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脉灵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软脉灵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式建立SD大鼠模型。模型A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药物A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予软脉灵灌胃,两组均于8、16周处死;模型B组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改基础饲料喂养,药物B组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改基础饲料喂养,并予软脉灵灌胃,两组均于24、32周处死;空白对照组应用基础饲料喂养,于第16、32周处死。观察肝组织抗氧化指标。结果预防实验中,软脉灵能减小肝组织MDA升高的水平及SOD降低的程度(P<0.05~0.01);治疗实验中,软脉灵能降低肝组织MDA水平(P<0.05~0.01),提高SOD活力(P<0.01)。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中,软脉灵有改善肝脏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软脉灵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软脉灵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式建立SD大鼠模型.模型A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药物A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予软脉灵灌胃,两组均于8、16周处死;模型B组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改基础饲料喂养,药物B组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改基础饲料喂养,并予软脉灵灌胃,两组均于24、32周处死:空白对照组应用基础饲料喂养,于第16、32周处死.观察肝组织抗氧化指标.结果 预防实验中,软脉灵能减小肝组织MDA升高的水平及SOD降低的程度(P<0.05~0.01);治疗实验中,软脉灵能降低肝组织MDA水平(P<0.05~0.01),提高SOD活力(P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关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水平仍存在争议。目的:研究饮食或二甲双胍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视黄醇结合蛋白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8周对照组,正常饮食8周后处死;8周高脂组,高脂饮食8周制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随后处死;16周对照组,正常饮食16周后处死;16周高脂组,高脂饮食16周后处死;饮食干预组,8周高脂饮食后再正常饮食8周,随后处死;二甲双胍治疗组,8周高脂饮食后,继续8周高脂饮食,同时给予二甲双胍灌胃治疗,随后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及生化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法、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表达。结果与结论:高脂饮食成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随造模时间延长,大鼠肝脏由单纯性脂肪肝逐渐进展成为脂肪性肝炎。饮食干预可改善高脂饮食引发的肝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表达下降、肝功能异常、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治疗仅改善了高脂饮食引发的肝脂肪变。结果表明肝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表达的改变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饮食干预应作为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本措施,二甲双胍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脂肪变。  相似文献   

4.
李晓云  郭睿  李鹏 《华西医学》2009,(10):2669-2673
目的:研究蜕皮甾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与实验组24只;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基础饲料,实验组应用高脂饲料喂养。实验12周末时将造模成功的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蜕皮甾酮治疗组2个亚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基础饲料至16周,模型组继续应用改良高脂饲料喂养至16周,蜕皮甾酮治疗组大鼠在高脂饮食同时加用蜕皮甾酮灌胃。实验16周末时处死3组所有大鼠;检测肝脏指数,血清与肝组织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肝脏TNF-α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蜕皮甾酮治疗组血清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模型组(2.12±0.58比2.63±0.24,P〈0.05;53.36±18.48比84.60±36.27,P〈0.05;140.20±35.95比243.59±36.38,P〈0.01);蜕皮甾酮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降低明显(184.54±16.45比239.28±23.76,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加显著(9.42±0.52比5.18±0.43,P〈0.01),肝脏指数显著降低(4.35±0.37比5.04±0.46,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明显减轻(5.46±0.37比6.30±0.49,P〈0.01)。蜕皮甾酮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TNF-α与核因子κB水平明显减轻(43.04±7.48比61.56±7.27,24.65±5.39比45.04±7.46,P值均〈0.01)。结论:蜕皮甾酮具有改善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酶学功能,通过增加肝组织SOD的含量和减少MDA的含量来减轻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减轻肝组织TNF-α和核因子κB来减轻肝脏炎症,发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伟  邱巍峰  张丽华  王梅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0):103-105,F0003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游泳运动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河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完成,取雄性清洁级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n=6):给予普通饮食8周。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n=8):喂高脂饲料,即在普通饲料的基础上加100g/L猪油和20g/L的胆固醇,共8周。③高脂运动组(n=8):喂高脂饲料,并进行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游泳5d/周,1次/d,90min/次,共8周。实验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光镜下评估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按照肝小叶内含脂滴细胞数/总细胞数比值:0(-);〈1/3(+);1/3~2/3(++);〉2/3(+++);≈1(++++)。 结果:实验过程中运动组1只大鼠溺水死亡。最后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和运动组分别为6,8和7只大鼠。