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检或活检及临床治疗21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结果 :21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脾囊肿8例,转移瘤5例,脾脓肿4例,外伤2例,脾血管瘤2例.结论 :CT是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能明确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而且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脾脏痛变中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疾病的CT资料,包括脾结核1例,脾囊肿5例,脾转移瘤7例,脾囊性淋巴管瘤1例,脾血管瘤3例,脾梗塞3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CT对脾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极高,对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组织脏器的显示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更准确.结论 CT对脾脏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囊肿的各种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确诊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者的X线、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支气管囊肿中,纵隔内9例,肺内14例;含液囊肿11例,含气液囊肿7例,含气囊肿4例,实质性囊肿1例;薄壁囊肿16例,厚壁囊肿7例;9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囊液无强化,囊壁均匀强化。结论大部分支气管囊肿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诊断价值大。X线对肺内支气管囊肿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纵隔内支气管囊肿诊断漏诊、误诊率较高。MRI对判别囊性与实性及了解囊液的成分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脾脏疾病CT诊断的认识。方法:复习18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脾脏病变的CT表现。结果:脾梗塞2例,脾囊肿3例,脾血管瘤2例,恶性淋巴瘤8例,转移瘤3例。结论:CT对脾脏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发现脾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 9例脾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采用病例统计分析方法。结果 :8例真性囊肿 ,1例假性囊肿。脾囊肿的临床表现不特异 ,多因左上腹肿块就诊 ,B超、CT扫描有诊断价值。8例行脾切除术 ,1例行保留大部脾脏的囊肿切除。结论 :为了保留脾脏功能 ,我们主张脾真性囊肿尽量行保脾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18例腹部平扫检查和增强扫描。结果: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及临床治疗18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脾囊肿10例,脾损伤1例,脾转移瘤4例,脾脓肿2例,脾脏淋巴管瘤1例。结论:CT是诊断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手段,能明确肿块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7.
何祝堂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54-1455
目的:提高对脾脏疾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7例脾脏疾病进行CT分析,用日立W400及CECT/e机进行脾脏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慢性脾出血伴出血性梗塞1例,脾梗塞3例,脾囊肿3例,脾血管瘤4例,恶性淋巴瘤2例,转移瘤3例。结论:CT对脾脏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发现脾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鳃裂囊肿的CT诊断: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鳃裂囊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CT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9例,复习有关文献,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鳃裂囊肿均位于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相当于舌骨平面,颈动脉鞘的外侧,左侧3例,右侧6例.注射造影剂5例合并感染有强化现象.囊肿与周围结构界限清楚,囊肿邻近结构有不同程度受压移位.结论 CT可定位定性诊断鳃裂囊肿,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囊肿,其中3例上皮作囊肿,1例为胰腺炎后并发胰腺、肾脏及脾脏假囊肿。对脾囊肿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临床表现及CT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骨内腱鞘囊肿患者12例,均行CT检查,分析其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2例骨内腱鞘囊肿患者共17个病灶,单房囊肿14个,多房囊肿3个,病变范围1.5 ~3.6 cm.位于髋关节3例(5个病灶),膝关节6例(9个病灶,1例为双侧膝关节对称发病),踝关节3例(3个病灶).结论 结合病变的特定部位、好发年龄、临床表现,并注意与其他类似疾病鉴别,CT可对骨内腱鞘囊肿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脾囊肿的诊断和治疗(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脾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对我院1986年5月至2005年3月9例脾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脾囊肿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全脾切除4例,其中保留副脾1例,脾片网膜囊内移植2例;部分脾切除1例,半脾切除1例,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3例.本组均治愈.腹腔镜囊肿引流病例,随访2月~5年,未发现囊肿复发、积液、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脾囊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B超及CT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可选择全脾切除、半脾或脾部分切除,腹腔镜囊肿引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的CT表现特征和病理基础,评价CT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患者,对其术前CT资料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34例肝包虫诊断正确33例,误诊l例,诊断正确率为97.05%。结论肝包虫病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可反映肝包虫不同时期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坐骨结节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坐骨结节囊肿的CT表现及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坐骨结节囊肿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摄骨盆正位X线平片及行CT平扫,其中2例尚行CT增强扫描。结果 12例骨盆正位片示坐骨结节骨质及其附近软组织均未见异常改变;CT平扫于坐骨结节与臀大肌之间的间隙内可见单个多房囊性水样密度肿块,边欠清,其横断面略呈锥形,锥尖朝前。增强扫描示肿块内无明显强化,但分隔及边缘可有轻度强化,且厚薄不均。