徽医学》2018,39(12):1517-1519
目的 探讨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指导患者进行补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USCOM监测指标并指导患者进行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输出量(CO)、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及下腔静脉管径等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ICU入住时间、复苏液体量、机械通气时间、氧和指数、肺水肿发生率及治疗后28天病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肺超失充气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COM较PICCO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实时监测及指导液体复苏,具有更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与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检测,观察中度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有氧运动加药物治疗组(A组)14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140例。对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对比其超声心功能指标与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对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超声心功能指标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等指标与B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2种检测方法对CO、CI、SV、SI等指标的检测数据线性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适当的中度有氧运动配合药物治疗可使心功能指标得到改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功能的监测结果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鹏  沈君华 《海南医学》2011,22(22):68-69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与肺动脉漂浮导管法两种方法在临床中指导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30例,同时使用以上两种方法对心搏量(SV)、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心搏出指数(SI)、肺动脉楔压(PAWP)、左室做功指数(LCWI)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数据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血流动力学检测所得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相关性好(r=0.86),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有创"的检测手段,以指导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诊早期无创BiPAP治疗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水肿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急诊首诊的50例符合条件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无创通气,观察短期临床疗效、生理参数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在临床效果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RR和Pa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SV、CI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急诊早期BiPAP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心功能Ⅳ级合并肺水肿的患者短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成比例辅助通气(PAV)与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1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PAV和BiPAP通气各60min,监测患者在鼻导管吸氧自主呼吸以及接受不同通气模式支持时血流动力学参数、通气参数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与自主呼吸相比,患者在BiPAP通气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略有下降,而在PAV通气时呈明显下降(P0.05)。BiPAP通气时患者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搏出量(SV)和每搏指数(SI)与PAV时相近,但低于未进行PAV时。PAV通气后射血前时间(PEP)明显缩短,对左室射血时间(LVET)则影响不大。PAV通气时的浅快呼吸指数(RR/VT)为81.2±4.7,显著高于BiPAP时的53.6±2.9(P0.05)。PAV支持时的PaO2/FiO2较鼻导管吸氧时显著增高,PaCO2则有所降低。结论COPD呼吸衰竭患者接受PAV通气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中CO、CI、SV等均明显下降,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搏出量和每搏指数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休克患者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伴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15例、死亡组15例,比较PICCO连续监测记录每例置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每例置管期间每日液体平衡(W),分析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置管时血流动力学类型多为低排高阻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高,置管期间每日液体平衡的量(W)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变化值(△EVLWI)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的变化(AOEDI)相关性显著。两组置管第3天死亡组的EVLWI明显高于生存组的EVL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伴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休克病人,PICCO监测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较中心静脉压(CVP)更适合反映伴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EvLwI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伴有重症急性胰腺炎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对指导临床复舒、增强复苏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ENCP)在抢救急诊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47例危重心律失常患者应用ENCP,其中18例应用ENCP后行经静脉体内起搏(TCP),对比两者的操作时间和血液动力学效应。结果 ENCP比TCP的平均操作时间更短(P<0.05)。行ENCP时心脏左室的心缩压、主动脉舒张压与TCP无明显差异(P>0.05);行ENCP时右室平均压与肺动脉平均压比自身心律高(P<0.05),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高于TCP及自身心律(P<0.05);两种起搏方式心排量无差异(P>0.05)。结论 ENCP操作简便,可以获得与TCP相似的血液动力学效果,是快速有效的临时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风湿性或退行性瓣膜病人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手术,应用PiCCO监测仪监测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连续心排血量(CCO)、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指标,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CPB前(T1)、CPB后(T4)及术后12h(T,)数据,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30例病人成功完成手术。T2时MAP较T1时明显降低(P〈0.05);T4时ITBI较其他时点明显增多(P〈0.05),SVRI较其他时点明显降低(P〈0.05)。30例病人未发现置管即时和延迟并发症。结论PiCCO可安全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心肾阳虚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32例,参附注射液组36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附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测定或计算血清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临床征候积分;采用免疫荧光测定法检测血清NT-proBNP浓度。结果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后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与常规组血清NT—proBNP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附注射液组比常规治疗组有一定优势(P〈0.05);参附注射液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LVEF、FS、SV、CO、CI等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参附注射液治疗组LVEF、FS、SV、CO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参附注射液组比常规治疗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有效降低心肾阳虚型CHF患者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沐舒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COPD缓解期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口服,随访1年。于治疗前后临床问卷调查及体征检查评分,观察治疗期间病情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期间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沐舒坦可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相似文献   

18.
王红  姜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75-76,78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儿伴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儿的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实验室检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危重病患儿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显著高于非危重病患儿(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危重期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恢复期(P均〈O.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伴有胃肠功能障碍者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不伴有者和对照组(P均〈0.01);多器官损害组血乳酸水平高于单器官损害组(P均〈0.01);危重病组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呈正相关(r=0.442,P〈0.05)。结论 危重病并发胃肠功能衰竭预示病情凶险,早期发现危重病并发胃肠功能衰竭患儿,是积极治疗病因和改善预后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小天 《当代医学》2010,16(34):5-6,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抗感染、平喘、激素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PPV。并在治疗前、后20min、40min、60min用多参数监护仪评估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等参数。结果经NPPV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监测数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20min与治疗后40min、60min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NPPV能迅速改善哮喘患者发作时的缺氧状态、缓解呼吸肌疲劳、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者耐受性好、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