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和运动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大鼠严重f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运动组和对照组脂肪变性程度-,+,++,+++分别为0,0,3,5只;2,3,2,0只;6,0,0,0只(P〈0.05)],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相比,运动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P〈0.05)。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都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8&;#177;252.71,419.25&;#177;74.34;3281.82&;#177;776.32,2186.43&;#177;334.73)nkat/L(P〈0.05)],运动组谷丙转氨酶显著低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536.94&;#177;186.7)nkat/L(P〈0.05)],但运动组谷草转氨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3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能够改善高脂饮食造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电针刺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穴,观察其肝组织氧化及抗氧化状态。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各1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它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电针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电针和西药治疗;至16周末时4组大鼠均断头处死,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肝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能够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是其治疗NASH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凋亡细胞及活性核因子kB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实验于2005-05/09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造模组30只。给予88%基础饲料+10%猪油+2%胆固醇;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对照组大鼠于8周后处死,造模组分别于8,12,16周处死,取肝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苦味酸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活性核因子kB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核因子.kBp65来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核因子kBp56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凋亡的相关性。 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造模组大鼠肝组织炎症、脂肪变程度逐渐加重,造模16周窦周出现轻度纤维化(P〈0.05)。②造模组12周、16周大鼠肝细胞凋亡细胞数和核因子kBp65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③活化的核因子kB与肝组织炎症、脂肪变及纤维化呈显著正相关(r=0.8491,0.6703,0.4237,P〈0.01,0.05);凋亡程度与炎症、脂肪变相关亦呈显著正相关(r=0.6286,0.5936,P〈0.01)。④核因子kBp56表达与凋亡存在明显相关关系(r=0.6412, P〈0.01)。 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中,肝损伤与肝细胞凋亡的增加明显相关,凋亡与核因子kBp65表达、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陈玉华  杨璐  陈晓铭  胡桂芳  武革 《新医学》2010,41(3):174-176,F000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8周龄雄性健康远交系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对照组大鼠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均以高脂饲料喂养,于第8周末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后2组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罗格列酮3mg/(kg·d)灌胃。于第17周、21周末分批处死动物,检测其血糖、肝功能、血脂和胰岛素等指标,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形态,RT—PCR法检测肝组织解偶联蛋白(UC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7周及21周模型组大鼠的血糖、胰岛素、ALT、AST、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均明显升高(P均〈0.01),光镜下肝组织呈重度脂肪变性,且肝组织UCP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7周及21周治疗组大鼠血糖、ALT、AST、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均有改善(P〈0.05或0.01),光镜下肝组织呈轻度脂肪变性,肝组织UCP2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罗格列酮作用于T2DM合并NAFLD大鼠,不仅可降低血糖、血脂水平,还可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而罗格列酮降低T2DM合并NAFLD大鼠肝脏UCP2的表达,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游泳运动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河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完成,取雄性清洁级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n=6):给予普通饮食8周。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n=8):喂高脂饲料,即在普通饲料的基础上加100g/L猪油和20g/L的胆固醇,共8周。③高脂运动组(n=8):喂高脂饲料,并进行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游泳5d/周,1次/d,90min/次,共8周。实验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光镜下评估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按照肝小叶内含脂滴细胞数/总细胞数比值:0(-);<1/3( );1/3~2/3(!);>2/3(");≈1($)。结果:实验过程中运动组1只大鼠溺水死亡。最后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和运动组分别为6,8和7只大鼠。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和运动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大鼠严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运动组和对照组脂肪变性程度-, ,!,"分别为0,0,3,5只;2,3,2,0只;6,0,0,0只(P<0.05)],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相比,运动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P<0.05)。