结论 坐骨结节囊肿的CT表现较有特征性,CT扫描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MR、CT鉴别与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效用,评价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确诊的200例卵巢囊性病变的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MR诊断,比较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占38.5%、成熟性畸胎瘤26.0%、浆液性囊腺瘤17.5%、单纯性囊肿11.0%、粘液性囊腺瘤7.0%;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双侧发病比重高于其他类型异位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年龄低于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长径低于成熟畸胎瘤、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高于单纯性囊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诊断敏感度89.61%、特异度91.06%、阳性预测值86.25%、阴性预测值93.33%、符合率90.50%,CT诊断则为90.91%、88.62%、83.33%、93.97%、8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卫星囊"占51.95%、有囊内高密度影病灶11.69%、囊壁增厚25.97%、囊性包块10.39%,粘连占18.18%,假阴性7例,其中粘连3例、囊性包块3例、囊壁增厚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鉴别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效果与MR相近,诊断效用较MR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肝包虫病的螺旋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本院螺旋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肝包虫病螺旋CT表现。结果:囊型包虫病18例,其中单纯囊肿8例,表现为圆形水样密度区。多子囊型10例,表现为在一个大囊内可见数量不等的更低密度小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晰。钙化14例,为囊壁壳状钙化囊内不定形条片状钙化。包虫囊肿合并感染4例,表现为囊壁增厚,强化明显。泡型包虫病3例,呈不规则及不均匀密度影,所有病灶内均有钙化灶,其中1例病灶边缘有晕样改变区。所有病例CT均诊断正确。结论:螺旋CT可以很好显示肝包虫病病灶,对肝包虫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脾脏肿瘤的CT诊断。方法 复习 11例经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表现。结果 脾脏恶性淋巴瘤 3例、血管瘤 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例、淋巴管瘤 1例、转移瘤 4例。结论 CT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是发现脾脏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畸胎类肿瘤自发性破裂的cT与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畸胎类肿瘤自发性破裂的cT及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朵6例病变中,皮样囊肿3例、畸胎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均为自发性破裂,影像学上见原发病灶在MRI呈信号不均的囊性病灶,cT均见到脂肪成份,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可见特征性的脂质高峰;破裂的囊内容物向邻近蛛网膜下腔延伸,呈“飘带征”改变,蛛网膜下腔、脑室内可见多发短T1信号脂滴,脂肪抑制序列短T1信号均被抑制。结论颅内畸胎类肿瘤自发性破裂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结合磁共振T1加权像、脂肪抑制成像及波谱成像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岩 《河北医学》2006,12(9):870-873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MR I表现,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与临床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或MR I资料72例,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25例,Rathke囊肿16例,蛛网膜囊肿4例,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4例,鞍旁表皮样囊肿4例,鞍旁皮样囊肿3例,垂体脓肿4例。全部病例均行CT和/或MR I平扫,其中14例行CT增强检查,58例行MR I增强检查。72例中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经临床证实。结果:12例囊性垂体瘤,其中垂体大腺瘤8例,微腺瘤4例。6例大腺瘤表现为在实性瘤体内出现囊变区,2例瘤卒中囊变区内可见液平。4例囊性垂体微腺瘤显示垂体饱满,内部出现异常信号/密度,伴有化验室检查异常。25例囊性颅咽管瘤以囊性表现为主,发现囊壁钙化及强化的垂体对鉴别诊断有意义。16例Rathke囊肿信号多样,但以形态饱满,呈短T1、长T2信号为较具特征性的改变。4例蛛网膜囊肿和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均表现为脑脊液信号,而后者囊壁出现连续或不连续薄壁环形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3例皮样囊肿密度/信号较表皮样囊肿复杂,压脂序列对两者鉴别诊断有帮助。4例垂体脓肿增强均显示环形强化,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结论:鞍区不同性质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变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万霞  毕纯龙  张蔚 《黑龙江医学》2008,32(9):646-648
目的探讨颈部囊性病变的CT与超声特征。方法搜集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均行CT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和超声特点。结果甲状舌管囊肿28例(45.16%),颈淋巴管瘤21例(33.87%),鳃裂囊肿13例(20.97%)。颈部囊性病变各有其好发部位,且病变CT和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颈中线附近、舌骨上下;淋巴管瘤多见于颈侧部、锁骨上,范围较广;鳃裂囊肿多见于中上侧颈部。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呈单房性,淋巴管瘤多为多房性。结论CT和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多数能定性诊断,对颈部囊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Splenic epidermoid cyst is a rare cystic disease affecting the spleen. We report a young male who presented with a painless abdominal lump. Ultrasonography and CT scan of abdomen showed a huge cystic lesion of obscure origin. At laparotomy a huge cyst was found to be arising from the superior pole of the spleen, and its removal necessitated splenectomy.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splenic epidermoid cyst. The aetiopathology and different treatment modalities of splenic cyst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splenic cyst, epidermoid cyst, pseudocyst, splenect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