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都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8±252.71,419.25±74.34;3281.82±776.32,2186.43±334.73)nkat/L(P<0.05)],运动组谷丙转氨酶显著低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536.94±186.7)nkat/L(P<0.05)],但运动组谷草转氨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3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能够改善高脂饮食造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0.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声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声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动物通过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分别于8、12、16、22周进行超高频超声及病理检查,测量相关指标.结果 超声检查8周模型组声像图表现:肝脏增大,实质回声较正常肝脏回声细密增强,后方组织明显衰减,肝内管系组织显示不清;12~22周逐渐加重,肝缘圆钝.病理表现:8周模型组为单纯性脂肪肝,而12~22周模型组均为中一重度脂肪肝,从脂肪性肝炎进展到脂肪性肝纤维化.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高频小动物超声仪检查不同时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病理结果相一致,对诊断有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对其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5—01/07在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和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进行。取36只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2个系列6组:①预防系列分为lO周处死正常组(n=6)、10周处死模型组(n=6)和吡格列酮预防组(n=7)3个组,10周处死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他2组给予高脂饮食(标准饲料的基础上加13%的猪油、2%的胆固醇),饲养3周时吡格列酮预防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kg&;#183;d)灌胃,其他2组等量蒸馏水灌胃,饲养10周均处死。②治疗系列分为17周处死正常组(n=5)、17周处死模型组(n=5)和吡格列酮治疗组(n=7)3个组,17周处死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他2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10周时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20mg/(kg&;#183;d)灌胃,其他2组等量蒸馏水灌胃,饲养17周均处死。观测各组动物终末体质量、血清转氨酶、血脂、血糖、胰岛素、肝内脂质含量及病理组织学改变。 结果:3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预防系列组结果:吡格列酮预防组肝指数(肝质量/体质量)、血清和肝脏三酰甘油、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脂变程度均显著低于10周处死模型组俨〈0.01或P〈0.05),与10周处死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之间血清及肝内胆固醇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治疗系列组结果:吡格列酮治疗组肝指数、血清转氨酶、胰岛素、三酰甘油、肝脏三酰甘油、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脂变程度均明显低于17周处死模型组(P〈0.01或0.05),但与17周处死正常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吡格列酮治疗组和17周处死模型组血清及肝内总胆固醇浓度高于17周处死正常组(P〈0.01),但前2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吡格列酮通过降脂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具有预防和治疗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的作用,但早期预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游泳运动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体质量、肝脏质量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河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室进行。取22只雄性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n=6):给予普通饮食8周。②模型组(n=8):喂高脂饲料(普通饲料的基础上加10%猪油和2%的胆固醇)8周。③运动组(n=8):喂高脂饲料,并进行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游泳每周5d,1次/d,90min/次,共8周。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后处死大鼠,测定肝脏质量(湿),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水平,并比较各组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 结果:21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8周后模型组体质量和肝脏质量(湿)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运动组(P〈0.05)。②模型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都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8&;#177;252.71),(419.25&;#177;74.34)nkat/L;(3.28&;#177;0.78),(2.19&;#177;0.33)μkat/L,P〈0.05],运动组谷丙转氨酶显著低于模型组[(536.94&;#177;186.7)nkat/L,P〈0.05]。③模型组和运动组三酰甘油水平都高于对照组[(0.96&;#177;0.10),(0.68&;#177;0.06),(0.57&;#177;0.04)mmol/L,P〈0.05],但运动组低于模型组(P〈0.05)。④各组大鼠游离脂肪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模型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显著重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显著轻于模型组(P〈0.05),但仍然显著比对照组严重(P〈0.05)。 结论: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能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三酰甘油水平,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提示中等强度的游泳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脂饮食造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构建及中等强度运动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有氧运动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尚未见运动对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影响的报道。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运动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各种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运动对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09在成都体育学院动物房完成。材料: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实验分成3组,每组20只。方法:①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不进行跑台运动训练。②模型对照组:给予乙醇+高脂饮食灌胃,放进静止的跑台不运动,0坡度,30min/d。③造模运动组:给予乙醇+高脂饮食灌胃,进行跑台运动训练,跑速25m/min,15%坡度,30min/d。运动持续4周。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以及光镜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①空白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造模运动组(P〈0.01),且前者超氧化物歧化酶达峰值。造模运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②空白对照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和造模运动组(P〈0.01):造模运动组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肝细胞变性程度显著重于空白对照组(P〈0.01),造模运动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轻于模型对照组(P〈0.05),但仍然比空白对照组严重(P〈0.01)。结论:适度的训练可维持机体自由基代谢正常进行,能够对酒精性脂肪性功能恢复产生促进作用,降低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脂糖舒对2型糖尿病大鼠组织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脂糖舒对2型糖尿病大鼠组织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霉紊腹腔注射辅以高热量饲料喂养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和不同剂量的脂糖舒灌胃大鼠9周,并取健康大鼠作正常对照,测定血糖、血脂和血胰岛素等指标的含量后,处死大鼠,测定心、肝、胰、肾和脑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活性。结果:脂糖舒、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均能显著降低上述各组织的MDA含量和升高其SOD活性(较模型组P&;lt;0.05或P&;lt;0.01),大剂量脂糖舒降肝MDA作用优于格列齐特(P&;lt;0.05),降胰MDA作用强于其小剂量组(P&;lt;0.01),但其余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各给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gt;0.05),表明脂糖舒抗组织过氧化效力与二甲双胍或格列齐特几乎相当。结论:脂糖舒有明显的抗2型糖尿病大鼠组织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血清一氧化氯在慢性酒精性肝病大鼠的表达状况及丹芪保肝汤对慢性酒精性肝病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4/11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及中心实验室完成。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25),酒精性肝病模型组(n=38),丹芪保肝汤防治组(n=33)。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用梯度酒精定量灌胃的方法制备酒精性肝病模型。丹芪保肝汤防治组造模同时给予丹芪保肝汤口服;正常对照组动物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于开始灌胃4、8、12周末分别处死酒精性肝病模型组12、16、lO只大鼠,丹芪保肝汤防治组10、14、9只及正常对照组动物9、8、8只大鼠,下腔静脉取血,经心脏灌流固定,取肝组织-70℃保存。分离血清,-20℃保存。取肝组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变性、坏死状况,免疫组化检测肝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达,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氯含量。 结果:各组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如有因为起初呛咳窒息和酒精的耐受性差的及时补充。①各组大鼠一般情况: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大鼠同正常对照组相比,一般状态差,毛色无光泽,易激惹,体质量减轻(P〈0.01),丹芪保肝汤防治组与酒精性肝病模型组体质量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下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外周呈放射状分布;酒精灌胃4周末,局限性肝小叶中央静脉区脂肪变性及空泡变性小于1/3,肝细胞点片状坏死,炎细胞浸润;8周末,肝小叶中央静脉区脂肪及空泡变性明显增多且小于2/3,肝细胞呈大片状坏死;12周末,大于2/3肝小叶形成弥漫性以大空泡变性为主的混合性脂肪变,肝细咆坏死增多。③肝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酒精性肝病模型组、丹芪保肝汤防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胞浆、肿瘤坏死因子的胞质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酒精性肝病模型组与丹芪保肝汤防治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乙醇刺激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不断加大,各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及丹芪保肝汤防治组之间肝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也逐渐增加(P〈0.01)。④各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丹芪保肝汤防治组与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皿清一氧化氮水平在4周、8周、12周逐渐升高,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酒精性肝病模型组、丹芪保肝汤防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相比,丹芪保肝汤防治组能有效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达,降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P〈0.01—0.05)。 结论:血清一氧化氮的水平、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与酒精性肝损伤的程度相平行且有密切关系;丹芪保肝汤通过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减轻内毒素血症,阻断细胞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可能是该药物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能量储备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4只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干预组各24只,以2%胆固醇+10%猪油+88%普通饲料构成高脂饲料喂养.实验动物自由进食和饮水.干预组高脂饮食4周后,在饮水中加用PTX100 mg/(kg·d),即干预组高脂饮食的同时合并喂养PTX.实验动物于第24周处死,由肝右叶固定部位切取2块肝组织.荧光测定法检测肝脏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模型组肝脏AT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干预组肝脏ATP含量较对照组低,但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结论:持续24周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模型大鼠肝脏ATP含量减少,己酮可可碱可提高NAFLD大鼠肝脏ATP含量.  相似文献   

17.
黄芪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肝脏脂质沉积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疗效确切的降脂药非诺贝特作用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4-9/2004-12空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主要成分:普通饲料0.788、猪油0.1、蛋黄粉0.1、胆固醇0.01和胆酸盐0.002),黄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将黄芪多糖(颗粒剂型,国食健字G20040383,生产批号20040301,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提供)以16.68,8.34.3.52g/ks的剂量加入高脂饲料进行喂养],非诺贝特组[将非诺贝特胶囊(由法国利博福尼制药公司制造,200mg/粒。批号78879)以0.067g/kg的剂量加入高脂饲料进行喂养]。6组动物均连续喂养12周,每周测体质量。②喂养12周后,取肝组织称质量,计算肝指数(肝指数:肝质量/体质量&;#215;100%)。用酶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和含量;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丙二醛水平和含量;用微弱化学发光方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用速率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谷耽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结果: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非诺贝特组,黄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诺贝特组三酰甘油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非诺贝特组,黄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体质量增长值低于高脂模型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②黄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总胆固醇和黄芪多糖高剂量组的三酰甘油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黄芪多糖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三酰甘油含量低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黄芪多糖高、中剂量组肝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非诺贝特组的肝脏总胆固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三酰甘油含量和肝指数与模型组相近(P〉0.05)。③黄芪多糖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黄芪多糖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模型组相近。黄芪多糖各剂量组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与模型组差异不明显(P〉0.05)。非诺贝特组大鼠肝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④黄芪多糖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黄芪多糖低剂量组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丙二醛低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而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与模型组相近(P〉0.05)。非诺贝特组大鼠血清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 结论:黄芪多糖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减少肝脏脂质沉积,提高肝脏和血液的抗氧化能力,减轻高脂饮食导致的氧化损伤。非诺贝特虽可降低血脂,但因促进脂质的肝脏代谢,而加重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虎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对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虎杖组和东宝肝泰组,每组10只。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他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两组喂养8周后,造模成功。对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大鼠给予0.9%的氯化钠灌胃,虎杖组给予虎杖提取液灌胃,东宝肝泰组给予复方蛋氨酸胆碱片配制的混悬液灌胃,给药4周,给药期间所有大鼠用标准饲料喂养。检测各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四组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脂饮食8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LDL-C、ALT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7.97,5.95,13.71,17.50,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9,16.23,9.69,15.88,P<0.01)。虎杖组TG、TC、HDL-C、LDL-C、ALT、HDL-C、MDA和SOD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杖对酒精性脂肪肝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可改善肝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及高脂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大鼠经喂养18周后制成胰岛素抵抗(IR)模型,并进一步细分为静息组和运动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运动组同时进行游泳训练,共持续6周.于实验进行2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计算肝指数,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同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结果 实验进行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静息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肝脏TG含量、肝指数明显增高,光镜下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肝脏内AMPK磷酸化水平降至对照组水平的50.8%;与静息组比较,运动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提高,肝指数及肝脏TG含量均显著降低,光镜下可见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AMPK磷酸化水平亦显著提高.结论 运动干预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运动上调肝脏组织中AMPK磷酸化水平,从而改善IR及减少肝脏内TG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及高脂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大鼠经喂养18周后制成胰岛素抵抗(IR)模型,并进一步细分为静息组和运动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运动组同时进行游泳训练,共持续6周.于实验进行2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计算肝指数,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同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结果 实验进行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静息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肝脏TG含量、肝指数明显增高,光镜下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肝脏内AMPK磷酸化水平降至对照组水平的50.8%;与静息组比较,运动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提高,肝指数及肝脏TG含量均显著降低,光镜下可见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AMPK磷酸化水平亦显著提高.结论 运动干预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运动上调肝脏组织中AMPK磷酸化水平,从而改善IR及减少肝脏内TG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